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时,因为之备".韩非子的"法治"思想用于指导现今城乡规划立法工作的方向,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本文主要讨论韩非子的法制思想对<城乡规划法>的影响与应用.  相似文献   

2.
唐凯 《城乡建设》2007,(12):57-58
一、新中国城乡规划法制建设回顾 上世纪50年代,学习前苏联的经验,颁布《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1978年,全国城市工作会议,中央发了《关于加强城市建设工作的意见》; 1984年,国务院颁布《城市规划条例》; 1989年12月26日,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城市规划法》并正式颁发;1990年4月1日《城市规划法》正式施行;  相似文献   

3.
范凌云  雷诚 《规划师》2010,26(1):5-9
《城乡规划法》在规划体系上将城镇规划和乡村规划分列,确立了乡村规划的法定地位,但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基于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要求,以及我国乡与镇交织发展的现状、乡村治理结构变化等复杂背景,依法实施乡村规划需区分乡规划与镇规划的编制要点,修订现行的村镇规范与标准;建立差异化规划指引体系;乡村规划的制定和管理必须与当前我国乡村治理结构改革相适应,完善相应的法律体系等。  相似文献   

4.
丁宁  丁大忠 《规划师》2008,24(11):50-54
《城乡规划法》颁布后,制定好地方实施细则(或办法)成为正确贯彻实施该法、保障本地区城市规划实施管理的重要环节。在地方实施细则(或办法)制订中,应正确理解和贯彻《城乡规划法》的法律精神,明确主体思路和基本原则,把握重点内容,为《城乡规划法》作出进一步的深化、补充和完善。  相似文献   

5.
陈西敏 《规划师》2008,24(6):50-52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的颁布实施带来了我国城乡规划体系内外环境的革新,为制度的建设与完善提供了契机,但新规划法仍存在立法遗憾.在实施办法上,可将<土地法>约定的土地资源管制与<规划法>约定的使用性质管制分离,将平面集权式的用地管理体系调整为立体分权式的用地管理体系;建立包括城乡规划编制权,审批权、许可权、监督权,司法权在内的相互制约的五公权制衡制度.  相似文献   

6.
从城市区域视角审视《城乡规划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阐述城市区域的快速发展与立法需求的基础上,分析了《城乡规划法》在区域规划方面的进步和局限,进而从完善《城乡规划法》的法条解释、适时进行《城乡规划法》的修订、补充相应的法律法规三个方面提出进一步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7.
略论《城乡规划法》的缺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作为现代城乡规划体系的核心,每一部城乡规划法律的诞生都标志着城乡规划法治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2007年10月28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以下简称《城乡规划法》),学术界和实践部门一片喝彩,认为它是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以下简称《城市规划法》)的巨大突破1。  相似文献   

8.
10月28日,备受期待与关注的《城乡规划法》经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表决通过,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现行《城市规划法》同时废止.  相似文献   

9.
2月29日下午2时30分,新版《城乡规划法》宣传贯彻大会在郑州市金桥宾馆举办,建设部城乡规划司司长唐凯、河南省建设厅副厅长何雄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对比上版《城市规划法》,唐司长指出新版最大的不同是强调城乡统筹,最显著的进展是强化监督职能,最明确的要求是落实政府责任。  相似文献   

10.
基于《城乡规划法》的公众参与制度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孙施文  殷悦 《规划师》2008,24(5):11-14
关于公众参与,<城乡规划法>提出了规划公开的原则规定,确立将公众的知情权作为基本权利,明确了公众表达意见的方法和途径,强调了按公众意愿进行规划.随着<城乡规划法>的实施,规划师应具备社会沟通能力,加强社会活动组织能力和综合协调能力,以应对公众参与的前置情况.  相似文献   

11.
傅立德 《规划师》2008,24(3):50-53
<城乡规划法>的制定标志着我国城乡规划工作正式走上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我国幅员辽阔、国情复杂,<城乡规划法>的立法只能作纲领性和原则性的规定,因而需要相应的配套法来阐明基本法中有关条款的实施细则.目前<城乡规划法>仍存在不明确、不具体,不完善之处,在规划体制、编制、实施管理等方面需要通过配套立法加以完善和深化,以进一步贯彻、落实<城乡规划法>的立法精神.  相似文献   

12.
规划由“城市”向“城乡”转变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孟庆  马兵 《规划师》2008,24(5):52-55
在落实城乡统筹发展战略和<城乡规划法>颁布实施的大背景下,规划面临由"城市"向"城乡"转变的六大发展趋势,在概念层面、战略层面、政策层面、空间层面、操作层面和管理层面均应作相应的变革,以逐步改变长期以来存在的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的和谐统一发展.  相似文献   

13.
法治视角下《城乡规划法》完善思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现行《城乡规划法》存在的缺陷,通过对国外城市规划法治经验的借鉴,提出了法治视角下适合我国实际情况的《城乡规划法》完善思路,包括法治规划的社会平衡性、法规间的协同统一,和法之含义的明确界说。  相似文献   

14.
基于《城乡规划法》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改革探讨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李雪飞  何流  张京祥 《规划师》2009,25(8):71-80
<城乡规划法>强化了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公共政策属性,确立了它的法律地位,规定了它的制定与执行程序框架,同时对控制性详细规划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控制性详细规划改革应重构内容体系,改进编制方法与程序,建构"分内容、分层次"的审批机制,创立完善的动态调整机制,设立相应的事务机构.  相似文献   

15.
“城乡总体规划”:重庆特色的区域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颖  唐劲峰 《规划师》2008,24(4):69-71
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的区域规划仍处于体制性缺失状态.随着我国"城乡统筹发展"时代的来临,重庆市作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迫切需要区域规划的指导.在此背景下.重庆市应抓住将城市总体规划改革为"城乡总体规划"的历史契机,以城乡总体规划为载体开展区域规划,将城乡总体规划打造成重庆特色的区域规划.  相似文献   

16.
推进城镇化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途径,城镇化是实现美丽中国、美丽云南的关键一步。云南山地多、多民族聚居、农村人口比重大,各地发展极不平衡。推进城乡一体化既要遵循城镇化发展的一般规律,借鉴国内外推进城镇化的有益做法,又要走符合云南实际的城镇化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7.
《城乡规划法》框架下中国城市规划公众参与方式选择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孙雅楠  吴志强  史舸 《规划师》2008,24(8):56-59
在《城乡规划法》框架下中国城市规划公众参与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公众参与方式的选择。公众参与方式的选择需要考虑公众参与的目的、规划类型和工作效率三个主要方面,可选取公告、公众意见调研等非直接交流的公众参与方式,也可选择召开听证会、选举居民代表及招募规划志愿者等直接交流的公众参与方式。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告和阐述了对城乡统筹规划理论的科学建构。对与理论科学性相关及衍生的重要问题,包括科学知识与科学研究的本质、城市化与农村现代化的中国模式以及现状相关研究的误区、方法论根源与潜在危险,一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郑文武 《规划师》2005,21(9):5-8
针对当前城市规划立法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城市规划立法应协调经济发展与科学发展的关系,协调城市规划法与其他相关法的关系,注重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内容和程序,协调法律救济与行政强制的关系,平衡实体性与程序性法律规范的关系,处理好规划编制与实施、监督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