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工程建设     
国家将投资830亿元打造黄土高原淤地坝工程沟壑纵横、梁峁起伏的地表特征是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重要原因。为根治这一难题,国家决定从今年起,启动830.6亿元专项资金,用于在黄土高原的千万条沟道中修筑淤地坝,减少黄河上中游水土流失,提高黄河沿岸土地的生产能力和抗灾能力。根据规划,从2003年到2010年期间,建设淤地坝6万座,建设完整的小流域坝系1000条;2015年建设淤地坝10.7万座;2020年建设淤地坝16.3万座。总投资830.6亿元,其中中央投资481.2亿元,地方投资349.4亿元。据与会有关专家预测,工程建成后,可以在生态、社会和经济三方面产…  相似文献   

2.
黄土高原区淤地坝专题调研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总结黄土高原淤地坝建设的经验,做好今后淤地坝建设工作,水利部水土保持司会同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水利部发展研究中心、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等单位组成调查组,于2002年下半年,分赴黄土高原区的陕西、山西、甘肃、内蒙古4省(自治区)10个地市的14个县(市、区),对淤地坝建设情况进行了重点调查,实地查看了近百座淤地坝,走访了部分干部和农民,查阅了有关文献,参考了有关省、自治区和黄委上中游管理局提供的相关资料,在此基础上,形成了黄土高原区淤地坝专题调研报告。  相似文献   

3.
黄土高原区淤地坝专题调研报告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为了总结黄土高原淤地坝建设的经验,做好今后淤地坝建设工作,水利部水土保持司会同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水利部发展研究中心、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等单位组成调查组,于2002年下半年,分赴黄土高原区的陕西、山西、甘肃、内蒙古4省(自治区)10个地市的14个县(市、区),对淤地坝建设情况进行了重点调查,实地查看了近百座淤地坝,走访了部分干部和农民,查阅了有关文献,参考了有关省、自治区和黄委上中游管理局提供的相关资料,在此基础上,形成了黄土高原区淤地坝专题调研报告。  相似文献   

4.
榆林市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经调查发现,全市21168座淤地坝中,有病险淤地坝11995座,病险率56.7%,大量淤地坝带病运行,潜在隐患极大。出现问题的原因主要在于设计标准偏低、工程设施不配套、部分坝系布局不合理、管理维护薄弱,工程的综合效益未得到发挥。根治病险淤地坝问题的核心是明确思路、提高标准、增加投入、深化改革,建立可持续发展新机制。  相似文献   

5.
文章探索黄土高原淤地坝及其坝系建设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和新时期发展的路径,从而为该区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和实践经验.通过对黄土高原淤地坝研究和建设现状的梳理,从当前淤地坝建设过程中寻找新的技术,同时在水利工程建设尤其是土石坝建设探索新技术,总结归纳出黄土高原淤地坝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以及生态保护和高质...  相似文献   

6.
延安市把淤地坝作为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再造秀美山川的重要工程措施来抓。在落实坡面治理的同时,突出沟道中的淤地坝建设,通过重点项目支持、群众参与建设的“两条腿”走路办法,拓宽筹资渠道,加大建设规模,确保工程质量,改革产权制度,使全市淤地坝建设规模、投资逐年增加,质量、标准明显提高,呈现出健康快速发展的态势。自1998年以来,全市共完成投资1.35亿元,建成淤地坝724座,谷坊725座,加固病险坝400座。新建淤地坝的控制流域面积2100平方公里,新增拦泥库容2.5亿立方米,可淤成坝地2860公顷。延安市各级重视淤地坝建设的前期工作,市县水…  相似文献   

7.
淤地坝既能拦截泥沙、保持水土,又能淤地造田,是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促进农民增收、减少入黄泥沙的重要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党中央、国务院对淤地坝建设十分重视。水利部把黄土高原淤地坝建设作为2003年水利工作的“三大亮点”之一。目前黄土高原水土保持淤地坝建设规划已经审查通过,标志着淤地坝建设又一个高潮的到来。陕北是淤地坝建设的重点区域,笔者在学习有关淤地坝科研成果基础上,结合多年工作体会,现就陕北淤地坝建设的发展谈几点认识。1.建设坝系稳定是保证淤地坝持续安全和高效利用的关键陕北地区的淤地坝建设,经过几十年的不断探索…  相似文献   

8.
柏跃勤  宋静 《中国水利》2003,(17):65-66
淤地坝建设科技发展基本目标是:在黄土高原不同类型区建立若干个高标准的坝系建设试验示范区,提出不同尺度、不同类型区的坝系建设模式,配套技术及管理机制,采用现代空间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初步建立起黄土高原淤地坝监测网络和信息系统.通过信息网络的研究,初步建立起淤地坝数据库和决策管理系统,实现系统内信息资源共享.探索并解决一些前瞻性、方向性的重大理论和生产急需的关键技术,为淤地坝建设提供技术支持.建立较为完善的人才培养和技术推广体系,提高淤地坝建设的科技贡献率.  相似文献   

9.
黄土高原淤地坝防汛监控预警系统建设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黄土高原淤地坝建设及运行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及相应的监控预警系统建设情况。黄土高原淤地坝监控预警管理系统为解决黄土高原淤地坝防汛工作难题,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提出了建设实现雨水情监测与监控预警、应急响应有机结合,达到预警信息实时传递,是决策层实施科学合理的指挥调度的有力支撑,及时高效开展预防和应急处理,确保淤地坝防汛安全,是全面提高淤地坝监管水平的有力手段。  相似文献   

10.
周月鲁 《中国水利》2003,(17):11-15
黄土高原淤地坝建设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必须采取技术、管理、政策等方面的有力措施,进一步提高淤地坝的建设速度、质量和运行效益,确保黄土高原地区淤地坝建设的快速、持续、健康发展和建设目标的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11.
内蒙古黄土高原区域,水土流失严重。根据淤地坝建设规模可行性分析,实施内蒙古黄土高原区域淤地坝坝系建设能有效地改善内蒙古黄土高原地区的生态环境,所以,内蒙古黄土高原地区的淤地坝建设规模是合理的、可行的、迫切的。  相似文献   

12.
加快黄土高原淤地坝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的水土保持实践经验表明,淤地坝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的关键措施。如何科学合理地规划、设计和建设淤地坝,保证其安全运行和工程效益的发挥,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在黄土高原建设生态型、节水型和可持续发展型淤地坝的技术思想。  相似文献   

13.
长期的水土保持实践经验表明,淤地坝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的关键措施。如何科学合理地规划、设计和建设淤地坝,保证其安全运行和工程效益的发挥,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在黄土高原建设生态型、节水型和可持续发展型淤地坝的技术思想。  相似文献   

14.
张麟  高云飞  刘晓燕 《人民黄河》2023,(12):113-116+162
淤地坝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地区的主要水土保持工程措施之一,准确计算淤地坝的拦沙量,对预测未来黄河输沙量、确定新时期黄河治理开发方略等具有重要意义。为探索更精确、实用的淤地坝拦沙量计算方法,基于收集到的典型淤地坝设计文件中的库容曲线数据和实测淤积资料等,通过点绘淤地坝库容曲线(即库容V与坝高H关系曲线)和函数拟合,分区(黄土丘陵沟壑区各副区和黄土高塬沟壑区)建立了基于坝前淤积厚度的拦沙量计算公式。研究表明:黄土高原地区淤地坝库容曲线符合幂函数关系,对35座典型淤地坝按幂函数V=aHb进行拟合,确定系数R2均在0.940 0以上,式中系数a与指数b成负相关的对数函数关系且a、b值可由淤地坝总坝高、总库容来确定;分区建立的淤地坝拦沙量计算公式,确定系数R2均在0.880 0及以上,用20座有设计资料的淤地坝对建立的拦沙量计算公式进行验证,最大误差在30%以内、平均误差为4.22%,能够满足淤地坝拦沙量估算的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15.
黄河水土保持生态工程韭园沟示范区为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一副区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小流域.2000~2003年3年兴建了5座骨干工程、4座大中型淤地坝,新增坝地面积94.02hm2,配套了1座滚水坝、2座塘坝,新增灌溉面积19hm2,完成林草治理措施面积1390.39hm2.示范区项目实施的成效、经验和做法以及所产生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为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以沟道坝系相对稳定建设为主要措施的小流域综合治理将起到典型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6.
黄土高原淤地坝监测系统建设,以《全国水土保持监测规划》《黄河流域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纲要》以 及“数字黄河”工程规划为依据,以多沙粗沙区为重点,以地面观测为基础,以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 定位系统以及计算机网络等现代技术为手段,结合黄河流域监测网络建设,建立淤地坝监测系统,最终 实现淤地坝监测信息的实时采集、准确处理、快速传递、便捷查询、可视化管理,为黄土高原淤地坝工程 建设的顺利实施和治黄决策服务。  相似文献   

17.
黄土高原淤地坝建设对水环境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世行贷款项目内蒙古东胜项目区淤地坝建设和水资源开发利用实践的剖析.认为淤地坝建设可形成地下水库,调节区域水环境,为营造沟道人工湿地和促进当地农业生产创造条件,同时可减少入黄泥沙尤其是粗泥沙,节约黄河下游输沙水量,因此是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核心,也是黄河水沙调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黄土高原不同区域典型小流域坝系调查统计分析,小流域沟道布坝密度为0.4~3座/km2最为合理.坝系建设顺序以先下后上,先干后支,即先从沟口至沟掌打坝为优,单坝打坝间隔年限以F/S=40为最优.坝系中骨干坝与中小型淤地坝的配置比例以1:2~1:(4~6)为宜,坝系布局支毛沟以小型淤地坝为主,支沟以大中小型淤地坝为主,适当位置建设蓄水塘坝,在较大支沟沟口布设骨干坝,干沟以大中型淤地坝为主,合理布设骨干工程和中小型水库,有效控制洪水泥沙,快速淤地,发展水坝地,提高坝系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19.
为探索淤地坝泥沙淤积规律,通过野外调查、典型坝取样并对样品进行颗粒级配分析,对黄土高原淤地坝泥沙沉积的空间差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垂直剖面上淤积物粗细相间分布,具有一定层理;在水平方向上,坝前淤积物中粗泥沙明显减少;无放水工程的淤地坝坝前黏土层厚度较大,有放水工程时控制面积大的淤地坝淤积物较细;上下游淤地坝表现为上游拦粗下游淤细.  相似文献   

20.
近期黄河潼关以上地区淤地坝拦沙量初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进入21世纪以来,黄河泥沙显著减少,潼关水文站实测输沙量由1919—1959年的平均15.92亿t减少到2000—2012年的平均2.76亿t。黄河流域已建淤地坝58 099座,分布在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具有显著的拦沙减蚀作用。依据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水利部淤地坝大检查等基础数据,初步分析了2000—2012年黄河潼关以上地区淤地坝拦沙减蚀作用。结果表明:(1)2000—2012年黄河潼关以上淤地坝年均拦沙减蚀量为4.50亿t,其中年均拦沙量为3.75亿t、减蚀量为0.75亿t。同期潼关以上地区5 520座骨干坝的年均拦沙减蚀量为2.05亿t,其中年均拦沙量为1.71亿t、减蚀量为0.34亿t;50 935座中小型淤地坝的年均拦沙减蚀量为2.45亿t,其中年均拦沙量为2.04亿t、减蚀量为0.41亿t。(2)淤地坝拦沙减蚀作用对2000—2012年黄河泥沙减少的贡献率为3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