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2 毫秒
1.
为高效开发海上低渗透油田,研究了水平井分段压裂后采用远端裂缝注水、近端裂缝采油的同井注采开发模式,建立了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通过对模型的求解、生产动态预测软件的研制和模拟,分析了不同裂缝条数和裂缝导流能力下油井日产油量、累计产油量和含水率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采油裂缝条数的增加,油井初期日产油量增加、后期日产油量下降,油井含水上升越快、含水率越高;油井日产油量和累计产油量随着裂缝导流能力的增加而增加,但增加幅度会下降.针对给定的油藏参数,水平井分段压裂3条裂缝最好,裂缝导流能力在35 μm2·cm为佳.  相似文献   

2.
低渗透率油藏压裂直井开发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张学文 《断块油气田》1998,5(4):20-22,65
目的:对压裂直井产能分析,为高效益开发低渗油藏提供依据。方法:①建立压裂直井生产特性地质模型,在数值模拟基础上对压裂直井的裂缝长度和导流能力与累积产油量关系、供油面积的影响因素、地层渗透率的变化对产量的影响因素进行量化分析;②压裂直升与水平井开发效果对比。结果:影响压裂直升产能因素包括水力裂缝长度、导流能力,地层渗透率和供油面积,对某一特定油藏,这些参数都有一个使产能达到最高的界限值。结论:低渗油  相似文献   

3.
裂缝导流能力时效性是影响压裂井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研究海上低渗压裂井的产能,在无限大地层压降公式的基础上,运用复势叠加原理,建立了压裂井的产能模型,并且考虑了裂缝导流能力时效性的影响。运用产能模型对海上低渗压裂井的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裂缝导流能力时效性对油井生产规律有较大影响,考虑裂缝导流能力时效性后的生产规律更加符合生产实际。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渗透率越低,裂缝长度对产能的影响越大,而裂缝导流能力对产能的影响越小;渗透率越低、有效厚度越小的储层越需要通过压裂增加泄油面积,提高单井产能,增加海上低渗油藏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裂缝转向的实现及选井、选层、优化设计等的数值模拟和机理是转向重复压裂需进一步研究解决的问题,为此,采用黑油模型,研究了在反九点注采井网中,不同储集层渗透率下,转向重复压裂的裂缝穿透率和导流能力等对采油动态的影响。研究表明,不论是渗透率高的地层还是渗透率低的地层,不利裂缝方位的边井最适合实施转向重复压裂且需要比常规重复压裂更大的缝长,而有利裂缝方位的边井和角井只需要与常规重复压裂相当的缝长;同时,转向重复压裂需要比常规重复压裂更高的裂缝导流能力。  相似文献   

5.
熊健  王绍平  郭平 《特种油气藏》2012,19(6):101-103,111,146
针对低渗油藏压裂开采特征,基于稳定流理论,利用等值渗流阻力法,考虑了启动压力梯度和地层污染等因素的影响,推导出了低渗油藏有限导流水平裂缝井的增产率预测模型,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和分析了各因素对增产规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启动压力梯度对油井压裂后增产率影响较大;在一定裂缝导流能力下,裂缝长度越长,对油井压裂后增产率的影响越强;在一定裂缝长度下,存在1个最佳裂缝导流能力;在裂缝参数中,增加裂缝长度比增加裂缝导流能力更重要,且更易实现;污染半径不同,压裂增产措施改善程度差别较大。  相似文献   

6.
裂缝导流能力是水力压裂中一个重要的设计参数。在国内外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着重考虑了裂缝导流能力随着时间和缝长的变化,建立了模拟压裂井裂缝导流能力的二维单相的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数值求解。通过给出的实例计算,从一定程度上验证了模型的实用性和可行性,对准确认识裂缝导流能力、完善压裂设计、优化油气井的增产措施都提供了有益的指导。  相似文献   

7.
压裂水平井的产能受到地层参数和压裂参数的双重影响,在开发过程中需要确定各个参数对压裂水平井产能的影响规律和主次关系,本文基于特低渗透油藏参数进行了压裂水平井产能影响因素的数值模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压裂水平井的增产倍数随着地层渗透率和油层厚度的降低而增加,而垂向渗透率大小对压裂水平井产能的影响并不大;对于裂缝参数,压裂水平井的产量和裂缝产量比重随着裂缝导流能力、裂缝半长以及裂缝条数的增加而增加;由于裂缝间的干扰和泄油面积的不同,水平井两端的裂缝产量要大于中间裂缝的产量;地层的储集能力仍然是决定压裂水平井绝对产能的主控因素。而从裂缝参数角度考虑,裂缝半长对压裂水平井绝对产能的影响最大,其次是裂缝导流能力,而裂缝条数的影响并不大。  相似文献   

8.
针对低渗透油田开采难度大的原因,本文利用数值模拟手段,分别对双直井、双水平井两种不同的井型进行低渗透油藏压裂的模拟,通过对产能影响因素:半缝长、导流能力的分析得出:对双直井在进行压裂时应优先考虑增加裂缝的导流能力,双水平井进行压裂时增加半缝长和裂缝导流能力对累产油量结果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9.
流线模型模拟垂直裂缝压裂井生产动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流线模型和黑油模型模拟垂直裂缝压裂井的对比分析,指出了在黑油模型中运用网格放大技术模拟水力压裂垂直裂缝井生产动态存在的诸多缺陷,如网格取向严重、计算时间随网格数目增加而成倍增加、裂缝的存在增加模型的非均质性从而严重加大方程的求解难度,方程求解出现不收敛等。而运用流线模型在计算精度、速度和收敛性方面均较黑油模型有很大优势。并运用流线模型方法对大庆外围某油田垂直裂缝压裂井进行了缝长和缝内导流能力等参数的优化和生产动态预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为进一步提高低渗致密气藏垂直裂缝井生产数据分析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利用垂直裂缝点汇函数模型,在建立Laplace空间下均匀流量的井壁压力表达式基础上,通过数值反演,绘制Blasingame型生产数据分析典型曲线图版。在分析该图版各渗流阶段的特征后,给出快速、简洁的图版拟合方法。通过生产数据拟合,得到井控储量、渗透率、单井泄流面积和半径,以及裂缝半长等有效参数,能够迅速、有效地评价单井压裂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1.
糜利栋 《石油学报》2021,42(4):481-491
页岩气井压后裂缝描述对页岩气井生产动态预测、生产后期重复压裂设计以及加密井井眼轨迹设计等具有重要意义。以涪陵页岩气田开发和地质参数为基础,基于高效离散裂缝网络(EDFN)数值模拟方法,研究裂缝长度、压裂段裂缝累计总长、裂缝间距、裂缝相对位置等对压裂段贡献率的影响,通过水平井生产动态解释得到的裂缝特征参数反演离散裂缝网络。以JY46-3HF开发井产气剖面、产气贡献率和裂缝特征参数的相关性为基础,建立压裂裂缝网络模型,各压裂段产气贡献率模拟结果和实测结果高度吻合。研究结果表明,压裂段产气贡献率和压裂段裂缝累计总长正相关,裂缝间距、裂缝相对位置则通过影响裂缝对基质区域控制的大小影响压裂段对页岩气井的贡献率。  相似文献   

12.
体积压裂水平井三线性流模型与布缝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渗透致密储层进行大规模压裂改造在地层中形成多条裂缝及复杂裂缝网络是获得经济产能的主要手段,通过有效的方法对压裂水平井裂缝分布评价、压裂改造体积及压裂后产能预测对压裂施工效果分析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在充分结合致密油储层特点和压裂改造设计思路的基础上,针对压裂措施后形成的分级多簇的裂缝排布及裂缝有限导流渗流特征,建立了水平井体积压裂三线性流数学模型,应用Laplace变换,求得定产条件下封闭边界单条裂缝的拉氏空间解;通过Stehfest数值反演及多裂缝叠加原理,得到了体积压裂水平井井底压力和产量的表达式;同时,结合美国巴肯致密油储层生产特征参数对模型的正确性进行了验证。对产能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裂缝排布方式对储层改造体积影响较大,级簇比越大累积产油量越高;增加裂缝条数可以有效提高储层动用效率,在进行水平井体积压裂措施设计时应充分考虑裂缝级数或簇数增加导致产量下降问题。研究结果对致密油储层水平井体积压裂设计及产能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低渗透致密砂岩气藏裂缝类型及特征   总被引:22,自引:5,他引:17  
应用岩心裂缝描述、岩石力学实验、三维有限元数值模拟、裂缝网络模拟等方法,对东濮凹陷户部寨气田沙四段低渗透致密裂缝储层的裂缝组系及产状、裂缝性质、裂缝发育程度及其分布规律进行的研究表明,户部寨气田储层裂缝主要有4组,其走向方位分别为33°、83°、109°和133°,主要集中在83°.这些裂缝基本上为垂直缝,裂缝原始状态下以相对孤立的构造裂缝系统为主.裂缝组系之间以及同组系裂缝之间连通性差,且裂缝的发育程度在不同部位有较大的变化,人工压裂后裂缝网络系统在气田开发过程中仍难以沟通.生产动态主要表现为储层具有双重介质特征,气井产能差异大,气井泄气半径差异大,气藏连通性差.沿断块构造高部位采用了线状不均匀布井方式,在裂缝发育带钻井,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4.
“水平井+体积压裂”技术是获取致密性储层中工业油流的重要手段。为了对影响体积压裂水平井开发效果的参数进行优化设计,基于离散裂缝模型的数值模拟方法,采用更为灵活的非结构化网格,建立了体积压裂水平井模拟模型,经Eclipse软件及矿场实际井资料验证该模型可靠性较高,可准确地表征复杂裂缝的几何参数和描述流体在裂缝中的流动。利用长庆油田某致密油藏实际参数,对水平井方位、布缝方式、段间距、簇间距、改造体积等参数进行了优化设计,结果表明:当水平井方位与天然裂缝平行时,开发效果最好;根据累计产量的大小,哑铃型布缝方式优于交错型、均匀型、纺锤型布缝方式;段间距应大于相邻2段的泄油半径之和,避免段间干扰;簇间距应尽可能大,但要小于天然裂缝平均缝长;当改造体积一定时,细长形状的改造区域比短粗形状的改造区域开发效果更好,当工艺上难以增加压裂裂缝长度时,可通过增加段内簇数改善开发效果,簇数越多,初期累计产量越高,但最优簇数取决于开采时间的长短。研究结果可为致密油藏体积压裂水平井造缝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压裂改造效果,须优选出合理的裂缝参数。目前国内外优选裂缝参数时,只对裂缝务数、长度、间距、导流能力进行优化研究,没有考虑水平井裂缝布放方式对压裂水平井产能和含水率的影响.为此,文中以某低渗透油藏七点注采井网单元为例.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在水平井分段压裂裂缝参数单因素分析基础上进行水平井布缝方式优化研究,评价了裂缝参数时井网单元开发指标的影响,最后优选出合理的水平井分段压裂裂缝参数。研究结果表明:考虑注水井的影响,为避免水突进,水平井布缝时,裂缝要错开注水井排布,靠近注水井的裂缝要短些,可以不等间距、不等长度排布,在获得较高产能的同时保证含水率也较低:合理的水平并布缝方式可提高单井产量和区块采出程度,使含水率上升缓慢,可提高水平井分段压裂改造效果和经济效益.该研究为同类油藏压裂施工设计提供了有效依据。  相似文献   

16.
鄂尔多斯盆地致密油藏储量大、分布稳定,是长庆油田5 000万t上产、稳产的重要接替资源。该类油藏由于储层致密、物性差,前期改造效果差,常规压裂技术难以有效动用,急需开辟一条新途径进行油藏的有效改造。文中结合鄂尔多斯盆地致密砂岩油藏自身特征,阐述了"脉冲式加砂、纤维压裂液携砂及等间簇射孔"的一种新型压裂改造技术,在压裂裂缝中通过支撑剂的交替充填,形成稳定的流动通道网络,使裂缝具备较高的导流能力,从而达到提高单井产量的目的。通过3口直井的现场试验,与常规压裂井进行了对比分析。采用高导流能力的脉冲加砂压裂技术,压后初期裂缝导流能力提高14.1%,试油产量、投产产量、单位压差累计产油量和产能指数均比常规压裂井高1.1~1.4倍,取得了较好的现场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7.
苏里格低渗强非均质性气田开发技术对策探讨   总被引:29,自引:2,他引:27  
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储集层具有低渗、强非均质性、中强压敏的特点,气井产能低,稳产期短。根据单井模拟及生产动态分析,气井低产量生产可以降低压敏效应的影响,加强气井低产量生产阶段的管理,有利于合理利用地层能量,提高井控外围低渗区储量动用程度;分层压裂、多层合采可以在纵向上充分动用气井控制储量,增加气井最终累计产气量和稳产时间;地质研究与地震相结合,是提高储集层预测精度和钻井成功率的技术关键;降低成本,争取优惠政策也是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人工裂缝对低渗透油田开发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压裂技术是低渗透油田开发的一项主要的增产措施。文章利用数值模拟的方法,计算了低渗透油田面积注水条件下存在不同人工裂缝时的开发效果,分析了低渗透油田压裂后不同裂缝方位、不同裂缝导流能力对开发效果的影响,同时对比了注采井同时压裂和注水井压裂时的采出程度等开发指标。计算结果表明:正方形五点注采系统注水井压裂时,裂缝方位不同开发效果不同,裂缝方位与注水井排平行时驱替效果较好;裂缝导流能力并不是越高越好,存在最佳值;对注水井和采油井同时压裂时,采出程度高,在计算参数范围内,几乎是同条件注水井压裂时的两倍。在低渗透油田开发时,应合理的设计人工裂缝以改善开发效果、提高原油采收率。  相似文献   

19.
基于不稳定渗流压裂水平气井产能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对于低渗、特低渗气藏,用水平井开采不一定能取得满意的效果,水平井水力压裂技术已成为开采低渗透气藏的重要手段,水平井压裂后的产能预测又是水平井压裂技术的一大难题。文章以生产过程中裂缝内流体的非稳态流动为基础,应用复位势理论、叠加原理和数值分析求解方法,并考虑压裂水平井地层渗流和水平井筒管流耦合,建立了压裂水平井多条裂缝相互干扰的产能预测新模型,使计算结果更加合理。计算结果表明:该模型计算产量与实际生产数据符合率高;水平井筒内的压力损失对压裂水平井的生产动态有一定的影响;水平井内每条压裂缝的产量并不相等,端部裂缝的产量高于中部裂缝的产量;水平井筒内的压力呈不均匀分布,从指端到根端压力逐渐降低;裂缝不对称会使压裂水平井产量降低。研究成果对低渗透气藏的压裂水平井的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提高重复压裂井压裂效率技术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力压裂技术是低渗透油气藏改造的主要措施,但经过水力压裂后的油气井,生产过程中由于压裂裂缝的闭合、油井产出过程中产出物对裂缝的堵塞、以及压裂后其他作业对近井地带的污染等原因,造成产量下降,甚至低于压裂前的水平。为了最大限度地改造剩余油富集区,最有效的措施是开展重复转向压裂,使新裂缝与原裂缝发生一定角度的偏转,以提高油藏采出程度。阐述了转向压裂技术原理,通过优化压裂液体系,优选支撑剂类型,并开展了34口井现场试验,取得了很好的压裂效果。得出转向压裂是江苏油田低渗透油藏高含水期一种新的重复压裂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