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1 毫秒
1.
基于P2P流媒体的视频教学系统的研究与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视频教学是远程教学中的重要一环,系统在设计上使用基于JXTA平台的P2P分布式体系结构,分析了系统中的JMF流媒体技术、对等点组设置和通信处理技术,具体描述了系统的设计方案和主要功能模块的设计,实现了基于P2P流媒体的远程视频教学。  相似文献   

2.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基于P2P技术的网络视频直播和点播系统受到广大科研人员和用户的关注。与传统的C/S结构的视频播放系统相比,P2P直播系统可以用户提供更加流畅、更加清晰的视频服务。本文分析P2P直播系统的参数和工作原理,提供同构网中服务器负载的分析。  相似文献   

3.
基于P2P流媒体的视频教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视频教学是远程教学中的重要一环,系统在设计上使用基于JXTA平台的P2P分布式体系结构,分析了系统中的JMF流媒体技术、对等点组设置、通信处理技术和文件共享与下载等功能,具体描述了系统的设计方案和主要功能模块的设计,实现了基于P2P流媒体的远程视频教学。  相似文献   

4.
P2P技术在流媒体中的应用是目前研究的热点。该文提出了基于P2P流媒体技术的远程教学视频直播系统框架,并对其关键性技术进行了研究与分析。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IPv6技术与P2P技术的发展现状与特点[1],在理论和技术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IPv6下P2P视频系统的整体实现架构,采用C++编程语言,利用ACE网络编程库,实现了在IPv6网络环境下的P2P视频系统,并对IPv6网络环境下的P2P视频应用系统进行了验证测试与分析,为进一步的研究与开发提出了设想和思路。  相似文献   

6.
基于P2P的流媒体技术在远程教育中的应用己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该文介绍一种基于P2P网络的流媒体播放技术,在传统流媒体技术的基础上将P2P网络技术和流媒体技术结合起来,以进一步优化远程教育系统,充分利用客户计算机的资源,减轻流媒体服务器和网络负载,突破传统的流媒体播放系统带宽瓶颈,保持播放节目流完整而流畅,解决偏远农村因带宽问题不能接受视频传输和远程教学的问题。基层农村用户可通过计算机设备借助基于P2P技术的远程视频专家咨询和教学系统接受专家面对面的授课并与专家进行互动交流。  相似文献   

7.
P2P技术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技术,在实际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通过分析研究常见P2P技术的应用即视频直播和文件传输,结合实际需求将视频点播系统与P2P技术相关联,提出了一种基于P2P技术的边下边看的视频点播系统。阐述了系统的构成,对服务器端视频文件格式,客户端结点的选取和存储空间的开辟等问题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8.
首先介绍P2P技术,然后从系统的功能、架构、流程实现和技术实现几个方面构建一个基于P2P的网络视频教学系统。  相似文献   

9.
通过搭建基于无线Mesh网络的P2P流媒体点播测试平台,对影响无线Mesh网络中P2P流媒体性能的流媒体编解码方式、编码速率、数据转发路径的选择和跳数四个因素进行了测试。实验结果表明,采用H.264编解码标准更适合无线Mesh网络中流媒体的传输;编码速率必须不大于网络连接速率才能获得高视频质量;P2P技术可以抵抗10%的丢包对视频质量的影响,比采用非P2P技术在视频的前1 000帧视频质量平均高出3 dB;由于P2P技术带来的流间干扰的影响使得1 000帧以后视频质量下降了6 dB,严重影响了流媒体性能;无线Mesh网络的传输能力随着跳数的增加而减弱,但是流媒体质量并未随着跳数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10.
随着宽带网络飞速发展,网络立体电视将成为未来视频主流业务.提出一种实时纠错的P2P模式网络立体电视播放系统的解决方案,该方案利用P2P技术进行视频传输,利用LDPC码进行纠错.经实验证明,在高斯噪声下,纠错后的立体视频与未纠错的相比,PSNR值平均提高约15dB.通过在CERNET2网络中测试,系统充分保证了立体视频的正常观看,同时系统配备认证功能,并且兼容IPv4和IPv6网络环境,能够为未来网络立体电视产业化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11.
将机器人远程控制技术与Internet相结合,引入NAT穿越技术,设计一种基于P2P结构的机器人远程控制方案,并在模拟广域网环境下,搭建P2P移动机器人远程控制系统平台。系统实现对移动机器人的远程P2P控制,将移动机器人反馈的视频数据加以显示,有效利用有限的带宽资源,扩大远程控制端对机器人的控制范围。运行及时延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较好的通用性与实时性。  相似文献   

12.
P2P流媒体技术,也称为对等网络(peer-to-peer)技术,简单地说,就是一种用户不经过中继设备直接交换数据或服务的技术。它将目前互联网的"内容位于中心"模式改变为"内容位于边缘"模式,将权利交还给用户。在这种架构中,每个节点的地位都相同,具备客户端和服务器的双重特性,可以同时作为服务使用者和服务提供者。该文将为读者讲述在P2P流媒体技术的原理以及应用,希望能使大家对这种现阶段应用广泛,发展迅速的流媒体技术有一定的了解。  相似文献   

13.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和数字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教育已经进入了数字化、智能化、个性化的发展阶段。本文致力于研究网络学习系统中的基于P2P流媒体技术的视频教学资源系统平台的构架,为学习者提供一个"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网络化学习环境。  相似文献   

14.
目前的P2P流媒体系统具有自组织、容错性和匿名性等优点,但是在健壮性和对高视频播放率的有效支持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层次化P2P流媒体系统(HPSS)来支持高视频播放率,节点根据带宽和延迟分组聚类,在系统中形成多级层次结构,从视频源服务器来取得视频数据。通过积极地平衡聚类中的上传能力,既能够有效地解决P2P系统中支持高视频播放率的问题,提供接近一个P2P系统能够达到的最大流媒体速率,同时保证系统具有良好的健壮性,在聚类的头节点失效的情况下,不降低整个系统的流媒体速率。最后通过仿真实验证明了HPSS的上述优点。  相似文献   

15.
Internet扩展了远程视频监控系统的视野,然而动态IP的使用又使得用户无法方便的访问远程视频服务器。本文采用P2P技术极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并且在网络资源利用率、消除服务器瓶颈等多方面凸现明显的优势作了较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16.
陈卓  冯钢  陆毅 《计算机科学》2012,39(5):69-74
基于Peer-to-Peer(P2P)技术的流媒体应用具有部署效率高及可扩展性好等突出优势。而采用分层视频编码技术的P2P流媒体系统把原视频流分解为多个视频层数据进行分发,让节点能够选择与自己带宽资源相匹配的视频质量,使其很好地适应节点的异构性。但是各分层视频数据传输的路径存在较大差异,使重叠网构建策略面临更大的挑战。因此定义了基于分层视频编码技术环境下的P2P流媒体重叠网络构建问题,并证明该问题是一个NP难问题。提出了一种构建重叠网的集中启发式算法,同时还提出了一种基于视频组(Streaming Group)的分布式重叠网络构建策略。通过大规模网络仿真实验验证了基于该分布式重叠网构建策略的分层流媒体系统具备低服务器带宽占用、高数据获取率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在分析了P2P网络应用模式优势的基础上,针对现有的基于P2P的视频直播系统中的负载均衡算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分布式负载均衡算法。该算法不仅可以协同考虑节点的处理能力和网络延时,还可以在开销较小的前提下有效的降低组播树高度和平均源到端延时。  相似文献   

18.
目前基于IP的各种互联网应用层出不穷,其中对视频节目的下载需求也逐渐增大,但是传统的视频下载服务主要是采用客户端/服务器模式,服务器以单播的方式和每个客户建立连接。随着客户数目的快速增加,服务器的带宽等资源成为系统瓶颈。P2P技术作为解决这种问题的一个方案,应用日益广泛。本文在对当前流行的几种P2P结构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下载排序以及播放控制两种算法优化,并以开源软件JTorrent为基础,开发出适合流媒体播放的点播系统。  相似文献   

19.
张志明  杜剑  郭瑛  周晋  陈震  李军 《计算机科学》2011,38(12):20-27
网络编码可以实现组播的最大吞吐率,若应用于P2P TV系统,具有降低用户播放延时、提高系统有效传输率,从而提高视频质量的潜力。为了提高P2P TV系统的性能,设计并实现了一个基于随机线性网络编码的P2P TV系统——CORS TV。围绕拓扑构建和数据传输这两个关键部分,充分利用网络编码提高系统性能,CORS TV具有功能模块线程隔离的节点内部结构,集成了基于Gossip协议的拓扑构建算法,使用了最多者优先的初始播放点设置算法,并利用了基于推的数据传输方案和先到先得式的数据传输算法。在计算机集群上的实验验证了CURS TV系统设计的正确性和有效性。与已有P2P TV系统相比,该系统具有降低冗余率、提升系统的有效传输率、改善用户视频播放质量的优势。  相似文献   

20.
在计算机发展领域中,目前有一项新兴的技术———视频点播技术(VOD),它是一种根据观众的要求播放节目的系统,随时提供交互式视频服务,主要用于实现多用户对网络多媒体文件的共享播放。文中将P2P与Internet上重要的媒体传输技术———流媒体技术相结合提出了一个基于P2P的视频点播系统的具体设计与实现方案,讨论了系统设计和实现过程中采用的相关技术与方法,采用点组技术,重点提出了一种新的发现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