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促进岭南传统民居建筑数字化建设高质量发展,探讨用BIM技术构建岭南传统民居建筑的三维数字化信息模型的新方式。岭南传统民居三维数字化信息模型的构建,需要获得现存岭南传统民居建筑的基础数字化信息,对获取现存岭南传统民居建筑的数字化信息途径的分析和研究,形成了两种岭南传统民居建筑数字化信息模型构建的方式,其中一种用全息影像测绘仪实测传统民居构建岭南传统民居建筑数据信息化模型的方式,是一种构建BIM数字化信息模型的逆向建模方式,对于古建筑、传统民居、保护建筑等类型的建筑数字化建设有明显的优势。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用BIM技术构建的岭南传统民居建筑的三维数字化信息模型将有更广泛的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周玮 《建筑与环境》2009,3(2):118-120
本文以岭南的大都会佛山为时空背景,以现存的佛山老城传统民居为研究对象,通过结合大量史料和文献,研究在佛山独特的城市形态演变历程(自然村落-集镇-城镇)中民居与聚落的互动关系,把握民居-聚落的基本单元-发展与演变,探寻佛山老城传统民居的特色。  相似文献   

3.
李炜 《南方建筑》2004,(2):78-81
本文通过广州岭南花园设计项目,力求体现岭南居住建筑的地域性,使建筑与地域文化进行有机结合。通过分析传统岭南民居布局特点,对新型岭南民居从规划布局、建筑形式、空间尺度、居住心理、生态环境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和探索。  相似文献   

4.
分析我国岭南地区传统民居的建筑特色,探讨将地方传统建筑形式继承与发展的生态住宅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5.
历史建筑代表了城市的面貌,可以看到城市的历史,体现它文化沉积的厚度。这是现代都市的一种标识和资源,是构成城市景观的可贵人为因素之一。可以讲,建筑是凝聚的文化、凝固的时代音乐、无声的史诗。佛山是中国四古镇之一,它具有岭南珠三角水乡特徽。这个城市的建筑文化,大致有两个品种。首先是土生土长的传统格式,如二进两廊或三进两廊、青砖灰瓦、镬耳山墙以及其本身的街、巷、里。其次就是民国时期的洋楼,洋楼分布在佛山主要的道路上。于是这两种元素共同构成了佛山近代城市景观整体风貌特色。  相似文献   

6.
传统民居建筑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对我国民族文化发展有重要意义。以大圩古镇传统汉族民居为例,通过实地调研与查阅文献资料,分析与归纳大圩古镇传统民居建筑特色及其发展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传统民居建筑形式及其在当代的发展策略,主张通过传统建筑形态的重构与再生、多元化协调发展延续传统汉族民居建筑文化,指出我国传统民居建筑形式未来发展要坚持多元化与地域性相结合。  相似文献   

7.
该文以佛山博物馆方案设计为例,从岭南人文空间意向、岭南建筑立面及色彩的表达、岭南园林、适应岭南气候特点的绿色节能设计、商业与文化的有机结合等五个方面来探讨具有岭南地域特色的地方博物馆设计。在延续传统,呼应地方文脉的同时,塑造博物馆开放、现代、可持续性发展的建筑形象。  相似文献   

8.
正佛山石湾素有"石湾瓦,甲天下"的美誉。陶塑瓦脊始于明末清初,兴盛于清中晚期,近代作为屋脊装饰广泛运用于岭南传统建筑之上,形成了岭南地区建筑装饰浓郁的地方特色。作为近代岭南建筑装饰的缩影,具有较高的人文价值、艺术价值和文化传播价值。  相似文献   

9.
韩炜 《城乡建设》2011,(5):67-69
自然环境不是建筑风格形成的唯一因素,.但在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时代,自然地理背景对传统民居建筑的影响很大。人们在长期与自然条件的适应中使传统民居建筑不断改善,最终形成了各种传统民居的地域特色。分析自然地理要素对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的影响,对于保护生态环境,实现人、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发展适应时代需求的、具有地方特色和乡土文脉的现代民居建筑文化,是有启迪和借鉴意义的。文章以碛口古镇传统民居窑洞为例,着重对当地自然条件进行了分析,探索和总结了由此对传统民居的地域特色造成的影响及其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两种梅州客家传统民居自然通风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梅州现存有大量的传统民居,此类建筑冬暖夏凉,具有较好的室内热环境。而通风在岭南亚热带气候条件下对建筑内部的热环境影响很大,本文通过模拟围龙屋和杠式屋这2种传统民居的室内、外通风情况,对不同类型民居的通风效果进行了分析,以期挖掘传统民居利于通风的建筑技术,为岭南民居建筑室内、外热环境的改善提供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桂山岛地区的民居进行实地调研,结合岭南传统民居特有的建筑特色,从建筑的组团聚落、外观设计、户型设计、结构选型、通风防潮节能5个方面提出了岭南滨海新民居的设计思路和观点,对以后岭南滨海民居的设计与建设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岭南“天井院”民居、岭南庭园以及现代岭雨庭院建筑的论述,指出岭南建筑在立足于本土自然、历史、文化的基础上.继承中国传统院落形式,创造了适应岭南人生活习性的庭院文化。很好地解决了居住中的“通风防热”问题,并且用中国传统园林的手法诠释现代建筑空间,达到建筑与环境的水乳交融。在开放的基础上,把传统的庭院体系和外米的中庭结合,丰富和发展了岭南现代庭院建筑。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蜀河古镇文化、地理环境、聚落形态、街巷以及传统建筑的材料、结构、装饰的分析,揭示了蜀河传统建筑的地域特点淘过分析,挖掘了孕育蜀河传统建筑背后所凝聚的原因.另外在进行传统建筑研究的同时,也丰富了“汉水文化”研究的范畴,旨在从建筑学的角度为汉江流域民居建筑乃至陕南城镇发展的独特进程研究提供方法和参考.  相似文献   

14.
周红  李百浩 《华中建筑》2008,26(6):154-158
从张集古镇民居的整体住居环境、古镇的空间格局、民居建筑单体的空间组织形式以及立面特色等几个方面对民居的防卫要素进行研究,并以该古镇典型的民居建筑为例进行分析,系统地论述了张集古镇民居建筑的防御特征及其成因。  相似文献   

15.
川西平原独特的微气候与川西劳动人民的智慧造就了富有地方特色的川西传统民居。对四川崇州元通古镇为代表的川西平原传统民居的被动式绿色特殊建造方式进行实地调研与分析,研究与发掘川西平原传统民居绿色被动式建造方式在建筑的通风、保温、防潮、采光、遮阳等方面的体现,并进行分析和为传统民居生态化建设提供引导及借鉴。  相似文献   

16.
从历史的、地域的和社会的角度,分析了珠海传统村落及建筑的发展历程,总结了珠海传统村落及建筑在选址与规划和民居建筑方面的特点。作为"岭南建筑"的一部分,意在挖掘珠海特有的地方建筑特色。为保护传统建筑、承传历史文化提供思考的空间。  相似文献   

17.
西北古民居建筑的活化石—兰州市青城古镇民居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祥武  叶明晖 《华中建筑》2009,27(12):106-109
该文以甘肃兰州的青城古镇民居为主要研究对象,简要介绍了青城古镇的区位特点与空间形态特征,着重研究了古镇民居建筑的基本构成单元、院落组合形式以及结构技术与装饰艺术的地域特色,目的是通过对青城古镇的简略介绍与分析,使人们更加关注这个被称为“黄河第一古镇”的地方,从而增强有关部门对这个地方的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18.
钱海峰 《城市建筑》2023,(20):18-21+32
甪直古镇民居多为传统明清建筑,构成古镇发展肌理的组合式院落,而主要街巷两侧则以零星、错落有致、粉墙黛瓦的民居建筑为主,少量商业建筑穿插其间,极具江南水乡的典型建筑特色。街、巷、庭院空间是展现居民生活最主要的方面,也是一个古镇的精华。古镇的保护开发除了要打造别具一格的古镇风貌、发展特色的商业旅游外,还应注重还原真实的古镇场景。本次规划通过整体保护、微循环式、功能调整、改善民生四大策略,传承甪直古镇文化,激活古镇有机更新,打造适宜居住的传统民居,实现“溯枕河人家,享水乡清韵”的美好愿景。  相似文献   

19.
岭南地区,夏季炎热,太阳辐射强烈,气候条件相对恶劣。在房屋营造方面,岭南建筑自古就有防热的需求。传统民居中广泛应用的覆瓦双坡屋面是一个集通风、遮阳、隔热等措施于一体的综合防热围护结构体系,本文对岭南传统民居典型的覆瓦双坡屋面的热工性能进行了分析。按照《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利用计算流体力学(CFD)进行模拟计算分析,模拟结果和实测结果都表明,岭南传统民居的覆瓦双坡屋顶具有良好的隔热能力,在传统民居热环境创造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邸锐  李柳青 《广东建材》2012,(10):50-53
岭南民居作为区域文化的综合体,特色鲜明、博大精深,在中华民族大建筑圈中独放异彩。广东省的民居具有鲜明的岭南建筑风格,其形态按语系不同基本可分为广府、潮州和客家三大民居建筑。在广府民居体系中,位于广州西关地区的民居建筑是最具代表性的。西关大屋住宅高大明亮、厅园结合、装饰精美,是广州古老传统民居的代表,是岭南建筑宝库中的一件瑰宝。西关大屋的装饰设计,对当今设计推陈出新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