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内燃烧砖,如焙烧火度过大,砖坯表面烧结,其内部由于产生大量气体,无法逸出,因而形成“面包砖”。为了消除“面包砖”,我们最初采取的办法是在码窑时,一排火眼码封门坯,一排火眼搭清火眼。企图在添煤焙烧时,用封门坯烧窑顶,用清火眼烧窑底,避免烧中心。但结果从火眼向窑底投煤时,细的燃料在通过窑中心高温带时,当即随着火行方向发生猛烈的燃烧,不能全部落入窑底,仍不能解决窑中部温度过高而出现“面包砖”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杜晓涛 《砖瓦》2006,(2):26-29
12后火黑得快 12.1现象与危害焙烧带最后几排火眼黑得较快,窑底部或炕腿砖呈暗红色或黑色,致使砖出现裂纹、哑音或酥砖,砖色为土黄色。  相似文献   

3.
何水清 《砖瓦世界》2004,(11):20-23
废渣制成的烧结砖,在其焙烧过程中造成的缺陷种类很多。设法消除和预防这些缺陷,才能提高砖瓦的质量。1欠火砖由于某种原因而未烧透的砖叫欠火砖。欠火砖颜色不正,有哑音,同烧成的砖相比,尺寸大,重量重,强度指标低,吸水率高,不抗冻。1.1产生原因砖坯经受的焙烧火度不够,未能达到必要的烧成温度,或保温时间太短,坯体的化学反应不完全,熔融液相生成量过少而形成。1.2消除措施窑中容易出现欠火的地方有窑门、炕腿、哈风口、坯垛顶部以及外边砖。通过密封窑门,重烧外火,采用上密下稀以及边密中稀(内燃砖)、中密边稀(外燃砖)的码窑码法,选择适宜…  相似文献   

4.
何水清 《砖瓦世界》2005,(11):41-44
1轮窑外火弱,进度慢外火弱,进度慢,是轮窑生产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只有通过码窑、焙烧、用闸三个方面的操作,来加速和加强外火,从而达到火候一致,火锋平齐,减少外燃煤,才是提高砖瓦质量的较好措施。1.1码窑方面装窑时,根据内燃料大小,决定外部码砖瓦稀密程度,并且斜坯全部或2/3向外边斜,使预热带流来的热气流大部分从外边经过,而保温带和冷却带的蓄热也向外边集中,从而弥补了外窑墙的热损失和窑门处局部阻力大的弊病。在窑室的哈风处拉缝,丢下一匹坯垛不码,留一横向空间,在预热时加强排潮。在焙烧时融通火候,每两个窑室丢一匹,这样有利于外火…  相似文献   

5.
孙学贤 《砖瓦》2002,(5):36-36
20 0 2年 5月 16日 ,由于当天风刮的特别大 ,焙烧带返火很大 ,再加上内燃料发热量严重下降 ,造成窑内火情严重飘火 ,我厂出了一个半窑室的欠火砖 ,计 1万多块 ,焙烧人员研究决定此段窑室欠火砖不出窑 ,等下一圈重烧 ,具体做法如下 :a .焙烧带火头接触到欠火砖时 ,首先把焙烧带延长为平时的 1.5倍 ,把后火的半个焙烧带的火眼排数(我们这里是 3排火眼 )不动 ,作为临时性火灶 ,保持室内温度不降 ,这时 ,整个焙烧带的火眼排数为 9排。b .在整个欠火砖的一个半窑室内的火眼上普遍投一遍煤 ,每眼 2~ 3铲 ,作为引火时预热升温用。c.在欠火砖和…  相似文献   

6.
周吉明 《砖瓦》1997,(1):26-26
我厂有22门轮窑一座,窑室宽3.6m,高2.7m,火眼排距1m,烟囱高4Om,年生产普通砖2500~2600万块.自然干燥场地容坯150万块左右,经常因无坯场而影响湿坯生产.全年存干坯500万块以上,使生产车间处于等架台生产.针对这一问题,于1992年初利用小轮窑一部火分为两部火焙烧(除7、8、9三个高温月外).每部火日进排长度40m,最快可达50m.内掺比在90 %以上(利用工业废渣、粉煤灰),产品质量稳定,产量比一部火焙烧增加70%以上.  相似文献   

7.
轮窑焙烧,当砖坯内掺量偏大时,常存在顶部坯垛欠火问题.这是由于烧窑工认为内掺偏大情况下焙烧中两排火均会加重底火,增大火势,担心下部过烧或倒窑,故不对中间两排火眼投煤.  相似文献   

8.
何水清 《砖瓦世界》2006,(11):47-50
烧结低热的全废渣或利用部分废渣焙烧的砖瓦的轮窑,大都由两个弯窑组成。弯窑纵向中心线的末端又都设有窑门,称之为顶头门,以顶头门为界分为上弯和下弯两段弯窑,由于建筑结构的原因,弯窑给焙烧造成一定的难度。由于里弯短,外弯长,易造成里火快,外火慢,里弯易出现冷却过快的现象,出弯时里外火行速度差距较大。为了保持里外弯火行速度均衡一致,必须在码窑的焙烧操作上与直窑段有所区别,以保证正常的焙烧制度。1弯窑的码窑形式由于传统的码窑形式(弯窑)会造成火在窑内不顺畅,不能完全适应焙烧操作的需要,而采用扇形的码窑形式,可以满足焙烧需要…  相似文献   

9.
“黑头砖”主要出现在窑底或火眼部位。黑头砖不仅严重影响产品质量,降低合格率,而且也浪费燃料。造成“黑头砖”的主要原因是码窑和投煤操作不当造成的。在码窑方法上,许多乡镇砖厂仍沿用“灯笼挂”腿子(即四行炕五行搭桥的码法)。靠窑底的一层是顶头连续码,每两坯之间都是一条两侧封闭的火道,燃料通过火眼投入窑底就落到这种通道中。投煤量稍大,两侧就堆积到  相似文献   

10.
俗话说“七分装码,三分焙烧”.在窑室里,坯垛一旦码成,其各部位可以通过风量的大小烧窑工都只能在有限的范围内进行某些调整,以适应窑内已有的焙烧条件.为了给烧窑工创造一个良好的焙烧条件,内燃烧砖码坯时应该遵循“下稀上密、中稀边密、内稀外密(对  相似文献   

11.
绵阳市游仙区某新建页岩砖厂,于1995年10月14日下午两点钟在2号门点火试生产(18门轮窑、机械抽风),约8小时开始亮底正常进排.至15日下午火进至10门3排,约5点半钟突然保温带返火加大,预热带投煤孔烟雾弥漫,虽然及时依次升高4个预热风闸,仍然控制不了返火,焙烧工束手无策.现场初步调查估计,入窑干坯含水率高,预热带过长,干坯“返潮”造成坯垛倒塌.不出所料揭开预热带投煤孔检查时,从11门至17门的坯垛全部下塌约1m深,17门封门墙都被垮坯顶裂.据此可判断垮坯堵死了哈风口,烟气无路可走造成返火,根本无法继续焙烧进排.有人提出熄火重新码灶点火,大家议论纷纷,意见不统一,该怎么办呢?  相似文献   

12.
烧火工人通过技术研究会的多次研究,并结合以往积累省煤经验,在保证质量、增加产量的基础上,改进了烧码窑法,降低了燃煤率. 1.适当缩短焙烧火眼排数,减少红砖的焙烧时间.如1953和1954两年用“三段长烧”15排火的烧法,每排火眼的烧成时间是12小时.1955和1956两年改进焙烧9排火眼,烧成时间是6-7小时.1957年焙烧6-7排火眼,烧成时间仅3小时多一点,由于烧成  相似文献   

13.
凉火,指的是焙烧带高温段的火,呈现清底熄脚的火情.这种火情在冬季和早春,时有发生,常在工人交接班时产生争议,现试作具体分析如下.1 正常的凉火焙烧带高温段产品已达到烧成温度,前火畅通,后火应该凉,这是正常的焙烧温度所要求的.如果后火不凉,反而影响前面进度,甚至导致中、高温火大.比如焙烧带五排火眼,第四排火已达烧成温度,第五排火清底,就只须轻微烧火,无需过多的投煤,以免造成中高温升温过急.所以说凉火的轻微带烧,应取决于中低温的火候,不能操之过急.有个别当班烧火工,未能瞄准火度,中高温不敢烧,只烧后面凉火,结果是煤耗大,黑头砖多,产生急火炸裂现象,影响产  相似文献   

14.
崔群星 《砖瓦》2009,(11):22-23
高密度坯垛是指码坯机械所码制的坯垛。有两道或多道(看窑车的大小)纵横拉缝贯穿其中,这些拉缝为干燥与焙烧提供了必须的保障条件。就单坯垛砖坯密度而言,其坯块数量比人工码砖垛的要多。这样会造成在干燥阶段坯垛中部坯体不易烘干,焙烧时砖坯内部易出过火砖的弊端。笔者所工作的企业自2008年6月投产以来,摸索出一条适合高密度坯垛焙烧的路子.在此全面介绍,供业内人士参考试用。  相似文献   

15.
砖厂最令人头痛的是雨季没有干坯烧,坯体水分大,经常有厂家发生多达7~8个窑室倒窑,被迫停产.宾阳县甘棠镇民族红砖厂1996年雨季连续倒窑7个门被迫停产.从1997年7月份以来进行了改进,采用预热段打开火眼盖焙烧,具体做法是:焙烧段前火在1号门5排,2号门1~3排是面火,从3号门1排开始  相似文献   

16.
阚连春 《砖瓦》2011,(4):32-32
轮窑点火大灶.在坯垛底火达到7~8排火眼时(从窑上看)即可关闭火灶,工人到窑上面去焙烧。点火大灶闭灶后.轮窑焙烧还未达到正常焙烧状态.因此.在焙烧过程中应特别注意焙烧与操作的协调.在这个阶段.我们称之为焙烧调整阶段,即将轮窑从初始焙烧调整为正常的焙烧状态。  相似文献   

17.
正码坯或称码窑,是指把砖坯按一定要求、形式码放在窑车、干燥车或窑的码坯道内,以便烧结、干燥。砖厂的人都知道"七分装码、三分焙烧",因为只有装得较好的坯垛,才能烧出好砖,而没有听说过装得不好的坯垛也能烧出好砖来。须知:码窑是为烧窑服务的,因此,其每一个细节都必须满足烧窑的需要,服从烧窑的热工规律。1合理的码窑密度每立方米窑室空间平均适宜码放标准普通实心砖坯的数量叫"码窑密度"。一般认为,对于以煤  相似文献   

18.
读者信箱     
曹世璞 《砖瓦》2013,(1):63-65
问:烧砖时经常出现哪些问题,如何防治?答:1焙烧倒窑焙烧温度超过了烧结温度范围的上限,坯体软化坯垛坍塌而发生倒窑。此时的唯一办法是把火拉过倒窑区,引燃前端坯垛,才能逐渐恢复正常焙烧。办法是:对接近倒窑区的坯垛在不烧倒的条件下宁可出点过火砖,也应尽量烧足火度,以延长焙烧保持高温,促使倒窑区迅速预热、升温燃烧。同时,为避免倒窑区迅速降温,应全面降低用闸,关死倒窑区风闸。轮窑还应停止出窑和打门,隧道窑应在窑尾适当遮挡砖垛断面,减少进风,对紧邻倒窑区的坯垛如果温度太低。投入的细烟煤燃不起来,还可以投入木柴或拌有废油的细烟煤强行攻烧,至前方  相似文献   

19.
苏立民 《砖瓦》2008,(6):32-33
一次码烧轮窑把砖坯的干燥工作放在轮窑里一次完成,不仅减少了一套干燥设施,还减免了一次卸坯、装坯、运坯的工序,更减免了焙烧烟热气流从轮窑到人工干燥室“长途跋涉”的动力消耗和热量损失。实践证明,一部火日产烧结煤矸石普通砖12万块,成品率高达98.8%。  相似文献   

20.
輪窑操作的特点是将煤直接撒在碼于窑內的制品上,而沒有特定的爐灶。为了使煤从窑面的火眼洞投下,能分布均勻充分燃燒,就需在对准加煤孔部位选择最适当的坯垛形式。即为我們通常所称的“火眼”。火眼形式的好坏,决定着燃料——煤——能否充分燃燒,是降低轮窑煤耗的主要关鍵之一。同时对焙烧进度也有巨大影响。火眼处理不当,往往造成煤耗大、产量低、質量差(特别是黑头砖多)的后果。几年来我厂曾采用多种不同的火眼形式,不断摸索改进,从实际效果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