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描述了一种控制不锈钢表面化学着色的方法.着色的不锈钢表面可产生多种干涉色,如黑色、紫罗兰色、彩虹色、粉红色和绿色等.采用电化学和化学方法使着色膜经二次封闭后,不锈钢表面有很好的耐蚀性和耐磨性.  相似文献   

2.
不锈钢化学着色工艺探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周细应  万润根 《材料保护》1995,28(11):14-15
采用H2SO4-CrO3溶液对不锈钢(1Cr18Ni9Ti)进行了化学着色试验,获得了不锈钢彩色膜表面电极电位与颜色的良好对应关系,探讨了前处理工艺、着色液温度、浓度等因素对不锈钢化学着色时表面彩色膜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秦松祥  郭小燕  杨惠  孙智富 《材料导报》2007,21(Z2):469-470
18-8型不锈钢制品经化学着色后,可呈现五彩缤纷的装饰表面,使产品在国内外市场极具竞争力.对化学着色工艺和相关的技术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指出:原材料的化学成分、组织状态、前加工工艺等均可影响着色效果.为获得18-8型不锈钢制品良好的彩色表面,还必须严格控制化学着色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4.
土壤中1Cr13不锈钢的某些腐蚀行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埋设试件的方法,研究了1Cr13不锈钢在酸性、中性及碱性土壤中,经过1、3、5年三个试验周期后的腐蚀行为特征。结果表明,1Cr13不锈钢在酸性及中性土壤中腐蚀轻微,在高盐碱性土壤中腐蚀严重,而且以点蚀为主。土壤中Cl-及SO2-4是影响1Cr13不锈钢腐蚀的最主要因素,随着土壤中Cl-及SO2-4增多,1Cr13不锈钢的腐蚀失重近似线性增大  相似文献   

5.
不锈钢低温化学着色工艺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肖鑫  郭贤烙  钟萍  易翔  魏成亮  于华 《材料保护》2001,34(11):25-27
在H2SO4-CrO3溶液中加入过渡元素的盐类化合物,研制了一种不锈钢低温化学着色新工艺,并探讨了各成分和操作条件对着色膜质量的影响,检测了着色膜的有关性能;所得着色膜色泽鲜艳、丰满度好、耐蚀性好,操作温度低(55-70℃),工艺维护管理简便,具有较高的应用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6.
李卫平 《安装》2004,(6):11-11,41
根据2Cr13不锈钢的焊接特点,介绍了2Cr13不锈钢阀杆破裂后的补焊工艺.指出在工程实际应用中,2Cr13不锈钢阀杆如发生破裂,可采用合适的焊接工艺进行补焊,能有效的保证焊接质量和使用性能;2Cr13不锈钢阀杆在补焊前要进行预热,能防止冷裂纹;2Cr13不锈钢阀杆在补焊后要进行热处理,能减小残余应力,均匀组织,防止焊接缺陷.  相似文献   

7.
微机监控系统在不锈钢化学着色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控制电位差的原理和实际经验开发出具有自身特色的不锈钢表面着色微机监控系统。详细介绍该系统控制原理、传感器的确定,以及其软件设计特点与创新。结果表明:本系统可以有效地控制彩色不锈钢的颜色,克服不锈钢着色重现性差的问题,同时为研究温度,添加剂和不锈钢预处理等因素对不锈钢化学着色的影响提供了更加方便和可靠的研究手段。  相似文献   

8.
不锈钢着色新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在铬酸 -硫酸着色液中加入适当的添加剂后对不锈钢进行着色 ,使着色过程可以在低温或常温下进行 ,着色液的配方为 :2 5 0 g/ L Cr O3,490 g/ L H2 SO4,6 %~ 8% HR- 8。着色膜经过硬化处理后 ,其耐蚀性和耐磨性均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9.
张国超  张涵  牛坤  林冠发  张涓涛 《材料保护》2012,45(6):58-60,74
为了推进超级13Cr不锈钢在油气田中的应用,用高温高压釜系统模拟了油气田腐蚀环境,研究了超级13Cr不锈钢在动静态环境中高温高压下的CO2腐蚀行为,利用扫描电镜、能谱仪和X射线衍射仪等对超级130r不锈钢表面腐蚀产物的形貌及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动态腐蚀时超级13Cr不锈钢的腐蚀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150℃时最大,此后腐蚀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下降;静态腐蚀速率随温度的升高呈上升趋势;动态腐蚀速率高于静态的,动静态平均腐蚀速率均较小,属于轻度或中度腐蚀,在油气田的安全使用范围之内;动静态腐蚀时超级13Cr不锈钢表面均生成均匀、致密的钝化膜层,表现为均匀腐蚀,腐蚀产物成分为不锈钢基本成分,未发现CO2腐蚀产物,超级13Cr不锈钢具有良好的抗高温高压CO2腐蚀性能。  相似文献   

10.
超级13Cr马氏体不锈钢抗SSC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四点弯曲实验方法、电化学测试技术及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分析手段研究了超级13Cr马氏体不锈钢在模拟工况和标准工况中的H2S应力腐蚀开裂(SSC)行为.结果表明:超级13Cr 马氏体不锈钢在标准工况条件下具有很高的SSC敏感性,裂纹起源于表面点蚀坑处,H2S腐蚀性气体的存在及Cl-浓度的增加显著降低超级13Cr...  相似文献   

11.
采用电位-时间曲线判断不锈钢表面的活化状态,并通过极化曲线和交流阻抗等测试手段研究了活化程度对不锈钢着色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不锈钢在35℃的5%的H2SO4溶液中进行活化时,电位会逐渐负移直至趋于平稳,当在其电位达基本稳定60s左右时,不锈钢表面具有较佳和稳定的活化状态,有利于其后着色效果的重现性;对于不同的活化状态,活化越完全时得到的着色膜表现出的耐腐蚀性也越佳。  相似文献   

12.
活化对不锈钢着色膜的均匀性和耐磨性有重要的影响.为此,研究了6种不同活化方法即HCI室温活化、H2SO4室温活化、H2SO4阳极活化、H2SO4阴极活化、H2SO4高温活化、H2SO4-CrO3阳极活化对不锈钢着色的影响,测定了不锈钢着色的电位-时间曲线,讨论了电位-时间曲线的参数tB与tC的对应关系及其对不锈钢着色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活化可加快着色过程,有助于获得光亮、均匀、耐磨的着色表面;升高温度有利于活化;阳极电解活化明显优于阴极电解活化;相同浓度的HCI和H2SO4溶液的活化效果相当;10%的H2SO4阳极电解活化的效果最好;可以用tB或tC的大小来表征活化效果及着色的难易程度.  相似文献   

13.
采用单质硫悬浮实验法,利用失重法、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能谱(EDS)、X射线衍射(XRD)和pH计等分析手段,研究了单质硫沉积对国产超级13Cr马氏体不锈钢在模拟高温高压环境中腐蚀行为的影响,分析了腐蚀产物的表面形貌、元素组成及其含量、组分以及单质硫对高浓度NaCl溶液酸化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国产超级13Cr马氏体不锈钢的耐蚀性能因单质硫的添加而降低,其均匀腐蚀速率随着单质硫含量的增大而增大,并且在90℃取得最大值,但均小于0.0125mm/a;单质硫的添加改变了腐蚀产物膜的组分,硫化物的含量随单质硫含量的增大而增大;单质硫/金属界面处的pH值因单质硫与水发生歧化反应而降低,进而降低了超级13Cr马氏体不锈钢的耐蚀性能,Cl-与单质硫协同作用进一步加剧其腐蚀。  相似文献   

14.
通过宏观检验、化学成分分析、金相检验和力学性能测试等方法,对超级13Cr马氏体不锈钢油管表面缺陷的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油管表面缺陷为折叠裂纹和轧制沟槽,其产生原因主要是工厂轧制工艺不当所致。针对该表面缺陷对油管使用寿命的影响、油管表面缺陷的修磨和检验标准等进行了探讨,建议严格油管表面质量验收标准。  相似文献   

15.
不锈钢表面处理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表面耐蚀转化处理的不锈钢,在含氯离子的介质中耐蚀能力提高80倍以上;中性盐雾试验测试表明,耐蚀等级达到10级。  相似文献   

16.
王海人  王宜民  屈钧娥  曹志勇  李艳 《材料保护》2012,45(12):38-41,45,1
不锈钢具有许多优异的理化性能,着色后更具功能性和装饰性。阐述了其常用着色方法,并介绍了不锈钢表面彩色薄膜形貌、成分及性能的表征技术,同时对彩色不锈钢的发展前景作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