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临南油田注水系统碳酸钙垢结垢趋势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田注水系统中常见的垢是CaCO3垢。通过分析临南油田回注污水水质参数,对地面注水系统中碳酸钙垢的结垢趋势进行了理论预测,研究了注水管线沿程水质参数中成垢离子Ca^2 ,Mg^2 的变化。结果表明,临南油田处理后的回注污水水质稳定,不会产生碳酸钙垢。  相似文献   

2.
针对油田污水回注过程中污染处理成本高且水质难以达标,特别是低不渗透油藏对污水回注的要求更高。苏北油田经过多年分析、论证,提出一种新式污水处理方式--环保注水,重点介绍了环保注水的工艺流程、现场试验及对环保注水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油田回注水水质劣化原因及机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油田污水经处理后回注,既避免了环境污染,又达到了注水保压的目的。以龙虎泡油田回注水从水处理站至各注水井水质劣化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泵送到各注水井过程中的水体、悬浮物等进行细菌分析或元素分析,探讨了水质恶化的原因与机理,并且提出相应可行的水质稳定措施。  相似文献   

4.
气田水回注水质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气田水回注是气田开发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为使气田水回注有章可循,通过对四川气田地层资料和各矿气田水回注现状调查了解,借鉴国外注水水质标准和国内自五十年代以来各个时期设计规范、技术规定,以及各油田提出的注水指标,研究制定了“气田水回注水质推荐指标”,作为制定四川石油局气田水回注指标标准的依据,并为今后逐步修订和完善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5.
回注污水中的固相悬浮颗粒粒径过大会堵塞储层孔喉通道,造成储层伤害,影响注水开发效果,因此悬浮固相颗粒粒径是油田回注水质评价体系中最重要的指标之一。针对南堡油田中低渗透油藏回注污水中悬浮颗粒对储层伤害规律认识不清的问题,开展了污水回注岩心的流动实验,并运用CT扫描数字岩心分析技术,对A1 (悬浮物颗粒直径≤1μm)、C1(悬浮物颗粒直径≤3μm)两种水质中悬浮颗粒对储层伤害程度及其在储层中的伤害深度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表明:注入水中悬浮颗粒的粒径大小是影响注入性能、储层伤害及驱油效果的重要因素,污水中颗粒直径与储层孔喉直径的匹配关系是悬浮颗粒对储层造成不同伤害的最直接原因,注A1水质污水时,整体体现为贯穿性堵塞伤害,注入井近处为过渡性堵塞;注C1水质污水时,注入井近处为严重堵塞,远处体现为贯穿性堵塞形式;根据实验研究结果,推荐A1水质为南堡油田中低渗透油藏注水水质标准。研究成果可为该类油藏注水开发制定合理的水质指标提供更科学的决策依据及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6.
同心管分层注水管柱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哈国让那若尔油田层间矛盾较为突出、注水水质差、地质要求的注水量大(属大排量注水,全井最大注水量700m^3/d),原分注管柱不能满足该油田分层注水的要求。因此,开发了新型的同心管分层注水管柱。现场应用表明,该管柱施工成功率100%、配注合格率高,有效期长,已成为该油田实施分层注水的主要管柱。  相似文献   

7.
马岭油田投入注水开发已经20多年。随着油田开发形势的变化和油田综合调整步伐的加快,注水系统地面工艺方面暴露的矛盾日益突出,如设备注水能力满足不了地质配注需要,注水效率低,水质不达标等主要问题。1994~1995年对该系统进行了调整改造。对井站布局进行调整并完善水处理工艺,对注水设备进行改造等措施见到了显著效果,为低渗透油田的稳产、节能降耗和提高效益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1.油田注水系统现状分析 (1)注水系统基本状况。大庆油田注水系统经过40多年的开发,经历了基础井网、加密井网、注聚井网等油田建设阶段。已经形成了一般水注水系统、深度水注水系统和聚驱注水系统3套井网。一般水注水系统为基础井网和加密井网服务,深度水注水系统主要为二、三次加密井网以及外围低渗透油田服务,聚驱注水系统主要为聚驱开发区块服务。这样就实现了含油污水、深度污水和聚合物注低矿化度清水三种水质的分支注水,以满足不同井网对水质的各种要求。  相似文献   

9.
二氧化氯处理油田回注水工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针对中原油田回注水中细菌易产生抗药性,难以控制的问题,提出了应用二氧化氯处理油田回注水工艺。经室内评价及现场试验,二氧化氯可杀死回注水中的细菌,控制微生物生长,同时该工艺可降低现有回注水污泥残渣产出量的50%,减少污泥对环境的污染,提高注水水质。  相似文献   

10.
马王庙油田储层层内及层间非均质性严重,平面各小层渗透率变化较大,在注水过程中存在较严重的“四敏”现象。油藏在投入注水开发短短的几年时间内,暴露出注水井吸水能力普遍下降,难注井层增多,直接影响其注水开发效果。本文通过分析马王庙油田注水井吸水能力下降的各种因素和储层损害机理研究,在提高注水井吸水能力矿场试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提高新沟嘴组油藏注水井吸水能力的配套技术。通过保障注水水质,合理提高注入压力,搞好斜井分层注水,适时改造油层,选择合理生产压差,进一步提高了马王庙油田注水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1.
注水是已开发油田增加可采油量的经济可行的技术措施之一。注水的目的是通过注水补充地层能量,提高各井动液面、单井采液量、采油量,进而提高整个油田的采出程度。要想达到这个目的,首先要使各注水井达到配注量。分析辽河断陷盆地欧31块构造注水井工作现状,发现地层污染、水质不合格、注水泵压力低、水井出砂、井间干扰等是其水井欠注的主要原因,针对不同原因采取了解堵、改善水质等技术措施,结果表明,各措施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1 .应用TCL超精细过滤装置提高注水水质纯梁采油厂注水系统是一个点多面广 ,集中注水与分散注水相结合 ,注清水和注污水相结合的复杂体系 ,在从水源到注水井的一整套注水程序中间 ,水质处理是关键的一环 ,目前纯梁采油厂各区块都受到注水水质不达标 ,污染地层和注水压力不断上升的困扰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 ,在全厂的新区注水中都推广应用了TCL超精细过滤装置 ,使注水水质达到了局A1级标准 ,满足了低渗透油田的水质要求 ,下面对TCL超精细过滤装置与纯梁采油厂已广泛应用的双滤料过滤器进行分析对比。(1)TCL超精细过滤装置的结构…  相似文献   

13.
该文分析了胜坨油田注水井吸水能力降低的主要原因是黄河水与地层污水混注时,地层水中的Sr2+、Ba2+与黄河水中的SO2-4反应生成BaSO4、SrSO4沉淀。通过试验研究,得出胜坨油田吸水指数的阶段性变化与注水水质的阶段性变化一致的规律。指出要从根本上解决胜坨油田吸水指数变化的问题,必须加强注水管理、提高注水水质、杜绝黄河水与油层污水混注。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提高外围油田特低渗透油层的采收率,保证处理后的采出水全部回注特低渗透油层,要求处理后含油污水必须达到回注水水质指标,即满足SY/T 5329—2012 《碎屑岩油藏注水水质指标及分析方法》的相关要求:含油质量浓度≤5 mg/L、悬浮固体质量浓度≤1 mg/L、悬浮固体颗粒粒径中值≤1μm。但目前油田常用的粒状滤料过滤器,由于过滤精度的限制,即使进行三级或四级过滤处理,其处理后水质也无法满足回注的要求。为此,迫切需要开展震动膜精细过滤含油污水的处理试验研究,以满足对回注水的严苛要求。经现场试验研究得出:震动膜精细过滤处理含油污水技术可行,处理后的水质指标能够满足油田开发的需要,是确保注入水水质达标的重要技术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5.
基于达标排放目的炼油废水处理工艺技术已臻成熟,但回注水的应用领域还较窄,处理技术的尚需进一步研究,针对油田的特殊环境和特殊要求,因地制宜,选择回用于油田注水,开展了试验研究工作,最后得出结论:(1)利用炼油厂及油田污水站现有处理设施处理后,水质能够达到注水标准;(2)为保证回注水水质较低,应控制炼油废水与油要出水之比为1:3;(3)乳化油与硫化物对MF的影响,应予充分重视,宜采用必要措施予以消除,  相似文献   

16.
注水水质对胜坨油田注水井吸水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该文分析了胜坨油田注水井吸水能力降低的主要原因是黄河水与地层污水混注时,地层水中的Sr^2+,Ba^2+与黄河水中的SO^2-4反应生成BaSO4,SrSO4沉淀。通过试验研究,得出胜坨油田吸水指数的阶段性变化与注水水质的阶段性变化一致的规律,指出要从根本上解决胜坨油田吸水指数变化的问题,必须加强注水管理,提高注水水质,杜绝黄河水与油层污水混注。  相似文献   

17.
富民油田为实现回注水的以污代清,对污水处理系统进行了改造.改造后污水处理系统采用“生化处理+过滤”的流程,污水处理规模达1200 m3/d,处理后水质达到A2级注水水质标准.项目改造后的污水处理系统运行情况较好,虽然系统处理后悬浮物含量不够稳定,但含油和粒径中值能稳定达标,尤其粒径中值达标是满足注水要求的关键,因而总体上能够适应有效回注的要求.污水处理系统投产后富民油田回注水由清水变为处理后的污水,改善了与地层的配伍情况,有效地降低了注水压力.注水开发井的注水压力从改造前的平均22 MPa降至改造后的平均20 MPa,注水量也平均增加了50 m3/d.  相似文献   

18.
QK18-1油田沙河街组油藏注水开发近20年,目前75%以上的油井欠注,油田经济效率低。为明确储层损害机理、建立提高油田注水井吸水能力的有效方法,通过室内静态配伍性实验、水敏性评价实验和水质调研结果,结合铸体薄片和电子显微镜照片对比了探井和开发井储层岩心的微观地质特征,分析了该油田注水困难的原因。结果表明,储层损害的关键因素是混合污水与地层水不配伍形成粒径为10~30μm的CaCO_3垢,在储层中呈菱面体、自形程度高的CaCO_3垢晶呈颗粒状分布在孔隙中及喉道处导致储层物性降低;混合污水矿化度低,回注引发水敏损害。水处理系统悬浮物含量超标也是影响注水效果的重要因素。针对油田注水开发中储层损害问题,提出了预防措施和建议,以提高注水井吸水能力,保证油田注采平衡。  相似文献   

19.
气田产出水携带着大量的重金属、固悬物、各种无机盐、石油类等污染物,如果不经预处理就回注,将污染环境和影响回注效果。油田污水处理的目的是去除水中的油、悬浮物以及其它有碍注水、易造成注水系统腐蚀、结垢的不利成分。各油田或区块的水质成分复杂、差异较大,处理后回注水的水质要求也不一样,因此处理工艺应有所选择。在探讨气田产出水水质和回注层(沙溪庙组)地质特征基础上,进行回注层的适应性实验评价,提出合理的回注技术、回注工艺流程和增注措施。  相似文献   

20.
RN油田是中石油海外经营开采最早的、中亚规模较大的碳酸盐岩油藏。油田自然递减率高,主力油藏地层压力保持水平低,纵向动用程度不高,层间矛盾大。结合油田实际情况,研究了3种分层注水技术——液力投捞分层注水、同心双管分层注水、桥式偏心分层注水技术。现场应用表明,桥式偏心分层注水和同心双管分注技术应用效果显著,液力投捞分注技术不适用于该油田。该研究对海外碳酸盐岩油田开发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