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 毫秒
1.
费祥俊 《人民黄河》1999,21(11):17-20
远距离输沙到低地或直接入田,是当前引黄灌区泥沙处理的重要措施之一。输沙渠道设计首先要保持不淤,并在渠道周界可动条件下要保持渠道稳定。输沙渠道设计的基本关系式应是水注挟沙力关系、河相关系、水流连续原理及阻力公式。已有的这些关系式多数经验性太强不能反映他们彼此独立而又相联系的特点。如已有的流速为主要变量的渠道挟沙力经验式中没有把阻力系数作为一个影响因素;水流连续公式中没有反映出断面形态的影响,而确定渠  相似文献   

2.
我国河流含沙量高,引水明渠的泥沙淤积十分严重,但尚无确定输沙明渠不淤流速的有一定普遍意义的公式,早期对含沙量大小的影响考虑不够、后期不淤流速经验公式大多来自西北地区引黄灌渠的经验,适用于悬移质泥沙较细的情况、黄河洪水泥沙特性表明,含沙量越高、悬沙组成越粗,本文分析及试验验证,得到渠道的不淤流速表达式,充分反映了含沙量及其组成对不淤流速的影响,表明在其他水力因素不变时,输沙明渠不淤流速随着含沙量增加而变化,文中提出的不淤流速公式,可满足黄河高浓度远距离输沙明渠设计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多级调压远距离输沙技术应用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万勇  吴韵侠 《人民黄河》2004,26(10):22-23
多级调压远距离输沙技术研究的目的在于解决黄河机淤固堤远距离输沙的技术难题。通过水泵的串联、并联多级调压装置、溢流装置及新型泥浆泵等设施,人为控制了管道内部的输沙压力,降低了设备造价和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还可加大所输送泥浆的含沙量,从而达到了少占农田、减少赔偿费用、充分利用黄河泥沙和水资源,减少河道淤积等目的。  相似文献   

4.
黄河下游节水减淤的高含沙输沙方式商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璞  李文学 《人民黄河》1996,18(2):15-18
本文回顾了近20年有关利用高含沙水流解决黄河下游泥沙问题的研究过程,并节省输沙用水、人为产生高含沙水流、泥沙堆放地点等问题。认为通过小浪底水库对泥沙进行多年调节,产生有利的水沙组合,改进高村以上宽浅游荡河道为窄深河槽,再利用窄深河槽输送高含沙水流经的措施是解决黄河下游防洪、减淤问题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5.
6.
根据1950~2000年黄河下游河道汛期实测径流量和输沙量资料,计算得到了花园口-高村和艾山-利津河段处于冲淤平衡状态时的输沙量、输沙水量与单位输沙水量,并分析了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河段处于冲淤平衡状态时,输沙水量随着输沙量的增大而增大,单位输沙水量随着输沙量、输沙水量的增大而减小,输沙效率增大;随着河槽形态趋于窄深,一定输沙量所需输沙水量减小,单位输沙水量减小,输沙效率提高.  相似文献   

7.
引黄灌区渠道水流挟沙能力是工程设计的关键参数。本文在分析灌区引水引沙条件特性及影响渠道泥沙冲淤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采用相对平衡含沙量方法,即根据已建灌区输水渠泥沙冲淤特性确定水流挟沙能力的特征值。  相似文献   

8.
从能量平衡的观点来研究泥沙的运动规律,是泥沙运动力学中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本文总结了有关学者提出的挟沙水流的能量平衡方程,指出这些方程还存在一些缺陷。从而从这些有缺陷的能量平衡方程所得到的一些泥沙运动理论,如输沙强度、动床阻力等,就难免在理论上存在一定的不足。因而目前应加强挟沙水流的能量平衡方程的研究,才能促进泥沙运动理论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9.
辽河是中国七大江河之一,同时辽河也是一条多沙河流。据统计,1954—2010年系列辽河下游六间房站多年平均含沙量达3.32 kg/m3,辽河中下游的泥沙淤积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为对辽河中下游水沙特点更好的研究,摸清辽河中下游泥沙冲淤演变规律,特对辽河中下游各主要支流选取一个水文站作为控制,得出了辽河来水来沙特点是东部水量大,且西辽河是辽河干流泥沙最主要的来源。  相似文献   

10.
非均匀沙不平衡输沙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中首先给出了由我们建立的床面泥沙交换理论导出的非均匀沙扩散方程的边界条件。建立了恢复饱和系数的表达式,包括了强平衡输沙和不平衡输沙两种情况。同时给出了泥沙在床面静止、滚动、跳跃与悬浮的概率方程和数值结果。引进了挟带分组泥沙的水量百分数,它是研究非均匀沙的重要概念和工具。进而论述不平衡输沙时总挟沙能力、挟沙能力级配及有效床沙级配的方程。证实了床沙质、冲泻质与全沙具有统一的挟沙能力。最后从理论上证明了在河道中粗细泥沙发生交换的现象。  相似文献   

11.
挟沙水流的冲刷率及河床惯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在清水水流河床冲刷率的实验研究基础上,本文进一步研究了挟涉水流来沙率对冲刷率的影响。结果说明挟抄水流的冲刷率随来沙率与水流输沙力欠饱和度之比以负指数律降低。当来水挟抄率与水流饱和输抄率相等时,冲刷率降刊0。河床惯性是河床在非恒定流中一种重要的动力学性质。利用河床惯性与冲刷率的关系测量了各种沙样的河床惯性值。发现河床惯性随床沙颗粒分选系数增大而增大,分选系数很大时趋近于极限值50t/Tn0。利用河床惯性和河床变形方程得出了冲刷过程中水流输沙率沿程和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结果说明水流输沙率欠饱和度向下游以负指数律下降,这与冲刷率随实际水流挟沙率与欠饱和度之比以指数率下降的规律有耜同意义。河床惯性愈大,实际水流输沙率增长得愈慢。河床惯性与于容重及摩阻流速之比构成的无困次数A。代表河床变形和水流实际挟沙量对水流挟沙力变化的响应程度。  相似文献   

12.
挟沙水流指数流速分布规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通过分析一般挟沙水泷和高含沙水流的实测资料,研究了浑水中指数流速沿垂线分布的规律。结果表明,古沙量小于250kg/m^3时.指数m随含沙量增加而有所增加;古沙量大于500kg/m^3后,衔I殖古沙量增加而减少;古沙量介于二者之间时,m变化较小,一般为1/5~1/4。此外.文中还对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掺气挟沙对高速水流边界剪切力特性影响的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黄细彬  袁银忠 《水利学报》1998,29(5):0024-0028
在高速水流循环系统中,用自行研制的剪切力传感器分别量测了清水、掺气水流及挟沙水流壁面上的剪切力;实验表明,含沙掺气高速水流壁面剪切力的脉动值的概率密度函数分布基本符合正态分布规律;文中根据实测资料,分析了剪切力的时均值和脉动值与水流速度的关系;讨论了掺气及含沙量对壁面边界剪切力的影响;在同一流速下,剪切力的时均值及脉动值随着含沙量的增加而略有增加,随着掺气浓度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14.
水沙混合流的流速分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基于水沙混合流的基本控制方程,考虑泥沙颗粒间相互作用形成的剪切应力,引入局部化MoninObukhov长度尺度以计入密度分层浮力效应,建立了明渠定常、均匀水沙混合流流速分布的严格理论模式,理论结果与实测资料吻合甚好,该模式普遍适用于低含沙量和高含沙量流动.本文的分析支持基于VonKarman常数不变之观点  相似文献   

15.
非均质泥流是一种含有大量悬浮细颗粒的高浓度固液两相流体,也是泥石流的一种特例。作者依据水槽输沙试验资料建立的泥流不淤流速公式,通过实测资料检验了其可靠性。在此基础上考虑推移部分影响,推导得出非均质泥流的不淤流速、临界坡降、沟道断面形态指标等重要的输移临界参数计算公式。最后列举计算实例,提出应用计算方法,并据此进一步揭示了非均质泥流的输移特性。  相似文献   

16.
泥沙扬动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了泥沙扬动临界状态的受力情况,以及颗粒间粘结力对极细颗粒泥沙扬动的影响。根据力的平衡原理,建立了泥沙扬动模式,导得适用于各种不同粒径的泥沙扬动流速计算式,并由试验资料确定扬动流速计算式中的参数。所得的计算曲线与前人实测点据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17.
目前,引黄灌区渠道集中处理泥沙的模式已受到很大的限制,进一步研究分散处理泥沙的模式是非常必要的。本文在山东簸箕李灌区的基础上,分析水沙资料,总结灌区泥沙输送的经验。  相似文献   

18.
圆管螺旋流输沙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螺旋流的流速分布有着与普通平直流不同的特点 ;运用圆管螺旋流的特性可以在管道中实现高浓度 ,远距离的泥沙输送。本文在试验的基础上对螺旋管流中的流速分布、泥沙的起动、起旋以及输沙等特性进行了研究 ,同时进行了理论分析 ,探讨了螺旋流高浓度输沙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9.
近30年来,固体物料的管道水力输送技术应用越来越广泛。在管道水力输送系统设计中,不淤临界流速是首先需要确定的重要参数,对确保管道安全输送具有重要意义。对于细颗粒物料,已有比较成熟的计算方法,但对粗颗粒物料,不同的计算式差异较大,给参数确定带来困难。在对已有的管道不淤临界流速计算进行比较分析基础上,探讨了颗粒浓度、粒径、密度以及管道直径等因素对不淤临界流速的影响,并分析了计算式结构的差异。整理不同学者针对粗颗粒输送的试验数据,重点分析了不淤临界流速随颗粒粒径加大的变化规律。基于量纲分析法,提出了粗颗粒在管道输送中不淤临界流速计算式,其计算结果与试验数据相对误差在10%以下,基本满足不淤临界流速计算的工程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