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烷基酰亚胺萃取稀土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合成了一系列新型酰亚胺类萃取剂,稀土元素萃取试验表明,该类试剂萃取稀土元素萃取性能、选择性能较好,烷基酰亚胺萃取稀土镥的好坏与骨架结构有关。  相似文献   

2.
康文  刘峙嵘  李传茂  黄国林 《稀土》2006,27(3):57-60
以正丁胺和乙酰氯为主要原料,三乙胺为缚酸剂,在盐冰浴条件下合成了酰胺类萃取剂N-正丁基二乙酰亚胺(简写为BDA I),通过NM R、M S、IR、UV等分析手段鉴定了它的具体结构,收率高达86%。萃取实验研究了酸度、盐析剂浓度、萃取剂浓度、萃取温度、稀释剂对BDA I萃取铈(Ⅳ)的影响,用斜率法求得萃合物的组成为C e(NO3)4.3BDA I。实验结果表明,BDA I对铈具有较好的萃取能力,是一种很有应用前景的新型稀土萃取剂。  相似文献   

3.
针对传统P507萃取分离铥镱镥工艺分离效率低、酸碱消耗大、成本高等弊端,通过对萃取剂体系和分离流程优化设计,开发出新的铥镱镥组合式萃取分离工艺流程,充分利用混合萃取剂体系、置换萃取、组合模糊分离、洗涤量和萃取量复用等技术,实现分离效率、酸碱使用率最大化,并与传统P507萃取分离工艺进行了技术经济比较。结果表明,新工艺技术可显著降低酸碱、存槽投资成本,提高分离效率,操作控制方便。  相似文献   

4.
双配位基中性有机磷化合物(BNOC)以其能从燃料后处理过程产生的高放废物(HRW)中除去和预富集锕系元素而被称作高放萃取剂。本文研究了两类双配位基中性有机磷化合物:四烷基(芳基)烷撑基(芳撑基)二氧化二膦(DO)和二烷基(二芳基)[二烷基基氨甲酰甲撑基]氧化膦(CMPO)用来作为分离超钚元素(TPE)、稀土元素(REE)、U(Ⅵ)、pu(Ⅳ)等的萃取剂。研究了萃取剂铎萃取能力、选择性和溶解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锂溶剂萃取的某些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常启明 《稀有金属》1990,14(5):377-381
近年来对于锂溶剂萃取体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醇类和酮类、烷基膦和膦酸酯类、混合离子萃取剂类、冠醚类。其中尤以冠醚类引人注目。小量值的十四元环四氧羧酸冠醚是最有希望的优良锂萃取剂。  相似文献   

6.
以2-氨基苯并噻唑和正丁酰氯为原料合成了新型萃取剂N-苯并噻唑基正丁基酰亚胺(简写成HY)。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等测试手段对其组成结构进行了表征,表明HY萃取剂是通过其酰亚胺-NH基团中的N和羰基中的氧与Hg2+配合形成HgY2螯合物。考查了HY浓度、pH值、温度和水中的一些常见阳离子及阴离子对Hg2+萃取的影响。在选定的最佳条件下用该萃取剂萃取1.0mmol/L Hg2+离子,500 mmol/L NO3-,400 mmol/L SO42-,50 mmol/L Ni2+、 Zn2+、Cd2+,40 mmol/L Cu2+、Pd2+,20 mmol/L Fe3+,10 mmol/L PO43-不干扰HY对Hg2+的萃取。根据分配比与温度的关系求出了萃取反应的ΔH0值,此值表明了该萃取反应为吸热反应。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了目的是合成一系列酰胺类萃取剂,并评估它们作为潜在的稀土金属钕的萃取剂的价值。用不同的取代基合成了一系列二酰胺和一个单酰胺化合物,这些取代基包括:烷基、环己基和芳香基。合成这些萃取剂的一般方法是用相应的酰基氯和仲胺在碱性介质中反应,二酰胺的收率为32 ̄50%,单酰胺的收率为90%。  相似文献   

8.
萃取色层法提取5~6N高纯Tb_4O_7、Dy_2O_3、Yb_2O_3和Lu_2O_3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萃淋树脂CL-P507为萃取色层的固定相,稀盐酸为淋洗剂,品位99%的稀土氧化物为原料,载量1%(镱、镥)和1.5%(铽、镝),在室温常压、常用流速的条件下,研究淋洗酸度对分离提纯的影响,对最难提纯的镥(镱镥间的分离)采取了独特的解决办法,确定了提取5~6N纯度的铽、镝、镱和镥的技术条件。  相似文献   

9.
张星  惠建斌 《湿法冶金》2011,30(4):348-350
选用叔丁基及甲胺基对芳香醛肟类铜萃取剂进行结构修饰,成功合成了2种5-叔丁基水杨醛亚胺类化合物,对所合成化合物利用磁共振及红外光谱进行了结构表征。  相似文献   

10.
本文探讨了用7-取代-8-羟基喹啉类萃取剂从碱性铝溶液中萃取镓时,7位取代基结构与萃取镓性能的关系。根据研究结果,并考虑到国产原料来源和合成方法,认为 N-601是一种有工业应用前景的萃取剂。  相似文献   

11.
基于羧羟基与肟基组合的原理,设计了一种新型铜萃取剂对十二烷基苯基羧基甲酮肟合成.采用核磁共振氢谱和红外光谱对合成物十二烷基苯基羧基甲酮肟萃取剂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分析,并测试了其在应用于从硫酸铜溶液中萃取回收铜的性能.考察了有机相与水相的体积比(V_O∶V_A)、初始pH值、萃取时间等因素对铜回收率的影响,通过紫外-可见分光计测定Cu2+含量并计算得到萃取率.实验结果显示,在较优的条件下,即V_O∶V_A值为1∶2、水相初始pH值为1.5、萃取时间为5 min,萃取率可达99.61%.以硫酸为反萃取剂,对萃取Cu2+后的有机相进行反萃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1 mol/L的硫酸在V_O∶V_A值为2∶1的条件下,可反萃回收45.64%的铜.  相似文献   

12.
磷类萃取剂萃取钼(Ⅵ)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建  刘建 《湿法冶金》2007,26(3):146-149
系统研究了酸性磷类萃取剂二(2-乙基已基)磷酸(P204)和中性磷类萃取剂磷酸三丁酯(TBP)从硫酸体系中萃取钼的性能,稀释剂为乙酸丁酯、二甲苯和煤油。试验结果表明,溶解在3种稀释剂中的TBP对钼萃取效果均不显著,而P204与3种稀释剂组成的有机相均对钼有良好的萃取性能,萃取率与水相pH、萃取时问、酸体系有关。萃取机理属于离子交换缔合机理。  相似文献   

13.
合成了一系列烷氧基甲基膦酸单烷基酯并研究了其对稀土元素的萃取性能。此类膦酸单酯对稀土的萃取能力强于通常的P204和P507萃取剂。  相似文献   

14.
在稀土元素分离工艺中,目前广泛采用2-乙基己基膦酸单2-乙基已酯(P507)作为萃取剂。对于其它烷基膦酸单烷基酯类型的萃取剂开展研究,进一步寻找性能更为优良的新萃取剂是有意义的。等用甲基膦酸单异烷基酯对重稀土元素萃取  相似文献   

15.
引言 在液-液萃取中,作为一种萃取剂既要保持相当的有机相溶解度,又必须能与水相组份发生作用。因此,有机疏水基团(如各类烷基、苯环或萘环等)保证了有机相溶解度,而一些带极性的基团(如磺酸、羧酸或磷酸等基团)却是形成金属配位键的功能基团。在萃取剂的分子中既存在疏水基团又存在亲水基团,这种两重的性质决定了萃取剂的界面活性,在当前的萃取化学中人们已毫不怀疑萃取剂是一种不同程度的表面活性剂。  相似文献   

16.
谢曼  周庆 《化工冶金》1997,18(3):250-253
报道了将中性磷这一高效萃取体系应用于克拉维酸的提取分离,研究了三烷基氧膦萃取克拉维酸的各种参数,PH、时间、相比、浓度等的影响,确定了最佳萃取条件及其工艺参数,30%三烷基氧膦的煤油溶液为萃取剂,萃取平衡PH=1.5,萃取相比O/A=1:3,并进行四级逆流萃取,饱和醋酸锂反萃,反萃平衡PH为7-7.5。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全球的钒资源的主要分布、储量情况及其市场供需与应用状况。从中心结构、有效基团与空间效应、离子交换协同萃取三个方面综述了机磷(膦)类萃取剂的萃钒机理及其近年来萃钒的新型磷(膦)类萃取剂的研发与应用进展,指出了新型磷(膦)类型萃取剂的研发、新工艺的应用以及协同萃取是目前磷(膦)类萃取剂萃钒的主要研究方向。分析了酸性磷(膦)类萃取剂萃钒、中性磷类萃取剂萃钒和其他新型磷(膦)类萃取剂萃钒的不同萃取体系的萃钒机制。分析认为有机相的损失,萃取和反萃钒的步骤,萃取和分离时间较长,出现乳化现象等是当前萃取钒体系普遍存在的难点。因此需要不断开发新型高效萃取剂,发展清洁绿色萃取技术,在原萃取剂的基础上利用协同效应,探索新的萃取剂组合方式,更好地推进中国钒工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由还原渣提取高纯氧化铥和氧化镥新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以铥、镱、镥富集物经金属镧热还原法提取金属镱后所得的还原渣为原料,经酸溶配料,用稀土硫酸钠复盐沉淀除去镧,滤液用P5S7萃淋树脂萃取色层法提取高纯氧化铥、氧化镱,氧化镥(纯度均大于99.95%),并获得较高的收率。确定了稀土硫酸钠复盐沉淀除镧和萃取色层法分离铥、镱、镥的最佳分离条件。  相似文献   

19.
肟类萃取洁霉素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万钢  于淑秋 《化工冶金》1994,15(4):330-335
本文首次将肟类萃取剂用于洁霉素的萃取,研究了其萃取规律。在中性及弱碱性条件下,所选用的氧肟-84、酮肟-85及N510三种肟类均可有效地萃取洁霉素,且在酸性条件下容易反萃,无论氧肢还是酮肟均按溶剂化历程萃取洁霉素,前者形成L.S型萃合物,后者形成L.2S型萃取合物(L-洁霉素,S-肟类萃取剂)。  相似文献   

20.
溶剂萃取法是目前分离核级锆铪的主要方法。已工业化核级锆铪萃取分离技术MIBK(methyl isobutyl ketone,甲基异丁基酮)-硫氰化氢(HSCN)法、TBP(tributyl phosphate,磷酸三丁酯)-HNO_3法和TOA(trioctyl amine,三辛基胺)-H_2SO_4法均存在不足。学者们一直在努力研究和开发新的萃取剂,以实现核级锆铪的绿色高效分离。总结了自2000年来基于锆铪分离的萃取剂性能研究。按照萃取剂的结构特征将其分为中性萃取剂、酸性萃取剂和胺类萃取剂。中性萃取剂包括酮类萃取剂DIBK(diisobutyl ketone,二异丁基酮)和三烷基氧膦类萃取剂TOPO(trioctyl phosphine oxide,三辛基氧化膦)/Cyanex 921,Cyanex 923Cyanex 925。酸性萃取剂包括有机磷/膦酸类萃取剂P204,P507,Cyanex 272,硫代膦酸类萃取剂Cyanex301,Cyanex 302,羟肟酸类萃取剂LIX 63,LIX 84-IC和羧酸类萃取剂Versatic acid 10。将含氨基基团的萃取剂均归于胺类萃取剂,包括季铵盐类萃取剂Aliquat 336,三烷基胺类萃取剂Alamine 300/TOA,Alamine 336,Alamine 308和TEHA(tri(2-ethylhexyl)amine,三(2-乙基己基)胺),含氨基的磷酸酯类萃取剂BEAP(bis(2-ethylhexyl)-1-(2-ethylhexylamino)propylphosphonate,二(2-乙基己基)-1-(2-乙基己基氨基)丙基磷酸酯),双酰胺荚蒾类萃取剂TODGA(N,N,N',N'-tetraoctyldiglycolamide,N,N,N',N'-四辛基-3-氧杂戊二酰胺)和异唑酮类萃取剂HPBI(3-phenyl-4-benzoyl-5-isoxazolone,3-苯基-4-苯甲酰基-5-异唑酮)、HTBI(3-phenyl-4-(4-toluoyl)-5-isoxazolone,3-苯基-4-(4-甲苯酰基)-5-异唑酮)、HFBTI(3-phenyl-4-(4-fluorobenzoyl)-5-isoxazolone,3-苯基-4-(4-氟代苯甲酰基)-5-异唑酮)。介绍了各类萃取剂萃取分离锆铪的主要性能及优缺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