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明 《上海包装》2007,(3):33-33
无线射频识别系统,也称为电子标签、无线IC标签、感应式电子芯片、感应卡、非接触卡等,是一种智能标签,如今已在产品包装中将发挥重要的作用,并正逐步替代传统的产品标签和条行码。随着人们对商品的生产、贮运、保质、防伪、管理等诸多方面更高更全的信息需求,传统标签和条形码标签已在药品等包装和防伪领域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2.
黄爱宾  甄鑫  王康野  刘彩凤 《材料导报》2017,31(Z2):145-149
射频识别(RFID)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它是物联网的核心技术。该技术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信息数据,该识别工作不需要人工干预,RFID标签可在各种恶劣环境中工作。RFID的应用非常广泛,尤其是在服装、资产管理等方面的应用最为成熟。RFID标签是RFID技术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新材料、新工艺的出现与发展,RFID标签的新产品不断地涌现出来,就近年出现的一些与新材料密切相关的RFID标签新产品与新制造工艺、方法进行了总结。新材料的发展与新工艺的出现为物联网核心技术RFID标签产业提供了新的技术方向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相似文献   

3.
《中国防伪报道》2011,(2):67-67
日前,西安优势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推出了支持无线充电的有源RFID标签,该产品是优势有源射频识别技术体系的创新产品之一,产品除具备普通有源标签的功能外,最主要特点能支持无线充电,实现按需通讯,让有源产品更加智能化、人性化。产品主要满足用户对人员、资产、车辆等各种不同类型目标的识别、实时定位、追踪等应用需求。  相似文献   

4.
封晴霞  王利强 《包装工程》2019,40(19):138-144
目的 综述气体指示型智能标签及纳米智能标签技术的原理、特点以及在食品包装方面的应用。方法 重点介绍气体指示型智能标签中新鲜度指示、成熟度指示、泄露型指示、无线射频识别等智能标签和纳米综合性指示器的工作原理、应用研究,以及智能标签的发展趋势。结论 智能标签技术在食品包装行业受到了广泛关注,在推进食品包装智能化发展,维护食品安全,加强包装防护,提高质量监控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是未来食品包装发展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射频识别(RFID)系统阅读器与标签通信的二进制树算法,指出在标签识别过程中,阅读器并不知道是否识别完标签,阅读器会以连续多次没有接收标签响应为依据结束对标签的查询,这样往往会造成标签漏读或浪费时间在已识别完的标签上。基于此分析,提出了判断二进制树中标签识别完毕的方法。该方法通过在阅读器中设置计数器,就可以很好地跟踪标签的识别情况,准确地判断出标签是否识别完毕。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准确地判断标签是否识别完毕,增加系统识别效率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6.
世界各地都在关注射频识别标签RFID(电子标签)技术,并预测它的增长趋势。RFID标签能取代条形码吗?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RFID技术及其利弊。一、RFID简介1、什么是RFID RFID即射频识别,也常称为感应式电子晶片或接近卡、感应卡、非接触卡、电子标签、电子条码等等。  相似文献   

7.
通过应用无线射频识别(RFID)标签、射频读写器及实验室设备管理软件,对仪器设备的相关信息进行动态管理,实现有效的设备资源管理。  相似文献   

8.
物联网射频识别技术是利用无线射频方式进行非接触双向通信,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的高新技术,广泛应用于门禁系统、车辆防盗、物流管理等安全防范领域中。本文在简要介绍射频识别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应用的基础上,针对射频识别系统面临的安全问题,提出相应的防范策略,以促进射频识别技术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广东包装》2005,(2):63-63
在美国,消费者们正在熟悉很快就将应用胡所有产品包装上的射频识别(RFID)标签,这些标签可以帮助制造商和销售商来管理库存。但大多数人可能还想不到,他们自己也会带上这种标签,  相似文献   

10.
射频识别技术在焦炉炉号识别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焦化厂的推焦车、拦焦车、熄焦车和漏煤车(焦炉四大车),通过炉号对准、通讯等技术达到作业的协调一致,最终实现焦炉作业自动化,对保证焦炉的安全生产、提高生产效益和焦炉管理水平有着重要意义。射频识别(即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以下简称RFID)技术是90年代兴起的一项新型自动识别技术,它的突出优点是利用无线射频方式进行非接触双向通讯,从而达到识别目标和数据交换的目的,利用电子标签的信息标示可以完成多目标识别,RFID技术已见应用于交通、商业自动化等领域。当前国内应用于炉号识别的主要有条码、编码及感应无线监…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射频识别(RFID)领域在技术方面,也在最适合专用的技术方面已做了一些事或发生了一些变化。  相似文献   

12.
赵国萍 《硅谷》2010,(22):10-10
RFID即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也就是射频识别。RFID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技术已经在产品防伪、物流跟踪、电子门票、高速公路收费、门禁等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射频识别(Radio Frequellcy Identification,RFID)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RFID的硬件组件包括RFID标签、识读器和天线,用于识别和捕捉RFID标签中的数据;系统中还有主机。用于运行处理数据的应用程序,并连接网络。RFID标签分为被动标签、主动标签和半主动标签,近距离电子防丢报警器是一种类似于主动标签的应用。主动电子标签内装有电池,一般具有较远的阅读距离。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气体监测类智能包装标签技术的原理、特点及研究进展。方法综述气敏类智能包装中泄漏指示标签、新鲜度指示标签、射频识别标签的研究现状及应用。重点阐述面向CO_2气体监测和识别的智能包装的分类及其制作方法,并对CO_2传感器在气敏类智能包装中的应用进行阐述。结论近年来智能包装标签技术方面取得了大量研究成果,推动了食品保鲜包装行业的快速发展。气敏类智能包装能够有效检测和监测被包装食品的质量及安全性,对推进包装技术的信息化与智能化起到了重要作用。CO_2传感器在食品新鲜度智能监测方面具有广泛应用,也是未来食品保鲜包装技术领域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中国防伪报道》2009,(3):58-59
射频识别(RFID)技术是当前的热门话题之一。像医药行业使用的智能包装、机场或图书馆使用的标签、物流和供应链中使用的标签等,都已经或准备采用RFID技术。这个不断增长的新事物对标签印制企业来讲意味着什么呢?毫无疑问,RFID标签为标签印制企业带来了新的机遇,但是RFID行业目前还存在一些认识误区,标签印制企业应如何正确认识并涉足RFID技术呢?  相似文献   

16.
 金属介质对射频信号的干扰一直以来影响着射频识别技术(RFID)的有效应用。为了研究导致干扰发生的机理以及解决办法,以超高频段RFID系统为对象,依据电磁场相关理论,进行了一系列实验。通过对实验所得数据的分析,验证了金属介质对RFID被动标签读取率的影响,并进一步发现标签和金属介质表面间隔距离与读取率之间的变化关系。另外,发现了附加金属层产生的同相位电场对标签读取性能的放大作用。最后,根据实验研究结果,提出一种可用于金属表面的RFID被动标签的设计方案,该设计方案不但可以有效消除金属干扰的负面影响,还可在原有读取性能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读取率,同时兼顾使用方便性和制造成本两方面。  相似文献   

17.
《中国防伪报道》2011,(6):51-51
RFID(射频识别)技术,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识别工作无须人工干预,可在各种环境下工作,可识别高速运动物体并可同时识别多个标签,操作快捷方便。由于RFID技术具有可记录、可追溯的特点,2000年左右国际上就有过在钞票中加入RFID技术的设想和尝试。2001年欧元发行前夕,电子工程时报一篇题为《到2005年欧元钞票将  相似文献   

18.
智能型标签MOTOROLA公司日前推出新颖的智能型标签,其功能已超越了条形码,达到了对商品智能识别的目的。这种采用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的Bistatix智能标签,是一种可以打印在纸上的电子标签,它利用静电激发来完成双向通讯,以对商品进行数据处理。即使标签发现皱折甚至撕裂状况后仍然可读,因此可适用于  相似文献   

19.
纪斋 《上海包装》2007,(2):44-45
随着一级二代电子产品代码(EPC)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应用范围的日益拓宽、对单件货品标签的兴趣日渐提高,以及对能更严格控制供应链以防止产品假冒、失窃与盗用的市场需求,这三个因素正在推动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向前发展。按照IDTechEx有限公司(英国剑桥)的统计,  相似文献   

20.
《中国包装》2008,28(4):112-113
我国电子标签标准的问题一直是国内外关注的焦点问题,也是关乎能否尽快推动中国RFID产业快速发展的核心问题。北京召开的电子标签标准工作组工作会议上消息,2007年经过共同努力,中国电子标签组已经提出了13.56MHz射频识别标签基本电特性。13.56MHz射频识别读/写器规范、REID标签物理特性,三个标准的技术文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