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们希望把现有网络存在的问题都能在下一代网络中加以解决,这一长远目标需要进行不断的努力来实现。NGN的权威定义是:NIGN是一个分组网络,它提供包括电信业务在内的多种业务,能够利用多种带宽和具有QoS能力的传送技术,实现业务功能与底层传送技术的分离;它提供用户对不同业务提供商网络的自由接入,并支持通用移动性,实现用户对业务使用的一致性和统一性。NGN的定义比较宏观,具体来讲,我们理解NGN是包括交换、传输、数据、接入和移动等领域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2.
NGN是指下一代网络或新一代网络的缩写.NGN是基于分组的网络,能够提供电信业务;利用多种宽带能力和QoS保证的传送技术;其业务相关功能与其传送技术相独立.NGN使用户可以自由接入到不同的业务提供商;NGN支持通用移动性.它是电信史一块里程碑.标志着新一代电信网络时代的到来.  相似文献   

3.
下一代网络(NGN)肩负着网络演进、业务创新的使命,业务发展是NGN诞生的重要驱动力。SURPASS是西门子基于分组宽带电信网的下一代网络解决方案。该方案恪守业界对NGN的网络架构定义,采用分布式的网络结构,模块化的功能设计,为用户提供端到端的网络解决方案。SURPASS在完善其核心网络的同时,注重为运营商和用户构造新的业务平台,追求可持续发展、可持续盈利的业务应用模式。1.SURPASS构筑共赢平台西门子SURPASS方案在网络设计上,采用功能模块化的结构,使呼叫控制和承载分离、呼叫控制和业务提供分离,形成真正的业务逻辑,成为开…  相似文献   

4.
软交换技术是下一代网络体系结构的核心技术,核心思想就是基于目前成熟的IP网络分组传送;控制功能与承载能力分离;呼叫与应用服务分离;业务提供与网络分离以及透明的带宽能力等。通过对下一代网络体系结构的研究实现,提出了一种基于软交换结构体系的多通道监听模型,详细阐述了其实现原理中的信令监听和媒体监听,同时介绍了此监听模型的安全性设计。  相似文献   

5.
詹慧静 《计算机工程》2005,31(17):231-232,F0003
下一代网络(NGN)最大的特点之一是具备强大的增值业务提供能力,如何快速有效地生成、部署新的增值业务是当前研究的热点。该文以开放业务规范Parlay/OSAAPI为基础,探讨了基于网格技术的NGN增值业务生成框架,以实现多网络融合的灵活业务生成,并以一个第3方呼叫业务为例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6.
软交换问答     
《信息网络》2005,(5):26-30,33
什么是软交换技术?软交换技术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呼叫控制技术,它以软交换设备为呼叫控制的核心,具有分层的体系架构、基于分组传输、能够提供多种接人方式等特点。在这种体系架构中业务与控制、接人与承载彼此分离.各个网元设备之间采用标准的协议进行通信,并支持标准的业务开发接口实现独立于网络的业务开发模式,并能为用户提供语音、数据和多媒体等各种业务。  相似文献   

7.
下一代通信网络NGN采用软交换技术将使PSTN网、IP网、移动网三网融合,第三方业务与呼叫控制分离,业务提供方无需关注通信协议。本文利用WebServices技术整合分散的网络教育资源,提出了一种面向主题资源的具有服务等级SLA的下一代通信网第三方业务平台体系结构,研究了业务平台与软交换的通信协议、服务等级管理等。  相似文献   

8.
杨磊  林海泉  朱剑锋 《软件》2012,(3):44-46
SIP(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是IETF提出的在IP网络上进行多媒体通信协议,它是基于文本的应用层控制协议,独立于底层协议,用于建立、维护、终结多媒体会话和呼叫。软交换作为下一代网络(NGN)的核心技术,为具有实时性要求的业务提供呼叫控制和连接控制功能。通过分析基于SIP的语音类业务应用的现状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并对相关的主要协议和关键技术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SIP的软交换系统,并实现了系统中的群呼业务功能。  相似文献   

9.
张莉 《现代计算机》2010,(7):105-108
在详细分析NGN的网络特性和需求以及弹性分组环技术特性的基础上,充分论证采用RPR技术承载NGN业务的可行性.提出基于RPR技术的NGN承栽网总体解决方案,从而为高质量NGN业务的传送提供承载层上的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0.
张园 《信息网络》2004,(1):29-31
软交换技术具有呼叫与控制分离、业务与控制分离、开放的协议接口、媒体承载使用公共的全交换网络平台和支持开放的业务开发接口等特点。随着固定和移动网络逐步向全IP网络演进,固定与移动的逐步融合必将成为网络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