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谷悦 《中国食品》2013,(15):21-23,20
据公开资料显示,人人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到现在,进口奶粉的平均涨价幅度已经超过60%,多款相同品牌、容量的进口奶粉国内外差价已超过两倍。最近,国家发改委重拳出击,对洋奶粉进行反垄断调查,区无疑给了国产奶粉一线生机。但凡事都有利有弊,毕竟洋奶粉分占据着中国奶粉市场的半壁江山,国产奶粉要想在市场竞争中存活下来,不能只靠政府对洋奶粉的反垄断,思考如何利用止此时机在奶粉市场中崛起才是最重要的。  相似文献   

2.
<正>伴随着中国市场各种"毒奶粉"、"激素奶粉"事件的发生,越来越多的妈妈不惜花大价钱购买国外品牌的洋奶粉,希望能买到安全放心而又营养价值适合自己孩子的奶粉。一项针对新妈妈进行的调查显示,超六成购买过洋奶粉,超过八成认为洋奶粉质量更有保证。洋奶粉真的适合中国宝宝吗?面对花样繁多的洋奶粉,妈妈们该如何选择?根据笔者多年的行业经验和市场调研的反馈情况来看,大多数年轻的妈妈目前根本不了解奶粉的区域性和产品自身特质,而是凭着感觉  相似文献   

3.
郝帅  周霞 《中国食品》2014,(1):20-21
在新一代的年轻妈妈群体中,进口奶粉的口碑一直比国产奶粉要好许多,因不信任国内食品安全而产生的"偏见"在奶粉选择问题上尤为明显。然而,妈妈们可能并不知道,她们花大价钱买的进口洋奶粉其实是"特供"中国的贴牌产品。一大批国产奶粉已经改头换面冒充"洋品牌"奶粉涌入了婴幼儿配方奶粉市场,有业内人士称高达八成的洋奶粉是假冒的,奶粉问题在2013年末再次吸引了网民眼球。  相似文献   

4.
素来长袖善舞、善打"民族牌"的娃哈哈禁不住奶粉市场的巨大诱惑,携巨大资源杀入,而且庄而素之德"洋化"了。娃哈哈集团推出的爱迪生婴幼儿奶粉,开始进军高端婴幼儿奶粉市场,市场进入启动阶段。与众不同的是此款名为爱迪生的奶粉不仅取了一个洋名,而且从奶源到生产都委托给了荷兰与瑞士的公司。在后三聚氰胺时代,这样高调启用"洋代工",似乎在极力印证消费者对国产奶源的信心不足,娃哈哈此番大动作似乎风险大于收益。其看似高来高走的打法很聪明,与国产奶粉划清界限抑或是不屑于为伍,但爱迪生本身的品牌价值绝不是仅仅进口原料代加工那么简单就累加起来的,而且其做法一经披露就遭到各界人士的质疑甚至愤怒。  相似文献   

5.
张卫 《中国食品》2013,(10):19-23,18
层出不穷的奶粉事件将国人对国产奶粉的信任降至冰点,众多幼儿家长纷纷选择国外品牌奶粉,国产奶粉企业随之步入寒冬。为应对销售严寒,部分国内乳企想方设法穿上"洋马甲",雅贝氏、美素丽儿等纷纷陷入"假洋品牌"的漩涡。为进一步规范进口乳品市场,新版《进出口乳品检验检疫监督管理办法》已于5月1日起正式实施,新《办法》将把不合格洋奶粉拒之国门外。  相似文献   

6.
根据消费者行为三因素理论,运用二元Logitic模型,以274份有效调查数据对当前消费者代购洋奶粉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月可支配收入、职业性质、对洋奶粉的了解程度、信任程度、亲朋建议、关注食品质量安全问题、代购方便性以及代购价格等因素对消费者代购洋奶粉行为影响显著,而消费者的受教育水平、对代购过程中的风险认知、关注婴幼儿新闻、对国产奶粉评价以及家里孩子个数和广告宣传等因素影响不显著。提高消费者对洋奶粉代购行为的认知水平,对消费者的代购行为进行正确的引导,稳定代购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引导和鼓励国产婴幼儿奶粉企业创新和研发高端产品。  相似文献   

7.
李海强 《中国食品》2010,(10):32-35
三鹿奶粉事件之后,"洋奶粉"在中国婴幼儿奶粉市场开始走俏。有句话是:"再苦不能苦孩子",现在的独生子女更被视为掌上明珠。不少消费者的"越贵就越好,进口比国产好"的消费心理,吸引了越来越多打着原装进口概念的"洋"品牌进入婴幼儿配方奶粉领域。而这些原装进口产品,价格一般都在200多元以上,有贵者甚至卖到每罐378元。最近"洋奶粉"再刮涨价风潮,国产奶制品也在酝酿着涨价,无疑加重了那些消费家庭的经济负担。"洋奶粉"涨价,国产品牌跟风"飙价",对于国产品牌是机遇还是危机?  相似文献   

8.
<正>笔者注意到,最近几年国内乳品行业和媒体都喜欢把国产乳制品与"洋"乳制品进行对比,并带有强烈的民族主义的色彩。国内乳品企业出了问题,就会言之国外乳企也常常出现类似问题;而洋奶粉等国外乳制品出了问题,也盯着不放,并有幸灾乐祸的感觉,并称国产奶粉一样值得信赖,老外的东西也好不到哪里去;国产乳制品出现了信任危机,洋奶粉一枝独秀的时候,我们又称话语权被剥  相似文献   

9.
9月中旬。多美滋抢“第一口奶”事件被媒体曝光,成为反贿赂调查的最新对象。多美滋内部人士对媒体公布了其向多家医院医护人员的贿赂详单。平均每月总额在30万左右。在医药类葛兰素史克行贿案件越调查越复杂之际,多美滋终于掀开了婴幼儿奶粉行业进入医院渠道的各种潜规则的阴暗面.其面临的可能比垄断行为更为严重的巨额罚款。甚至可能还有更进一步的刑事责任追究。这对洋奶粉乃至多美滋而言,都是个糟糕透顶的事情。近期,多美滋可谓祸不单行。刚为巨额反垄断罚单买单后.又掉入肉毒杆菌风波受损,接踵而至陷入贿赂门。据悉。达能婴幼儿营养品部门的销售自2007年以来增长逾50%.如今占总营收的20%以上。其中亚太区是最重要的市场,占其业务总量的大约40%。该公司表示,中国目前是亚太区的最大市场。并推动达能的婴幼儿营养品部门在今年4月至6月底期间实现了13.5%的销售增长。  相似文献   

10.
白雪  周霞 《中国食品》2014,(9):26-27
国内奶粉行业问题频发,但奶粉的价格却一直居高不下。去年8月,国家发改委对6家奶粉生产企业开出了6.6873亿元的巨额价格垄断"罚单",现在看来效果并不显著。4月12日,河北一家奶企炮轰国内婴幼儿奶粉价格虚高:"一罐900克婴幼儿奶粉,在英国、荷兰、南非、澳大利亚、日本的均价折合成人民币分别是89元、90元、130元、136元、147元,远远低于国内水平。"渠道成本高导致国内奶粉贵的说法早在去年就有媒体和专家提出,认为"渠道成本占比高达48%"。在如何改善中国奶粉全球最贵的现状上,这回网民观点基本达成一致:需要国家"出手"。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国产奶粉企业无形资产在总量及结构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促进国产奶粉企业无形资产建设、提高国产奶粉市场竞争力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2.
洋奶粉来路不明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光2012年一年,中国预计出生人口在1800万左右,这接近于北欧三国(瑞典、丹麦、挪威)的总人口数,婴幼儿奶粉总的市场容量就在200亿元左右,而且增长率连年维持在14%左右.强大的市场容量,让众多奶粉企业难以淡定,不惜一切手段来分一杯羹. 从2008年以来,国产奶粉出现的各种安全问题让大量的消费者转向了洋奶粉.除了传统的洋品牌,如美赞臣、雅培和惠氏以外,还多了不少新面孔、据了解,这些"突然冒出来"的新品牌洋奶粉中,有很多是进口国外的原料奶粉,然后由进口商在国内或国外注册一个商标,便堂而皇之地作为进口奶粉在市面上出售.换句话说,这些进口奶粉的牌子在其原产地其实是没有的,只是顺应中国市场而产生. 像市面上有款叫"纽瑞滋"的进口奶粉,之前就有网友反映,在该产品所标注的原产地新西兰根本找不到这个牌子,对此,纽瑞滋的CEO刘宁在今年年初的时候坦言,该奶粉确实只供应中国,其原因在于"新西兰只有400万人口,出生率也不高.从商业价值来讲不值得去运作.另外,欧美乳制品市场已基本饱和,中国市场则潜力巨大,因此纽瑞滋产品只在中国销售".  相似文献   

13.
谷悦 《中国食品》2015,(2):17-21,16
<正>2014年是中国乳业市场政策落地最多的一年,然而却有国内乳业迎来"寒冬"之说。中国的奶价从2013年的6元/公斤"跳水"到3.9元/公斤,全国各地频现倒奶、杀牛事件。部分乳企亏损额加大,奶农关门倒闭数量增多。从"奶荒"到"过剩",仅一年之隔,中国乳业市场究竟问题出在哪里?2014年的奶粉市场形势简直是冰火两重天。国内奶粉市场整体萧条,进口品牌不断增加,市场供大于求,全球及国内奶价也迅速回调并一路走低;国外奶粉凭借着价廉质优,可以说已占领了国内  相似文献   

14.
<正>君乐宝作为一年前刚进入奶粉行业的"新兵",年销售额已突破5亿元,近日又顺利通过了BRC食品安全全球标准(BRC Food Technical Standard)的A+认证,成为奶粉界率先获得这一国际公认食品安全的婴幼儿奶粉企业,向价格居高不下的洋奶粉发起挑战。专家指出,"130元每罐已经成为国内奶粉价格的拐点,国内奶粉市场必将回归理性,洋奶粉轮番涨价、联合抬价的局面终将被打破"。对于君乐宝获得国产奶粉界的首个(BRC)A+顶级认证,君乐宝奶粉事业部总经理刘森淼表示,"以价论质"是概念  相似文献   

15.
就在国产奶粉失去信任,消费者纷纷将信任票投给洋奶粉的时候,洋奶粉也不争气了。  相似文献   

16.
如果把中国乳品企业比喻成一个人.三聚氰胺事件等于给了他一个重创.摇摇欲坠。如果皮革奶事件也成真的话,那无疑是致命一击.将更难再起身。 2011年初,随着媒体接连报道国内不法企业将皮革下脚料溶解后制成蛋白质粉混到牛奶里以提高牛奶蛋白质含量的行径.国产奶粉和整个乳制品行业再次成为关注焦点。于是,内地消费者纷纷前往香港澳门抢购婴幼儿奶粉.使得当地一度出现奶粉供应紧张的局面.甚至断货超过一个星期.而国产奶粉却不得不面临无人问津的尴尬境地。《中外食品》记者调查发现,消费者对国产奶粉信心不足,近七成受访消费者表示不会选择国产奶粉。  相似文献   

17.
2013年对于中国奶业而言又是一个多事之秋,在多个版本的“中国奶业十大事件”出炉之际一海外扫货、大手笔并购、奶荒、企业海外寻奶、头口奶反腐、反垄断调查、史上最严奶粉新规——本文旨在从更长的时间窗口,更广泛的视角,将2013全年这个行业发生的具有全局性影响的事件和政策,用洋奶神话破灭、原奶罕见短缺、行政干预强化三个关键词加以解析。  相似文献   

18.
8月中旬,香港媒体曝出的一条消息让"洋奶粉"又掀起轩然大波。香港食物安全中心披露,抽验香港市面销售的14份6个月以下婴儿配方奶粉样本中,发现日本明治、森永、雪印等多款婴儿奶粉碘含量低于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的要求。其后广州工商曝出新西兰高培、美国百得智等两款进口婴儿奶粉分别在碘、灰分含量上出现问题。这些消息一传出,立刻让热衷于购买"洋奶粉"的爸妈们急了。笔者调查发现,进口"洋奶粉"的销售渠道也分"正规军"和"水货军"。而这两种渠道进口的婴儿奶粉,在营养素含量上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9.
《福建轻纺》2014,(2):26-26
正日前,有消息人士透露,首批将获得国家扶持的奶粉企业名单已经出炉,伊利、蒙牛、飞鹤、完达山和高原之宝有望入围。这五家企业新推出的高端奶粉品牌也将正式面市,国产奶粉品牌发力高端已成不争的事实。这五家有望获得国家扶持的乳企将集中推介国产高端奶粉,据说是为了"提振消费者信心"。明眼人知道,高端奶粉市场利润丰厚,毛利率传闻高达80~90%,且一直为洋奶粉把持,国产奶粉发力高端,  相似文献   

20.
香港奶粉限购政策实施以来,洋奶粉开始一路走俏,销售势头开始呈现明显的上扬趋势,但洋奶粉市场也并非一帆风顺,美素奶粉被曝用过期奶粉和国产奶粉作为原料事情还没平息,雅培奶粉性早熟事件又在网上掀起了轩然大波。3月12日开始,一条有关"4月大婴儿D罩杯雅培奶粉"的微博在网上疯转——陈先生女儿四个多月,喝雅培喜康宝系列奶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