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中国近代建筑概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近代历史时期(1840—1949)是中国建筑急剧变化的时期。一方面,由于封建经济结构的逐步解体,资本主义的侵入和发展,开始了一系列新的建筑活动;另一方面,由于中国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的极端不平衡,反映在近代建筑活动上,也呈现出各方面的复杂性。中国近代建筑处于承上启下、中西交错、新旧并存、相互影响的过渡阶段。近百年建筑大部分遗存至今,仍为目前与今后相当一段时间内生产、生活所使用,对中国的城市建设有着直接的  相似文献   

2.
建筑起重机械在被大量使用的同时,各类事故也频繁发生,因此,对建筑起重机械安全管理不容忽视,必须引起大家高度重视。建筑起重机械安全管理的重要性直接反映在安全性能、使用寿命、使用效率和经济上。文章围绕建筑起重机械的技术管理、质量控制管理、使用管理等几个方面,谈一些见解和看法。  相似文献   

3.
王鲁民 《建筑师》2008,(4):97-101
文章对伊东忠太提出的中国传统建筑是以合院式住宅为原型的“宫室本位”说提出批评,并通过对早期建筑遗址形态系统地梳理,认为合院式住宅是在居住建筑中采用祭祀、礼仪建筑格局的结果,做出了中国传统建筑是“庙堂本位”的结论。并指出中国传统合院式住宅的流布在空间上经历了一个由中原到边缘,由政治文化据点到广大乡野的过程;在社会使用阶级上则经历了一个由上层社会到普通百姓,由富人到穷人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从茅屋草舍到木房瓦宅,从高台建筑到摩天大楼,人类建筑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在这个历史过程中,中国古代早期的楼是什么时候才有的呢?当时的楼是什么样的?古代的青铜器、铜鉴,汉墓中出土的画像砖、石及器物模型,为我们提供了那个时代建筑的形象资料。  相似文献   

5.
鄂西北地区独特的地理区域和特殊的社会背景,使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多元文化,而会馆建筑又是鄂西北地区建筑的重要类型。会馆建筑的功能具有独特的性质,其建筑风格直接反映了当时最新的建筑思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地政治、社会和经济的变化特征,对当下的城镇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鄂西北地区对会馆建筑的维护却不太乐观。文章主要以十堰市黄龙村会馆建筑为调研对象,从历史沿革、建筑设计,以及建筑保护三个方面对该建筑进行调查研究,同时为会馆建筑的保护方法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6.
建筑材料在早期建筑中的应用,源于古人对自然的认识、选择,建筑材料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早期建筑营造技术的发展,建筑材料也随着历史演替和技术进步而淘汰或演变。现在我们只能从历史古籍和早期建筑遗址中了解早期建筑材料使用的信息。而中国早期建筑与汉字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因此从汉字演变可窥探早期建筑材料观和文化隐喻。通过总结表示早期建筑材料的相关汉字,梳理其演变过程,对各建筑材料的古籍记载和字形逐一分析,探讨早期建筑材料的产生、发展和使用过程,为早期建筑研究提供新的思路,补充早期建筑研究内容的空白。  相似文献   

7.
正所谓"灵性",即指"精神"或"灵魂",亦或解释为"聪明才智"。而在这里我把它理解为"有生命力",或者把它看作是"拟人化"的一种表现。一.中国室内设计的"灵性"1."灵性"设计在中国古代室内设计中的运用中国古代很早就有了室内设计。例如,我们在现存的中国古代建筑中或者图片中可以看到,中国建筑装饰设计的雏形早在汉代就有了,汉代画像砖上有非常精美的建筑雕饰,上面有反映百姓耕种、狩猎、渔牧的画面,还有同时期的青铜器,上面有水路攻战图、采桑  相似文献   

8.
《新建筑》2017,(3)
结合中国、日本的古建筑实例以及相关文献,分别从整体形象、构造细部等方面,对日本8世纪初—12世纪末所建造的楼阁式木塔中所反映的中国早期建筑技术及特征进行了分析和总结。研究表明,日本古代楼阁式木塔中所呈现的木构建筑技术相对于同时期中国大陆的技术水平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并且在建筑做法上也比较保守。  相似文献   

9.
颜朝昱 《山西建筑》2006,32(16):17-18
中国深厚的文化传统赋予了传统建筑空间深刻内涵,而中国传统建筑直接反映了中国文化的特点,传统文化对中国传统建筑空间的渗透,包括哲学思想、伦理学、绘画文学、艺术等,这就是中国传统建筑的内在生命力,也是创作现代建筑的基石。  相似文献   

10.
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建筑艺术,不同的社会崇尚不同的装饰风格。建筑装饰因人的需要而产生,其中揉和着人的愿望、观念、习俗等等,也就成为了反映社会、文化、思想的一面镜子。 作为表述社会的一种语言,建筑装饰文化不但反映着社会,同时也在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社会,影响着人  相似文献   

11.
The energy balance is discussed for the complex case of bronze or marble statuary horses and particularly the four horses of San Marco in Venice. Having computed the coefficient of exchange between bronze and the atmosphere, the daytime overheating is evaluated for different seasons and orientations of the statues. The equations can be solved with reasonable approximation and both the past and future overheatings can be evaluated as a function of the growing surface weathering and blackening. Therefore, the present analysis points out the chief characteristics of both the diurnal cycle and the variation over the centuries of the response of the bronzes to atmospheric variables.  相似文献   

12.
“Rotunda”是一种以圆形大厅及穹顶为典型特征的集中式构图的建筑形制。它早期主要应用于欧洲宗教建筑,后逐渐推广到商业、休闲、政府、文教、居住等世俗建筑中。自19世纪末开始,这种源自欧洲的建筑形制被逐渐移植到了中国近代大学校园之中,并与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相结合。本文简述了“Rotunda”的特征及发展,归纳分析了该形制在中国近代大学校园建筑中的代表作品及其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13.
Bird droppings are often quoted as a decay agent for outdoor goods, in particular buildings and statues. Undoubtedly, they represent one of the major causes of aesthetic damage on outdoor materials, but the real chemical damage they are able to induce, in particular on metals, is not so well studied. This work focused on the short term role of uric acid, the main constituent of bird urine, with respect to copper, which make such an important contribution to architectural elements of buildings and outdoor sculpture. Preliminary results of laboratory tests and analyses on real exposed samples showed that uric acid chemically affects copper and bronzes: the surface of the metal is modified and copper urates formed. Also natural patina, formed on statues and roof, react with uric acid, even if it seems to afford some protection toward bird droppings. In general, experimental results confirm that the potential chemical damage by bird droppings is significant when considering external cultural heritage such as statues, metal monuments and buildings with historic copper roofs.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行政建筑历史演进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岳华 《华中建筑》2010,28(12):137-140
中国古代行政建筑主要包括宫殿和衙署,是统治者进行政务活动的场所。行政建筑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一个物质载体,在不同历史时期,其发展变迁呈现出不同的特征。该文通过对中国古代行政建筑的历史演进过程、影响因素、主要特征的探讨,希望从中探寻现象背后的动因及规律,获得经验与启示。  相似文献   

15.
席琛  张敏龙 《山西建筑》2009,35(28):19-20,28
针对中西方建筑不同的表象特征,从建筑物的组成要素入手,对中西方建筑构图的差异性和相同点进行了分析和探讨,阐述了造成中西方建筑构图异同的原因,以期寻找这种异同在中西方建筑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王威 《山西建筑》2006,32(20):49-50
介绍了店铺的发展过程以及商业建筑的立面装饰、风格、装饰部件的特点,描述了旅店、传统店铺的不同格局及其门脸的装潢、当铺的形式,揭示了中国传统建筑的最基本特征,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连续性和生命力。  相似文献   

17.
汶川地震中木结构古建筑的震害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潘毅  王超  季晨龙  赵世春 《建筑科学》2012,28(7):103-106
根据对四川省都江堰、广元、彭州等灾区的木结构古建筑震害的调查结果以及相关研究资料,通过分类与统计的方法,得到其不同破坏程度所占的比例,归纳出其典型震害特征,并对其成因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木结构古建筑抵抗低烈度地震扰动的能力较弱,非结构构件破坏所占的比例很大,但其所采用的榫卯节点、柱脚"平摆浮搁"以及斗拱等特殊的连接方式,起到了减震耗能作用,保证了木结构古建筑整体具有较好的抗震能力,严重损坏者较少。然而,部分古建筑由于后期改造不当、年久失修和山体滑坡等原因,仍然发生了整体或部分倒塌。由此得到一些启示:不符合古建筑受力机理的改造,会加重其震害程度。  相似文献   

18.
除南北造园风格外,西部园林也是中国园林艺术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过去由于种种原因、对西部古代园林和建筑的发掘以及近代园林的研究十分有限. 祖国西北部。幅员辽阔,又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千百年来各民族都有自己的造园活动,由于各自文化传统的不同,导致了各具特色的艺术风格.在甘肃,以傍山园林为主体,形成了这一地区的造园特点.本文以兰州五泉山公园十一处组群为依据,从公园的地貌、布局。建筑类型及特征等作一初步的总结和探讨,以对我国丰富的园林文化添加一块砖瓦,提供一点资料。  相似文献   

19.
通过一个新中式风格的住宅项目——“嵩明四合院”,进行了对新中式建筑兴起的原因及中国建筑的建筑内涵、人文精神的研究,阐述了该项目所体现出的中国建筑的伦理美、自然美和意境美,以期倡导新中式建筑理念进一步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20.
马骥 《华中建筑》2004,22(3):103-105
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经济社会和城市现代化的迅速发展,旧城更新改建热潮发展迅猛,全国几乎所有老城市的面貌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与此同时许多具有重要历史文化价值的旧有建筑(下称历史性建筑)和历史性街区在旧城更新改建浪潮中遭到了破坏。为了探索一条通向成功之路,作者结合上海旧有花园洋房的保护规划工作实践,对城市旧城区历史性建筑,尤其是优秀近代建筑保护与更新的具体做法进行了探讨。文中提出的一些理论和原则措旋,对于建设实践和规划管理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