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中国钨业》2016,(6):3-8
江西某白钨矿为夕卡岩型矿石,含WO_30.39%,脉石矿物含量较高,属于低品位难选白钨矿。针对该矿特点,进行了磨矿细度试验,并对矿浆pH值、水玻璃用量、水玻璃模数、捕收剂种类及用量等对选矿指标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最终确定了以Na_2CO_3为p H调整剂、水玻璃(m=2.5)为抑制剂、ZL为捕收剂的药剂制度,经一粗三精二扫的粗选闭路流程得到白钨粗精矿;白钨粗精矿在经一粗四精三扫的加温精选闭路流程,最终可获得含WO_368.70%、WO_3回收率79.26%的白钨精矿选矿指标。  相似文献   

2.
湖南郴州某白钨矿WO_3品位为0.31%,因矿石中含钙脉石矿物较高、钨华含量较高,导致白钨选别困难。针对该矿石分别进行了磨矿细度、碳酸钠用量、氢氧化钠用量、水玻璃用量、捕收剂种类和用量、加温精选等浮选条件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最佳条件试验的基础上,采用"优先浮硫—白钨常温粗选—钨粗精矿加温搅拌-精选"的工艺流程。白钨矿常温粗选闭路试验采用一粗二精二扫的试验流程,获得WO_3品位为4.42%,WO_3作业回收率为84.85%的白钨粗精矿;对白钨粗精矿进行加温搅拌-精选闭路试验,精选闭路试验流程为一粗二精一扫,获得WO_3品位为61.25%,作业回收率为95.62%,综合回收率为80.05%的白钨精矿,实现了对该白钨的有效回收。  相似文献   

3.
江西某矽卡岩型白钨矿中钨矿物与萤石、方解石、石榴石等脉石矿物以各种产状紧密共生,嵌布粒度为以细粒为主的中-细粒不均匀嵌布,属难选白钨矿石.在对其矿石性质充分分析的基础上,重点采用731氧化石蜡皂、油酸钠及配制的组合捕收剂LGW进行对比试验,同时对工艺流程进行了加温与不加温常规精选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组合捕收剂LGW对该矿具有较强的选择捕收效果,经一粗二精二扫的闭路流程获得白钨粗精矿;粗精矿经过加温预处理后2次精选可获得含WO369.20%,回收率78.30%的白钨精矿,粗精矿通过磁场预处理及长时间强烈搅拌后经5次常温精选可获得含WO359.00%,回收率79.60%的白钨精矿.  相似文献   

4.
《中国钨业》2020,(1):23-28
以高钙白钨矿为研究对象,针对矿石中与白钨矿可浮性相近的含钙脉石矿物含量较高的特点,对WO_3含量为0.296%的原矿进行常温粗选-加温精选全流程闭路试验,常温粗选段使用对含钙脉石矿物抑制力更强的改性水玻璃为抑制剂,粗选段和精选段均采用选择性好,捕收力更强的新型捕收剂ZL,获得WO_3品位为69.54%,回收率为87.30%的钨精矿,取得了理想的试验指标。  相似文献   

5.
《中国钨业》2016,(3):32-36
云南文山某选矿厂矿石主要有用矿物为白钨矿,矿石WO3品位为0.28%,白钨矿与脉石矿物的嵌布关系复杂,属难选低品位白钨矿。为开发利用该矿石,对其进行了选矿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磨矿细度为-0.074 mm含量占82.90%条件下,进行脱硫浮选,再以氢氧化钠为p H调整剂、硅酸钠+硫酸亚铁为脉石组合抑制剂、733为捕收剂经一粗五精三扫流程进行钨矿浮选后,获得了WO3品位为69.87%、回收率为87.34%的钨精矿,可为该矿石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6.
根据湖南某含WO_3品位为0.26%的夕卡岩型高钙钨矿的特点,分析了原矿矿物组成及钨的赋存状态,制定了预先脱硫—白钨粗选—白钨加温精选的原则流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白钨矿回收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氢氧化钠和碳酸钠调节矿浆pH,以水玻璃为抑制剂,ZL为捕收剂得到白钨粗精矿,粗精矿在加温条件下进行白钨矿精选实现了白钨矿与含钙脉石矿物的分离。经闭路试验,最终得到WO_3品位为65.26%,回收率为78.02%的钨精矿,为该矿石中白钨矿的开发利用提供了技术支持,并为类似夕卡岩型白钨矿回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中国钨业》2016,(3):19-26
白钨矿与含钙脉石矿物浮选分离是白钨矿浮选的难题,在传统脂肪酸工艺体系中,白钨精选多依赖于传统的"彼得罗夫法"加温工艺。研究从含钙矿物晶体表面差异性出发,开发出对钨矿物具较强选择性的金属盐类配位捕收剂M-COMPLEX,和以其为捕收剂、盐化水玻璃为选择性抑制剂的黑白钨常温精选新工艺。采用该工艺处理柿竹园多金属选厂粗选车间WO3品位17.59%的黑白钨混合粗精矿,小型闭路试验获得钨精矿WO3品位63.18%、回收率94.96%的良好指标。该工艺在工业试验中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和重现性,可达到取代白钨加温精选工艺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根据河南某含WO3品位为0.164%的矽卡岩型高泥高硅钨矿的特点,分析了原矿矿物组成及钨的赋存状态,制定了白钨粗选-白钨加温精选的原则流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白钨矿回收试验研究,研究表明,采用采用碳酸钠调节矿浆pH,水玻璃为抑制剂,FW为捕收剂得到了白钨粗精矿,粗精矿在加温作用下进行白钨矿精选试验实现了白钨矿与含钙脉石矿物的分离,经闭路试验,最终得到了得到了WO3品位47.97%,回收率为84.91%的钨精矿。  相似文献   

9.
《中国钨业》2017,(1):47-50
白钨浮选技术是当前钨领域中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对柿竹园硫尾矿进行了白钨矿综合回收粗选试验研究,进行了"GY法"、"低碱度731法"、"高碱度731法"浮选工艺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高碱度731法"比较适合该矿体白钨矿浮选,对于钨给矿WO_3品位0.20%的脱硫尾矿,采用"高碱度731法",以NaOH作为矿浆的pH调整剂,水玻璃作为脉石矿物的抑制剂,731为捕收剂,经过一粗两精三扫的粗选闭路试验流程,获得白钨粗精矿WO_3品位6.43%、作业回收率为80.54%的选别指标。  相似文献   

10.
云南某低品位白钨粗精矿WO3品位为6.37%,CaF_2品位为22.68%,矿石成分复杂、萤石含量高,导致白钨选别困难。以该白钨粗精矿为研究对象,采用加温浮选法,开展了水玻璃用量、抑制剂种类和用量、捕收剂种类和用量等条件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选用水玻璃和氟硅酸钠作为组合抑制剂,能够较好地抑制萤石,使白钨矿与萤石得到有效分离,显著提高了钨精矿中钨的品位及回收率。731捕收剂相比于其他捕收剂具有较好的捕收效果。在最佳条件试验的基础上,当水玻璃用量为8 000 g/t,氟硅酸钠用量为1 500 g/t,731捕收剂用量为300 g/t时,对白钨粗精矿进行了精选闭路试验,试验流程为一粗七精三扫选(中矿逐级返回),获得WO_3品位为56.63%、回收率为96.10%的钨精矿,取得了较好的浮选效果,为选别同类矿石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结合鞍钢100t顶底复吹转炉的改造情况,分析、对比了转炉顶吹和复吹两种工艺。结果显示,采用复吹后,终点[C]含量降低,供氧强度每炉降低82m^3,脱P、脱S率分别提高6.2%和16.0%,渣中TFe下降5.68%,喷溅次数降低了15.1%,提高了金属的收得率。  相似文献   

12.
回顾了转炉炼钢三次技术进步的历程,叙述了转炉炼钢工艺技术的开发、分类及主要冶金特点,介绍了世界复吹转炉工艺技术的应用情况,提出相关钢厂应研发少渣炼钢工艺、复吹转炉高效吹炼技术和吹炼终点动态控制的三项建议.  相似文献   

13.
乔军 《鞍钢技术》2000,(5):19-25
鞍钢新轧钢股份有限公司将原1200mm和1700mm单机架可逆轧机拆除,以新建的5机架冷连轧机与现有的盐酸酸洗机组联合,形成鞍钢2号酸洗-冷轧联合机组,其生产能力为100万t。该机组是我国首次2自己设计和制造的大型冷轧设备。意义深远。本文从设备选型、工艺、电气及控制系统等方面对该机组的设计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复吹转炉在溅渣下的长寿复吹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静波  佟溥翘 《炼钢》2002,18(3):6-9
武钢复吹转炉溅渣护炉工艺技术的开发研究 ,成功地应用于武钢二炼钢转炉 ,最高炉龄达到了 2 2 76 6炉 ,复吹比达到了 10 0 % ,即底部供气元件寿命同步提高到 2 2 76 6炉 ,创造了世界最新记录 ,采用溅渣和辅助溅渣工艺技术 ,促进底吹供气元件表面生成长寿的“炉渣—金属蘑菇头” ,仍保持了复吹的冶金效果 ,碳氧反应接近平衡 ,避免了钢水的过氧化 ,保持了原复吹转炉脱磷、脱硫的能力及终点残锰含量。通过对“炉渣—金属蘑菇头”的研究评估证明 ,具有良好的透气性能。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分析了20t转炉的提钢工艺试验,试验表明,复吹提钒可加强熔池搅拌,加快反应速度,提高半钢含碳量,而且不粘氧枪,可提高钒渣质量。  相似文献   

16.
李守柱 《炼钢》1993,9(1):50-55
转炉复吹法,由于综合了顶吹法和底吹法的优点,已成为氧气转炉发展的必然。我国转炉复吹技术经过“七五”期间攻关,已为中、小转炉应用复吹法提供了必要的技术和成熟经验。在“八五”期间,建议我国中、小转炉加速推广转炉复吹技术,以提高其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宝钢转炉复吹技术的发展历程,阐述了目前复吹的工艺参数和特点,比较了复吹转炉在不同底吹风口状态下的冶金效果,说明了裸露的底吹风口有利于铁水锰回收率的提高、转炉终渣Fe含量的降低、转炉终点钢水碳氧积的下降以及脱磷、脱硫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热处理渗铜烧结钢的性能和组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董颐  齐心 《粉末冶金技术》1996,14(2):122-126
研究了不同原料铁粉,基体骨架铜含量以及不同淬火温度对渗铜钢热处理后密度,硬度和抗弯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水雾化铁粉添加少量铜中高碳基体骨架,溶渗后经淬火-冷处理-低温回火,其硬度大于HRC45,密度大于7.60g/cm^3抗弯强度达1600MPa,组织为回火马氏体加铜相;断裂主要是通过铜相的撕裂,显示出塑性断裂的特微。  相似文献   

19.
钛铁矿浮选捕收剂的研究及应用状况浅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晶 《云南冶金》2010,39(1):26-29
总结了钛铁矿浮选主要的常规捕收剂和新型组合捕收剂。开展新型高效组合捕收剂的研究,是提高低品位细粒钛铁矿回收率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20.
谭明祥  林东  彭飞  刘浏  佟溥翘 《钢铁》2005,40(12):25-27
研究与实践证明,为确保复吹转炉底部供气在整个炉役过程中的最佳冶炼效果,可灵活调整底部供气参数,保证底吹供气元件透气性非常重要。本钢炼钢厂采用钢铁研究总院开发的底吹专利技术后,共同对确保转炉生产过程中炉底供气元件的透气性进行了深入研究。在底吹供气元件的维护上,采取先进的设备保障、坚持合理的维护制度,保证底吹供气元件寿命与炉龄同步,炉底供气元件在全炉役可见,获得了复吹工艺良好的冶金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