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原油全烃气相色谱指纹的变化是原油非均质性的具体表现,也是将该技术应用于油藏开发的基本依据。将原油气相色谱指纹技术应用于鄂尔多斯盆地某区长62油层连通性研究,优选出的产层连通性原油色谱指纹特征对比结果显示,研究区长62层原油可分为五种类型:Ⅰ类、Ⅱ类、Ⅲ类、Ⅳ类和特殊油,除特殊油外,同类原油分布与产层砂带分布特征基本一致,并显示出较好的连通性,不同砂体之间油藏的连通性和保存条件存在着差异,测井、试油资料也进一步验证了指纹分析结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2.
利用QHD32-6油田稠油油藏原油芳烃组分中的三甲基萘、四甲基萘和五甲基萘系列化合物的分布特征,建立了明化镇组各油层的特征指纹.QHD32-6-3井NmⅡ和NmⅣ油组两端元原油二元配比实验结果表明,利用多甲基萘指纹参数计算2层合采单层产能贡献是可行的.尝试利用多甲基萘参数计算了与QHD32-6-3井和QHD32-6-4井相邻的一些多层合采井的单层产能贡献;将计算结果与生产测井结果进行对比表明,利用多甲基萘参数计算多层合采井单层产能贡献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海拉尔贝16井压裂合采原油分层产能的贡献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探井分层测试原油产能多数采用MFE技术等机械测量方法,但由于某些探井在分层测试与合采时使用了不同的求产方法,MFE技术等无法获得合采时的分层产能贡献,而搞清不同求产方法的分层产能状况,对于认识区域地层特征、增加产能等具有重要意义。海拉尔贝16探井压裂合采原油,采用烃指纹毛细管气相色谱检测技术、原油配比实验和数学模拟计算,测定了贝16井压裂合采所获得125t/d工业油流的3个分层贡献,为探井试油合采分层求产和原油开发动态监测分层产能状况、合理增产开辟了地球化学新方法。  相似文献   

4.
GC指纹分析可以区分不同层位原油的指纹特征,只要建立某个区块或井单层原油的标准指纹图版,就可采用最小二乘法计算原理测量合采井的产液剖面。  相似文献   

5.
紫外光谱技术在油藏地球化学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鉴于用色谱指纹法研究生物降解稠油油藏的连通性和监测二层合采井产能贡献方面有一定局限性(此类油藏缺少正构烷烃,色谱定量定性分析困难),讨论了紫外光谱技术在油藏(特别是生物降解稠油藏)地球化学研究中的应用。研究表明:具有共轭键芳烃组份是原油总吸光度的主要贡献者,且具有加和性,因运聚过程有别,油层内原油芳烃浓度必有一定的差异;不同原油紫外吸收特征不同,通过吸光系数可以判断其相似性及差异性;根据单层油、混合油、配比油的紫外吸收特征(特征指纹),可用紫外光谱技术计算合采井单层产能贡献和判断油藏流体连通性。  相似文献   

6.
地球化学用于油藏表征具有成本低、耗时短、精度高等多种优势。根据不同储层流动单元中储层流体的宏观组成和微观组成的差异性可直接判断油藏流体连通性,羊二庄油田羊二断块庄产层连通性判识证明了原油气相色谱指纹法的适用性。根据气相色谱指纹技术对板桥油田板834—1井的单层产能变化监测表明该技术不仅能对合采井进行单层产量贡献计算,还能对合采井进行动态监测,研究产能贡献变化趋势。利用原油中生物标志的相对含量与原油粘度的相关性.预测了冷43断块区的储集油粘度。并与地质条件相符合,为稠油开发方案的制订提供了定量依据。结合具体地质背景,油藏地球化学表征可为油田勘探开发方案的制订提供定量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通过不同储层原油色谱指纹特征的差异,采用线性模型可准确计算2层合采的分层产能贡献,但对于3层及以上的合采井计算结果误差较大。以陆梁油田为例,在实验室进行3层原油配方实验,并进行原油全烃气相色谱分析,确定单层和配比原油指纹,建立特征指纹数据库,用BP网络算法建立分层产能模型。结果表明,BP神经网络具有极强的非线性映射能力,计算结果与实际配比误差较小,能为油田利用地球化学方法进行多层合采的单层产能配比计算提供一个经济适用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张俊  曾雁  刘滨  蒲玉娥  乔继红 《吐哈油气》2003,8(2):124-126
原油指纹分析方法在油田开发领域已得到广泛应用。该技术主要通过对采油井单层、合层流体样品开展指纹分析研究,建立产出流体的“指纹”对比档案库,分析评价不同层位、不同时间原油指纹的差异,计算油井分层产能贡献率、描述和评价地层流体特征变化规律。以吐哈盆地葡北油田为例,首次将原油指纹技术拓展应用到注气混相驱油田开发研究领域,通过对比评价不同时期原油“指纹”的变化,研究注气混相驱替过程中产出流体组分特征变化规律,计算出分层产油贡献率,经过实际产液剖面测试资料验证,所计算结果与实测值吻合程度较高,证明原油指纹分析技术作为新手段应用到注气混相驱油田开发研究领域是可信的。另外,还介绍了应用色谱法开发出的计算软件,应用该软件对典型井葡北101和葡北20进行分层贡献率计算,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误差小于6%。  相似文献   

9.
多层合采产能配比的算法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气相色谱指纹技术目前还难以被应用到3层及3层以上合采油层的局限,作者提出了一套人工神经网络学习算法,该算法具有非线性、精度高、适用于多层合采的优点。应用此方法,在实验室通过原油的全烃气相色谱和色谱-质谱分析,确定反映单层和配比的原油特征气相色谱指纹,建立特征指纹数据库,用人工神经网络算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找出内在规律,就可以对实际合采的原油进行分析应用。通过对喇嘛甸油田及萨尔图油田试验区合采油井的单层产量进行实验室配比计算和实际合采油层原油分析验证,计算结果具有很高的精度并与单井实际产量MFE测试结果吻合很好。该项计算技术为油田利用地球化学方法进行多层合采的单层产能配比计算提供了一个经济适用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曾顺鹏  陈北东  汤波  范军  杨敏 《天然气工业》2006,26(12):142-143
含水油藏改建储气库过程中,注入气在储层中的驱油作用会使采出气与注入气的组成发生变化。采用油气色谱指纹技术能较好地实施对注入气与储气层的监测。笔者分析不同储层的油气指纹特征,确定这些油气指纹的差异和引起差异的原因,开展两层及三层油气的配方试验,建立分层储气的数学模型,应用小波包分析技术提高油气指纹计算精度。计算结果表明,对于两层及三层合注合采的情况,实际配方与指纹计算的误差分别在7%以内,说明油气指纹可用于计算含水油藏多层储气合采井中各层的储气贡献、监测各储层的产气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11.
吐哈盆地台北凹陷西部弧形构造带混源原油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原油的生物标志物和碳同位素等特征,论述了吐哈盆地台北凹陷西部弧形构造带混源原油存在的依据。按照物质平衡法原理,利用相混合两类原油(煤系油和湖相油)的αααRC27百分含量,建立了混源原油混合比例数学模型。利用混合原油的生物标志物参数和数学关系式,计算了西部弧形构造带两种原油的混合比例。对混合原油甾烷、萜烷谱图进行了数值模拟,与实际的混合原油的甾烷、萜烷谱图和参数进行了比较,得出了令人满意的结果。最后确定了该构造带各类原油的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2.
松辽盆地南部梨树断陷混源油定量识别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标志物特征显示梨树断陷明显存在2种不同成因原油及其混源油。生物标志物质量分数与相对丰度变化特征表明三环萜烷、五环三萜烷和甾烷化合物参数均不适合梨树断陷混源油的定量判识,倍半萜参数能良好地展示混源油中混合比例的变化特征。利用C15重排/8β-补身烷参数的生物标志物质量分数配比计算的方法,计算了梨树断陷混源油中两类不同原油的混合比例,由此建立了梨树断陷混源油混合比例定量识别图版。根据图版识别的混源油混合比例,判断八屋地区混源油中来源于营城组下部烃源层的原油质量分数主要在2%~30%之间,原油层位越浅该类原油混合比例越高;七棵树和太平庄地区混源油中来源于营城组下部烃源层的原油质量分数分别在37%~60%和34%~50%之间。上述混合特征暗示梨树断陷混源油区西侧营城组下部烃源层来源油混入程度有限,东侧该类原油混入程度相对较高。上述混源分布特征为清晰认识梨树断陷不同类型原油的分布与运聚特征提供了有利证据。  相似文献   

13.
运用气相色谱、色谱-质谱和碳同位素等分析技术对准噶尔盆地典型的侏罗系和白垩系原油、二叠系和石炭系原油进行室内混源油配比实验分析,并对混源油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混源油的碳同位素值与混源油的比例呈线性规律变化,侏罗系与白垩系混源油的姥植比随侏罗系原油比例增加而增大,三环萜烷C23/C19伽马蜡烷的含量随侏罗系原油比例的增加而减小。二叠系与石炭系混源油的姥植比随石炭系原油比例增加而增大,三环萜烷C23/C19、β-胡萝卜烷的含量随石炭系原油比例的增加而减小。图7参7  相似文献   

14.
板桥油田合采井原油产量分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高级色谱指纹技术为油藏流体动态监测提供了一个经济、简捷而有效的方法。利用高级气相色谱指纹技术分别对大港油区板桥油田产凝析油和产重质油的几口合采井进行了单层产量分配,结果与实际生产动态吻合较好,对下一步的生产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原油指纹技术在合采油井分层产能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原油指纹技术是根据单层原油指纹差异及混合原油的指纹变化特征,配合室内不同比例的配方,建立计算模型,求得合采油井分层产量贡献。研究表明,原油实际配方与指纹计算的误差,二层小于6%,三层小于10%.指纹计算结果与生产测井的误差也在10.4%以内,可用来计算合采油井分层产量贡献,监测油层的工作情况。  相似文献   

16.
高邮凹陷南部断裂带油气主要来自古近系阜二段和阜四段源岩。选择典型端元油的混合配比实验表明,按不同比例配置的混源油,其色谱指纹参数与混油比例呈线性关系。对于二元混合的混源油,利用色谱指纹判别混合比例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其关键环节是色谱指纹峰的筛选。通过配比实验创建的混源油定量判析图版,能定量判别其混合比例,从而判别不同来源油的贡献大小以及油气运移路径。通过实际图版验证,许庄油田X33井、X5-5井原油的阜四段来源油比例分别为80%和30%左右,方巷油田F4-9井、F5井的阜四段来源油比例分别在40%和10%左右。南部断裂带具备较大的混源油勘探潜力,特别是高台阶具备以阜二段来源油为主的油气成藏条件,不仅可形成阜一段油藏,还有利于白垩系泰一段成藏。  相似文献   

17.
多层混采原油分层产能贡献监测色谱技术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提出了多层混采原油分层产能贡献色谱烃指纹浓度的非线性理论,并在大庆油田主力产油区萨尔图试验区混采油井进行了试验验证.采用多流测试器测试工艺技术(MFE)对两口井现场取分层油样并求产.通过实验室原油模拟配比实验、色谱烃指纹内标法绝对定量分析建立了化学模型,利用神经网络方法建立了多层混采原油分层产能贡献非线性数学模型,实现了4层混采油井的分层产能贡献模拟计算.现场监测结果对比表明,绝对偏差不大于3.3%,相对偏差不大于6.6%.同时利用试验区主井分层原油建立了监测模板,对其他混采油副井进行了分层产能监测.该技术具有适用性强、投资少、周期短、准确、快速等特点,有推广应用的前景.  相似文献   

18.
萨中地区萨葡高油层原油饱和压力相关式的确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总结国内外油田原油饱和压力计算相关式的基础上,根据大庆油田萨中地区共124口油井的流体我一参数和有关资料,运用回归分析理论,建立了萨中地区萨葡高油层两种模式的原油饱和压力相关式,并使用5种误差参数及1个相一能系数来评价计算精度。经70口油井(萨葡高层合采井30口,萨Ⅱ层单采井20口,葡Ⅰ层单采井20口)现场实际资料检验,结果表明所建立的相关式精确于国内外目前已有的原油饱和压力计算相关式,完全满足  相似文献   

19.
利用烃类指纹特征确定采油井的主要产油层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多层合采油井主要产油层位的确定通常用生产测井、分层测试和示踪剂跟踪的方法,但它们成本高、周期长,有时还需在关井停产条件下进行,作业过程还容易伤害油层。利用合采油井各产油层的井壁取心中烃类的气相色谱指纹特征和色谱-质谱指纹特征的差异以及合采原油的烃类指纹变化特征,能有效地判识多层合采油井的主要产油层位,并以辽河油田某多层合采油井主要产油层位的确定为例,提出了有针对性的生产调整建议,从实际的实施情况来看,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20.
文昌13-1油田部分混采油井产能分配计算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按照同层原油指纹最大相似性和异层原油指纹最大差异性原则,运用高精度再现全油色谱指纹分析技术和随机差异色谱指纹筛选法以及最小二乘法拟合软件,确定了文昌13—1油田4口混采油井产能分配方案。采用现场测试与实验室计算“背靠背”方法分别对4口井进行产能分配,然后通过对比各自的分配结果来评价两种方法的可行性和可信度。结果表明两层混采油井各单层出油量绝对误差约5%,三层混采油井各单层出油量绝对误差介于5%~10%之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