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双剪应力与Tresca及Mises屈服理论值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应用简洁的方法分析比较了双剪应力强度理论与Tresca及Mises强度理论在理论值上的差异。通过比较,可以方便于学生双剪应力强度理论的理解,文章内容直接引入到材料力学的课程教学中。  相似文献   

2.
采用主剪应力表示相当应力的方法,对双剪应力屈服准则与Tresca及Mises屈服准则的理论值进行了简明的比较。  相似文献   

3.
4.
引入双剪应力状态参数,对三个强度理论值进行分析与比较,力学概念清晰明确,有益于初学者对理论的理解  相似文献   

5.
6.
文章给出了基于双剪应务屈服准则建立起来的矩形板的屈服条件,并用此屈服条件用静力法和机动法求解了简支板在均布载荷下的极限载荷。  相似文献   

7.
文章给出了基于双剪应力屈服准则建立起来的矩形板的屈服条件,并用此屈服条件用静力法和机动法求解了简支板在均布荷载下的极限载荷。  相似文献   

8.
本文扼要介绍了一种新的强度理论——平方主剪应力强度理论的内容,说明其在强度理论方面的创新意义,进一步补充了该理论和实验资料的对照,以及通过计算实例和第三、第四强度理论、双剪应力强度理论进行比较,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三剪应力统一屈服准则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克服单剪屈服准则仅考虑最大主切应力和双剪准则只考虑两个较大主切应力的缺点,以菱形十二面单元体为依据,同时考虑单元体上的三个主切应力τ13、τ12、和τ23、对材料屈服的影响,认为这三者的组合达到某一极值时,材料即出现屈服.提出了三剪应力统一屈服准则,三剪屈服准则可更大限度地发挥材料的强度潜力.该屈服准则比单剪屈服准则和双剪屈服准则更具有一般性.它还可以考虑单元体上所作用的全部剪应力的不同组合,从而构成外凸和非凸两大族屈服面.  相似文献   

10.
本文建立了剪应力屈服准则的统一形式。这是一个以等腰八面体切向剪应力的两个分量为函数的屈服准则。说明了各种剪应力屈服准则是有联系的,屈服准则与所研究的材料相关。这个一般的屈服准则,可以还原为各种现已知道的剪应力屈服准则。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导出轴对称球扁壳在双剪屈服准则下的极限条件,并用加权残值法计算其极限载荷。  相似文献   

12.
本文阐述了应力偏量的三种分解形式,给作者早先提出的统一屈服准则以新的物理解释。  相似文献   

13.
研制了涂料静切力和表面张力的测试装置。并利用它们测试分析了各因素对涂料静切力及表面张力的影响,进而探讨了静切力、表面张力与涂料其它工艺性能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圆柱形弹撞击刚性靶板的实验研究基础上,依据几种理论分别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处理,给出了在实验速度范围内紫铜和D60钢的动态屈服应力随撞击速度的变化曲线.从实验结果得知,两种材料在不同撞击速度范围内其动态屈服应力的敏感度不同.并对实验中试件出现的双锥等现象进行了初步分析,同时提出了进一步的研究意见.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钢筋混凝土均载简支配箍梁抗剪强度计算中引入跨高比后,推导出了两个抗剪强度计算式,使抗剪受力概念与强度计算式相一致,从而使新规范抗剪强度计算式更臻完善.本文二式具有自动调强(自动调整梁截面抗剪强度)之功能,且形式简单,使用方便,几乎不增加计算工作量.在常用跨高比范围内能节约箍筋用量10%左右.  相似文献   

16.
正交八面体和等倾八面体是广义八面体理论体系中的两个重要的特征单元体。由此产生的正交八面体理论、以及弹塑性理论中的等倾八面体理论,都是广义八面体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正交八面体理论则是基于Mohr—Coulom理论、弹塑性理论和双剪理论所提出的。由于正交八面体的对称性和任意一个面与其中一个直角坐标轴相平行的特点,以及与应力和应变Lode参数、静水应力与中间主应力、体积应变与中间主应变密切相关等特点,因此具有丰富内涵;并据此可建立多轴特征强度参数方程和任意加载方式下的多轴极限强度模型等新的理论模型,以及根据应力-应变关系可将一些空间问题转换为平面问题等。  相似文献   

17.
砌体抗剪强度研究的回顾与新的计算方法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单砖砌体模型双剪试验研究了砌体剪压复合受力相关性,证实了随轴压比的增加,按摩尔和库仑两种理论计算值与实际抗剪强度相差越来越大的原因在于二者分别过低和过高仨计了砌体抗剪能力,因而,提出了新的计算方法,以期准确确定任意压力下砌体的抗剪强度。此外,亦提出了尚需研究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