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李锋  宋华  刘全夫 《辽宁化工》2006,35(10):579-582
介绍了降低催化裂化(FCC)汽油烯烃含量反应的基本原理,分析了降低FCC汽油烯烃含量的方法。针对我国FCC汽油中烯烃含量高及汽油调和组分中FCC汽油所占比例过大,导致成品汽油中烯烃含量高的现象,可调整优化FCC技术,并采用新型降烯烃催化剂。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必需对汽油生产结构进行调整,多建催化重整、烷基化和异构化装置,减少成品汽油中FCC汽油的比例。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辽阳石化公司汽油组分油的生产现状及在线调和,围绕国Ⅵ汽油的要求,降低烯烃、芳烃、苯的含量,同时又要保证辛烷值的要求。对两组不同配比的汽油组分进行分析对比,结合组分油性质总结出各组分对汽油指标的贡献,优化汽油调和配方,既能平衡汽油池各个组分,又能使汽油的利润最大化,并且调和的汽油产品符合国Ⅵ标准汽油要求。  相似文献   

3.
考虑罐式批次成品汽油调和过程中罐底余油对产品质量指标的影响,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多核模糊C均值(multi-kernel fuzzy C-means,MKFCM)与极端梯度提升树(extreme gradient boosting,XGBoost)集成的成品汽油调和的通用配方建模方法。该方法首先考虑各调和组分的差异性,提出一种自适应核参数计算方法对MKFCM改进,并将其用于罐底油聚类分析,旨在最大程度划分出性质相近的罐底油批次类型;在此基础上择优选用XGBoost算法,以各批次罐底余油的组分比例和产品预期质量指标作为输入,建立各批次子配方模型;在配方生成时,基于改进MKFCM求得当前罐底余油的隶属度向量,并以此为权值对子配方模型进行加权融合,最终以多模型集成的方式得到了成品汽油调和的通用配方。经使用某企业实际工业数据进行实验分析,结果表明,较单一模型或未改进MKFCM的集成模型,基于改进MKFCM-XGBoost的多模型集成配方,预测精度和泛化能力均更优,更适合罐式批次成品汽油调和过程。  相似文献   

4.
解磊 《当代石油石化》2023,(4):38-42+52
我国汽油组分中催化裂化汽油占比大,造成汽油池中烯烃、芳烃含量偏高。随着车用汽油质量标准升级,要求汽油池调和一定比例非芳烃、烯烃的烷基化油或甲基叔丁基醚(MTBE)等组分,提高了生产成本。C5/C6轻石脑油作为一种低价值的烷烃组分,可以调和汽油池芳烃和烯烃含量,但辛烷值偏低,将其转变成富含异构烃的高辛烷值汽油调和组分,可有效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文章对C5/C6轻石脑油通过异构化或正异构分离技术提高辛烷值后调入汽油池的技术经济性进行对比分析,为企业进行技术选择提供了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5.
王迪  张久顺 《化工进展》2015,34(7):1846-1852
环保法规的日益严格对汽车尾气排放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而汽车尾气排放与汽油的蒸气压和馏程分布密切相关。同时, 蒸气压和馏程分布还影响汽车的启动性能、加速性能以及气缸积炭等。文章简述了为满足环保要求和保证汽车驾驶性能, 汽油蒸气压和馏程分布应该达到的要求;介绍了几种能够改变汽油蒸气压和馏程分布的汽油改质方法, 以及目前组成商品汽油的各种调和组分, 比较了各种调和组分在蒸气压和馏程分布方面的性质特点, 及其对成品汽油蒸气压和馏程分布的影响。分析表明, 通过改变催化裂化汽油(FCC)过程工艺条件, 可改善FCC汽油蒸气压和馏程分布, 这是目前改善调和汽油蒸气压和馏程分布最为经济可行的方法;各调和组分中, 烷基化油在改善汽油蒸气压和馏程分布方面是最理想的调和组分。  相似文献   

6.
利用毛细管PONA色谱柱分离、GC2010PONA分析软件定性、定量测定了4个车用乙醇汽油调和组分油芳烃含量,分离出111~128个峰,定性出90~100个峰.定性组分含量占总含量的92.18%~95.26%,芳烃组分定性准确,芳烃含量数据可靠,为探讨车用乙醇汽油调和组分油调和方案提供依据.验证了PONA分析法在调和汽油分析中的应用,拓宽了PONA分析技术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7.
汽油质量升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段良伟 《化工科技》2007,15(1):36-41
介绍了两套重油催化裂化(RFCC)装置采用降低烯烃工艺,优化工艺操作,降低催化汽油烯烃含量,并利用现有调和组分资源,优化调和,实现汽油质量升级的情况,并探讨了下一步汽油质量升级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FCC汽油是我国成品汽油的主要调和组分。近些年汽油标准升级的脚步逐渐加快,推动了汽油脱硫技术的不断开发和更新。目前市场上主流的汽油脱硫技术主要包括选择性加氢脱硫技术、加氢脱硫-辛烷值恢复组合技术以及吸附脱硫技术。对这3类汽油脱硫技术从原理、流程以及应用上进行介绍,并从中选择3种典型技术进行对比分析,总结不同技术的优缺点,希望能够为炼厂选择汽油脱硫技术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烃重组技术和催化重整技术都可以生产高辛烷值汽油调和组分,采用气相色谱PONA分析法对烃重组汽油和催化重整汽油分别进行组成分析,并对数据结果进行对比讨论;PONA分析显示,虽然二者都是芳烃质量分数大于70%的高芳烃含量汽油,但在组成分布上存在明显不同;通过结果判断,烃重组汽油的芳烃集中在C8~C10范围,重整汽油中的芳烃...  相似文献   

10.
中红外光谱法测定汽油中含氧化物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IROX2000傅里叶红外光谱仪测定汽油中的含氧化物(醇类和醚类),选用直馏汽油、重整汽油、催化裂化汽油等基础汽油配制36组不同浓度、不同含氧化物组分的标准样品,对成品汽油和配制的含氧汽油中的氧含量进行测定,并与气相色谱方法对比,验证了中红外光谱法测定汽油中含氧化物含量的可靠性.实验证明,中红外光谱法具有分析快速、重复性好、分析成本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邱燕 《广州化工》2012,(3):119-121,137
为生产满足粤IV标准的汽油,在汽油在线调和系统进行建模,发现实测的雷德蒸汽压和硫含量与理论值偏差较大。从调合组分性质和计算公式的选择入手分析引起偏差的主要因素,找出控制蒸汽压和硫含量的手段。目前这两项指标得到较好控制,大大提高粤IV汽油一次调合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针对国家“双碳”战略目标要求,以炼化企业汽油调合在线优化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国Ⅵ汽油新标准下被控属性更多、更严、调合效率要求更高等特点,以及由此带来的调合组分油调整导致调合成品汽油携带碳排放量的变化情况。考虑到传统的汽油调合在线优化一般只考虑调合成本、质量卡边等目标,首先建立了非线性的汽油调合辛烷值、蒸气压和馏程等软测量模型,然后构建了基于调合效应的汽油调合优化模型,优化目标中引入调合成品油二氧化碳排放最低化目标,开发了一种融合携带碳排放特征的汽油调合优化模型。为满足在线调合优化需求,优化模型中考虑了实际累积调合过程,将调合工艺过程中储罐汽油属性合格转化成调合头属性区间合格,利用调合头处优化的属性补偿已调合体积和罐底油的属性偏差。仿真结果表明,设计的考虑碳排放因素汽油累积调合优化技术能很好地满足汽油调合在线优化需求,为国Ⅵ标准和碳交易背景下汽油调合工艺设计及在线优化控制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3.
针对汽油调和系统的实际需要,研制开发了一套在线拉曼光谱分析系统。该系统应用于实际汽油调和装置,实现了对汽油研究法辛烷值、氧含量及芳烯烃含量等指标的在线分析。通过长时间的运行表明:系统符合设计要求,研究法辛烷值等分析数据能够快速反映调和装置操作条件的变化,可以为工艺装置的操作优化提供准确而重要的检测参数。  相似文献   

14.
杨红  王相福 《当代化工》2003,32(2):121-123
MTBE作为调合生产高标号无铅汽油的重要的高辛烷值组分油,准确测试其辛烷值在汽油调和生产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初步探讨了MTBE研究法辛烷值的测试方法,尝试了用甲苯标准燃料做参比燃料直接测定其净辛烷值,同时也测定了MTBE的混配辛烷值,通过MTBE辛烷值的测试,了解了MTBE的调和效应,确认了在石油二厂无铅汽油调和生产中对催化汽油的MTBE的真实辛烷值约为108/RON,指导了车用无铅汽油的调和生产。  相似文献   

15.
汽油自动调合工艺技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晓龙 《广州化工》2006,34(2):15-17
在概述了采用汽油自动调合工艺技术必要性的基础上,系统地介绍了汽油自动调合工艺系统的组成,重点介绍了在线近红外分析仪、调合软件、自动控制的内容,指出汽油自动调合工艺技术的难点在于模型的建立和维护以及调合规则的制定,为汽油自动调合工艺技术比选及设备选型提供了指导和参考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16.
高辛烷值无铅汽油的调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华北油田第一炼油厂催化裂化汽油和直馏汽油为基础油,以甲基叔丁基醚、二号苯为调合组分,并使用甲基环戊二烯基三羰基锰抗爆剂,进行了90#、93#和95#无铅车用汽油的调合。通过对各种调合组分及调合比例的对比试验研究,分别确定了90#、93#和95#无铅汽油适宜的调合方案。全分析结果表明,产品完全符合SH0041-93行业标准。本研究结果可例华北石油管理局第一炼油厂汽油产品实现无铅化、系列化,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7.
面对愈加严格的国Ⅵ汽油标准,综合传统汽油调合效应模型和乙基模型的优点,本文以现有组分油,建立汽油可变调合效应辛烷值模型。仿真表明,可变调合效应模型预测精度更高。以现有工艺条件为基础,利用新模型对调合95号汽油的现有实际配方在国Ⅴ标准和京Ⅵ标准下进行优化,探讨面向国Ⅵ标准的汽油调合优化技术。研究针对汽油优化过程中的优化模式,即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仿真表明因京Ⅵ标准对汽油烯烃、芳烃、苯等指标进行了加严,优化难度增加,普通调合优化模式在一定工艺条件下难以满足优化要求。针对此问题,采用更先进的优化模式,即将对配方的优化变成对配方增量的优化,约束条件同时进行相应改进。结果显示新的优化模式对调合优化过程起到改善的作用,提高了优化算法的寻优能力。因此,改进后的优化模式更适合未来国Ⅵ标准下的汽油调合优化过程。  相似文献   

18.
对车用汽油清洁化生产的主要控制难点进行了分析,结合镇海炼化公司的情况,对工业生产中所采取的诸如催化原料脱硫预处理、MIP—CGP改造、应用降烯烃催化剂、调整控制汽油干点、提高重整汽油辛烷值与产量、扩大MTBE产能、重整汽油苯组分抽提、汽油组分资源的调合优化利用等多项清洁汽油生产工艺措施的应用及效果进行了总结与探讨。  相似文献   

19.
国家已颁布第六阶段汽油质量标准,对苯、烯烃和芳烃含量有更严格的要求。分析庆阳石化公司汽油生产现状,发现其国Ⅵ汽油生产存在辛烷值不足和烯烃含量过高的问题。经过多方案对比,确定异构化+醚化+烷基化路线是适合庆阳石化公司国Ⅵ汽油升级路线。分析国家对国Ⅵ汽油的升级安排和庆阳石化公司的现实需求,建议采用分步分期实施的方案:先建设异构化装置,提高汽油池辛烷值,减少乙醇汽油调合组分油产量;其次建设醚化装置,大幅降低汽油池烯烃含量,满足满足国ⅥA阶段汽油的要求;最后建设烷基化装置,增产汽油并进一步稀释汽油池烯烃含量,生产国ⅥB阶段汽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