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刘迪 《当代化工》2016,(4):827-829
原油负压稳定工艺的轻烃收率受到多个参数的影响。利用HYSYS流程模拟软件对常规负压稳定工艺进行了模拟,并分析了稳定塔操作压力及温度对轻烃收率的影响。在常规工艺基础上,引入气提技术,通过HYSYS模拟发现气提技术可以提高原油稳定深度,增加轻烃收率,同时研究了气提气量及组分对轻烃收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针对塔河油田常规原油负压稳定虽可满足原油储存饱和蒸汽压要求,但轻烃收率低这一问题,采用气提气这一方法来提高原油稳定深度。利用HYSYS软件对现有流程及采用气提方式流程进行模拟工艺计算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负压操作条件下,在负压稳定塔底加入气提气可以提高原油稳定的深度,增加轻烃收率,平均收率可增加20%-30%,并通过现场应用验证了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3.
原油开采量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我国的经济情况。在原油开采中,原油稳定装置的运行或是运行质量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轻烃收率,可以说轻烃收率,直接关乎着原油开采量的大小。因此,要想提高轻烃收率,首先要弄清楚原油稳定装置轻烃收率的影响因素,并且明白各个因素之间的关系,同时对各个因素进行逐个分析,只有如此,才可以发现提高轻烃收率的方法。就原油稳定装置影响轻烃收率的因素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4.
原油稳定工艺是实现油气传输以及降低油气损耗,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有效措施。针对东昊油气处理分公司中采用的正压原油稳定装置中影响轻烃收率的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意见,了解轻烃收率大小在油气企业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影响原油稳定装置轻烃收率的主要因素做出分析,研究了原油稳定装置中相关工艺参数之间的关系,总结出对提高轻烃收率的相关改进措施,以此希望能为我国原油开采和安全运输水平的提高做出一份贡献。  相似文献   

6.
轻烃是原油分馏的副产品,具有较高的附加值。但其在原油中的存在会影响原油稳定性。本研究通过调整某中东大型原油处理站的稳定塔的操作温度和压力,测量各关键参数下轻烃的收率、原油收率和原油挥发度R.V.P.(37.8℃)得出以下结论 :原油在稳定塔中温度的升高和压力的降低会提高轻烃的回收率,但同时也会降低原油的收率。稳定塔操作温度在100℃,操作压力在0k Pag下,原油挥发度R. V. P.(3 7.8℃)和硫化氢含量合格,继续提高温度或降低压力对轻烃回收收率提高不大,反而会大大降低原油的收率。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采油一厂文一联合站原油稳定状况分析,得出由于原设计与现在生产不配套,是造成目前原油稳定深度不够、轻烃回收率低、能源损失的主要问题。为此,在对原装置在不做重大改造的前提下,通过采取提高原油进塔温度,降低负压机进气温度等措施,提高了轻烃回收率和原油稳定效果。  相似文献   

8.
主要对油田伴生气的轻烃回收工艺进行研究。轻烃回收是油田地面工程中一个重要的步骤。轻烃回收工艺可以有效的降低天然气的露点,防止天然气中的轻烃在输送管道中凝结影响安全输送,并可回收液化石油气和稳定轻油。轻烃回收工艺中增加吸收塔可以获得较高的C3+收率并有利于提高整个流程的冷量的利用效率。在本文所采取的流程和优化后的工艺参数下所得C3+的理论收率为95.95%,干气、液化气和稳定轻油可以达到储存要求。  相似文献   

9.
主要研究了负压原油稳定工艺技术,针对当前负压原油稳定工艺负压螺杆压缩机使用寿命低、工艺能耗高、低温分离易冻堵等问题,通过Hysys工艺模拟,对负压原油稳定老旧工艺进行改造优化,研究一种节能型负压原油稳定新工艺,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现场生产。新工艺实施后,从根本上消除了压缩机组润滑油乳化变质的问题,提高压缩机使用寿命;稳定塔塔顶气经冷凝分离后,气质组分变贫,相应压缩机负荷降低,总功率降低,工艺节能率20%左右。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从以下方面针对通过人为调控原油含水量提高原油稳定装置轻烃收率进行了简单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1.
孙洪峰  张英华 《当代化工》2007,36(5):470-472,526
介绍了俄罗斯原油的一般性质及目前国内首套加工俄罗斯原油的5.50 Mt/a常减压装置的主要工艺路线和新技术特点,并针对俄罗斯原油性质和本常减压装置的设计特点,重点对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和采取的对策及建议进行了分析讨论,如装置对加工原油的适应性问题、加工俄罗斯原油的三塔顶瓦斯气回收问题等,为国内大量加工俄罗斯原油及相应常减压装置的设计提供了良好的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12.
彭占录  苏海  宋涛 《当代化工》2007,36(5):523-526
根据抚顺乙烯聚乙烯装置的自身工艺特点,通过改变工艺操作条件,用3→1#反应方式生产出高熔融指数牌号的产品,而且该产品的使用性能,能够很好的满足用户要求,为今后开发新产品奠定了础.  相似文献   

13.
利用糠醛、N-甲基吡咯烷酮(NMP)、二甲基亚砜(DMSO)等极性溶剂,正戊烷、正庚烷、石油醚等非极性溶剂对新疆混合原油减三线馏分进行萃取、反萃取,结合Al2O3色谱柱吸附、洗柱等方法,从副产物中生产出主要质量指标合格的高芳烃橡胶油和环保型橡胶油。高芳烃橡胶油芳烃质量分数达80%以上,环保型橡胶油多环芳烃(PCA)质量分数在3%以下。剩余原料的杂质含量降低、碳型分布合理、黏度指数提高,比较适合做润滑油原料。做为催化裂化原料时轻质油收率提高2.9%、焦炭产率下降1.3%。  相似文献   

14.
断块油田由于断裂输导体系丰富,原油往往来自于多个生烃凹陷或多套烃源岩,从而使得成熟度不同的油性混杂。这不仅造成原油归类难度大,而且使原油成熟度评价困难,因此需要使用比往常更多指标进行了综合分析。此次选取了断裂体系丰富的断阶带上的多个油田,使用原油碳同位素、族组分、异构烷烃,以及很多非常规的甾类和萜类化合物指标,对多层位多区域的原油进行了归类,并对原油成熟度评估。测试发现原油的δ~(13)C在Es3层段较高,Es1较低,Ed最低。从族组分上看,饱和烃比例最大,即以优质原油为主。通过各类标志物分析可将原油可分3类,Ⅰ类油δ13C较轻,Pr占优势,Ts/Tm值约1.9,C_(27)、C_(28)、C_(29)甾烷呈L或V型,属于成熟油,来自Es3段生烃母质;Ⅱ类油δ~(13)C也较轻,Pr含量比Ph高,Ts/Tm小于1.0,甾烷呈V型或倒L型,来自Es1下段生烃母质,综合评价部分属于成熟原油,部分属于低成熟重质油;Ⅲ类油则为性质介于两者之间的混合型原油,总体评价为高成熟度优质原油。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俄罗斯原油、委内瑞拉原油的一般性质及目前国内首套加工俄罗斯原油的5.5 Mt/a常减压装置的主要工艺路线和新技术特点,并针对俄罗斯原油的性质和该常减压装置的设计特点、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和采取的对策及建议进行了分析讨论,如装置对加工俄罗斯原油的适应性问题、以及轻烃回收问题等,同时也对3.5 Mt/a常减压装置掺炼委内瑞拉高硫原油以及第二次加工装置的运行情况加以分析,为国内大量加工俄罗斯原油及委内瑞拉原油装置的设计提供了良好的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16.
胡徐彦 《广东化工》2014,(1):141-142
某海上油田陆岸终端轻烃回收系统未凝气闪蒸罐气相出口管壳式换热器采用淡水冷却,由于天然气处理量增加,管壳式换热器制冷效果不能达到设计要求的影响,未凝气闪蒸罐运行压力一直偏高,导致轻烃和重烃分离不完全,部分重烃在系统中重复处理,部分液化气进入常压轻油储罐而损失。文章利用天然气在该工艺流程段多余势能,将膨胀制冷技术集成至管壳式换热却器,天然气经过膨胀后降温和水冷降温,提高了轻烃和重烃的分离效果,降低了未凝气闪蒸罐运行压力,避免了液化气的浪费,减少了淡水的消耗,提高了该系统的运行效率,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7.
张欣  周利  王诗慧  吉旭  毕可鑫 《化工学报》2022,73(4):1631-1646
针对原油性质的不确定性,提出了一种基于质量传递机理的随机规划建模框架,以实现炼厂氢气网络在经济效益和抗扰能力上的同步优化。该框架耦合了常减压蒸馏、加氢精制以及闪蒸分离等过程单元,从微观上解析原油性质波动对网络运行的影响;采用了代理模型技术增设脱硫模块,并利用了二阶段随机规划方法改造管网,从宏观上优化氢气网络以满足生产要求。为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和适用性,对某一现有的炼厂氢网络进行了改造设计研究。结果表明,集成过程单元的多场景优化策略能够有效提升网络的经济性能,并且能使其灵活应对因原油性质波动引起的操作场景的改变。  相似文献   

18.
彭飞 《广东化工》2014,(10):48-50
针对炼油厂不同类型原油混炼的工艺,考察了不同类型的原油混合时的相容性,并进一步研究了混合原油相容性对蒸馏及热加工过程的影响,实验发现原油组成是影响原油混合时相容性的主要因素,实验结果表明处于不相容状态的混合原油,蒸馏时轻质馏分收率较理论值偏低,常压渣油热加工过程结焦率增加。  相似文献   

19.
原油是一种十分复杂的烃类及非烃类化合物的混合物,不能直接作为产品使用,需要采取一定的加工手段处理后才能作为终端产品使用,而对原油密度等基本性质进行分析是确定原油加工方案的先决条件。目前仲裁法采用密度计法测定原油密度,该方法操作条件不稳定、气味大、操作麻烦、耗时长。对数字密度计法测定原油密度进行研究,得出数字密度计法快捷、稳定性好、精密度高,更适用于进口原油密度仲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