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酯化催化脱酸技术是目前一种新型的脱酸方法,以甲醇等醇类与原油中的环烷酸酯化生成环烷酸酯来达到脱酸的目的。本课题从温度、空速、醇油比、催化剂类型等方面对催化剂的脱酸效果作了研究,并对催化剂的再生,使用寿命,再生后的脱酸效果进行了实验。通过实验可得出,该催化剂应用于中海绥中36-1原油,在反应温度320℃、醇油比4w%、空速为1.0h^-1时可有效地降低酸值,使原油的酸值降低到0.55mgKOH/g以下。  相似文献   

2.
采用尿素法和共沉淀法制备了Ni-Mg-Al-LDHs前驱体,在400℃煅烧,得Ni-Mg-Al-LDHs催化剂,研究其催化高酸原油酯化脱酸的效果。结果表明,反应时间为150 min,反应温度为220℃,醇/油体积比为0.05,催化剂与原油质量比为0.03时,可将原油酸度由5.82 mg KOH/g降至0.34 mg KOH/g。  相似文献   

3.
新型催化剂酯化高酸原油脱酸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机械混合法合成用于高酸原油酯化脱酸的固体催化剂,催化剂能够有效降低原油的酸值,减轻高酸值原油对管线和生产装置的腐蚀。并对此催化剂进行了表面结构、机械抗压强度及透射电镜的表征,同时还考察了催化剂的使用寿命,催化剂在155h后仍然保持80%以上的脱酸率,能够满足固定床的要求,可以用在固定床反应器上。加入改性组分后的催化剂其机械抗压强度明显提高,且在高温段与不加改性组分的脱酸效果相当。  相似文献   

4.
以尿素为沉淀剂,采用均相沉淀法制备了Zn-Ni-Al-LDHs催化材料。以450 ℃焙烧6 h的Zn-Ni-Al-LDHs为催化剂,研究高酸原油酯化脱酸效果。结果表明,在高酸原油250 mL、催化剂用量1.23 g、反应时间6 h、反应温度200 ℃和醇油体积比0.04条件下,可将酸度5.81 mg-KOH·g-1的原油降至0.21 mg-KOH·g-1,减缓环烷酸对设备及管线的腐蚀。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常规原油资源日益减少和原油开采技术的提高,非常规原油的产量逐年增加。非常规原油的酸值一般较高,基本都属于高酸原油,高酸原油在加工的过程中会对设备造成严重的腐蚀,而且对石油产品的使用性能产生较大影响,因此,解决高酸原油加工问题具有重大的意义。介绍了国内外高酸原油脱酸的几种工艺,如碱洗脱酸、醇氨法脱酸、酯化脱酸、加氢法、热分解法等方法,并对各种方法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常规高酸原油脱酸工艺的不足,介绍了近几年国内外对高酸原油脱酸的新工艺方法,如离子液体原油脱酸、脱酸剂技术脱酸、高温热解脱酸等方法。新技术将对原油脱酸技术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其中咪唑型阳离子脱酸具有较大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考察了热处理条件对高酸值达布朗原油的脱酸效果的影响,通过一系列的实验,发现温度和时间是影响脱酸效果的主要因素,找到了针对达布朗原油较好的热处理条件。考虑到高温热处理会使原油的物理化学性质发生改变,还在较低温度下考察了在原油中加入氧化镁能否有效的提高脱酸率,结果表明,在较低温度下氧化镁能显著的改善脱酸效果。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高酸原油催化加氢脱酸法、催化热解脱酸法和催化化学反应脱酸法,展望了该工艺的应用前景。提出了根据高酸原油的特点及其腐蚀特性,开发催化脱酸工艺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对高酸原油的催化脱酸效果进行了试验,分别进行了不同温度下的脱酸效果,不同空速下的脱酸效果,不同催化剂下的脱酸效果以及不同种类的有机酸的脱酸效果的试验研究。通过研究可知Mg对于催化剂的脱酸效果有重要的影响,浸镁的ML-16B催化剂效果明显高于不浸镁的催化剂,且脱酸效果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在重时空速方面,当空速低于18 h-1时,如果继续降低空速不但不能有效的提高脱酸率还会增加脱酸成本;比较了不同酸种类的脱酸效果可以发现,有机酸的碳链越长,脱酸效果越差。  相似文献   

10.
采用共沉淀法合成了一系列与水镁石结构类似的八面体层状物质-ZnMgAl类水滑石催化剂(ZnMgAl-HTlc),并考察了其对高酸原油酯化脱酸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催化剂ZnMgAl-HTlc合成的适宜条件是镁锌物质的量比为0.5,合成时间24 h,合成温度85 ℃以及合成液pH值9~10.在此条件下合成的ZnMgAl-HTlc是一种有效的酯化脱酸催化剂,在一定条件下可使高酸原油的酸值由 3.61 mgKOH/g降至0.1 mgKOH/g以下,脱酸率达到97%以上,能够满足炼油厂在不进行材质升级条件下加工高酸原油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在连续脱酸装置中对苏丹达混原油进行脱酸,发现脱酸后原油粘度低温时降低,高温时增加,水含量和钠含量增加;原油脱酸后180~350℃间的馏分油,密度、闪点、冷滤点升高而收率下降;进一步催化裂化后与原油直接催化裂化相比,干气量、液化气量、焦炭量、损失量均下降,柴油、重油馏分量增加。  相似文献   

12.
简要介绍了环烷酸的危害和用处以及国内外脱酸技术的研究进展,重点叙述了目前炼厂常用的各种脱酸方法,如碱洗法,醇胺法,溶剂抽提法和催化加氢法,以及一些新兴的离子液体法和微波辐射法,比较这些脱酸方法的优缺点。针对目前润滑油馏分酸值日趋升高,而对其脱酸的研究较少的现状,结合馏分油的性质,对今后润滑油馏分脱酸的研究方向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关于延迟焦化装置处理高酸值重质原油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文章分析了高酸值重质原油残碳值高、酸值高、重金属含量高等特点及对其加工的难度,提出采用延迟焦化装置直接处理原油的工艺。通过分析延迟焦化装置加工高酸值重质原油受到的影响因素,提出在已有工艺基础上的改进措施,增加预处理工序,以脱水、脱盐、脱钙、脱轻组分和降低酸值;对加热炉出口温度、焦碳塔顶压力和循环比等工艺条件的改进进行了探讨;列举了各种钢材的防酸腐蚀的能力,并对主要设备管道材质的选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罗婉琴  易轶虎 《当代化工》2014,(10):2128-2130
目前不少石油化工企业所炼原油属高酸值低硫原油,密度和粘度大,各项腐蚀因素随原油开采深度和难度的增加呈上升趋势。恶劣的原油性质大大加剧设备腐蚀,严重影响装置长周期平稳运行。加强设备防腐蚀,应在投入力度、不同腐蚀类型的防护措施、新耐蚀技术应用等方面加强。分析了某石化企业的高酸值低硫原油炼制,提出采用"高温部位加强材质升级,低温部位加强工艺防腐,辅以防腐新技术应用"的防腐技术思路,探讨有效控制设备腐蚀破坏,同时降低防腐成本、提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方法与措施。  相似文献   

15.
邱占字 《河南化工》2012,(11):25-28
描述了高酸高硫原油中有机酸与硫的存在形式与分布情况,并由几种主要的腐蚀形态展开深入的分析,探讨了其腐蚀机理,最后从选材方面提出了设备防腐的方法,并且以大连1 000万t/a常减压蒸馏设备为例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16.
余国贤  潘威  万昆  路平 《广东化工》2011,38(3):77-78,91
采用复合脱酸剂,对北疆高酸原油进行了脱酸研究。对脱酸剂组成进行详细的优选,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脱酸剂加量对脱酸率的影响,考察了超声辐照对脱酸的强化作用。实验结果表明:采用环己胺为中和剂、乙二醇为萃取溶剂组成的脱酸剂对高酸原油具有较高的脱酸率,且没有乳化现象。超声辐照对脱酸过程具有强化作用,使反应时间显著缩短;含环己胺质量分数为30%的乙二醇具有良好的脱酸性能,加量为15%wt时,脱酸率达到86.5%,采用减压蒸馏回收环烷酸,乙二醇回收率为99.3%,环己胺回收率为96.6%,回收的环烷酸纯度较高,酸值达到167 mg KOH/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