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黄磷尾气净化及综合利用技术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黄磷尾气净化方法进行了综述,对净化后黄磷尾气的有效的利用途径进行了全面分析,指出黄磷尾气的净化技术已经成熟,最有效的净化方法是催化氧化法,黄磷尾气净化后的气体,最有效的利用途径是生产化工产品.利用羰基合成(含变换合成气)制碳一化工产品是全面利用磷炉尾气的根本途径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木屑气化制氨合成气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Φ50mmID流化床反应器内对木屑的气化制氨合成气的可行进行实验研究。在约800℃,空气和水作气化剂的条件下,得到的产品气如经水蒸汽转化和变换,可制得氢氮比合适的氨合成气。氨的理论产率为0.6kgNH4/kg木屑(干基)。认为木屑制氨合成气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通过钢瓶配气模拟黄磷尾气和气相色谱GC-14C测定的方法,研究以工业4号活性炭为载体、Cu2 和某金属离子为浸渍溶液制成的催化剂催化氧化黄磷尾气中H2S的相关问题.得到了催化氧化反应的最佳反应温度、氧含量、气体流量、浸渍液浓度、活性碳粒径和焙烧温度.再生方法可行,可通过再生液回收硫磺.  相似文献   

4.
甲烷部分氧化制合成气的反应机理探索姜玄珍(化学系)近年来,甲烷部分氧化制合成气(CO+H2)成为十分吸引人的课题[1-3]。因为它(CH4+1/2O2→CO+2H2……(1),△H=-8.5koal.mol-1)是温和放热反应,所制合成气之比H2/C...  相似文献   

5.
为综合利用黄磷尾气中的高浓度CO气体,通过钢瓶配气模拟和气相色谱GC-14C测定的方法,研究了HCI改性活性碳吸附净化黄磷尾气中PH3的相关问题。结果表明:较适宜的改性剂为质量分数为5%的盐酸;无氧时较适宜温度为20℃,有氧时较适宜温度为70℃;较适宜氧体积分数为1%;孔径和热重差热分析初步证明吸附质主要为磷和磷氧化物,酸改性活性碳上孔径〈1.5nm的微孔对PH3的吸附反应贡献较大,吸附质失重主要发生在0-100℃阶段。  相似文献   

6.
对5000 t/d煤气化经甲醇制备丙烯的工艺进行了废水资源化利用的研究,对该过程进行了全流程模拟,获得准确的工艺数据,如煤气化消耗用水量、甲醇及烯烃合成中排放的废水排放量、组成及pH等性质。提出将废水代替新鲜水作为汽化剂用于煤气化炉的用水策略并进行了模拟,研究了废水用作汽化剂对合成气组成和汽化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煤气化条件下,废水中甲醇等有机物污染物基本可以完全转化为CO,H2,CH4及部分CO2和H2O,在合成气中的残留量低于10 ppb,且气化温度仍保持在1 500℃左右。实施改造方案可行后,可实现节水24万t/年。  相似文献   

7.
催化转化器性能考评台架可以快速、有效的评价催化器的性能,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在对催化转化器性能考评过程中,汽油机燃烧循环变动带来的转速波动,降低了空燃比控制的精度,从而影响了考评结果的可信性.为了降低燃烧循环变动,采用两阶段喷油的方式,将每循环所需的燃油一次喷射在进气冲程之前,形成缸内均质混合气;另一次喷射在进气冲程,用于提高点火瞬间火花塞附近混合气质量分数.通过对比不同喷油时刻和喷油比例时发动机的转速波动,分析了两阶段喷油参数对燃烧循环变动的影响.采用两阶段喷油进行了催化转化器空燃比特性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通过优化喷油参数可以降低转速波动,提高空燃比控制精度.  相似文献   

8.
“八五”省级重点学科磷化工简介陈澄华1学科发展方向及预期达到的目的自前我省的磷化工的现状是除了化肥、农药、洗涤剂之外,大部分产品是以黄磷为主,每年黄磷的产量占全国的1/3.小黄磷企业还有上升的趋势.黄磷是磷化工中初级产品,能耗高,体力劳动强度大,经济...  相似文献   

9.
针对电控喷射点燃式甲醇发动机低温起动困难的问题,研究了进气预热、燃油预热和电热塞预热几种辅助预热方式对点燃式甲醇发动机冷起动着火特性的影响,并对几种预热效果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进气预热和燃油预热均不能保证甲醇发动机冷起动可靠着火,采用电热塞预热可保证甲醇发动机低温下可靠起动。  相似文献   

10.
甲醇汽油发动机甲醛排放的测量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发动机尾气排放测量中还没有一种可以有效收集发动机尾气中甲醛排放的方法,利用甲醛与水互溶的特性,设计了根据溶水法收集发动机尾气中甲醛排放的装置,在试验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同时探索利用分光光度法测量发动机尾气中的甲醛排放,试验证明使用分光光度法测量发动机的甲醛排放是可行的。利用以上装置和方法对不同比率的甲醇汽油在不同工况下发动机尾气中甲醛排放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甲醛排放与燃料中甲醇含量成正比,与发动机转速和负荷成反比。  相似文献   

11.
生物质能是一种可再生能源,为了研究秸秆类生物质(农业废弃物)转化为燃料甲醇和生物质能的有效利用,采用热化学方法在下吸式固定床气化炉中生产了低热值秸秆燃气,对该燃气进行脱硫、脱氧、焦油催化分解、纯化、配氢等优化实验,制备出秸秆合成气.在直流流动等温积分反应器中进行了催化合成甲醇的催化实验,在235℃和5 MPa条件下进行了催化剂种类及粒度对甲醇合成的影响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合成甲醇的适宜催化剂型号为C301,最优化颗粒粒度为0.833 mm×0.351 mm.该研究为生物质(秸秆)气催化合成甲醇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2.
为了改进Cu基甲醇催化剂的反应性能,消除沉淀剂Na2CO3中Na+的不利影响,采用热分解法制备了Cu基甲醇催化剂,用于CO加氢合成甲醇反应。实验中对比了用该方法制备的催化剂与传统的共沉淀法制备的工业用甲醇催化剂以及工业甲醇浸钒催化剂的反应性能,考察了温度、压力、空速等工艺条件对新方法制备的催化剂反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其活性、选择性均优于传统的工业用甲醇催化剂。反应在低温、高压、适宜空速的条件下进行有利,用热分解法制备的Cu基甲醇催化剂可高活性、高选择性地催化CO加氢生成甲醇,具有很好的催化性能。并且其制备工艺简单,制备条件较好控制,有望代替工业上传统的共沉淀法制备工艺,用于甲醇催化剂的制备。  相似文献   

13.
磷炉尾气是富含CO 80%~90%的燃料.但由于尾气中含有大量PH3,作为锅炉燃料利用时对金属材料腐蚀严重.本文分析了磷炉尾气主要有害杂质P4、PH3、H2S燃烧时发生的反应,认为对锅炉材料产生的腐蚀主要是燃气中PH3的存在所致.通过SEM测试受损锅炉部件,其腐蚀产物形态验证了腐蚀机理分析.采用催化氧化方法去除尾气中PH3等杂质后的净化气,经过时达4年的燃烧应用,验证了磷炉尾气使用催化氧化法净化后,可作为锅炉优质燃料安全使用.  相似文献   

14.
针对四川气田低产气井天然气未能开发利用的情况,提出了采用固体脱硫剂(SDA)、变压吸附(PSA)、吸附天然气(ANG)和天然气汽车(NGV)技术开发利用低产气井天然气的初步可行方案。通过分析、评价和对比,认为采用一套橇装式天然气净化、储运装置,将低产气井天然气就地净化、吸附后用钢瓶储运,可作为汽车燃料和家用燃料。尤其作为汽车燃料,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保效益。  相似文献   

15.
瓦斯爆炸传播火焰高内聚力特性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高速摄影法及通过对爆炸反应区内不同部位温度的测量,对瓦斯爆炸传播火焰的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发现,瓦斯爆炸产生的向前传播的火焰沿管道横断面分布不均匀,反应区内主要发光体沿管道底部向前传播。该发光体在低温下具有较高的内聚力,高温时容易瓦解。在瓦斯爆炸反应区内,中间产物的成分沿管道横断面分布也不均匀--管道中、上部是发光较弱的气体产物,放热量较大;而下部是亮度较高的等离子体,放热量较小。当瓦斯爆炸温度达到最大值以后,等离子体的内聚力急剧下降,等离子体爆发,爆炸中间产物在管道横截面内均匀分布。  相似文献   

16.
凝析气藏解除反凝析污染、提高气井产能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凝析气藏特别是低渗透凝析气藏在开发过程中,地层压力降低到露点压力以后,凝析油会析出到地层中,造成反凝析污染,使气井产能下降;有时有水锁效应,产能将进一步降低,从而对凝析油、气采收率等产生严重影响的问题,在调研了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探索了注甲醇段塞 N2(干气)吞吐解除反凝析、反渗吸污染,恢复气井产能方法,并设计了甲醇-地层水-凝析油气三相体系PVT相态测试方法和注甲醇段塞 N2(干气)吞吐解除反凝析、反渗吸实验测试及评价方法,该方法在现场得到了成功应用.因此研究解除凝析气藏近井地层反凝析、反渗吸地层伤害,提高气井产能的技术方法,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索秸秆类生物质转化为燃料甲醇的工艺条件,采用热化学方法将玉米秸秆裂解为秸秆燃气,对该燃气进行优化实验,制备出秸秆合成气.在直流流动等温积分反应器中,使用国产C301铜基催化剂,对催化合成甲醇的反应压力、反应温度、秸秆合成气组成进行优化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合成甲醇的最佳反应温度和反应压力分别为230℃和5 MPa,秸秆合成气适宜组成为10.49%CO,8.8%CO2,40.49%H2,0.95%CnHm,37.32%N2.  相似文献   

18.
初始释放瓦斯膨胀能与煤层瓦斯压力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根据突出模拟实验中出现突出时初始释放瓦斯膨胀能的临界值,可以确定煤层发生突出需要达到的瓦斯压力临界值.本文通过现场钻取煤样,并在试验室进行了不同瓦斯压力下的初始释放瓦斯膨胀能测定,发现煤样的初始释放瓦斯膨胀能与煤中的瓦斯压力呈线性关系.根据这一发现,石门揭煤之前的预排瓦斯过程中,只要用少量的实验就可以确定局部煤层瓦斯压力应该降到多少就可以安全揭开煤层,为石门揭煤进行突出预测和预排瓦斯过程中定量检测其防突效果提供了一种方便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针对CO2置换法开采CH4水合物的过程中CO2水合物在井底过早生成、高压下CO2发生液化导致渗流过程驱替阻力过大等问题,同时为了获得高压且富含CH4的产物气,选择CO2/CH4混合物作注入气,在岩芯驱替装置上研究了“抑制剂⁃气体置换法”分解CH4水合物的过程。结果表明,当混合气中CH4体积分数为57.4%时,可在7.5 MPa下获得体积分数为72.9%的CH4产物气,并且获得的CH4产物气的量要显著大于所注入的CH4的量。另外,还评估了在地层深部低体积分数的甲醇溶液(20%)和高体积分数CH4混合气(77.9%)对天然气水合物的分解效果,结果显示,随着“抑制剂⁃气体置换法”分解天然气水合物过程的进行,地层深部的CH4水合物基本不发生分解,但CO2水合物生成过程依然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