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建筑节能中调湿材料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节能减排角度说明了调湿材料在建筑节能上的应用意义,系统介绍了调湿材料的作用原理、性能评价指标及分类,重点论述了国内外各类调湿材料特别是复合调湿材料的最新研究进展,并提出了调湿材料的发展趋势与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简要分析调湿材料调节地下工程内部湿度的原理以及应用调湿材料的优点,介绍近年来国内、外研究开发的特种硅胶、无机盐类、蒙脱土类、有机高分子材料类这四类调湿材料以及国内、外对调湿材料的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3.
硅藻土复合调湿材料的调湿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作义 《化工新型材料》2011,39(5):48-49,53
利用改进淀粉对硅藻土/白水泥进行复合改性后获得5种调湿材料,通过设定不同工况,并与间歇空调配合,对改性后的调湿材料的主要性能指标进行了测试.通过对比,确定了一种高效且经济的调湿材料配方,并对其中的调湿机理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4.
蒋正武 《材料导报》2006,20(10):8-11
系统讨论了调湿材料的作用原理、性能评价指标以及分类,重点论述了国内外各类调湿材料的最新研究进展,并提出了调湿材料的发展趋势与研究方向.调温材料不断向着智能化、复合化、多功能化、高性能化、实用化、多样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5.
胡明玉  周侠  李晔  谭煜秋 《材料导报》2021,35(10):10036-10041
优良的室内空气环境对保障居住者健康和舒适性具有重要意义.纳米TiO2和硅藻土等复合可产生协同效应,有望同时起到降解甲醛和调湿作用.通过小室试验研究了TiO2/硅藻土/泥炭藓复合光催化调湿材料对室内甲醛降解和温湿度调节的效果,结果表明该材料可以有效降解甲醛并调节温湿度.通过XRD、SEM、紫外-可见光吸光度及FTIR分析等手段,研究了TiO2/硅藻土/泥炭藓复合光催化调湿材料降解甲醛及调温调湿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在自然光照下,TG-1:7材料能将小室内甲醛浓度控制在0.06 mg/m3以内,甲醛去除率达89.1%;TG-1:7材料能有效地将小室内相对湿度控制在58%RH左右,且能在一定程度上调节室内温度.硅藻土负载纳米TiO2可以改善半导体光生电子(e-)和光生空穴(h+)的分离,减小h+与e-重新组合的速率,且其禁带宽度也有所变窄.光催化调湿材料表面大量的硅羟基可产生更多的布朗斯台德酸性位点,能有效捕获h+并产生羟基自由基(·OH),增强TiO2的光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6.
相变材料在建筑节能中的应用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红斌  周全  何嘉鹏  李清海 《材料导报》2012,(Z1):208-210,222
简述了传统节能技术的现状,分析了相变材料应用于建筑节能的可行性。目前国内对相变材料的研究尚未成熟,但是在不同的领域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节能评价作为相变材料研究的重点,仍旧没有出台相关的指标和标准。介绍了两种常见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7.
通过小室试验研究新型硅藻土调湿材料对室内温湿度的调节效果,根据X射线衍射、环境扫描电镜分析及材料的吸附/解吸理论研究材料的改性机制和调湿机制。研究表明,小室内表面涂覆0.5 mm厚硅藻土调湿材料时,密闭条件下,调湿材料对单位空间的最大吸、放湿量分别为2.51和1.76 g/m~3,能将小室内相对湿度维持在50%~60%。与外界有换气条件下,随着预留缝隙的增大,材料对小室内湿度有效调节作用逐渐减弱,但对温度仍有1~2℃的调节作用。硅藻土调湿材料具有纳米级微孔特征及微孔内壁的缔合羟基作用,在毛细孔道效应、化学吸附和表面物理吸附的共同作用下,材料具有优异的吸放湿功能。  相似文献   

8.
调湿材料的化学物理结构与性能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先介绍了硅胶、海泡石等无机矿物调湿材料的结构对其调湿性能的影响,指出比表面积、孔容和孔径对其调湿性能起决定作用。然后介绍了有机调湿材料中亲水基团的极性、聚合度等化学结构,表面状态、比表面积、孔容和孔径等物理结构对其调湿性能的影响。最后阐述了有机高分子调湿材料今后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9.
调湿材料的国内外研究概况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系统讨论了国内外调湿材料的调湿机理、性能评价方法以及产品的研究进展,提出了国内调湿材料行业应尽快建立完整的机理理论和科学的性能评价体系,调湿材料应向吸放湿能力强、速度快、成本低、节能无污染、健康环保的产品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0.
复合调湿材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简要介绍调湿材料的概念、工作原理、分类和调湿机理,及分析单一调湿材料优缺点的基础上,阐述了发展复合调湿材料的必要性,并归纳总结了复合调湿材料的种类、制备方法、调湿特性和机理.最后指出了复合调湿材料的发展前景、应用领域和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1.
软溶液工艺(SSP)在先进无机材料领域的应用及进展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高道江  肖定全  张文  朱建国  申林 《功能材料》2002,33(3):250-252,255
软溶液工艺(soft solution processing简记为SSP)是近年国际上发展起来的先进材料制备的重要工艺技术,也是具有环境协调性的工艺技术,本文概枋了软溶液工艺技术的基本原理,特点及其在先进无机材料制备中的应用和发展,重点介绍软溶液工艺的几种技术(包括水热技术,电化学技术)及其在先进无机材料制备中的应用原理,范围和特点,指出水热电化学技术是很有发展前景的软溶液工艺,最后对软溶液工艺技术的发展前景和条件进行了展望和评述。  相似文献   

12.
左手材料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详细介绍了左手材料(同时拥有负磁导率和负介电常数)存在的理论依据、实现方法和基本电磁特性,针对其出现的新颖电磁特性介绍了它在隐身、光学和微波等领域的潜在应用,及其需进一步加强的工作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徐春一  武沾青  阎磊 《工程力学》2020,25(S):327-332, 339
为研究分析蒸压加气混凝土板中钢筋在高温蒸压过程产生的自应力及其对板受力性能的影响,试验采用分步释放法测自应力,通过对配置HPB300钢筋的蒸压加气混凝土板进行切割逐步释放板中钢筋的自应力,记录对比蒸压加气混凝土板受压侧和受拉侧在跨中及板端自应力值,给出自应力在板内分布规律及取值。分析自应力对板的开裂弯矩及承载能力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蒸压加气混凝土板受压区板端自应力约为跨中自应力值的56%;受拉区板端自应力约为跨中自应力值的84%,跨中受拉区自应力约为受压区自应力的54%;板端受拉区自应力约为受压区的83%,并分析其产生及分布机理。此外,自应力也提高了板的抗裂能力,其中对开裂弯矩有较大影响,自应力所抵抗的开裂弯矩约为理论开裂弯矩值的65.7%。合理计算自应力可以有效利用蒸压加气混凝土板的抗裂和承载能力,对蒸压加气混凝土板的推广与发展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Expressions of the analytical dependences of the specific isothermal mass capacity and thermal gradient coefficient on moisture content and temperature for disperse materials in a hygroscopic state are found on the basis of the expression of the chemical potential and B. A. Posnov's formula.Translated from Inzhenerno-Fizicheskii Zhurnal, Vol. 20, No. 3, pp. 481–487, March, 1971.  相似文献   

15.
目前,国内尚无全面的建筑产品节能认证,中国质量认证中心(CQC)开展了涉及各类保温隔热产品的节能认证,在产品节能指标满足节能要求的前提下,对产品进行节能描述(节能使用区域及建筑物的设计要求),为用户的购买决策提供必要的信息,以引导和帮助消费者选择节能产品,从而影响耗能产品设计和市场销售;以促进产品能效的提高和节能技术的进步,进而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建筑节能是缓解全球能源短缺和改善环境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近30年来,世界各国在建筑节能技术、产品的开发和应用等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同时对建筑节能的认证和管理也积极开展起来.  相似文献   

17.
18.
检测是建筑节能发展的重要依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检测在建筑节能中的作用 建筑节能检测是用标准的方法、适合的仪器设备和环境条件,由专业技术人员对节能建筑中使用原材料,设备.设施和建筑物等进行热工性能及与热工性能有关的技术操作.  相似文献   

19.
国际上,尤其是发达国家,都结合本国国情制定了与建筑节能有关的法律体系、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且影响越来越大.对于我国,建立一个能普遍接受、并对节能建筑有所推动的认证体系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20.
伴随电化学学科的发展,薄膜电极制作技术已经与最新的材料制作技术链接。结合薄膜电极在军事、能源、环境保护、催化反应以及生物化学等领域的应用,综述了薄膜电极分类、各种电极的制备技术,特别是ITO电极、纳米晶体管电极和导电高分子薄膜晶体管电极,在电子纸等显示器件方面的应用。认为复合电极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分子自组合有序膜技术在薄膜电极加工方面用途广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