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基于ADO.NET的O/R Mapping中间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大多数软件开发都采用面向对象技术,而数据仍然保存在关系数据库中。由于对象模型和关系模型存在阻抗不匹配,因此实现对象与关系的映射已成为软件开发领域的关键问题。采用O/R M app ing(对象/关系映射)技术、XM L技术和软件分层的设计思想,实现了一个有效的数据库访问中间件,解决了利用ADO.NET开发应用程序遇到的数据表示和存取问题。  相似文献   

2.
针对软件开发中的持久对象与关系数据库的存储矛盾,分析并研究了目前比较流行的一种对象关系映射实现(Hibernate)的框架结构和相关机制;设计了一种对象关系映射框架Lorm。该框架具有对象/关系映射功能,使应用程序开发人员能够以统一的、面向对象的方法进行对象数据存取,而不必关心底层关系数据库的实现,基于Lorm框架的应用开发还支持SQL语言和JDBC标准。  相似文献   

3.
智能教学系统中,知识库的构造决定了学科知识组织的条理性和智能推理过程的有效性。结合面向对象的知识表示来讨论建立学科知识库,并且利用了关系数据库存储和管理资料。同时使用Hibemate作为数据持久的方案,来解决关系模型与对象模型之间的“阻抗不匹配”。  相似文献   

4.
以对象形式存在的数据与以关系存在的数据库之间,一直存在阻抗不匹配的问题。对象数据会受到系统断开的限制,难以长时间的存储,阻碍了对象模型理论的推广应用。映射技术的出现,很好地解决了对象数据模型与关系数据库模型之间难以兼容的矛盾。对象与关系之间的映射技术,就是通过建立应用程序和数据存储之间的一个持久层,可以自动地把软件设计中的对象持久地转化到关系数据库中,有效地解决了对象数据与关系软件之间的矛盾,实现数据库稳定安全地存储与访问。  相似文献   

5.
在面向对象的Java应用开发中,经常采用关系数据库作为持久对象的存储机制,由于对象模型与关系模型之间的"阻抗不匹配"问题,以及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本身的内部标识生成机制,使得在关系数据库中存储Java对象时,有时会导致重复对象数据的存储.研究对象持久化处理过程,将对象标识生成过程从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中分离出来,并独立于应用业务逻辑层的设计,根据这种思想,提出了2种方案来解决Java对象的重复存储问题.  相似文献   

6.
持久对象技术在软件开发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计算机应用软件中对象范例和关系范例之间存在的“阻抗不匹配”的问题,介绍了持久对象技术的概念和内容,分析了持久对象技术的功能和优点,说明了运用持久对象技术进行软件开发的关键步骤,即POJO、映射件和数据库操作.通过在软件开发中使用持久对象技术,解决了用编程语言将数据库的关系范例映射到用户需求的对象范例上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7.
为消除图形化虚拟仪器软件开发过程中非编码式的设计和控制环节,研究了一种虚拟仪器程序自动生成的机制。该机制以行业类软件中功能的模块化为基础,建立了功能集中的模块集和模块之间的关系。以模块之间的数据流动来消除控制环节并以模块之间的关系匹配决策来消除设计环节,从而实现了行业类软件在基于需求基础上的自动化生成过程。最后通过软件开发平台验证了程序自动生成机制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正三角形映射的方法对科学家之间的合作关系模式进行了实证分析。这一方法基于科研合作网络数据,把每个科学家同其近邻的3个满足给定条件的高影响力科学家,根据合作关系疏密,映射到一个标准正三角形上。根据他们在映射三角形中的映射位置分布,来测定其合作关系模式。研究发现,科学家在映射三角形上的分布呈现出中心集聚趋势,说明科学家的合作关系常常较为均匀地散布在多个高影响力合作对象之间,其关系模式呈现出较强的均衡性特征。本文所分析的4个研究领域均在全参数空间内呈现这一特征,而科学家的学术年龄、被引次数差异等因素均不影响该特征的表达。进一步分析发现这种均衡性特征对科学家的科研影响力的影响以负面为主。这一研究为分析科学家之间的合作关系模式以及各类复杂网络的节点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多重表达情况下空间数据一致性的分析,给出了一种在表达层同构情况下通过对象属性特征匹配过程和对象空间关系匹配过程来维护空间对象之间一致性的方法,该方法考虑了空间对象的属性特征一致性和拓扑关系一致性,可以更全面地解决地理信息系统中多重表达情况下空间数据的一致性问题,同时能更有效地提高空间数据的质量.  相似文献   

10.
不同本体之间的异构性严重地影响了本体之间的知识共享与重用,为此,提出一种基于多种类型匹配器的本体映射方法 OM-Matchers(Ontology mapping based on multiple matchers).在建立本体之间映射关系的过程中,OM-Matchers先使用多个类型的匹配器从本体模型中抽取相应类型的信息;然后这些匹配器为概念对计算相似度值,其中概念对所包含的两个概念来自于不同的本体;最后为待映射的本体模型建立相似度矩阵,并采用迭代策略完成本体映射任务.为了验证本文所提方法在处理本体映射问题时的可行性与有效性,采用OAEI所提供的共享数据集的benchmarks子集来测试OM-Matchers.实验结果表明:OM-Matchers可以有效地建立异构本体之间的映射关系.  相似文献   

11.
将关系数据模型转换为对象数据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关系数据模型的局限性,在分析了关系数据模型和对象数据模型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将关系数据模型转换为对象数据模型的方法,实践证明了该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并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VR-Forces仿真系统程序结构、类层次结构、类工厂机制、应用程序接口。应用面向对象设计方法,通过派生子类和类工厂机制,实现VR-Forces对象管理类和远程控制函数的功能扩展。针对VR-Forces与其他仿真程序数据交互困难的问题,提出一种新的基于注册表和远程控制函数的数据交互机制。实际运行表明,派生子类接口得到扩展,新的数据交互机制解决了fed文件共享、数据并发存取、软件版本冲突、重复定义等难题,VR-Forces功能得到扩展,数据交互更安全。  相似文献   

13.
压缩机的飞轮矩GD~2是设计任意机型活塞式压缩机时所必须确定的关键数椐。本文采用CAD方法,讨论了V型压缩机的动力平衡性与列间夹角的关系;给出了典型机器的飞轮矩与列间夹角的关系曲线,并给出了计算框图。  相似文献   

14.
在面向对象的设计中,针对对象实体的保存和管理(增加、修改、删除、查询)较困难的问题,根据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优点,提出了将数据库与对象的属性联系起来,把数据库运用到面向对象的设计中,解决从对象到数据库的存贮、从数据库到对象的恢复两个问题,再利用数据库处理面向对象的关系解决面向对象设计中类之间的多种关系和继承等独特的特性。该方法简便、实用。  相似文献   

15.
由于数据库图像字段的特殊性 ,使编写访问数据库图像字段的方法有别于一般编写Web页面的方法。Delphi 4巧妙地将ISAPI封装成对象 ,又提供了访问Sybase数据库的方法 ,利用该优点 ,本文作者介绍了使用Delphi 4来编写访问Sybase数据库图像字段的Web页面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Hibernate是一个代替手工编写SQL语句自动实现对象一关系数据库映射的工具。在J2EE体系中使用Hibemate作为ORM工具,可以更加充分地体现面向对象的特性。建立基于Hibemate技术的网络教育平台,可以优化网络数据存取的方式,充分合理地共享网络资源,使系统运行更加快捷和安全。  相似文献   

17.
关系数据库中的关系模式直接影响了数据库中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和一致性,好的关系模式能避免数据冗余和操作异常。关系规范化是设计关系模式的依据,是围绕函数依赖进行的。其基本思想是一个关系只描述一个主题,遵从“一事一地”原则,不能把彼此没有直接关联的属性放在一起,这将会导致关系数据库性能变坏。关系规范化过程是不断分解关系的过程。根据关系中属性间函数依赖情况规定了若干标准,这就是所谓的1NF、2NF和3NF,还有更高的范式,通常认为3NF在性能、扩展性和数据完整性方面都达到了最好的平衡,故一般关系模式设计要求达到3NF。  相似文献   

18.
改编能力是衡量编组站作业量大小的重要指标。影响改编能力的因素主要涉及车场和调车设备的类型、车站作业的运输组织方式和单项作业时间等。这些因素错综复杂,难以用具体的理论公式来表达,通常需要采用分析与计算相结合反复多次才能确定。文章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法,通过研究改编能力与解体能力、编组能力以及二者与各单项作业时间的关联度,提出了改编能力的关联分析模型。实例计算结果表明,所建模型可根据有限的单项作业时间数据对改编能力进行分析,且精度较好,使用方便,有利于车站运输组织的整体优化。  相似文献   

19.
如何有效管理三维模型是三维图形应用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过去常用数据库结合文件系统存储和管理模型,数据完备性和安全性较差,而完全利用数据库存取模型可解决这些问题。本文给出了一种在数据库中存取三维模型的方法,将STL模型文件以二进制大对象的形式存放在SQL Server数据库中,通过ADO接口访问数据库,利用Stream对象读取并输出模型文件。通过读取和显示模型,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