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法国中尉的女人》是后现代经典文学作品。据其改编的同名电影也有着极大的影响力。《法国中尉的女人》的电影与小说是后现代影视作品与元小说的交融与对抗。二者在叙事技巧方面的相似反映了电影改编的可行性与现实性,但电影结局和叙事线的安排却反映了电影对小说的颠覆,彰显了强烈的后现代性。电影完成了从文学作品到电影作品的飞跃,是基于原著的再创作。  相似文献   

2.
劳伦斯.斯特恩的代表作《项狄传》是18世纪最重要的小说之一,它是英国文学史上第一部实验小说。它以标新立异的结构形式、别具一格的叙述手法来描绘生活,从而形成了小说独特的创作风格,对20世纪现代主义及后现代主义小说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此从创作风格、小说语言、元叙事、叙述时间等方面对这部作品加以探析,希望对现代主义叙事艺术的源起、发展有所贡献。  相似文献   

3.
伊朗作家阿布克那尔的小说《安迪梅西克铁路站台阶上的蝎子》是一部意识流的反战小说,采用了20世纪末兴起的空间叙事理论所涉及的一些艺术手法来架构小说情节。上半部以动态的“走向铁路站”为主干意识流,链接各条支脉意识流,共同组成一个网络状的意识流空间,并最终定格在铁路站台阶上的“蝎子”;下半部则以静态的“蝎子”为空间叙事架构的支点,支撑起梦幻状的意识流空间。该小说独特的空间意识流架构可谓是一种创新。  相似文献   

4.
库切的《耻》通过主人公所表现的“耻”主题、意象或场景以及情节的重复叙述,丰富了小说所表现的内涵。从重复叙事这一独特角度来阐释这部小说,进一步挖掘《耻》中独特的叙事艺术,可以发现,这种叙事艺术在一定程度上深化了小说所表现的主题或内涵。  相似文献   

5.
“元小说”与《法国中尉的女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欧美后现代主义小说创作中,元小说是特别引人注目的小说形式。通过从元小说角度解读《法国中尉的女人》,分析其元小说技巧,认为元小说是后现代主义小说模式中最典型的一种,元小说的特点实际上已演变成后现代主义小说形式创新的普遍特征了。因此,对《法国中尉的女人》进行元小说式的解读,在某种意义上,也就是解读它的后现代性。  相似文献   

6.
运用元小说理论分析《守望灯塔》叙事策略及其文学内涵,展现温特森多元开放的文学观。  相似文献   

7.
小说和影视剧作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如果说小说作品是一首“诗”,那么影视剧作就是一幅“画”,两者之间既有联系也有区别。从主题的混乱、主题的偏离和主题的减损三个层面展开论述电影《菊豆》对小说《伏羲伏羲》的改编在主题层面上得不同点。  相似文献   

8.
《押沙龙,押沙龙!》是美国小说家威廉·福克纳小说艺术的巅峰之作,也是现代小说艺术独一无二的一种艺术实验,这突出地表现在福克纳在小说叙事中尝试了一系列立体主义艺术手法,如多视角叙事、主观并置和拼贴等。主要探讨这部小说叙事中的立体主义拼贴艺术手法及其文本意义,这样可以从一个新的角度理解这部小说的丰富内涵以及在叙事艺术上的创新。  相似文献   

9.
《祝福》是选自鲁迅的短篇小说集《彷徨》里的文章。对于一个作家来说,作品的成熟离不开艺术的成熟。鲁迅尽管将小说作为改良社会的武器,但他也从未忘记小说也是一种艺术。堪称鲁迅现代实验小说典范之作《祝福》的创作是作者对小说叙事艺术的成功运用,匠心独运的叙事艺术主要表现在作品中不同叙事者形象的出现,论文主要通过叙事者形象中的外叙述者和内叙述者对作品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0.
小说作为一种叙事艺术不仅是时间艺术也是空间艺术,文学作品是对空间的表述和再现,同样隐喻了权力关系之间复杂的文化、政治和经济的纠缠。通过对中国名著《红楼梦》和英国小说《鲁滨孙飘流记》的重新解读,可以分析和探究它们的空间叙事隐喻的价值信息。  相似文献   

11.
《白象似的群山》是海明威的经典之作。作为现代派小说的杰出代表,海明威打破传统的全知叙事模式,在该小说中形成了叙事的独特风格,使小说具有非同寻常的艺术感染力。从叙事学的角度,解析了《白象似的群山》中叙述视角的特征及其效果,领略了作家独具匠心的叙述策略,挖掘了蕴藏在文本空白中丰富的意义空间。  相似文献   

12.
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的小说《洛丽塔》长期以来被人为扭曲了,人们对它进行了“色情式”的误读和“唯美式”的误读。从自由伦理的个体叙事角度对《洛丽塔》进行了重新解读,认为作者的伦理观和现实世界的关系才是《洛丽塔》这部小说的精髓所在。  相似文献   

13.
库切2007年出版的小说《凶年纪事》彻底解构了传统小说的线性叙事模式,尝试了在小说上进行艺术创新。他的创作既吸收了现代主义的元素,又借助了后现代主义的表现形式,杂糅了虚构与非虚构,在《凶年纪事》中以其独特叙述方式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多声部的世界,在消解了深度感、历史感和主体性之后进入了一个文化“杂语”的时代。通过对《凶年纪事》的复调结构的探讨,小说人物间的杂语共鸣的剖析,以及小说内部蕴藏的音乐结构的探索,从多方位来寻找现代文学和后现代文学的烙印。  相似文献   

14.
解读焦点释放下《雾都孤儿》的友情追寻主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狄更斯在《雾都孤儿》中采用了以奥立弗为聚焦的第三人称叙述模式,揭露当时社会中的犯罪现象,以便达到改善世道人心的目的。《雾都孤儿》可以划分为8个主要叙事模块,把奥立弗从小说的中心位置释放出来,以次要人物为纲,将符号化的“奥立弗”置于不同叙事模块之中进行分析,得出小说中“寻友”的这个隐含主题,在此基础上探讨小说的“友人”标准判断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5.
电影《花样年华》的多元化音乐叙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影音乐正越来越成为电影艺术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叙事表意元素,本文从分析电影《花样年华》音乐入手,探讨音乐在后现代影片中的多元化运用。  相似文献   

16.
巴金的短篇小说《复仇》,三层叙事主体叙事策略,形成三个故事层次,其中"元故事"层是全文主题的呈现。理清故事的叙事层次及各层次之间的关系,行动主体及行动主体间的关系。使用结构主义叙事学的两个重要代表人物和其理论,对《复仇》的表层话语述说方式和深层结构进行浅析。  相似文献   

17.
詹妮特·温特森是当代英国文坛实力派女作家,其作品《守望灯塔》荣获我国21世纪年度最佳外国小说。"讲故事"的叙事艺术和寓意丰富的质感语言是这部作品的魅力之所在。本文着力分析作品嵌套的叙事层和多重聚焦的叙事视角,探求温特森高超的叙事艺术。  相似文献   

18.
采用二元对立的手法分析了菲茨杰拉德在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中二元对立的叙事技巧,从理想与现实的对照、生前与死后的对照、空间位置的对照及色彩的对照等各方面分析该小说中叙事技巧的成功运用,指出它们不仅深化了悲剧主题,而且赋予了文本全新的意义和深邃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9.
董说的《西游补》虽以补《西游记》的面目出现,但它不仅在哲学精神上深刻质疑了原书,而且重新构建了一个全新的哲学、艺术世界。本文从其反《西游记》的整体构建、历史现实相结合的梦境叙事逻辑两个方面进行论述,以窥中国古典神魔小说曾经达到的高度。  相似文献   

20.
福克纳的第一部代表作《喧哗与骚动》的发表略早于他的另外一部约克纳帕塔法体系中最重要的小说之一《押沙龙,押沙龙!》。福克纳在《押沙龙,押沙龙!》中运用变换的叙述视角、多重的叙述层次、混乱的叙述时间等复杂多变的叙事技巧,表现出较之于《喧哗与骚动》更为超前的小说叙述艺术,对以后小说的写作方法产生了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