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提出了一个VLSI版图设计的多层区域详细布线算法。算法采用有网格顺序布线技术,先按线网权重从大到小的次序对线网逐个布线,若剩有不能布通的线网则采用拆线-重布线,所有线网都布通后再利用拆线-重布线策略对布线进行优化,拆线-重布线的线网选择原则基于模拟进化技术,对单个线网使用改进型多层迷宫算法进行布线。算法可进行严格分层模式和非严格分层模式的布线,布线同时能进行通孔优化,能优先考虑关键线网的布线,并采取了减少串扰的措施。实验证明该算法能得到较好的布线结果。  相似文献   

2.
为了提高大规模布线的布通率,加快布线速度,提出了一个基于“V”字型框架的总体布线与详细
布线交替进行的多层无网格布线算法.算法分粗化和细化两个阶段:粗化阶段,在每一层次对局部线网进
行总体和详细布线,先期得到布线结果,从而逐层次降低布线规模,同时也增加了总体和详细布线间的
交互性和布线资源估计的准确性;细化阶段,对布线解进行优化,并对粗化阶段布线失败的线网进行重布
线.总体布线采用速度很快的模式布线方法,并针对无网格布线的特点,引入了一种扫描布线障碍的布线
资源估计方法,无网格详细布线中则引入了通孔优化策略.实验证明,该算法在布通率、运行时间等方面
都得到了提高.  相似文献   

3.
提出一种基于最小生成树的切片数据点排序算法,该算法建立散乱点云空间索引结构,基于该结构快速获取切片邻域数据,依据邻域数据与切片的位置关系将其划分为正负2个区域,通过正负邻域配对点连线与切片求交获取切片数据点,构造切片数据点的无向完全连通图,求解该图最小生成树,并将最小生成树的各分枝首尾相连,实现切片数据点的排序,实例证明该算法可对逆向工程中各种复杂型面切片数据点排序,排序结果准确,算法运行效率高。  相似文献   

4.
总体布线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设计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寻求总体布线图的最优斯坦纳树,改进了普里姆(Prim)算法,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的普里姆启发式算法寻求最小矩形斯坦纳树(RST)的方法,不同于以往的先求最小生成树(MST)然后再把树的边矩形化的方法;同时考虑到时延在深亚微米、超深亚微米阶段的重要影响,在算法中又加入了总体布线设计时的时延要求,最后通过仿真实例验证了算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中,对于多端线网的最佳布线结果是构造最小直角斯坦纳树,该问题是典型的NP组合优化问题. 利用图论中直角斯坦纳树的性质,在采用斯坦纳点编码方案寻找优化点位置的基础上,增加粒子趋同性判定及惯性权重系数调整策略,提出改进的粒子群优化算法,对一些实例模型进行了仿真测试,表明该算法的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最小区域法是符合最小条件的一种直线度误差评定方法,但较难实现.针对最小区域法提出了一种新算法——交错排序法.该算法首先按测量点到最小二乘直线的位置及距离对它们进行分区排序和交错排序,形成较优的搜索路径,其次进行坐标系旋转,最终通过斜率极值法确定包容直线,得到直线度误差.在VC环境下通过直线度误差评定实例验证了该算法可以快速有效的实现直线度误差的精确评定.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单层印制板布线总体分析方法为基础,结合双层印制板布线的特点,经过合理的化简与改进,提出了一种新的双层印制板自动布线的总体分析方法。本文方法具有布通率高,通道孔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多边形按深度排序是多面体消隐过程中常遇到的一个问题,这是一种比一般的数字排序复杂的排序。目前大多数采用一种动态方法对多边形排序,这种动态方法的缺点是需进行大量的多边形优先级比较,排序的计算量较大,本文提出了多边形按深度排序的一种新方法-三叉树算法。这种算法充分利用了多边形排序过程中的中间结果,大大减少了多边形优先比较次数,从而减少了排序计算量。  相似文献   

9.
多边形按深度排序是多面体消隐过程中常遇到的一个问题,这是一种比一般的数字排序复杂的排序.目前大多采用一种动态方法对多边形排序,这种动态方法的缺点是需进行大量的多边形优先级比较,排序的计算量较大.本文提出了多边形按深度排序的一种新方法——三叉树算法.这种算法充分利用了多边形排序过程中的中间结果,大大减少了多边形优先比较次数,从而减少了排序计算量.  相似文献   

10.
针对目前校园网路由算法中最小生成树的计算和最短路径的生成存在速度慢和效率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多径混合路由算法.结合了静态路由算法和动态路由算法的优点,减少了计算最短路径树时的总执行时间,当网络中链路有新的权重变化时,它使用多径信息来创建最短路径树,并且能够根据网络中链路权重变化的位置来决定使用静态路由算法或者是动态路由算法.与现有的迪杰斯特拉(Dijkstra)算法、动态Dijkstra算法和混合最短路径树算法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多径混合路由算法降低了最小生成树的计算时间.在校园网中使用多径混合路由算法可以加快了网络路由的收敛,提高了网络的性能.  相似文献   

11.
一种WSN中的能耗优化动态路由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因节点有效传输半径对路由选择的制约,提出基于最小生成树(MST)的改进分簇多跳路由算法,改善因路由选择对网络能耗的影响.该算法利用Voronoi图的泊松过程特性优化簇首节点数,并结合MST动态调整簇内外节点的路由发现实现网络能耗优化.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在开销容忍的前提下,网络负载均衡,并与相同仿真条件下基于LEACH的分层多跳算法相比,更有效地延长了网络寿命,且降低了计算复杂度.  相似文献   

12.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时间序列预测的延迟容忍网络路由算法。该算法通过改进的加权移动平均时间序列预测方法,利用节点中不断积累的历史连接信息,预测链路的未来连接状态,并以保证消息最早到达目标节点为路由选择依据,构建节点内部的路由表信息。本文算法不要求节点有任何网络连接的先验知识,并且能够随着网络拓扑的变化调整消息的传输路径,克服了同类算法需要大量网络连接先验知识而导致路由算法实用性差的问题,提高了算法的适用性。仿真结果表明,本文算法与MED、MEED算法相比,在不同的网络带宽和节点缓存条件下具有更高的传输成功率和更低的平均传输延迟。  相似文献   

13.
针对智能光网络(ION)中的层次结构,提出了DHBR和DHROG 2种分层路由算法. 2种算法均基于固定层备选路由策略,着重考虑了各层域间链路与网关节点处的资源协调与均衡. 离散事件仿真结果表明,2种算法均可以有效地提高网络性能,得到较低的阻塞率,并具有较好的时间特性.  相似文献   

14.
基于虚拟拓扑算法思想,提出了一种基于网络状态的低轨(LEO)卫星动态路由协议.通过预测卫星周期运动来划分快照,按照每个快照内的拓扑预计算路由.根据卫星节点的实时状态动态调整网络拓扑并重计算路由,以提高卫星网络的应急能力,增强网络的抗毁性.除在NS3仿真平台验证协议正确性之外,主要在Linux系统实现了该路由协议,针对划分的4个模块在实现功能时的难点提出了解决方案.在Linux系统中对实现的协议进行功能测试和性能测试,验证了协议的路由功能.与传统的基于虚拟拓扑算法相比,该协议在时延、丢包率和吞吐量性能上有所提升.  相似文献   

15.
针对通信网络中的路由问题,提出了一种虚令牌动态路由算法,并用Hopfiedl神经网络实现该算法。该Hopfield神经网络,其神经元之间的连接强度固定不变,通信网络的物理逻路值和呼叫请求被反映到神经元的偏置电流中,地用硬件实现。同时,当通信网络中的业务量发生变化时,算法能够自动调整最短路径与负载均衡之间的关系,计算机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能接入更多的网络连接。  相似文献   

16.
设计了一套基于CAN(controller area network)总线的自行火炮监测数据采集系统,解决了目前监测布线复杂、可靠性低、不适于营连成网的问题。系统由6大部分和若干可增减的CAN节点组成,分别对自行火炮的底盘技术状态信息和武器系统状态信息进行监测,主控PC机用PC—CAN适配卡与各个节点通信,并完成CAN节点、PC-CAN适配卡的软、硬件设计和整个系统的调试工作。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提高动态分簇传感网络的节点转发能力,提出了一种基于混合蒙特卡罗算法的网络隐式节点监测方法.首先,采用分布式均衡控制方法进行网络节点优化设计,构建动态分簇传感网络的输出信道模型.其次,利用自适应链路转发协议进行网络的路由探测设计,构建动态分簇传感网络的隐式节点路由均衡控制模型,提取隐式节点输出信息的关联特征量.最后,利用混合蒙特卡罗算法进行特征检测和信息提取,根据网络隐式节点的特征规律性分布对网络隐式节点信息进行监测.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对网络隐式节点具有较好的监测效果,对网络隐式节点监测的最高丢包率仅为0.05,显著低于蚁群算法(0.29)与PEAS算法(0.48).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WDM网状网中的共享通路保护问题,综合考虑了负载均衡、资源利用率和路由跳数的影响因素,并考虑了路由选择时陷阱问题的解决方案,提出了一种新的动态共享通路保护LRHT-SPP启发式算法。LRHT-SPP在假设所有的链路都是SRLG分离的条件下,根据业务等级的不同动态的设置参数来调节路由跳数在链路代价中所占的比例,同时又解决了路由选择中存在的一种陷阱。仿真实验表明LRHT-SPP不仅能使网络业务更均衡,资源利用率更少,而且因为解决了陷阱问题使阻塞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9.
提出了一种考虑工艺变化下快速时序优化的缓冲器插入方法,该方法在布线区域内对线网结构进行图变换,把随机问题变为确定性问题,也就是把工艺变化下缓冲器插入时序优化问题等效成统计最短路径问题;同时,在构建图的过程中提出一种有效节点存储算法,将有效节点个数从指数级降为平方级,大大提高了存储和运行的效率. 针对90 nm、65 nm和45 nm工艺下全局互连线缓冲器插入对本方法进行分析和验证,插入结果与已有方法的结果一致,证明了本方法的有效性;将该方法应用于直线线网和树型线网这两类集成电路中实际的互连线网,在分别插入17个缓冲器和3个缓冲器下达到了最优时序优化结果.  相似文献   

20.
针对片上网络(NoC)确定性路由算法在高负载情况下性能下降过快、自适应路由算法逻辑复杂度高及资源开销大等问题,提出了一种适用于2D-Mesh拓扑结构的路由算法DARA。在通过最短路径满足延时约束的基础上,对易形成网络热点的中间区域节点采用动态的路由方式,对网络边缘节点采用基于Turn Model模型的确定性路由方式。实验首先通过OPNET仿真平台,对一个5×5的2D-Mesh拓扑结构的NoC分层建模;然后分别在均匀模式和热点模式下对该算法进行了仿真验证,并获得端到端的平均延时和吞吐量。实验结果表明,与通常的XY路由算法及自适应DyXY路由算法相比,在热点模式下DARA路由算法具有更好的网络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