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沁河流域干支流凝聚着丰富的资源禀赋,对其选择和利用的基础上,社会经济和人居环境的空间结构主导了物资集聚和流转,生发出流域特征下的市镇聚落的空间格局与形态特征。该文针对清末沁河流域中上游区段30个市镇聚落开展研究,在清末地区禀赋和交通格局的基础上,结合聚落在市场结构中的位置,水系、道路等地理要素对市镇聚落分布和建设的影响特性等将市镇分为盆缘型、干支流交汇型和河谷型聚落。结合实地调研总结贸易活动及经济联系影响下的“带状”“枝状”和“网状”形态结构特征和“市—居(产)—储—运”空间秩序,以期获取经济活动空间演绎的路径及规则,为流域传统聚落风貌保护和可持续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拉祜族是云南省独有的少数民族,拉祜语“卡”是村寨(聚落)的意思,“卡”作为拉祜族特有的乡村聚落,展现了拉祜族各历史时期的社会组织形态与社会经济形态。“卡”是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也是值得研究与保护的传统聚落。目前保存较为完整和集中的拉祜族传统聚落“卡”主要位于云南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内。选取澜沧地区的拉祜族传统聚落“卡”作为研究对象,从形态的角度切入,分析其自然人文环境并追溯“卡”形态特征的成因,通过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归纳出团状内向型、带状延展型和枝状组合型三种类型的传统聚落“卡”形态特征,并详尽分析其聚落空间形态内的构成要素。以期在当今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背景下,为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研究提供新的视角与内容。  相似文献   

3.
以金塔县乡村聚落斑块作为研究对象,通过ArcGIS空间分析方法对DEM数据和2010年、2020年金塔县乡村聚落空间演变特征进行研究,为未来金塔县乡村聚落空间布局优化提供参考;同时,探寻乡村演变的影响因素,探寻乡村演变的影响因素,找寻适宜受限制区域发展的规律和路径,如受土地性质约束、自然环境限制等,并为类似受到较强限制条件的地区的未来发展研究提供一定的思路和方向,为促进乡村振兴发展与乡村聚落保护提供一定的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2020年金塔县乡村聚落斑块数量较2010年增加,其规模减小;产业规模化发展,形成集聚点;(2)乡村聚落密度分布整体呈现出非均衡性,在县域空间格局上呈现出“大集聚,小散居”的特征,由“单核心”逐渐转向“多核心”发展;(3)乡村聚落演变的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自然地理因素是乡村聚落演变的重要基础,经济因素是其主要动力。  相似文献   

4.
潘莹  叶丹  施瑛 《风景园林》2022,29(7):124-131
广东省梅州市作为广东客家文化核心区,其传统聚落景观承载着客家文化的重要特质。其中,丰顺县是梅州市内海拔高差最大、地形类型最丰富的县,充分体现山地丘陵客家聚落的景观特征。基于山地丘陵地区的地形分异特征,利用地理学、农业学和风景园林学等跨学科研究方法,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对其进行信息叠加和对比分析,研究不同地形聚落中的选址分布、产业选择和发展进程等规律,探讨山区内不同地形的“三生”景观空间差异化。研究表明:山地丘陵聚落景观的多样性主要受到海拔高度和地形条件的相互影响,因此将聚落景观分为平原稻果兼作型、河谷稻林兼作型、丘陵稻烟果兼作型和山间茶稻兼作型4种类型,并从产业类型选择、景观要素组合和山地适应性民居3方面总结聚落形态的差异及其变化的规律,可为类似传统聚落研究提供指导,也可为传统聚落现代转译过程中如何保留和传承生态智慧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5.
东南传统聚落研究——人类聚落学的架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余英  陆元鼎 《华中建筑》1996,14(4):42-47
该文讨论了聚落的概念,回顾了各学科领域关于聚落的相关研究,包括对其主要观点,方法的评析。度图以跨学科的观点。将各学科的经验引入建筑学领域关于聚落的研究,尝试建立研究传统聚落的四个基础:(1)自然生态系统;(2)经济技术系统;(3)社会组织系统;(4)文化观念系统。并提出了“人类聚落学”的设想。  相似文献   

6.
郦大方  李林梅 《华中建筑》2010,28(2):159-165
该文旨在介绍和分析地处藏文化边缘地区安多民系特有的传统聚落空间形态,研究主要基于2007年对阿坝县38个典型村寨实地调研的第一手测绘成果,并结合地图和卫星图共同进行分析,总结出其聚落形态的核心特征——无中心式空间形态。此同时还探讨了当地传统部落制度、土地制度和民族习俗对该特色聚落形态形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太湖流域的江南水乡聚落包括低乡聚落、高乡聚落及滨海聚落。过往研究较多集中于低乡及高乡区域,对滨海区域聚落形态及其成因的研究较少。文章基于“环境-人居”视角,结合潮汐对滨海地区环境的影响,从熬波煮盐、灶田垦殖、抗倭设防、沙岛求生等维度,剖析江南滨海地区传统聚落的形成过程,并揭示了团灶聚落、圩田聚落、墩汛聚落、宅沟聚落等4类典型传统聚落的形成机理及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8.
乡村聚落是中国聚落体系中的重要 组成部分。受自然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生 产生活方式、民族风俗和宗教习惯等因素的 影响,长期以来,我国乡村聚落空间布局处于 自发选择的状态,普遍存在着布局散乱、人 口规模小、占地面积大、基础设施落后和公 共服务不足等问题,亟待优化。以碌曲县第 二次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图为基础资料,利用 ArcGIS的空间分析功能,从高程、河流、路 网、地域经济类型等方面对碌曲县乡村聚落 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 海拔对乡村聚落的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型 铸”作用,河流和路网格局对聚落具有明显 的引导作用,农区—半农半牧区—纯牧区聚 落差异显著,从集群分布走向分散分布。应 用综合发展实力指数函数,将碌曲县行政 村分为高(Ⅰ级)、中(Ⅱ级)、低(Ⅲ级)三 个发展实力等级。在综合考虑各乡村聚落自 然地理环境、发展潜力、区位条件的前提下,对村落等级规模进行优化,将村落分为优先发展 型、控制发展型、异地搬迁型进行调控。引入成本加权距离(cost weighted distance)和改进型 场强模型,计算各个乡镇的辐射量,结果表明,最大辐射量出现在玛艾镇和郎木寺镇周围,且沿 洮河河谷和国道213线形成南北两条辐射带。因此得出结论:乡村聚落空间结构优化要按照“中 心带动,以点带轴,以轴带面,两翼互补,整体推进”的原则开展,最终形成“两心、两轴、两翼” 的乡村聚落体系空间结构格局。  相似文献   

9.
村镇聚落形态测度及体系识别是村镇 转型与重构的基础与前提,基于全国土地调查 数据及统计数据,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 法,从空间分布及形态分异两个维度测度识别 宜城市村镇聚落形态格局,并运用聚类分析方 法将宜城市形态类型划分为“小规模高密度岗 地散点散布型”和“大规模低密度平原团块集聚 型”两类。在形态类型划分的基础上,选取南营 街道和板桥店镇作为典型案例,从功能关系— 场所关系两个维度分析村镇聚落空间体系结 构,分析认为主要可以分为“弱中心网状路网团 块集聚型”和“单核心枝状路网散点散布型”两 类,并从形态格局及体系结构两方面分别提出 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10.
白涛 《城市建筑》2014,(11):268-268
本文所研究的嘉绒藏族地区传统“聚落”是特指的嘉绒藏族地区的嘉绒藏寨这一独特的聚落形态。其聚落形态拥有独特的地域性特征,对于传统聚落的形态研究具有极强的代表性。  相似文献   

11.
某污水处理厂建成投入使用后,地基发生了不均匀沉降。针对该结构的不均匀沉降进行了观测和分析,结果表明,最大沉降差达到7%,不满足规范的要求,并指出相邻水池的影响是引起该水池不均匀沉降的主要原因,由此,提出了相关的建议,为该水池的地基处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某高层建筑沉降监测技术方案和数据处理方法,总结了该建筑沉降变化规律,分析了产生沉降变形的原因,进行了沉降预报,提出了治理方案。该方案对其它建(构)筑物的沉降监测、建筑设计、施工与管理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湖南沅水流域水系影响下的传统聚落选址与形态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广、实施的时代背景下,传统聚落的保护和发展引发了极大的关注。传统聚落作为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相互作用的结果,其凝聚的丰富的人居环境建设智慧有待发掘。本文以水系为线索,以湖南沅水流域传统聚落为研究对象,采用GIS空间分析法探讨区域内传统聚落选址与水系的相关性,结合历史影像分析传统聚落的平面、立面形态特征,探讨其内在机制,并基于上述特征,提出了水系影响下的传统聚落保护和发展策略,为当前传统聚落保护与更新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邵伟华 《住宅科技》2012,32(7):52-54
近年来由于经济形势复杂多变,企业面对的市场不确定性大大增加,使得原来就困难重重的工程结算变得更加步履维艰。结算周期长、造价争议大、资金回笼难,使企业面临的风险进一步放大。对施工企业来说,结算工作作为企业经济管理工作的最后一环,工程结算控制与否已日益成为公司能否取得效益并及时回笼资金的关键环节。从结算风险防范和结算问题对策两方面探讨如何做好结算工作,确保企业经济利益的实现。  相似文献   

15.
以广州地铁4号线工程实例为背景,结合盾构法施工地层变形机理以及隧道施工的地表横纵向沉降监测结果,分析总结了盾构隧道施工地表变形规律,为今后类似近距离下穿越既有线路或建(构)筑物的盾构隧道工程的地表沉降控制提供技术参考和指导。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对北京地铁复─八线天安门西车站暗挖施工过程中对地层沉降以及管线变形的预测及分析,分析的结果对该地铁站的施工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施工过程中的监测结果非常好地证实了最初的预测,并据此采取了及时有效的控制措施,这一经验有助于指导北京地区同类工程的地层沉降控制问题。  相似文献   

17.
俞航 《山西建筑》2009,35(22):33-34
通过继承传统“四合院”的设计精髓,采用近居、邻居、合居类型结构,就如何建造一种新型的“三代同乐”亲情住宅作了论述,以期有利于妥善解决人口结构问题,降耗节能,提高效率,构建和谐社会,并且成为房地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相似文献   

18.
从传统聚落的"有机模式"出发,提出了聚落式校园的概念,并结合实际案例从"自然"的有机和"规划"的有机两个方面分析了这类校园的形态特征以及设计原则,为此寻找解决办法,指出了校园建设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本文概述工程结算的重要性、工程结算编制应掌握的方法与注意事项、收集的资料完整与准确对结算质量的影响等,分析结算工作中应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20.
预测地基沉降量的新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提出用Logistic曲线拟合建筑物实测沉降—时间关系曲线预测地基沉降量的方法 ,并给出了最终沉降量的预测计算公式。选用实例进行计算取得了较好的拟合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