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介绍了将软锰矿和黄铜矿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同时浸出铜、锰的新工艺。讨论了各主要因素的影响,提出了最佳的浸出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2.
软锰矿与辉铜矿同时浸出联产硫酸锰和硫酸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用稀硫酸同时浸出软锰矿与辉铜矿,联产硫酸锰与硫酸铜的新工艺,取得了可靠的工艺参数,经中试生产,获得成功。具有较大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郭娜 《四川化工》2014,17(5):3-5
分析了主要的还原浸出软锰矿的机理研究方法,包括:热力学分析、资料分析、反应过程动力学研究方法等。应将三种方法结合起来进行实验设计,各方法之间相辅相成相互支撑,才能完整而全面的对浸出过程机理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用纯SO2浸出软锰矿(含锰量25%)的动力学,在系统研究了温度、锰矿粒度、SO2流量、液固比和搅拌强度对锰浸出率影响的基础上,导出了浸出过程的动力学方程:实验结果表明,浸出过程为矿粒表面化学反应所控制,浸出反应可在常温下进行.同时也研究了杂质铁的行为,证实了二价铁离子对锰浸出的催化作用.浸出液经过净化除杂以后,蒸发浓缩制得了饲料级结晶硫酸锰MnSO4·H2O.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以低品位软锰矿石为原料,配入植物粉料,用硫酸直接浸出软锰矿制备软磁铁氧体用碳酸锰的新工艺方法。探讨了软锰矿直接酸浸、含锰浸出液净化除杂、锰净化液碳化结晶等工艺条件。所制备的产品经X 射线衍射、粒度分析及化学成分分析等测试,结果表明,产品质量达到GB10503 89Ⅰ型品的要求。在优惠工艺条件下,锰的回收率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6.
以低品位软锰矿为研究对象,采用电解锰硫化渣浸出其中的锰,考察了搅拌速率、液固比、温度、硫化渣用量、硫酸用量和反应时间对锰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搅拌速率为400 r/min,液固比为5,硫化渣用量3 g,硫酸浓度140 g/L,温度90℃,浸出时间3.5 h时,锰的浸出率达94.27%,实现了硫化渣的资源再利用。  相似文献   

7.
李超柱  陈艳辉 《广东化工》2014,41(19):24-25,29
采用广西钦州市低品位软锰矿-黄铁矿与硫酸直接浸取制备硫酸锰,以锰的浸出率为观察指标,研究液固比5∶1的浸出条件如时间、温度、硫酸用量、黄铁矿用量等工艺参数,同时研究中和反应条件和浓缩结晶条件对锰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将软锰矿150 g、黄铁矿60 g与98%硫酸110 mL直接浸取制备硫酸锰,在浸出时间为5 h、温度90℃、液固比5∶1、浸出率可达98.62%。另最佳中和条件为:中和剂(CaCO3)30 g、中和时间1 h、温度90℃、终点pH值5.4;最佳浓缩结晶温度在90℃左右,结晶后直接进行热过滤,使硫酸锰和溶液分离。  相似文献   

8.
以黄铜矿为研究对象,研究了细菌接种量、矿石粒度、温度、pH等浸出因素对该矿样细菌浸出的影响,得到了黄铜矿最佳浸出工艺条件,为该技术的应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木薯酒糟还原浸出低品位软锰矿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木薯酒糟作还原剂,在硫酸水溶液中浸出低品位软锰矿。通过正交实验和单因素实验,考察了硫酸浓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木薯酒糟用量等因素对锰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因素影响锰浸出率大小的顺序为:硫酸浓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木薯酒糟用量。木薯酒糟还原浸出低品位软锰矿适宜条件:硫酸浓度为3.13 mol/L、反应温度为90 ℃、反应时间为3 h、木薯酒糟与软锰矿质量比为0.3。在此条件下,锰的浸出率达到94.8%。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在Fe2(SO4)3-H2SO4-NaCl体系中直接电解浸出黄铜矿精矿工艺条件及机理。实验表明,在阳极初始溶液含Fe^3+1mol/L,H2SO4 4mol/L,NaCl1.5mol/L,阴阳极电流密度分别为350和650A/m^2,温度368K的条件下浸出6h,可以获得铜浸出率为95%,精矿中的硫90%以上以单质硫回收。温度是影响铜浸出率最显著的因素,阳极上发生的主要反应是Fe^3+氧化;硫酸铁直接氧化黄铜矿得到单质硫;酸分解黄铜矿产生H2S,H2S溶解后再被Fe^3+氧化为硫。  相似文献   

11.
用乳酸还原浸出低品位软锰矿,采用单因素实验考察乳酸用量、反应时间、温度、硫酸用量等因素对锰浸出率的影响,用响应面法对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了反应中的有机物,对还原浸出产物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在锰矿粉加入量10.0 g、乳酸用量1.2 mL、反应时间3.47 h、温度90℃、硫酸用量12%、搅拌速率200 r/min、液固比10 mL/g条件下,锰的浸出率可达93.99%. 还原产物为丙烯酸、甲酸和乙酸;还原浸出60 min后乳酸反应基本完全,210 min内丙烯酸含量降低不明显,甲酸和乙酸含量缓慢增加.  相似文献   

12.
对湖北某地低品位软锰矿还原浸出工艺进行了研究,利用当地丰富的农林资源,以木屑作为还原剂,在硫酸存在下还原浸出软锰矿,通过正交实验和单因素实验对浸锰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工艺使用添加剂,可较大程度提高浸锰速率,相关的浸出影响因素优化条件为:浸锰温度为90℃,硫酸质量分数为25%,浸锰时间为1.5 h,木屑和添加剂用量分别为软锰矿投加量的20%和2%(均为质量分数).在此条件下,锰的浸出率可达98%以上,硫酸锰纯度达98.2%.  相似文献   

13.
14.
在稀硫酸存在条件下利用黄原胶废水作为还原剂浸出低品位软锰矿(锰质量分数为20.5%)。主要讨论了固液比、硫酸质量浓度、浸出时间、搅拌速率以及浸出温度对锰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浸出过程中可以达到较高的锰和铁的浸出率和COD的去除率。最佳浸出条件为固液比为9∶100,硫酸质量浓度为80 g/L,搅拌速率为200 r/min,90℃条件下反应4 h。在最佳工艺条件下,锰和铁的浸出率分别为94.9%、65.0%,COD去除率可以达到60.2%。  相似文献   

15.
木屑还原浸出低品位软锰矿制备硫酸锰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湖北某地低品位软锰矿还原浸出工艺进行了研究,利用当地丰富的农林资源,以木屑作为还原剂,在硫酸存在下还原浸出软锰矿,通过正交实验和单因素实验对浸锰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工艺使用添加剂,可较大程度提高浸锰速率,相关的浸出影响因素优化条件为:浸锰温度为90℃,硫酸质量分数为25%,浸锰时间为1.5 h,木屑和添加剂用量分别为软锰矿投加量的20%和2%(均为质量分数)。在此条件下,锰的浸出率可达98%以上,硫酸锰纯度达98.2%。  相似文献   

16.
江祖荣  熊璞  朱俊坚  王新 《辽宁化工》2012,41(11):1126-1129
根据软锰矿、铅精矿氧化还原上的互补性进行同槽浸出实验,讨论了反应温度、浸出时间、硫酸浓度、固液比、矿粒大小对浸出影响因素,本论文重点讨论了浸出体系硫酸铅的分离及对其分离影响因素.通过多次实验及分析得出了硫酸体系中两矿同时浸出的实验条件,为进一步研究软锰矿、铅精矿两矿浸出工艺打下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7.
以低贫软锰矿浸出硫酸锰,探讨两矿质量比、矿酸质量比、温度、时间等因素对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浸出工艺条件为:两矿质量比1∶0.90,矿酸质量比1∶1.5,反应时间2.5 h,反应温度95℃。在此条件下,浸出率达93%以上。  相似文献   

18.
响应曲面法优化软锰矿还原浸出的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亚硫酸钠作为还原剂,在酸性条件下还原浸出软锰矿。通过基于中心组合设计的响应曲面法对酸矿比、温度和亚硫酸钠用量的工艺参数进行研究与优化,获得了二阶多项式模型。研究表明:在酸矿比0.36 m L/g、温度62℃、亚硫酸钠用量为理论量的1.24倍的最佳优化条件下,锰、铁浸出率模型预测值分别为96.34%和1.26%,锰和铁的实验平均浸出率为96.61%和1.37%,两者偏差较小,优化方案可信。  相似文献   

19.
刘建辉 《广东化工》2010,37(4):70-71
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了浸出时间、温度、矿比、酸用量对闪锌矿、软锰矿两矿浸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温度是对两矿浸出率影响最主要因素,其次是酸用量。最佳工艺参数:温度为95℃、两矿比为1︰3.0、浸出时间为6h、20%酸用量80mL时,锰矿浸出率平均值达到91.69%,锌矿浸取率平均值为92.92%左右。  相似文献   

20.
低温下氧化亚铁硫杆菌浸出黄铜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德诚  朱莉  罗学刚 《化工进展》2008,27(1):125-130
使用中温菌氧化亚铁硫杆菌(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在低温条件(8~10 ℃)下浸出黄铜矿.结果表明:经过90d的低温摇瓶浸出后,在无菌硫酸浸出过程中,黄铜矿可以自发氧化分解,最终浸出率为16.08%;在无菌高铁硫酸浸出过程中,由于Fe3 起到了一定的氧化作用,最终浸出率为21.3%;在有菌浸出过程中,氧化亚铁硫杆菌在低温下的浸出率可达37.96%.氧化亚铁硫杆菌在低温下浸出黄铜矿的最适pH值为2.0,在接种量为10%,矿石粒径为0.16 mm,矿浆浓度为2%时较为适宜.在低温浸出的初始阶段,当添加Fe2 的量为6 g/L时能促进浸出率提高最大,最终可达到53.5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