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佐耳 《视听技术》2004,(3):68-69
当今的世界,传统古典音乐、严肃音乐的市场受到严峻的挑战。对于唱片业(包括国际著名唱片公司)来说,纯古典音乐产品市场的滑坡已是无法掩饰的现实。于是,唱片公司和制作者意识到,经典传统的高雅音乐与通俗流行的大众音乐进一步渗  相似文献   

2.
子韵 《高保真音响》2014,(1):116-118
关于现在我们对古典音乐的看法,笔者认为有一个误区,我们总觉得古典音乐就是高端大气上档次,甚至直接等同为“严肃音乐”。但是,却忽略了一个问题,从神话时期与荷马时期开始.“世俗”这条西方音乐发展的主线,横亘着整个西方音乐史。  相似文献   

3.
刘志宏 《音响世界》2008,(12):94-95
音乐有着融汇贯通的特性,尤其是近现代音乐,各种音乐流派不但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趋势非常明显,它们还常常从严肃的古典音乐中吸取养分、寻找灵感,不过,大多仅仅是借鉴而已,在结构、表现方式和内容上彼此依然有着本质的区别,从某种程度上讲,真正在古典音乐和通俗音乐之间搭起一座桥梁的应该是轻音乐(Light Music)了吧。  相似文献   

4.
音乐的天使 能被人称为音乐化身的,除了上天宙斯的女儿缪斯外,在人世间恐怕就只有一个莫扎特,莫扎特是上帝派到人世间的音乐天使,莫扎特的音乐就是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没有那一个喜爱音乐的人不喜欢莫扎特的,尽管“革命不分先后”,有的人是一接触古典音乐就迷上莫扎特;有的人可能刚踏进古典音乐殿堂时会轻薄莫扎特,  相似文献   

5.
维也纳,一直以来都是公认的音乐圣地,西方古典音乐的发源地,一直是音乐艺术家灵感的源泉,莫扎特,贝多芬,斯特劳斯等等,音乐大师层出不穷。浓厚的音乐艺术背景,不仅吸引了一代又一代的音乐大师,也深深吸引了我们这些异国他乡的音乐爱好者。  相似文献   

6.
尽管古典音乐是我们这个时代公认最伟大、最完整、最隽永的音乐艺术,但是古典音乐在当代日薄西山的景况趋势却似乎始终未能得到实质性的扭转。事实上,不仅是古典音乐的情况是如此,在这个经典没落的时代,很多古典艺术受大众关注的程度都一年不如一年。偏见和误解,是导致这一状况产生的一大缘由。很多人认为,古典音乐是阳春白雪,需要具备专业知识才能入门欣赏。  相似文献   

7.
李隽 《中国电子商情》2007,(11):147-149
如果你喜欢古典音乐,那你一定知道拿索斯。拿索斯的成立和壮大一举戳破了唱片业界高价的神化,让各大唱片公司再无暴利可图,得益的当然是广大音乐爱好者。时至今日,拿索斯已经在竞争激烈而又不太景气的古典音乐唱片界牢牢站住脚跟,与几大唱片集团平起平坐,并在乐迷心目中树立起了“价廉物美”的品牌形象。今年是拿索斯成立20年周年纪念,[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一、你欣赏过古典音乐吗? 如果你的答案是否定的,建议你不妨留意一下生活周围,你会发现其实古典音乐就在我们身边,电影配乐、广告音乐等许多地方都用了古典音乐。 许多人一听到“古典音乐”这个词,就会觉得相当复杂、深奥。其实古典音乐并不是十分严肃的东西,只要你能够静下来,轻松地从欣赏的角度去聆听,你将会发现古典音乐是非常  相似文献   

9.
网络下载现象的日益普遍,与无法根治的不法盗版带来的影响,使得传统意义上的唱片工业的境遇如同那句俗话所说那样: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在唱片工业的环节当中,古典音乐相对于其他音乐门类,受到的影响又更为明显。原因是古典音乐市场受众面本来就不大,随着时下生活节奏的加快,现代人对于这种古老的高深艺术的兴趣和耐性也大不如前,因此近年来古典音乐市场的萎缩相对更严重。从业风险的提高,当然促使唱片公司在投资选择上变得更保守,这样导致的最终结果就是恶性循环的不断上演。  相似文献   

10.
我承认自己是一个对古典音乐大部头缺乏耐心的人,所以从发烧友或专业的角度看来,也不是一个真正的音乐爱好者。但是生活中又不可能没有音乐,流行歌曲除外,这一点相信不少人亦有同感。于是,随着一段段时间的心境变化,便爱上了诸如《神秘园》、恩雅一类的音乐,所谓的新音乐。这也许是在当下滚滚红尘的浮躁中,最为偷懒又最为轻松的接近和倾听音乐的办法。  相似文献   

11.
《中国电子商情》2006,(7):153-153
香港发烧圈前辈高考亮先生对音乐特别是古典音乐造诣极高,在香港电台做了二十年的古典音乐评论,为《明报周刊》写“我的音乐选择”专栏,极受发烧友推崇,相熟的朋友更将他戏称为“教父高”。近日,其得意门徒、权威发烧专家、录音及合成大师冯炜国(Leo Feng)先生趁他来广州之机把高先生请到广东音像城的发烧天碟俱乐部,并和李哥等一众发烧高手对他做了一次访谈,以下是访谈的内容。  相似文献   

12.
王怡 《现代音响技术》2009,(11):160-163
卡拉扬银色的白发、不苟言笑的祭司般的脸;穆特性感的肩膀、昂贵的华服,权威与高贵使你不觉问仰视,于是顺理成章地成为一种古典的标准。久而久之,古典音乐要保持这种正统严肃的高贵范式似乎成了定论。所谓标准可立亦可破,音乐走到21世纪的今天,恰恰是一个“破”字让古典再次成为流行。音乐爱好者追逐的古典时尚一定是有破有立,有创新精神的“新古典主义”。  相似文献   

13.
陈越 《高保真音响》2010,(3):98-101
其实在拿到这套唱片之前.我心中也在疑惑.《古典音乐从A到Z》.一套唱片以此命名.难道区区两张唱片就能一览西方古典音乐的全貌吗7拿到唱片后我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不只是一套音乐唱片.还包括一本厚厚的作曲家字典和购买者专享的网络音乐资源。整体来看.这套唱片已经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CD唱片了.拿索斯在音乐与内容的提供形式和商业模式上都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4.
自上世纪中叶在西方发端的新世纪音乐(New Age Music),经过各国音乐家们不断的融合、发展,已成为和古典音乐、流行音乐鼎足而立的重要音乐艺术门类,是现代音乐不可忽视的一支。  相似文献   

15.
佐耳 《视听技术》2001,(2):73-74
曾听一些乐友讲,古典音乐一般较长大,不宜大量分割拼凑成“集锦片”来欣赏,因那样会破坏作品的完整性;甚至认为一些古典小品辑难登大雅之堂。似乎相对短小、浅易且能带即兴性的流行乐爵士乐才比较适合制成集锦类唱片。又一些乐友说,古典音乐属高雅艺术,不宜作为消遣的“背景材料”,当成调味品、下酒菜。用古典音乐作品制成支离破碎的“杂烩片”是一种媚俗,再说严重点是对严肃音乐的一种亵渎。  相似文献   

16.
波兰精神     
慧眼 《音响世界》2008,(8):97-97
像奈吉尔·肯尼迪这样的小提琴家,你是很难揣摩他下一步事业走向的。虽然是以古典作品录音起家,但是奈吉尔·肯尼迪成名后的行事举动越来越“不安分”,先是对外宣称自己是流行音乐特别是摇滚乐的拥趸,甚至常常上身西装笔挺,下身穿着沙滩热裤,头上梳尖尖一溜庞克青年发型的打扮出现在严肃的音乐会舞台上,用小提琴表演变奏古典音乐,不停地穿梭在同台乐手身旁,与他们嬉笑打闹,从内到外彻底颠覆传统古典音乐人的形象;再来是频繁推出爵士乐、前卫音乐等非主流的录音,这种作风当然不见溶于严肃的乐评家和一些媒体,也使得他的公众定位始终不能明朗化。  相似文献   

17.
荷露 《高保真音响》2010,(4):119-121
听音乐是一种纯粹的感官享受,但是对很多年轻人而言,选择什么样的音乐来欣赏却并非那么轻而易举。古典音乐虽然博大精深又品位高雅.但是特别需要高层次的理解和精神面的深入应和.看起来不是每个人都能一饮而尽的那杯茶;  相似文献   

18.
喜欢听歌的朋友,很多都会对免费的音乐播放服务情有独钟,例如国内的豆瓣、虾米等等已经有多年发展历史的网上音乐服务,不但提供了类别丰富、方便快捷的网上播放功能,更拥有详细的音乐介绍。如果你比较热爱古典音乐,比较喜欢在工作或休闲时听些没有歌词、没人唱歌干扰的备种乐曲,也可试试下面要介绍的台湾这个专业的古典音乐网站Muzik ONLINE。  相似文献   

19.
新冶 《中国电子商情》2007,(10):142-143
贝多芬的32首钢琴奏鸣曲作为钢琴音乐中的“新约全书”不仅仅是古典音乐历史长河中的宝贵财富,而且时至今日它已成为全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全世界各国人民都熟悉它们,演奏它们并热爱它们。[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相对于大众文化的流行音乐,欣赏古典音乐的确需要相应的修养及阅历才能够和音乐产生共鸣。因此流行音乐的宣传着重于表演者的形象和行为,而古典音乐的推广就更注重音乐的本身,如音乐的内容、表演者的技巧等等。所以古典乐迷也常会购买一些相关书籍以作参考,而出版古典音乐的唱片公司也常会出版一些所谓名曲集锦,选取一些大众容易接受的旋律给入门者,以期既是推销了产品又能传播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