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氯化聚氯乙烯的高性能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苯乙烯(St)和丙烯酸丁酯(BA)单体对氯化聚氯乙烯(CPVC)进行力化学改性.研究及分析了苯乙烯、丙烯酸丁酯单体及增韧剂的加入量对CPVC流变性能、力学性能及耐热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力化学改性CPVC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经红外光谱测试证明,通过力化学方法可以制备CPVC-g-St及CPVC-g-BA共聚物.改性后的CPVC的加工性能和冲击强度均有明显提高,且保持了其良好的耐热性.  相似文献   

2.
采用氯化原位接枝法制备改性CPVC,在氯化的同时加入丙烯酸丁酯(BA)得到CPVC-g-PBA,利用毛细管流变仪研究了CPVC和CPVC-g-PBA的流变行为,讨论了两者的剪切应力和剪切速率以及温度对熔体流变行为、熔体粘度的的的影响,并测定了其非牛顿指数。  相似文献   

3.
采用氯化原位接枝法制备改性CPVC,在氯化的同时加入丙烯酸丁酯(BA)得到CPVC-g-PBA,利用毛细管流变仪研究了CPVC和CPVC-g-PBA的流变行为,讨论了两者的剪切应力和剪切速率以及温度对熔体流变行为、熔体粘度的的的影响,并测定了其非牛顿指数。  相似文献   

4.
采用溶液聚合法,以丙烯酸(AA)、丙烯酸丁酯(BA)和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为混合单体,与氯醚树脂(VC-IBVE)进行接枝共聚;用中和剂三乙胺(TEA)与接枝反应产物中和成盐,得到水性丙烯酸改性氯醚树脂乳液.讨论了引发剂浓度对该体系接枝率的影响,重点研究了丙烯酸类单体用量以及混合单体中丙烯酸和丙烯酸丁酯的含量对改性乳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丙烯酸类单体用量为50%,混合单体中丙烯酸和丙烯酸丁酯的含量分别为9%~11%和40%时,制得的改性乳液具有良好的稳定性、耐盐水性和优异的附着力.并用红外光谱(FT-IR)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表征(TEM)了此改性乳液.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丙烯酸丁酯(BA)和氯丁橡胶(CR)的接枝共聚合反应,用正交设计方法探讨了引发剂用量、丙烯酸丁酯用量、温度和时间对产物性能的影响,用红外光谱(FT-IR)和示差扫描量热仪(DSC)对产物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应用结果表明改性氯丁橡胶粘合剂可用于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乙烯纤维的上胶。  相似文献   

6.
聚苯乙烯溶液接枝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迎春  黄磊 《塑料》2001,30(5):57-58
研究了丙烯酸丁酯(BA)、聚苯乙烯(PS)的二甲苯溶液,以过氧化二苯甲酰(BPO)为引发剂制备聚苯乙烯/丙烯酸丁酯接枝物的溶液接枝反应.讨论了接枝对聚苯乙烯性能的影响以及反应单体浓度、引发剂用量等因素对接枝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丙烯酸丁酯(BA)和氯丁橡胶(CR)粘合剂的接枝共聚合反应。用正交设计方法探讨了引发剂用量、丙烯酸丁酯用量、温度和时间对产物性能的影响;用红外光谱(FT-IR)和示差扫描量热仪(DSC)对产物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改性氯丁橡胶粘合剂可用于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乙烯纤维的上胶。  相似文献   

8.
丙烯酸丁酯单体(BA)在适量的引发剂作用下与白炭黑(WC)表面和橡胶分子上同时发生接枝反应,采用乳液共沉法制备改性白炭黑填充型天然橡胶复合材料(NR/WC/BA).实验结果表明复合材料有良好的加工流动性、力学性能和耐老化性能.  相似文献   

9.
以玉米淀粉为接枝骨架、聚乙烯醇(PVA)为保护胶体、过硫酸铵(APS)为引发剂、乙酸乙烯酯(VAc)和丙烯酸丁酯(BA)为接枝单体,采用接枝共聚法制备了改性淀粉木材胶粘剂。研究结果表明:当w(淀粉)=20%(相对于胶粘剂质量而言)、m(BA)∶m(VAc)=3∶1、m(引发剂)=0.32 g、V(氧化剂)=0.8 m L和m(PVA)=3.5 g时,改性淀粉木材胶粘剂的综合性能相对较好,其各项性能均达到HG/T 2727—2010标准中的指标要求。  相似文献   

10.
丙烯酸丁酯固相接枝PP及其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固相法制备了丙烯酸丁酯接枝聚丙烯(PP-g-BA),研究了反应时间、单体用量、引发剂用量对丙烯酸丁酯(BA)接枝率的影响,对接枝共聚物的结晶性能和热稳定性进行了表征和分析.结果表明,引发剂用量对接枝率有明显的影响;接枝链的引入起到成核的作用,使聚丙烯(PP)的结晶峰温升高;随接枝率的增大,接枝共聚物的热稳定性逐步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