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防科技工业经过调整、改革和发展等阶段,完成了由主要依赖军品发展向军民融合式发展的战略性转变,民口单位参与武器装备科研生产的范围不断扩大,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发展格局已经基本形成。军民结合产业就是在这种背景下诞生的,积极发展并壮大军民结合产业,已成为军民融合式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2.
在当前的经济格局下,将国防科技工业的创新能力和民用工业的创新能力相结合,已成为经济发展的新趋势.结合一院“二次创业”和“市场化转型”的发展需求,结合一院第七○二研究所开发军民融合式产品的成功案例,简要分析了其军民融合创新体系的效果,对该所军民融合式创新产品的发展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3.
山西省国防科技工业办公室和长治市人民政府正式成立军地融合发展协调领导组,将在军民结合产业重点业务方向、重点项目建设、重点产业发展、重点资源整合,以及人才培养等多个方面建立共赢的军民融合式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4.
简讯     
工业和信息化领域军民融合式发展研讨会召开工业和信息化领域军民融合式发展研讨会7月在京召开。会上,与会专家围绕进一步推动军工开放、军转民、民参军、军民资源共享、军民结合产业发展等5个专题进行了深入研讨,分析了我国军民结合的现状和问题,提  相似文献   

5.
国防科技工业转型发展,完成为国防建设提供高新武器装备传统任务的同时,带动国家经济发展,已经成为历史的必然趋势.从首都航天机械公司发展航天技术应用产业的实际情况出发,系统思考了如何找准军民结合点,并基于目前初步形成的军民结合发展思路,探索研究该公司深化军民融合式发展的具体方式.  相似文献   

6.
<正>江西省国防科技工业办公室印发《2015年江西省国防科工办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专项行动计划》(简称《行动计划》)。《行动计划》明确了2015年江西省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工作目标,包括优化政策环境,推动出台军民结合产业发展规划和相关政策;加快军民结合产业发  相似文献   

7.
航天与航空     
我国将提高军民转换能力适时研制大飞机我国国防科技工业经济总量近年来以年均超过百分之二十的速度快速增长,但军民结合型产品发展滞后,除民用船舶外,其它均未形成产业规模,体系相对封闭、专业化程度低、经济增长粗放等问题仍比较突出。中国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秘书长、新闻发言人黄强指出,军民结合高技术产业是强化国防科技工业能力,满足国防建设和国民经济建设的结合点和着力点,今年及“十一五”期间,国防科技工业坚定不移地走军民结合的道路,着力提高军民转换能力。我国发展航空工业的当务之急是集中力量加快支线飞机的发展,实现自主…  相似文献   

8.
<正>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军民结合推进司、中小企业司联合国防科技工业局发展计划司、深圳市国防科技工业办公室、深圳市中小企业署共同组织的"民参军"政策法规培训在深圳成功举办,来自135家民口企业的约160位企业代表参加了此次培训。此次培训旨在帮助民口企业了解我国国防建设规律和特点,把握"民参军"相关法律、政策及规定,推动民口企业参与国防建设,促进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尽快形成。此次培训为期2天,内容主要包括工业和信息化领域推动军民融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军民融合式发展得到党和国家前所未有的重视,走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已成为国家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推动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党的十七大就明确提出,要统筹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首次用整整一章篇幅,全面阐述了军民融合式发展的主攻方向和重点任务.在工业领域,为贯彻落实国家军民融合式发展战略,出台了《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建立和完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的若干意见》.党的十八大再次强调,坚持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分析我国工业领域军民融合式发展现状,探讨未来发展态势,是中船重工军民融合与国防动员发展研究中心当前结合工作实际、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的行动.  相似文献   

10.
全国各地积极谋划军民结合产业发展近期,我国各省、市军民结合主管部门均对2012年工作进行了总结分析,并积极谋划2013年工作。湖北:统筹推进军民结合产业发展2013年,湖北省国防科技工业主管部门将重点抓好6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坚持以军为本不动摇,坚决完成各项军品任务;二是坚持军民融合不动摇,大力发展军民结合产业;三是坚持创新驱动不动摇,扎实提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坚持富国和强军相统一,加强军民融合式发展战略规划、体制机制建设、法规建设,进一步明确了军民融合发展的重点和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根据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的统一部署,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国防科技创新体系是现阶段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重点,是加快军民融合创新体系建设的具体要求。而通过科技创新与管理创新相结合,可大大促进军民两用科技创新成果的转移与转化,提高我国科技创新整体水平,促进我国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相似文献   

12.
刊首语     
回顾2014,我国军民融合发展取得了突出成绩.首先,在政策方面,工业和信息化部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等单位先后发布《促进军民融合式发展的指导意见》,以及简化军品市场准入程序、建立采购信息交互机制等1 2项措施,对于指引下一步军民融合工作方向,务实推进军民融合,特别是民企参军工作,意义重大.在信息平台建设方面.2014年12月,军民结合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项目(即国家军民结合公共服务平台)通过项目竣工验收,正式上线投入运行,标志着国家级军民融合信息服务平台正式启用,此举将进一步促进军民结合信息交流共享和军民用技术高效转移,有效提高军、民用资源共享水平和公共管理效率.  相似文献   

13.
刊首语     
<正>随着我国全面深化改革步伐的不断加快,我国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工作也逐步走向深入。7月16~25日,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发展成果展暨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发展论坛在京举行。十一大军工集团  相似文献   

14.
刊首语     
军民融合式发展是新时期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国防科技工业企业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坚持富国和强军相统一,加强军民融合式发展战略规划、体制机制建设和法规建设,为进一步深入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指明了方向. 在国家和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的正确指导下,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一研究院始终坚持军民融合式发展战略,坚定不移地推进航天技术向国民经济领域的转移应用和产业化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15.
2015刊首语     
<正>回顾2014,我国军民融合发展取得了突出成绩。首先,在政策方面,工业和信息化部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等单位先后发布《促进军民融合式发展的指导意见》,以及简化军品市场准入程序、建立采购信息交互机制等12项措施,对于指引下一步军民融合工作方向,务实推进军民融合,特别是民企参军工作,意义重大。在信息平台建设方面。2014年12月,军民结合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项目(即国家军民结合公共服务平台)通过项目竣工验收,正式上线投入运行,标志着国家级军民融合信息服  相似文献   

16.
国防科技工业空间布局对我国国家安全、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新中国成立以来,国防科技工业布局以改革开放为界可划分为2个发展阶段:一是以三线建设为核心的国防科技工业建设,基本建成了我国国防科技工业独立自主的完整体系;二是以11大军工集团为主体的国防科技工业跨越式发展战略转型。2l世纪以来,为推动和平时期国防科技工业的发展,我国提出了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的战略决策。  相似文献   

17.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我国政府提出了军民融合战略.所谓的军民融合,就是国防与民用科技工业基础的结合,形成一个统一的国家科技工业基础.军民融合可以促进军民两用技术的同步发展,实现技术双向转移,在创造更大经济效益的同时,提高我国国防科技水平.本文主要分析了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创新体系的建设原则,并提出了具体建设方法.  相似文献   

18.
自1998年新的国防科工委成立以来,国防科技工业在新型武器装备研制生产、军工企业改革调整脱困、发展国防科技工业和军民两用技术、壮大军民结合产业和军工经济、推进国防科技人才队伍和军工文化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突出成就.特别是经国务院批准.首次面向全国颁布了国防科技工业"十一五"发展与改革意见和总体规划.有效地促进了国防科技工业又好又快地发展.  相似文献   

19.
<正>2015年11月27日下午,"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军民融合促进中心"(简称"中心")挂牌仪式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总部举行。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总经理吴燕生,国防科技工业局国防科技工业发展战略委员会秘书长吴志坚,工业和信息化部军民结合推进司处长柳新岩,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与国防协调发展司副调研员黄  相似文献   

20.
正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意见》(简称《意见》),对推动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意见》指出,国防科技工业是军民融合发展的重点领域,是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升中国特色先进国防科技工业水平、支撑国防军队建设、推动科学技术进步、服务经济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