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高坝工程坝肩边坡岩体深部层间错动带的蠕变力学特性与蠕变损伤特性,直接影响着水电工程的长期稳定性与整体安全性。以某坝肩高边坡岩体层间错动带的剪切蠕变力学试验为基础,研究了层间错动带的剪切蠕变力学特性,分析了层间错动带的长期剪切强度参数和加速蠕变特性及蠕变速率变化特征;通过对层间错动带加速蠕变过程中损伤演化特性的分析,研究了考虑层间错动带岩体力学参数弱化和伴随加速蠕变变化的蠕变损伤效应,并基于西原流变模型和蠕变损伤演化方程,建立了能够反映高边坡层间错动带蠕变损伤演化过程的本构模型;而后通过对比数据拟合结果与试验结果,对提出的本构模型进行验证,显示所建立本构模型的正确性与合理性。  相似文献   

2.
玄武岩体及其层间错动带的渗透性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玄武岩体具有重要的工程价值,而层间错动带在玄武岩体中很常见,很大程度上控制着地下水流场分布。因此玄武岩体及其层间错动带的水文地质特征有必要深入研究。采用压水试验数据,有效地分析了西南某水电站玄武岩中层间错动带C2的渗透特征。比较层间错动带C2所在压水试验段与其上下段的透水率后发现,层间错动带虽然在垂向上主要起隔水作用,但是水平上渗透性较好,其大小受层间错动带的深度和厚度的影响。通过将部分压水试验段的透水率与深度作回归分析,发现地质成因一致、岩性相对均一的岩体,其渗透性与所处深度呈负指数关系,表明了自重应力对渗透性的控制作用。这种渗透性与所处深度之间的负指数关系式中,回归系数受岩性均一程度影响,衰减系数也受岩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单一层间错动带的渗透性随深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层间错动带是控制白鹤滩水电站工程区坝基及地下厂房洞室群围岩安全稳定性的一种典型软弱结构面,其力学时效性研究对工程围岩体的长期稳定性十分重要,从已有研究成果来看,白鹤滩层间错动带蠕变特性方面的研究成果较少.以白鹤滩工程区内的层间错动带原状试样为研究对象,进行剪切蠕变试验,探究层间错动带的蠕变特性、蠕变速率及长期强度等特征...  相似文献   

4.
 在建的白鹤滩地下洞室群规模巨大,具有“高边墙、大跨度、高地应力、复杂地质条件”的特点,在高应力开挖卸荷过程中,遭遇到延展性强且力学性质差的多条大型错动带的影响,使得含错动带岩体遭遇到不同程度的变形破坏问题。结合地质、施工、监测、测试及数值分析等资料,首先从错动带产状、成因和自身特点等方面对错动带的工程特性进行详细论述,然后对因错动带导致工程岩体结构变形失效或破坏的实例进行归纳总结,从结构控制因素上将含错动带岩体的破坏模式划分为塑性挤出型拉伸破坏、结构应力型塌方/掉块和剪切滑移型破坏3种类型;其次,研究分析各类含错动带岩体的破坏特征与机制,包括时空演化过程、形态特征、破坏规模等,初步揭示3种破坏模式对应的力学机制;最后,给出典型的含错动带岩体破坏模式分析预测和支护探讨实例,从而为白鹤滩地下厂房施工过程中含错动带岩体不稳定性问题的预测和调控提供借鉴。上述研究成果对于高应力条件下类似的地下洞室群含错动带岩体的稳定性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针对白鹤滩地下厂房开挖过程中所揭露的力学响应行为十分复杂的错动带,为研究其在高应力条件下的加卸荷力学特性,开展一系列不同应力水平和应力路径下的不排水三轴常规加、卸荷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 卸荷过程中,错动带卸荷应力–应变曲线特征与初始围压相关性很大,错动带向卸荷方向回弹变形显著,从卸围压开始即表现出强烈的剪胀现象;卸轴压卸围压方案比增轴压卸围压方案的侧向扩展变形表现更为显著;且在试样表面都出现了张/张剪裂纹。(2) 卸荷应力路径下,错动带变形模量劣化效应十分明显,随围压的减小而逐渐降低,基本呈三次多项式递减;体积模量随体积应变的增加而减小,整体呈负指数形式降低;泊松比则随体积应变逐渐增加,整体呈近似抛物线形式递增。(3) 相同初始围压条件下,相较于加荷条件,卸荷条件下错动带的破坏应力有所降低,内摩擦角明显增大,而黏聚力则明显降低;卸轴压卸围压方案下的破坏应力劣化更显著。试验所采用的应力水平和应力路径基本涵盖和反映了错动带在洞室开挖过程中所经历的复杂的应力重分布过程,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地下厂房开挖后高边墙错动带黏聚力和内摩擦角取值基本可参考卸轴压卸围压应力路径下天然含水率错动带的试验结果,为后续进一步讨论错动带强度特征并建立错动带本构模型提供了有效依据。  相似文献   

6.
陈佳 《山西建筑》2012,38(29):104-106
以某水电站为实例,结合数值模拟,研究了河谷下切过程中断层、错动带以及侧向剥蚀对地应力的影响情况分析,为坝址区地应力特征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通过计算得出:在断层、断层与断层及断层与层间错动带交错部位岩体应力明显减小,而侧向剥蚀主要影响左岸应力分布,对右岸应力分布的影响不是很明显。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水电建设的大力发展,越来越多的大型工程遇到松动岩体稳定问题,松动岩体的变形特征及失稳机制十分复杂,亟待进一步研究。以瀑布沟水电站库首右岸拉裂变形体监测资料和地质资料为基础,总结出用监测数据分析拉裂变形体变形特征及失稳机制的方法,并与清江隔河岩茅坪滑坡、瀑布沟堆石坝上游坝坡的监测资料分析结果对比,验证该方法的可靠性。研究结果表明:(1) 拉裂变形体以块体错动的方式变形,且地形控制其优势错动方向;(2) 拉裂变形体的变形模式是局部渐进式错动,目前不同部位的岩体错动方向、错动时间等均存在较大差异,空间上未形成整体、时间上未形成统一的错动;(3) 根据竖直测斜孔监测分析结果反映的特征,将错动带分为两大类(I和II),且将第I类进一步分为两小类(I1和I2);(4) 利用锚索进行深部治理时应重视辨别错动带的类型,重点控制第I类错动带,同时还应重视随机锚杆的浅部治理;(5) 拉裂变形体的变形对降雨和蓄水不敏感。  相似文献   

8.
白鹤滩水电站坝址区层间错动带具有规模宏大、贯穿性强、地质条件复杂等特点,对地下洞群稳定具有显著影响,由于层间错动带规模巨大,常规现场试验无法考虑波长起伏带来的影响,需引入尺寸效应分析。针对层间错动带力学参数取值开展了系统性研究工作,结合现场试验获取力学强度参数,通过引入数字近景摄影测量技术结合颗粒流数值方法对层间错动带进行尺寸效应分析。研究揭示了层间错动带的力学参数随粗糙度系数JRC、软弱充填厚度、尺寸效应变化的相应映射规律。在工程运用中,结合前期层间错动带研究成果,对白鹤滩尾调室穹顶进行形体优化,该实践方法可为其他工程提供相应参考。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多个实际工程错动带抗剪强度参数的分布特点和Beta分布的优点,认为Beta分布可有效地拟合错动带黏聚力和摩擦系数的分布规律,探讨了Beta分布参数的确定方法。根据白鹤滩水电站31组错动带的黏聚力和摩擦系数,得到了两者的Beta分布概率密度函数,很好地解决了正态分布和对数正态分布数据负值和无限的问题,且具有良好的灵活性,可根据实际错动带抗剪强度参数的样本数据反映其右偏态、正态或左偏态。采用A-D法检验了错动带抗剪强度参数的Beta分布概率密度函数,通过偏转换法得到了转换后的A-D检验统计量,并与相应的临界值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白鹤滩水电站错动带抗剪强度参数服从Beta分布。  相似文献   

10.
层间错动带是影响导流隧洞围岩稳定性的主要地质构造之一,研究层间错动带在导流隧洞不同部位出露时对导流隧洞开挖后的稳定性及支护参数选取的影响具有相当重要的工程意义。基于FLAC3D软件,采用数值分析方法模拟了层间错动带分别在导流隧洞不同部位出露时,导流隧洞围岩稳定性的情况。结果表明,当层间错动带在起拱线以上到拱顶之间出露时,对导流隧洞围岩稳定性影响最大。随后,针对层间错动带给出的支护方式及支护参数进行数值分析,论证其支护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托换梁的设计在建筑整体移位工程中对工程造价、工期等都有较大的影响,本文结合工程实例对某砖混结构建筑物在墙体轴线错位情况下的托换体系设计进行了介绍,实践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可供同类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2.
赵庆峰  曾晟 《建筑技术》2011,42(2):120-123
设置后浇带是目前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与设计中常采用的一种方法,并且在质检中经常接触到后浇带的各种问题。成都地铁1号线控制中心大楼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温度后浇带共2246m,沉降届浇带共583m,属于超长混凝土结构后浇带结构。通过采用快易收口网模板技术施工,既保证了后浇带质量,又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于志江 《山西建筑》2014,(28):221-223
以城市工业区防护绿带设置宽度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树种规划及配置对绿带配置的影响,绿带对降低噪声传播的效果以及绿带对大气污染物截留效率的影响,提出了一种适用于规划编制尺度的绿带宽度计算模式。  相似文献   

14.
在考虑橡胶V带制造过程中的曲率的基础上,对传动中V带所受的弯曲应力进行了理论分析.为合理的设计V带和进行带疲劳失效机理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消落带的治理对三峡库区生态环境的改善有着重大意义。传统的消落带治理方法注重的是对消落带自身的处理,关注的是从生态技术的层面来解决污染问题,但该方法不适宜于地处城市中间的消落带。本文提出利用城市设计的方法来治理消落带,将消落带的治理融入到城市整体功能中,统筹考虑消落带与城市发展的关系。经过统筹设计后,消落带污染问题得到根治,消落带也将由城市发展的软肋转变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助力。  相似文献   

16.
在地下室顶板及楼层板的后浇带施工中,传统的钢管和模板后浇带支撑体系存在材料利用率差、架体维护难度大、后浇带两侧梁板容易产生较大变形等缺陷。为了消除传统后浇带支撑体系的不利因素,达到后浇带封闭前的结构安全,本人结合以往的工程经验对传统后浇带模板支撑体系进行了优化,提出了后浇带两侧梁端加设混凝土构造柱临时支撑的方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曹拥军 《山西建筑》2005,31(6):103-104
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后浇带在大型工业厂房混凝土楼面中的应用情况,从工程概况、后浇带的作用、后浇带的留设位置等方面进行了论述,指出该工程运用后浇带技术是成功的,具有施工简便、速度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紫阳西北部梅子垭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元素富集规律,文章以岩石地球化学、沉积学、数理统计的方法为理论基础,对梅子垭组上岩性段、下岩性段、硅化蚀变带、含炭黄铁矿化蚀变带、褐铁矿化蚀变带、断层破碎带等地质单元进行系统的采样、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Au、Ag、Pb为紫阳县西北部梅子垭组的主成矿元素,含炭黄铁矿化蚀变带、褐铁矿化蚀变带是Au、Ag的有利富集单元,硅化蚀变带是Pb的有利富集单元,成矿元素的富集与沉积—变质作用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9.
王科  张晋石 《风景园林》2019,26(7):84-89
绿带作为管理城市空间发展的有效手段,在多个国家得以成功实践。首先对绿带的发展进行了基础研究,在此基础上,以法兰克福绿带体系规划历程为研究内容,紧密结合绿带与城市发展的关系,从历史的角度探索法兰克福不同城市发展阶段所采取的绿带规划方法。介绍以绿带促进城市转型、保护历史遗产的成功经验和以绿带控制城市扩张、构建城市开放空间系统、提供多功能城市服务的规划策略。通过分析法兰克福绿带的发展过程与成功经验,认识到中国绿带建设的不足,为中国已有绿带更新和新的绿带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关于沿江风光带规划设计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松平 《山西建筑》2007,33(9):44-45
对风光带与城市相关规划的关系、风光带的用地范围、沿江文化遗产与城市文化、风光带景观组织等沿江风光带设计中的几个问题进行了探讨,为沿江风光带的规划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