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通过野外露头观察与实测,对准噶尔盆地南缘石场剖面八道湾组沉积旋回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该剖面八道湾组主要发育9种岩相,4种典型的岩相组合,分别代表扇三角洲平原辫状水道、扇三角洲前缘内带辫状分支水道、扇三角洲前缘外带水下分流河道及前扇三角洲席状砂沉积。八道湾组下部扇三角洲平原主要特征为多期辫状水道砂体垂向叠加的巨厚砂体,其顶底为厚层细粒遮挡层,辫状水道物性较好,是主要的储集砂体。石场剖面八道湾组可划分为2个长期旋回LSC1与LSC2,并细分为4个中期旋回以及若干短期旋回。在明确构造运动、可容纳空间及沉积物源等控制因素下,石场剖面八道湾组旋回可与四棵树河剖面八道湾组旋回进行对比。  相似文献   

2.
云南陆良盆地新近系茨营组近岸水下扇沉积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陆良盆地上新统茨营组主要为一套扇三角洲沉积体系的陆相断陷湖盆沉积,其中,在茨二、三段盆地东部边缘断阶带发育一套近岸水下扇沉积。根据岩性组合特征、沉积序列、测井和地震响应等划分出扇根、扇中和扇端三个亚相。钻探资料显示在扇中亚相和扇端亚相识别出辫状水道微相、辫状水道间微相、扇中前缘微相、扇端泥微相和扇端席状砂微相5个沉积微相,扇中辫状水道是重要的储集砂体类型。结合成藏分析,认为该区近岸水下扇体具备形成构造-岩性气藏的条件,储层的分布对气藏富集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沿形成扇体的辫状水道和扇中前缘砂体应成为扩展勘探领域的有利区带。  相似文献   

3.
信江府前村周边发育多个典型的决口扇。决口扇沉积厚度0.3~2m,剖面呈反粒序,可分为内扇和外扇;内扇进一步分为水道和水道间滩2个沉积单元。决口扇演化包括早期、中期、晚期3个阶段:1早期,主河道决口形成单体扇,决口扇表面的水道短而浅,位置不稳定,沉积剖面具有多种形态;2中期,决口扇进积呈树枝状,水道深而长,成为决口扇的骨架,沉积剖面表现为多个单体扇叠置形成的反粒序;3晚期,大部分单体扇废弃成为泛滥平原,少数水道继续下切并延伸,水道两侧形成天然堤,水道内发育边滩等沉积单元,水道进入河漫湖泊可形成决口三角洲。卫星照片表明,决口扇早期生长快,中、晚期生长慢。水道-主河道距离、河道宽度是控制水道分汊角度的主要因素。可以通过沉积规模、沉积物特征、测井曲线的幅度变化、旋回变化、砂体平面形态、剖面形态、与河道共生关系等特征识别古代决口扇。  相似文献   

4.
沙河街组是沾化凹陷东部五号桩-长堤地区重要的储油层系,主要目的层段为沙三段和沙二段。沙三段和沙二段主要发育有浊积扇、水下冲积扇和滩坝沉积体系,在浊积扇、水下冲积扇中发育辫状水道、扇中前缘、辫状水道间以及扇根、扇缘等沉积微相类型,其中辫状水道、扇中前缘砂体物性好,原生孔隙及次生孔隙均较发育,辫状水道间以及扇根砂体物性较差。其储集特征主要受岩性、沉积微相、成岩作用等因素控制,结合该地区实际情况,将沙二段、沙三段储集层划分为好、中、差3种类型。图4表1参7  相似文献   

5.
涠10-3油田流三段Ⅲ油组块状砂岩是至少为两期的潮湿型冲积扇沉积。这套沉积可分为扇根、扇中(包括辫状水道、辫状水道间和碎屑流沉积)、扇端(包括漫流和末梢瓣状水道沉积)。砂体平面上呈扇形,剖面上呈透镜状,由三个主水道形成的舌状体组成,自西至东舌状体加大增厚。油田主要处在储油有利的扇中亚相带,辫状水道沉积是主力油层。最有利的储油区是扇中亚相带内的I类储油区,建议今后尽量围绕两个舌状体布生产井。  相似文献   

6.
廊固凹陷大兴断裂带相继发现兴8、兴9等砾岩油气藏,油气资源丰富,且多数油气藏处于近岸水下扇扇中辫状水道微相,因此对大兴断裂带近岸水下扇的沉积特征进行研究显得尤为重要。综合前人研究成果和廊固凹陷最近获取的岩心、地震、测井等资料,对近岸水下扇进行了沉积微相特征的识别及沉积微相类型的划分,总结了近岸水下扇分布特征,并分别建立了碎屑流及泥石流近岸水下扇沉积模式。碎屑流近岸水下扇在旧州地区发育,扇体表现为厚层砾岩与泥岩的突变接触,沉积物主要是颗粒支撑砾岩,杂基含量很少;而泥石流近岸水下扇在固安地区发育,扇体几乎无水道发育,沉积物主要为杂基支撑砾岩,杂基主要为泥质。碎屑流近岸水下扇识别出扇根主水道、扇根水道间、扇中辫状水道、扇中辫状水道间、扇端席状砂和扇端泥6种沉积微相,其中扇中辫状水道微相是扇中甚至整个碎屑流近岸水下扇的主体,扇端亚相相对不发育。近岸水下扇整体上沿大兴断层呈近北东—南西向展布,在沙三下亚段最为发育。  相似文献   

7.
渤南油田义65块为开发了30多年的低渗透油藏,主力油层为沙河街组三段9砂组。在开发后期,利用岩心、地质和丰富的测井、开发资料,对沉积特征及沉积微相的展布进行再认识,确认其为浊积扇沉积,按沉积特征可进一步划分出内扇、中扇和外扇3个亚相及若干微相。并对各亚相、微相特征进行了描述,分小层绘制了沉积微相平面分布图。中扇亚相是义65块浊积扇体的主体部分,根据沉积特征可细分为辫状水道微相、辫状水道间微相、辫状水道侧缘微相、朵状体微相。中扇辫状水道微相和朵状体微相储层最为发育。平面上,各小层以辫状水道为中心,向外依次发育水道间、辫状水道侧缘和扇缘沉积微相,在部分辫状水道末端发育朵状体,水道展布方向为南-北向或东南-西北向。  相似文献   

8.
祁连盆地木里坳陷上三叠统辫状三角洲沉积模式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对青海祁连盆地木里坳陷上三叠统辫状三角洲进行剖析,从沉积学角度讨论了辫状三角洲的形成背景;从岩性、结构、构造、古生物、分布特征等方面总结了辫状三角洲的相标志及相层序;对辫状三角洲的亚相和微相进行了划分;提出了辫状三角洲的沉积模式;并对辫状三角洲砂体类型进行了探讨。辫状三角洲不具有重力流沉积特征,以牵引流沉积特征为主;由于辫状三角洲比三角洲更靠近物源,沉积物搬运距离短,沉积物粒度粗,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低;发育反映急水流的大型块状层理、平行层理和交错层理;主要发育辫状河道和水下辫状河道砂体;垂向为向上变粗层序;砂体类型对储集层物性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图3表2参1(邹冬平摘)  相似文献   

9.
冲积扇是重要的油气储集体,具有内部结构复杂、非均质性强的特点。通过野外剖面实测、遥感影像分析等方法,对位于青海湖北部的3个冲积扇(泉吉河扇、沙柳河扇和烂泥湾扇)进行沉积亚相的划分和沉积微相的识别。对于泉吉河扇和沙柳河扇,在扇根亚相中识别出辫状河道、主水道和主水道间微相,在扇中亚相中识别出辫状河道、心滩、漫流微相和低粘度碎屑流沉积,在扇缘亚相中识别出漫流微相和泥滩微相。烂泥湾扇发育2期泥石流作用和短暂的牵引流作用。根据沉积特征将沙柳河扇和泉吉河扇的沉积演化过程划分为4个阶段,分别为初次碎屑流沉积及主水道发育阶段、低粘度碎屑流沉积阶段、广泛的辫状河道发育阶段、河道迁移及三角洲发育阶段。将烂泥湾扇的沉积演化过程划分为3个阶段,分别为早期泥石流沉积阶段、间歇期牵引流沉积阶段和后期泥石流沉积阶段。研究结果表明,物源条件的差异是造成研究区3个现代冲积扇沉积特征差异的主要原因,气候条件中的湿度和风场对青海湖北部冲积扇的沉积也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尼日利亚深水区海底扇沉积模式成因探讨及勘探意义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吕明  王颖  陈莹 《中国海上油气》2008,20(4):275-282
尼日利亚深水区地貌形态、层序地层结构、钻井岩性及岩心特征、三维地震振幅图等资料显示,深水沉积以低位海底扇为主。浊流具有重力流和牵引流的双重属性,不仅形成了扇状的朵叶和分枝状的水道体系,还通过其内部环流形成高弯度的水道体系。浊积水道的形态主要受地形坡度控制,其中高弯度水道主要发育在缓坡地段。区内陡缓相间的阶梯状地形使海底扇总体呈拉长状,其中上扇区以水道为主,下扇区以朵叶为主,中扇区为水道与朵叶的叠合体,且视海平面变化和物源的供应情况而出现活动、前积与废弃、退积等不同的组合方式。水道、决口扇、决口朵叶以及各类侧向或垂向叠加复合体是区内主要的储集体类型。根据重力流水道及扇体的成因特点建立的沉积模式,能够使该区储层研究更加准确和高效。  相似文献   

11.
河流相沉积中蕴藏了大量以决口扇为代表的潜在储层,但有关决口扇的单独论述较少。该文以渤海湾盆地秦皇岛32-X油田为例,结合岩心、测井、分析化验等资料,对决口扇的沉积特征与储层物性进行详细研究。结果表明:在定性识别方面,决口扇粒度以细砂、粉-细砂为主,悬移质含量多为20%~50%,分选较差,磨圆为棱角状—次棱角状,岩相类型以块状层理细砂岩、沙纹层理细砂岩/粉砂质细砂岩、水平层理粉砂岩为主,成因序列以反韵律为主,单砂体厚度为0.2~3.0 m,砂体展布呈平面朵叶状、剖面楔状的特点;研究区决口扇的深双侧向电阻率值为1.8~7.5 Ω·m,自然伽马值为68~82 API,且饱含油或富含油的决口扇其深双侧向电阻率值多为4.0~7.5 Ω·m,并可以此作为定量识别的初步标准;研究区决口扇孔隙度平均值为29.26%,渗透率平均值为207.72 mD,属于高孔、中渗储层,为有利储层,但决口扇储层渗透性要远差于点坝与废弃河道。对决口扇进行深入研究有利于老油田挖潜增储并延长衰竭性老井的开采寿命。  相似文献   

12.
沙滩子高弯曲流点坝沉积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沙滩子高弯曲流点坝的不同部位具不同的粒度特点,Ⅰ类代表下点坝及上点坝卷形脊粒度分布,Ⅱ类代表上点坝粒度分布,Ⅲ类代表串沟坝粒度分布的特点。大型交错层理是其主要的沉积构造,由下向上规模减小,并过渡为沙纹层理和水平层理,具下粗上细的粒序及二元沉积构造。在13种岩石相类型中归纳出砂泥突变式,卷形脊、上点坝、卷形槽、串沟坝及下点坝6种岩石相组合。以发育多期卷形存与卷形槽组成的岗状地貌和深切的串沟坝的建筑结构为特征。  相似文献   

13.
根据渤海海域 L 油田 3 口取心井的岩心观察,结合室内实验测试数据和地球物理资料的综合分析,对 L 油田新近系明化镇组下段及馆陶组储层的岩石学和沉积学特征进行了综合研究。 L 油田新近系明化镇组下段与馆陶组储层以长石砂岩为主,明化镇组下段储层砂岩分选中等,磨圆度以次棱角-次圆状为主,而馆陶组储层砂岩的分选较差,磨圆度以次棱角状为主。储层砂岩发育低角度交错层理、槽状交错层理、冲刷面以及植物根茎等河流相沉积构造特征,同时,泥岩以杂色为主,也反映了一种浅水弱氧化-弱还原环境和氧化环境。 综合粒度概率累积曲线、C-M 图与测井曲线图,认为明化镇组下段主要为曲流河沉积,发育边滩、曲流河道、废弃河道、决口扇和泛滥平原沉积微相;馆陶组主要为辫状河沉积,发育心滩、辫状河道、河道边和河道间沉积微相。  相似文献   

14.
延长组长 8 油层组是鄂尔多斯盆地镇原地区重要的储集层之一。 通过岩心观察以及测井和分析测试资料的研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对长 8 油层组进行了精细的沉积相分析,确定长 8 油层组属于辫状河浅水三角洲沉积体系,并从中识别出主河道、分流河道、决口扇、水下分流河道、分流间湾、分流间洼地、河口坝及远砂坝等沉积微相。 在精细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分析和建立等时地层格架的基础上,以相当于小层砂体的短期旋回层序为等时地层单元编制层序-岩相古地理图,并分析各类成因砂体的发育、组合和演化特征及展布规律。 研究结果可为该区长 8 油层组的储层预测和岩性油藏的高效勘探开发提供精细的沉积、层序资料。  相似文献   

15.
为明确乌夏南斜坡克上组沉积微相和演化特征,通过岩心和薄片观察,结合测井、录井资料,分析岩石类型、沉积构造和测井相等沉积相识别标志,建立沉积微相模式,探讨沉积演化特征。结果表明:乌夏南斜坡克上组岩性为砂砾岩、含砾中-细砂岩、细砂岩、泥岩,包括粒序层理、平行层理、块状层理、冲刷充填沉积构造;属于三角洲沉积体系,物源来自于北部,河道为北东—南西走向。沉积微相包括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分流间湾、滨浅湖、席状砂和决口扇。中三叠世早期,斜坡西北部强烈隆起,存在2~3条主河道,河口坝发育,形成2套厚砂岩、砂砾岩优势储层;中三叠世晚期,发育滨湖相沉积微相,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微相分布面积减小;克上组水下分流河道及河口坝等优势沉积勘探潜力较大,面积为50~110 km2。此次研究深化了准噶尔盆地乌夏南斜坡重点层系的沉积微相,明确了有利沉积砂体的展布范围,可为下步细化油气勘探开发部署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靖安油田张渠一、二区长21^3沉积微相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区域地质资料出发,利用岩石颜色、结构、沉积构造、砂体形态以及沉积层序等岩心相标志,结合测井曲线形态特征,研究靖安油田长21^3地层的沉积微相。研究表明,工区目的层是一套辫状河下三角洲平原亚相沉积,发育有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间湾、水下天然堤以及水下决口扇等沉积微相,指出水下分流河道微相砂体是本区占主导地位的骨架砂体,为进一步勘探和开发目的层提供了地质线索。  相似文献   

17.
孤岛、孤东油田馆上段微相特征与剩余油分布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孤岛、孤东油田馆陶组上段为河流相沉积,发育的微相主要有心滩、边滩、谷底滞留沉积、天然堤、决口扇、河漫湖泊、河漫滩等。岩性以砂岩、粉砂岩为主,成分成熟度中等偏低,小型交错层理较发育,平面上呈连片条带状,垂向上呈板状或不对称透镜状,1~4砂组为曲流河沉积,5~6砂组为辫状河沉积,储层物性好,孔隙度大,渗透率高,不同微相储层物性有所差别。沉积相带控制了水洗过程中物性的变化,使孔隙度和渗透率显著增加,控制了驱油效率的大小。由于心滩和边滩水驱油较充分,剩余油相对较少,河漫滩和天然堤驱油效率低,剩余油相对富集,所以微相的展布影响着剩余油的分布;正韵律油层上部大都动用较少,以弱见水为主、剩余油较多。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千家店盆地中的延庆硅化木公园的辫状河砂体露头研究,从岩相成因、岩相组合、沉积构造描述入手分析了辫状河沉积微相类型与沉积特征.辫状河沉积以"多层楼"叠置的辫状河道为特征,同时也存在河道问决口或溢岸沉积.分析了辫状河砂体分布的主要控制因素,同时以野外实测数据为基础,运用半定量计算方法得出了辫状河道宽/深经验公式.该项...  相似文献   

19.
嫩江齐齐哈尔段现代网状河沉积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因为网状河砂体可作为油气的储集体 ,所以对网状河沉积特征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国内许多河流发育网状河段 ,作者通过实地挖掘探槽、密集采样 ,重点对嫩江齐齐哈尔网状河段沉积特征进行了详细描述和研究。分析认为 ,嫩江齐齐哈尔段现代网状河是由不断分汊合并的多河道系统及大片泛滥平原 (湿地 )组成的一种河流类型 ;其中发育网状河道、天然堤、决口扇、河间漫滩、湖泊、沼泽、风成沙丘等微地貌单元 ;网状河道的沉积物以沙砾石和中细沙为主 ,发育槽状交错层理和斜层理 ,河道间其它微地貌单元以细粒沉积物为主 ;该区所具有的缓慢沉降背景、低坡降、高的加积速度以及易决口分汊是网状河形成的主要原因。同时 ,在与国外报道的沉积模式进行比较后指出 ,该区网状河特有的侧向迁移、风成沙丘、较大的宽 深比以及船形叠置砂体与Smith所建立的网状河模式存在一定差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