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基于遗传算法,提出了一种新的阵列天线赋形波束综合方法,在阵列天线单元数,单元间距一定的情况下,对阵列天线单元馈电幅度,相位进行优化选择,使赋形波束达到设计要求,解决了遗传算法在阵列天线赋形波束应用时的关键技术和实现方法,进行了实验例证,获得了优良的赋形波束形状,显示了遗传算法在天线设计中的广泛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提出了一种改进的适应度函数确定方法,算法采用易操作的二进制编码。通过改变适应度函数中的待定参数,有效提高了搜索效率。采用遗传算法对基站天线的方向图赋形,其结果优于同种条件下用Woodward法得到的结果。结合工程实践,考察了本文遗传算法的解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遗传算法应用于赋形波束阵列天线优化进行了研究,通过对算法的综合和改进,使赋形波束阵列天线在给定副瓣电平和波束覆盖的条件下,增益得到了明显改善,达到了优化的目的,证实了遗传算法应用于此类问题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余割赋形波束由于其在很宽的角度内有强度近于恒定的回波,被广泛应用于阵列天线中。建议在智能天线中引入余割赋形波束,采用遗传算法进行综合,并结合遗传算法和实验,得到了期望的结果。仿真和测试结果均表明了此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天线阵列俯仰面方向图的赋形设计在整个基站天线设计过程中是一项关键的技术。考虑互耦以及反射板影响的实际天线阵列,选择阵列中每个天线单元的馈电幅度和相位作为优化变量,采用遗传优化算法对天线阵列垂直面方向图的下半空间零陷填充和上半空间副瓣抑制等指标进行优化,结果满足要求,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一种阵列天线快速赋形方法,该方法基于Orchard综合,采用遗传算法对Schelkunoff单位圆零点的位置移动实现波束赋形。波束赋形分为两个步骤:1)根据副瓣电平采用解析法确定初始零点位置;2)以赋形区域内零点径向位移作为自由度,用遗传算法进行赋形区域单目标寻优。相对常见以阵元的幅度相位作为自由度编码的遗传算法赋形,该方法不仅有效避免了副瓣和赋形区的多目标均衡问题,而且算法自由度大幅减少,收敛速度快,能够同时实现较低副瓣电平和赋形区精度要求。通过余割平方赋形和扇形波束两个实例说明该方法的有效性,可以应用于阵列天线快速赋形设计。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遗传算法对不等间距阵列天线进行优化,实现了一种赋形波束基站天线。天线模型用矩量法分析,并采用遗传算法综合天线方向图.在优化过程中通过合适的目标函数,保证了天线较好的频段特性,并压制干扰区副瓣、填充服务区零值、控制后瓣。优化后天线在整个工作频段上实际性能为:上副瓣小于-18.32dB,填充零点大于-14.71dB,前后比小于-26dB.与以前的方法相比,本文的结果更接近实际情况,并且该方法可应用于较复杂的天线.本文中的结果对工程和理论研究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给出一种基于反离散傅里叶变换阵列天线赋形波束的综合算法,综合后的阵列天线波束形状与预给的波束形状吻合较好,从而达到设计要求。该方法具有计算速度快、计算量小、计算数值稳定性好的优点。是一种阵列天线波束赋形的实用方法。 相似文献
9.
本文提出了一种应用于阵列天线波束赋形优化的混合遗传算法.该算法将简化的步长加速法作为一个局部搜索算子,融入到基于实数编码的遗传算法中.局部搜索算子的引入,使得新算法同时具有了传统遗传算法在全局搜索时的鲁棒性和步长加速法在局部搜索中搜索较快的优点.文中分别利用该算法对16元直线阵列进行了平顶波束和余割平方波束赋形优化,仿真结果表明了该算法在阵列天线波束赋形优化问题上的应用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仿真了基于均匀线阵和圆阵的波束赋形技术,波束赋形使用线性约束最小方差准则,仿真结果表明,波束赋形能使天线主波束对准期望用户,低增益旁瓣或零陷对准干扰信号,达到有效利用有用信号抑制干扰信号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针对工程领域对共形阵列天线波束的要求日渐特殊,给出了一种赋形波束共形天线口径的综合方法,以及相应的数值计算和优化结果。在直线阵的基础上结合Woodward综合理论和切比雪夫综合理论,并把综合结果通过投影口径综合法运用到柱面共形阵。将幅度与相位的误差引入各个天线单元通道中,同时考虑到现有加工试验手段对误差的修正,突出了本方法对天线工程设计的指导意义。仿真结果表明,用该方法可以综合常用波束形状和较低副瓣的共形天线口径。 相似文献
12.
Many algorithms have been proposed to estimate the direction of arrival for the targets, but through using a large number of snapshots. In real time applications such as automotive radar, this is unacceptable as it causes delay and heavy processing. Instead, if only a small number of snapshots or, optimally, a single snapshot is available for DoA estimation, it will be fast and efficient. Single snapshot algorithms have a drawback as they require a large number of antenna elements, which considered a limiting factor. In this paper, a single snapshot DoA estimation technique is introduced by using optimized antenna arrays. The proposed algorithm is based on utilization of virtual array extension, matrix pencil method, and the genetic algorithm. The use of virtual array extension greatly improves the MPM performance. Furthermore, it exhibits a high DoA estimation accuracy by using a reduced number of antenna elements. The genetic algorithm is employed to determine the minimum number of antenna elements, which are required to estimate the DoAs with minimal root mean square error.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首位数问题的背景。阐述了用Matlab软件计算首位数问题的方法。给出了求解首位数问题的算法、源程序、运行结果和图示,并分析了误差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The paper studies detection of a target buried in a rich scattering medium by time reversal. We use a multi-static configuration with receive and transmit arrays of antennas. In time reversal, the backscattered field is recorded, time reversed, and retransmitted (mathematically or physically) into the same scattering medium. We derive two array detectors: the time-reversal channel matched filter when the target channel response is known; and the time-reversal generalized-likelihood ratio test (TR-GLRT) when the target channel response is unknown. The noise added in the initial probing step to the time-reversal signal makes the analysis of the TR-GLRT detector non trivial. The paper derives closed form expressions for the signal-to-noise ratio gain provided by this detector over the corresponding conventional clutter subtraction energy detector in the two extreme conditions of weak and strong (electronic additive) noise and shows that time reversal provides, under weak noise, the optimal waveform shape to probe the environment. We analyze the impact of the array configuration on the detection performance. Finally, experiments with electromagnetic data collected in a multipath scattering laboratory environment confirm our analytical results. Under the realistic conditions tested, time reversal provides detection gains over conventional detection that range from 2 to 4.7 dB.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光学平面绝对检验的干涉测量方法:三面互检法。该方法需要三个被测平面,两两组合测量,就能够得到被测平面在通过其中心两个垂直方向的线轮廓数据。根据Matlab和VC混合编程思想,设计了带界面的三面互检计算软件,能够对任何一台干涉仪所采集到的实验数据进行快速计算,并进行了实验验证,得到了所测干涉仪参考平晶的绝对面形,相对于Zygo软件计算误差为3%。 相似文献
16.
Sierpinski分形天线的结构具有自相似性,从而使其具有良好的多频性.文章基于Matlab和矩量法对张角为60°、分形阶为2的sierpinski蝴蝶结分形天线进行了仿真,计算并分析了输入电阻、输入阻抗、反射系数和增益等天线特性,分别从仿真和实测角度比较了该天线在张角不同的情况下的谐振频率分布,得到了谐振点频率会随着天线张角变化而变化的结论,为设计特定频率下工作的分形天线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7.
对于X波段垂直半全向天线,用传统的振子型天线实现较为困难,分析了一种用两片矩形微带串馈单元组合而成的阵列天线的阻抗和辐射特性,通过优化设计两单元天线的夹角和间距,实现了H面180°的宽波束设计,且在波束范围内的电平变化小于3dB,垂直方向3个单元串馈后得到天线的增益达10dBi。天线结构简单,性能良好,实际的实验结果和理论计算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8.
Matlab不仅具有强大的科学计算功能,还内置了GUI工具用于进行界面开发。利用Matlab的GUI工具和内置的串口通信API,设计开发一个可视化的串口通信例程,实现IMU原始数据的接收采集,并利用Matlab强大的科学计算功能,对数据进行实时处理,图形化显示数据处理结果。最后介绍了编译发布Matlab程序的步骤与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开关电源的优点和大功率弧焊电源的结构,给出了以DSP芯片为控制器的大功率弧焊电源的设计方法。同时,详细介绍了弧焊电源主回路的设计方案和主回路中主要元件的选型,并且对元件参数的选择给出了具体的计算方法,并应用Matlab 7.0仿真工具对主回路建模并进行仿真,得到了与设计要求相符合的实验结果,通过对仿真结果的分析验证了设计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随着集成电路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数字通信以其特有的优越性已得到广泛应用。就数字通信而言,误码率和频谱效率是两个主要的系统衡量指标。由于常用信道传输特性不是理想的,数字信号经过传输后会产生严重的码闽干扰,这对于接收机的正确判决非常不利,从而增加了通信的误码率,因此码间干扰的消除对提高通信系统的传输质量有重要意义。介绍基于最小均方误差准则的线性均衡器原理,利用Matlab对最小均方误差均衡器进行仿真设计,并对其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最小均方误差均衡器能够有效消除码间干扰,增强基带传输系统的传输特性,是一种有效的均衡接收技术。 相似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