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试验发现在SBR-1502的聚合体系中,引发剂过氧化氢蒎烷(PHP)的摩尔分数仅为过氧化氢二异丙苯(DIP)摩尔分数的60.2%-63.0%,二者所获得的反应速率及产物性能基本一致。与DIP相比,PHP需要量较少是因为其具有的化学活性及在体系中适宜的分布场所。由引推测。使用PHP的体系可以降低终止剂等的用量。  相似文献   

2.
以间过氧化氢二异丙苯(m-DIP)替代对过氢二惜内苯(p-DIP)作引发体系的经剂,进行了下苯橡胶的小试和生产装置试验。结果表明,所生产出的低温乳聚丁苯橡胶性能符合GB12824-91要求;与p-DIP相比,使用m-DIP可进一步提高后期聚合反应速率,从而降低氧化还原体系用量和DIP单托。  相似文献   

3.
贺香文  郑福平 《精细化工》2011,28(10):978-981
以β-蒎烯为原料,乙腈-水为溶剂,酮为催化剂,过氧化氢为氧化剂,通过环氧化反应合成了2,10-环氧蒎烷。考察了酮催化剂、溶剂、过氧化氢与β-蒎烯摩尔比、pH、反应温度和时间对2,10-环氧蒎烷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丙酮为较佳的催化剂,n(过氧化氢)∶n(β-蒎烯)=5∶1,pH=10.0,反应温度30℃,反应时间8 h,在该条件下2,10-环氧蒎烷的收率可达79.6%,色谱纯度为94.6%。用气相色谱仪、气-质联用仪、红外光谱仪以及核磁共振波谱仪对2,10-环氧蒎烷的色谱纯度和结构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对比考察了环保型丁苯橡胶与传统丁苯橡胶的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微观结构、混炼胶的硫化特性、硫化胶的物理机械性能及加工性能,结果表明,环保型丁苯橡胶SBR 1500 E与SBR 1500、环保型丁苯橡胶SBR 1502 E与SBR 1502及环保型丁苯橡胶SBR 1712 E与SBR 1712的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分子...  相似文献   

5.
用过氧化氢二异丙苯引发合成SBR 1778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多种因素对用过氧化氢二异丙苯引发体系制备SBR1778的影响。结果发现,调节叔十二碳硫醇用量可制备出具有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SBR1778胶乳;胶乳的门尼粘度越高,填充相同份数环烷烃油后其充油橡胶的门尼粘度也越高。影响SBR1778物理机械性能的因素较多,推荐使用新疆克拉玛依炼油厂和辽河油田石化总厂生产的环烷烃油制备SBR1778。  相似文献   

6.
提高乳聚丁苯橡胶转化率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吉林石化公司生产的丁苯橡胶(1500)为研究对象,以12 h内聚合转化率达到(70±2)%、产品性能与转化率为(62±2)%者相当为目标,研究了引发剂、相对分子质量调节剂、电解质、单体配比与纯度及乳化剂等对丁苯橡胶聚合的影响,测定了不同转化率丁苯橡胶胶乳的机械稳定性及丁苯橡胶生胶和硫化胶的性能。结果表明,在不改变原材料品种和规格的前提下,于氧化剂用量110%(以标准配方所用质量为100%计,下同)、还原剂用量100%和助还原剂用量110%,硫醇初始量与补加量的质量比为100/20、补加时机在反应开始后2 h,电解质用量为110%~115%、初始时一次加入,丁二烯与苯乙烯的质量比为(72.0/28.0)~(72.5/27.5),乳化剂初始量与补加量的质量比为100/10、补加时机在反应开始后2 h的条件下,在12 h内可以使丁苯橡胶1500的聚合转化率提高到(70±2)%,并确保其产品性能全部达到国标优级品标准。  相似文献   

7.
以吉林石化公司丁苯橡胶SBR1500聚合配方为研究对象,考察了在标准配方条件下,不同氧含量及不同除氧剂加入量对乳液聚合速率的影响,并对比测定了不同氧含量及不同除氧剂加入量的聚合反应速率和60%聚合转化率的反应时间。结果表明,除尽系统中的氧和加入合适量的除氧剂对乳液聚合反应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充油丁苯橡胶的发展概况,性能特点和用途,对齐鲁SBR1778的应用开发状况进行了叙述,并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不同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的聚端乙烯基二甲基硅氧烷生胶对加成型硅橡胶物理机械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受生胶中乙烯基含量和分子链长度的影响,随着生胶相对分子质量变大和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变宽,硅橡胶的物理机械性能先提高后下降,当生胶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2万、相对分子质量分布为1.64时,硅橡胶具有最高的拉伸强度和撕裂强度.  相似文献   

10.
《山东化工》2021,50(10)
研究了脂肪酸(Fatty Acid,简称FA)生产厂家不同,其碳型组成分布也不尽相同,作为乳化剂用于低温乳聚丁苯橡胶(ESBR)生产时,不同碳型分布的脂肪酸对聚合速率及胶乳稳定性都有显著影响。探讨了脂肪酸进厂检验指标增加碳型组分含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结果表明,不同厂家的脂肪酸组分中C16∶0、C16∶1、C18∶0、C18∶1、C18∶2占总量的95%~97%(质量比),各成分不同会影响聚合反应速度,C18含量高者聚合反应相对较快,碳原子数过少或过多者,所生产的胶乳就会越不稳定。脂肪酸常规进厂检测项目主要有外观、酸值、碘值、皂化值等,无法定量分析各种碳型组分分布,因此不利于指导生产。本文提出了将脂肪酸用溶剂溶解后(无需甲酯化)通过GC分析,定量检测出FA各碳型分布,直接判断其内在质量,并制定合理的GC数据验收指标,既能减少检测时间,又能更好地管控脂肪酸入厂质量。  相似文献   

11.
在SRB1502工业试验中,以生产SBR1500的原料为基础,用动物脂肪酸代替合成脂肪酸,同时加入0.6%-1.0%(质量,下同)的防老剂SP/防老剂TNP及0.06%-0.07%的硫化促进剂三烷基氯化胺。可获得性能性能达到GB12824-91的SBR1502,该产品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与齐鲁SBR1502产品相当。  相似文献   

12.
以吉林石化公司丁苯橡胶1502为研究对象,以12 h内聚合转化率达到(70±2)%、产品性能与(62±2)%时相当为研究目标,首先考察了在标准配方条件下,提高丁苯橡胶聚合转化率对丁苯橡胶反应时间、生胶门尼粘度、结合苯乙烯含量、凝胶含量和胶乳粘度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系统研究了分子量调节剂(硫醇)总量、补加量和补加时机对生胶门尼粘度、凝胶含量的影响;电解质用量对胶乳粘度、生胶门尼粘度和聚合速率的影响;补加软水对聚合速率和胶乳粘度的影响;单体纯度对聚合速率的影响;乳化剂用量、乳化剂补加量对聚合速率的影响,并对比测定了不同转化率丁苯橡胶生胶和硫化胶的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在不改变原材料品种和规格的前提下,经过聚合配方和工艺条件的调整,在12 h内可以使丁苯橡胶1502聚合转化率由(62±2)%提高到(70±2)%,并确保70%转化率丁苯橡胶的性能指标全部达到优级品标准。  相似文献   

13.
考察了天然橡胶与丁苯橡胶不同配比对并用胶硫化特性和力学性能的影响.无转子硫化仪的测试结果表明,随着丁苯橡胶的占比增加,最小转矩和最大转矩均变大,且两者差值也随之增大,硫化时间延长,硫化胶的拉伸强度和撕裂强度明显下降,硬度增加;120℃老化后拉伸强度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天然橡胶占比越多下降越明显.  相似文献   

14.
研究冷冻法废轮胎胶粉的粒径和用量对丁苯橡胶(SBR)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冷冻法废轮胎胶粉用量的增大,SBR混炼胶的t_(s1)和t_(90)明显缩短,但在胶粉用量达到10份后变化不大,F_L呈增大趋势,F_(max)呈减小趋势,门尼粘度逐渐增大,胶粉粒径对门尼粘度影响不大;SBR硫化胶的100%定伸应力和300%定伸应力逐渐提高,拉伸强度和拉断伸长率逐渐降低,撕裂强度变化不大,阿克隆磨耗量逐渐增大;加入冷冻法废轮胎胶粉后SBR硫化胶的储能模量明显提高,损耗因子增大。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增量加入调节剂t-C12h25SH对单体转化率为70%的SBR1502分子参数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当增量:初加量为25:75(质量比),增量加入时的转化率为30%-45%时,聚合物的分子量,分子量分布,门尼粘度,凝胶含量均可行进行有效控制;所得产品的物理机械性能达到或超过了JSR1502及Nipol1502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常豹  陈伟 《硅酸盐通报》2015,34(7):1791-1797
本文对比研究了丁苯乳液改性混凝土、钢纤维改性混凝土以及丁苯乳液增强钢纤维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韧性.试验结果表明:丁苯乳液能改善新拌混凝土的工作性能;混凝土的抗压强度随着丁苯乳液掺量的增加而显著降低,但其抗折强度随着丁苯乳液的增加而提高;丁苯乳液与钢纤维复掺,混凝土具有更高的抗折强度、以及弯曲韧性.丁苯乳液在混凝土中交织成膜,提高了界面过渡区的显微硬度;增加了浆体的致密性,增强了钢纤维与混凝土之间的界面粘结强度.  相似文献   

17.
Styrene‐butadiene rubber (SBR) nanocomposites with different organoclay contents (up to 15 phr) were prepared by a melt compounding procedure, followed by a compression‐molding step in which the SBR matrix was sulfur crosslinked. The vulcanizates were characterized in respect to their curing, mechanical and viscoelastic properties, and thermal stability. The optimum cure time decreased with increasing organoclay content. This effect was attributed to the ammonium modifier present in the organoclay, which takes part in the curing reaction acting like an accelerator. The results of mechanical test on the vulcanizates showed that the nanocomposites presented better mechanical properties than unfilled SBR vulcanizate, indicating the nanoreinforcement effect of clay on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SBR/organoclay nanocomposites. The addition of organoclay did not significantly change the glass transition temperature. However, the heights of tan δ value at the glass transition temperature for the nanocomposites are lower than that of the unfilled SBR. This suggests a strong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organoclay and the SBR matrix as the molecular relaxation of the latter is hampered. The temperature at which 50% degradation occurs (T50) and the temperature when the degradation rate is maximum (DTGmax) showed an improvement in thermal stability, probably related to the uniform dispersion of organoclay. © 2010 Wiley Periodicals, Inc. J Appl Polym Sci, 2010  相似文献   

18.
采用中石油吉化分公司乳聚丁苯橡胶高转化率大生产配方,考察了实验室聚合反应釜聚合反应单体转化率随反应时间的变化,采用激光粒度分析仪和凝胶渗透色谱仪测定了聚合反应不同单体转化率的胶乳的粒径分布与分子质量分布,结果表明:胶乳粒径呈正态分布,粒径主要集中分布在0.1μm附近,胶乳的平均粒径随反应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大,但是增加的幅度越来越小;聚合反应时间在11 h前(即转化率小于72%),胶乳的重均分子质量、Z均分子质量一直增大,而数均分子质量变化无明显规律;而分子质量分布宽度指数随反应的进行变小,表明调整的高转化率配方合成的丁苯橡胶可有效改善聚合生成的胶乳粒径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