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海南土壤中分离的12株野生酵母菌株中,筛选到一株能够利用混合糖发酵高产油脂的酵母菌株YP-32,在葡萄糖∶木糖(质量比)为2∶1条件下发酵120 h,生物量、油脂产量和油脂含量达到最大,分别为22.33g/L、13.39 g/L和60.42%;该菌株利用5种不同比例混合糖产油脂的脂肪酸组成均以C_(16)和C_(18)系脂肪酸为主,其中油酸含量最高,其次为棕榈酸和硬脂酸,这3种脂肪酸含量占总脂肪酸含量的90%以上,与植物油脂脂肪酸组成相似,可以作为生物柴油油源。通过形态特征及26S rDNA D1/D2和ITS区域序列分析,初步鉴定菌株YP-32为油脂酵母属的Lipomyces orientalis,为我国分布新纪录。  相似文献   

2.
宋兆齐  王莉  梁峰 《中国酿造》2012,31(6):65-69
对6株产油脂酵母利用葡萄糖、木糖及不同比例混合糖(葡萄糖与木糖)发酵的菌体生长和产油特性进行研究,筛选到一株能够转化混合糖的高产油脂酵母JM-D.该菌株在混合糖比例为3∶1的条件下发酵120h,菌体油脂含量可达23.38%,油脂产量可达2.7g/L;菌体油脂中饱和脂肪酸含量占脂肪酸总量的49.2%;混合糖比葡萄糖更容易被转化生成饱和脂肪酸含量较多的油脂.  相似文献   

3.
文中采用了高效的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RTP)诱变技术,结合流式细胞仪对经过尼罗红染色后的细胞进行了高通量筛选,获得了一株高产油脂的粘红酵母菌株,油脂含量较出发菌株提高了69.4%。将分选得到的菌株利用柠檬酸废水进行微生物油脂的生产。研究了废水稀释比例、初始pH值、初始补糖浓度对粘红酵母生长、油脂积累和COD降解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最适的发酵条件为使用废水原液,pH值为5.5,初始补糖浓度为20g/L。此时,粘红酵母的生物量、油脂含量、油脂产量和COD降解率分别达到9.18g/L、37.66%、3.27g/L和63.3%。并且利用气相色谱-质谱分析了脂肪酸的组成。所产菌体的油脂成分中,不含和脂肪酸的含量较基础培养基提高了10.5%,可达88.32%,主要成分是油酸和亚油酸。表明柠檬酸废水适于粘红酵母进行微生物油脂的生产,并进一步用于生物柴油的制备。  相似文献   

4.
《粮食与油脂》2016,(12):42-44
分析5个不同产地的火麻仁油中脂肪酸组成及含量的差异。采用冷榨法直接榨取火麻仁中的油脂,进行甲酯化处理后,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和鉴定其组成及含量。火麻仁油中含有多种脂肪酸,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89.85%~91.75%),且比例适中。广西火麻仁油中脂肪酸的组成及含量,与"云麻一号"稍有差别。研究结果为火麻仁油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分析不同产地及成熟度牛油果及其油脂理化性质,脂肪酸组成及反式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牛油果作为水果,粗脂肪含量和粗蛋白质含量很高;不同产地及成熟度牛油果溶剂提取所得油脂理化性质和脂肪酸组成有一定的差异。研究可为进一步开发牛油果油和制定牛油果油标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通过摇瓶发酵,比较丝孢酵母属菌株JM-B在不同营养和发酵条件下的产油脂情况。以菌体生物量、油脂产量、油脂含量及油脂系数为指标,优化碳源质量浓度、氮源组成与质量浓度、磷酸盐质量浓度等发酵培养基组成,优化接种量、发酵温度、摇床转速、发酵时间等发酵条件,利用气相色谱法测定油脂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最适培养基组成为葡萄糖100 g/L,硫酸铵1.0 g/L,酵母膏10 g/L,磷酸二氢钾4 g/L,p H自然;最适发酵条件为发酵温度25℃,摇床转速160 r/min,种子液种龄36 h,接种量10%(以发酵液体积计),发酵时间144 h。在最适培养条件下,得到的菌体生物量和油脂产量最高,分别为16.14、6.64 g/L,油脂产量较优化前提高了161.4%,油脂中饱和脂肪酸含量比优化前降低了28.1%。可以认为丝孢酵母属菌株JM-B是一株很有开发潜力的产油脂菌株。  相似文献   

7.
为探索粗甘油综合利用的途径,采用平板培养和摇瓶发酵的方法从4株油脂酵母菌株中筛选出利用粗甘油发酵产油脂的高产菌株,并考察培养基中碳源氮源对菌株发酵产油脂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菌株的发酵过程进行研究,并对油脂中脂肪酸的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斯达油脂酵母ZW-25利用粗甘油发酵产油脂效果较好;培养基中适宜的碳源氮源组成为:粗甘油浓度40 g/L,酵母粉0.5 g/L,(NH_4)_2SO_42.0 g/L,在此条件下,菌株的生物量、油脂产量、油脂含量和油脂系数分别可达13.79 g/L、6.97 g/L、50.52%、18.12;菌株适宜的发酵时间为144 h,油脂中脂肪酸主要是C_(16)和C_(18)系脂肪酸。上述结果显示,斯达油脂酵母ZW-25具有良好的应用潜力,研究结果为粗甘油的综合利用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研究表明单一油脂的脂肪酸组成,一般都有一定的缺陷。因此,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对食油营养要求的提高,一大类新型食用油脂——调合油应运而生。调合油是将两种以上全精炼食用油,根据用途、组成不同,按照一定比例加工调制而成。多种油  相似文献   

9.
游惠明 《中国油脂》2021,46(6):98-101
为探明不同种源地香叶树作为油料树种的开发价值,采集了全国6省20县市的香叶树果实,对香叶树全果、果肉及籽的油脂含量及脂肪酸组成进行了分析,并采用ward法对不同种源地香叶树籽油脂肪酸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香叶树全果、果肉以及籽的平均油脂含量分别为43.31%、42.38%及46.12%;全果油脂肪酸组成以月桂酸、油酸和癸酸为主;果肉油以油酸和棕榈酸为主;而籽油则以月桂酸和癸酸为主,月桂酸含量为53.20%~70.30%,月桂酸和癸酸总含量达76.40%~90.10%;聚类分析将不同种源地香叶树分为3大类,云南省、贵州省及广西省的香叶树属低月桂酸类型,福建省、江西省及湖南省的香叶树属中高月桂酸型。香叶树可作为生产中碳链脂肪酸的新晋树种,福建省的香叶树籽油脂含量高,且籽油中月桂酸含量高,作为中碳链脂肪酸的原料地具有明显的开发优势。  相似文献   

10.
以国产藜麦为原料,通过亚临界提取技术提取藜麦中油脂并分析油脂脂肪酸组成,气相色谱结果表明:不同品种藜麦油脂肪酸组成相似,主要由亚油酸、油酸、亚麻酸等8种脂肪酸构成,并且藜麦油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三种藜麦油对DPPH·与ABTS+·有较强的清除作用,且最终清除率无显著性差异.试验表明藜麦油脂必需脂肪酸含量高,且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11.
从海水中筛选产功能性油脂的微生物,经菌株分离培养,发酵培养,用苏丹黑染色法得到4株产油脂菌株。对4株菌株的产油量和脂肪酸组成分析表明,该4株菌株有较强的合成功能性油脂的能力,并对能够合成DHA的11-6号菌株进行了初步鉴定,确定为乳糖红酵母。  相似文献   

12.
12种酵母产油脂量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用索氏煮沸抽提法快速测定了酵母12个菌株的油脂含量,初步地探讨了不同酵母积累油脂的最佳培养期。  相似文献   

13.
采用磷酸香兰素比色法从环境中筛选分离得到1株能够利用木糖产油脂的114号酵母菌株,通过生理生化特性实验及分子生物学实验对该菌株进行鉴定,并对该菌株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考察了培养时间、接种量、装液量和发酵温度对菌株产油能力的影响,通过GC-MS对该菌株最优发酵条件下所产油脂进行脂肪酸组成分析。结果表明:该菌株为胶红酵母(Rhodotorula mucilaginous),在啤酒糟酶解液中培养状况良好;最优发酵条件为培养时间5 d,接种量12%,装液量30m L/250 m L,培养温度32℃。在最优发酵条件下,生物量、油脂产量和油脂含量分别为16.92、4.44g/L和26.22%。所产油脂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76.923%,油酸含量59.087%,与植物油类似。  相似文献   

14.
为了制备生物柴油而获得高产油脂的酵母,分离出1株产油酵母,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其RNA基因内转录区(ITS区)进行了克隆测序,并与Gen Bank中已有的菌株基因序列进行比对;同时,对该菌株生长发育和油脂合成进行了研究;对生物量、糖氮代谢、油脂含量以及脂肪酸组分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表明:该菌株ITS序列长度为479 bp,与Gen Bank中近平滑假丝酵母相比较同源率接近100%,形态结果和分子生物学鉴定表明该菌株为近平滑假丝酵母;该菌在0~12 h期间菌体数量稳定增长,糖氮消耗明显为近平滑假丝酵母的发酵适应期;12~48 h,此时菌种快速繁殖,糖氮消耗非常显著,为近平滑假丝酵母的对数期;48~120 h,菌体数量保持稳定基本不再增长,糖氮消耗稳定为近平滑假丝酵母的稳定期;120 h以后,菌体数量减少,糖氮基本消耗完毕为近平滑假丝酵母的衰退期;在120 h左右胞内油脂积累达到最大值,油脂产量为4.5g/L,含油率约为22%,脂肪酸组成主要以油酸为主,并含有少量棕榈酸和亚油酸。因此,该菌作为油脂菌株生产生物柴油具有一定前景,为以后调整培养基含量来增加菌种油脂产量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八株油脂含量较高的酵母菌株中筛选出一株生长快,且油脂含量最高的菌株,以该菌株为始发菌株,用紫外线诱变处理,得到GLR513菌株。  相似文献   

16.
发酵条件对发酵性丝孢酵母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摇瓶发酵,研究了温度、摇瓶转速、碳源种类和浓度对发酵性丝孢酵母(Trichosporom fermentans)脂肪酸组成的影响。气相色谱法分析结果表明,较高发酵温度能提高菌体油脂的脂肪酸饱和程度,此条件下饱和脂肪酸含量占脂肪酸总量的49.1%:摇瓶转速高有利于菌体油脂不饱和脂肪酸的生成;木糖浓度为100g/L时菌体油脂中饱和脂肪酸含量最高,占脂肪酸总量的50.4%;木糖比葡萄糖更容易被转化生成饱和脂肪酸含量较多的油脂。菌体脂肪酸组成包括肉豆蔻酸、棕榈酸、棕榈油酸、硬脂酸、油酸和亚油酸,其中棕榈酸和油酸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17.
南美油藤油的脂肪酸组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石油醚为溶剂室温浸提南美油藤种子所含的油脂,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测定南美油藤油的脂肪酸组成与含量.结果表明:南美油藤油中主要的脂肪酸为亚麻酸(46.65%)、亚油酸(41.43%)、棕榈酸(5.50%)和硬脂酸(5.36%),4种主要脂肪酸含量占总脂肪酸含量的98.94%,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占总脂肪酸含量的88.62%.南美油藤油是一种亚麻酸含量很高的食用油脂,具有很好的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18.
采用索氏提取法、石油醚浸泡法和超声波提取法从酿酒葡萄皮中提取油脂,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葡萄皮油中脂肪酸的组成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不同方法提取的葡萄皮油,其出油率和皮油中脂肪酸含量差异较大,索氏提取法效果最优。本研究还发现,不同方法提取的葡萄皮油中脂肪酸的组成相似,且皮油中脂肪酸的化学组成与葡萄籽油相似。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RTP)诱变时间对皮状丝孢酵母(Trichosporon cutaneum)致死率的影响,考察了不同质量浓度芝麻酚对皮状丝孢酵母生长的抑制程度,建立了一种快速高效选育高产油脂菌株的方法。结果表明:经过ARTP的40 s诱变后,接种到质量浓度为0. 15 mg/m L的芝麻酚培养基中28℃培养2 d,筛选出生长旺盛的菌株,然后接种到48孔液体培养基培养,并利用96孔板尼罗红荧光染色对培养菌株进行高通量筛选,选育出一株高产油脂菌株Trichosporon cutaneum A1。该菌株较原始菌株的生物量、油脂产量、油脂含量分别提高了41. 6%、123. 1%、57. 4%,且具有较好的遗传稳定性;通过气相色谱分析,其油脂脂肪酸组成与原始菌株相同,均为十六烷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说明建立的芝麻酚抗性筛选和荧光标记高通量筛选相结合的ARTP选育方法是可行的,为其他产油脂菌株的筛选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以油脂中脂肪酸含量和极性成分为依据,用气相色谱法和快速筛查试剂盒对饲料用油脂品质进行初步分析。方法取自国内饲料企业的280份饲料用油脂样品,包括猪油、鸭油、鸡油、大豆油、大豆磷脂油、玉米油、米糠油、棕榈油等动植物油脂和未知种类的油脂,与自制或采购标准的动物油脂和植物油脂,进行脂肪酸种类、含量和极性成分的测定,对其品质作出初步判定。结果脂肪酸分析结果证明,动物油样品和植物油样品中的部分脂肪酸成分含量均发生不同程度的降低或增高;极性成分检测的83个样品中,其中标准值为0.1,极性成分吸光值在0.147~0.947的样品占55个,阳性率达66.26%。结论未知类型样品超过半数为不合格样品;未知油脂样品脂肪酸组成不符合单一油脂比值范围,推断可能为混合油脂。根据极性成分含量高低不同,判断部分样品可能为复炸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