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锰硅系贝氏体/马氏体复相钢中贝氏体精细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原子力显微镜(AFM)、扫描隧道显微镜(ST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光学显微镜(OM)等分析手段对锰硅系贝氏体/马氏体复相钢中贝氏体的结构进行了研究。观察到氏碳锰硅钢中的贝氏体组织由亚片条、亚单元组成,利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及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在贝氏体单元中发现有以残余奥氏体膜为分界面的精细结构的存在。观测结果可用贝氏体相变的激发形核-台阶长大机制做合理解释,为锰硅系贝氏体/马氏体复相钢的合金组织设计、组织结构和性能关系的研究提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2.
在获得无碳化物贝氏体/马氏体复相钢奥氏体晶界侵蚀方法的基础上,利用电致加热循环淬火方法对无碳化物贝氏体/马氏体复相钢进行组织超细化处理,研究了奥氏体化温度、加热速率、循环次数和保温时间对钢的组织和原奥氏体晶粒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以100℃/s的加热速度加热到910~920℃淬火,循环3次,前两次淬火不保温,最后一次保温30 s,可得到平均晶粒度为3.2μm,超高周疲劳性能优异的超细化无碳化物贝氏体/马氏体复相钢。  相似文献   

3.
无碳化物贝氏体/马氏体复相钢的新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所研制的具有稳定残留奥氏体薄膜的无碳化物贝氏体 /马氏体复相钢 ,出现第一类回火脆性的温度范围提高到 370℃以上。由此可以通过提高回火温度改善钢的韧性 ,降低钢的氢脆敏感性。经 36 0℃回火后 ,所研钢的σb 为 15 80MPa,AKU为 81J ,该钢的KISCC值超过 5 0MPa·m1/ 2 。  相似文献   

4.
针对中碳Si-Mn系贝氏体/马氏体复相钢,比较不同热处理工艺(正火+回火,等温淬火+回火)后的组织和性能,以探索适宜的热处理工艺,并进行摩擦磨损实验。结果表明,在本研究范围内,复相钢最佳的热处理方案及相应的性能为950℃×1 h正火+250℃×2.5 h回火,洛氏硬度为51.7 HRC,冲击韧度αK为20.6 J/cm2,抗拉强度为1731.7 MPa;950℃×1 h奥氏体化+320℃×1h等温淬火+250℃×2.5 h回火,洛氏硬度为50.8 HRC,冲击韧度αK为20.9 J/cm2,抗拉强度为1508.0 MPa。干摩擦或油润滑条件下,复相钢均有较好的耐磨性能,相比而言,正火+回火的复相钢耐磨性更好。  相似文献   

5.
1500MPa级经济型贝氏体/马氏体复相钢的合金设计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综述了贝氏体/马氏体复相组织对钢强韧性的影响及残留奥氏体对钢延迟断裂性能的影响。在清华大学贝氏体研究及推广中心工作积累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新的1500MPa级经济型贝氏体/马氏体复相钢。该钢奥氏体化后空冷就可获得贝氏体/马氏体上组织,经低温回火后,钢的抗拉强度σb≥1500MPa,屈服强度σ0.2≥1200MPa,伸长率δ5≥14%,断面收缩率ψ≥57%,室温冲击韧度αku≥109J/cm^2。  相似文献   

6.
Mn系贝氏体/马氏体复相钢的研究及应用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Mn系贝氏体/马氏体复相钢因其工艺简单、性能良好和价格低廉等优点而得到了广泛的重视。本文回顾了Mn系贝氏体/马氏体复相钢近几年来在微观组织、强韧化机理、延迟断裂及疲劳性能等方面所取得的研究成果,简要介绍了Mn系贝氏体/马氏体复相钢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情况与进展。  相似文献   

7.
无碳化物贝氏体/马氏体复相高强度钢的组织与性能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阐述了新型Mn-Si-Cr系无碳化物贝氏体/马氏体(CFB/M)复相钢的组织与合金设计思想;研究了复相钢在空冷条件下的组织及其精细结构,并系统地总结了实验钢经不同温度回火后的力学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复相高强钢在具有优良的强韧性能的同时,又具有较高的延迟断裂抗力和抗疲劳破坏能力,其强韧性的提高归于其独特的组织结构:贝氏体碳化物被薄膜状残余奥氏体所取代,大大改善了复相钢的回火稳定性和疲劳性能,稳定的残余奥氏体薄膜作为不可逆氢陷阱,并显著提高了钢的抗氢脆能力.  相似文献   

8.
邢军柏  王强 《热加工工艺》2006,35(9):12-13,16
提出了用硅锰等元素低合金化、金属型浇注后采用特殊热处理工艺获得贝氏体/马氏体(B/M)复相组织的耐磨灰铸铁的方法,并利用光学显微镜、透射电镜、扫描电镜等检测手段对热处理前后各组织形态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合金元素Mo、V对碳含量为0.15%0.25%的贝氏体/马氏体(B/M)复相铸钢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Mo、V合理配合能大幅提高B/M钢的冲击韧性。组织分析和机理研究认为,Mo破坏晶界和贝氏体/马氏体板条间的碳化物膜,有利于韧性,V的加入起到了沉淀强化的作用,而Mo、V的强韧化效果还需要合适的Mn含量配合。Mo、V合金化B/M复相铸钢抗拉强度超过1 400 MPa;硬度超过44 HRC;缺口冲击韧性可达65 J,具有较佳的强度、硬度和韧性的配合。  相似文献   

10.
贝氏体/马氏体复相组织对低碳合金钢强韧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低碳Mn-Cr系和低碳Mn-Si-Cr系低合金钢采用空冷和油淬方式分别处理成贝氏体/马氏体复相组织和马氏体组织,探讨了显微组织和回火温度对钢的强韧性的影响.电镜分析表明,空冷处理的低碳Mn-Cr系和低碳Mn-Si-Cr系低合金钢中的贝氏体分别为典型贝氏体和无碳化物贝氏体.Fbrmaster-F相变仪测定表明经空冷处理后,两种钢复相组织中的贝氏体含量均约为20%.力学性能实验表明,空冷低碳Mn-Cr系合金钢在未回火状态下就具有较高的冲击韧度.低碳Mn-Si-Cr系低合金钢油淬后的低温回火脆性开始温度约为220℃,而空冷后其低温回火脆性开始温度提高至360℃以上.示波冲击实验表明,未回火状态的空冷低碳Mn-Cr系低合金钢和360℃回火后的空冷低碳Mn-Si-Cr系低合金钢具有较高的冲击韧度是由于在该状态下实验钢具有较高的裂纹扩展功所致.因此,空冷低碳Mn-Cr系合金钢可在未回火状态下使用,空冷低碳Mn-Si-Cr系低合金钢必须在回火后使用,经340-360℃回火后,空冷低碳Mn-Si-Cr系低合金钢具有较高的强韧性.  相似文献   

11.
提出了用硅锰等元素低合金化、金属型浇注后采用特殊热处理工艺获得贝氏体/马氏体(B/M)复相组织的耐磨灰铸铁的方法,并利用光学显微镜、透射电镜、扫描电镜等检测手段对热处理前后各组织形态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Cr12钢经980℃奥氏体化后,于280℃硝盐中等温不同时间获得不同比例的马氏体-贝氏体复合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关系,并与常规淬火、回火后的力学性能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具有马氏体-贝氏体复合组织的Crl2钢与常规淬火、回火的回火马氏体组织相比,除硬度有所降低外,抗弯强度、挠度、冲击韧性及耐磨性均有较大幅度的提高.经980℃加热、280℃等温5h、180℃回火后,Cr12钢具有最佳的综合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3.
Cr12钢经980℃奥氏体化后,于280℃硝盐中等温不同时间获得不同比例的马氏体一贝氏体复合组织,测定了其力学性能.并与常规淬火回火后的力学性能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具有马氏体-贝氏体复合组织Cr12钢与常规淬火回火的回火马氏体组织相比,除硬度有所降低外,抗弯强度、挠度、冲击韧度及耐磨性均有较大幅度的提高。经980℃加热、280℃等温5h、180℃回火后,Cr12钢具有最佳的综合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4.
1500 MPa级贝氏体/马氏体复相高强钢的疲劳断裂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一种C—Si—Mn—Cr合金钢,通过900℃奥氏体化20min,空冷及280与370℃回火2h,获得抗拉强度为1500MPa的新型无碳化物贝氏体/马氏体(B/M)复相组织高强钢.采用C—T试样进行疲劳实验,测定了疲劳裂纹扩展速率(da/dN)及疲劳门槛值(△Kth),利用扫描电镜观测了疲劳裂纹在疲劳循环过程中的扩展路径,分析断口形貌与显微组织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这种无碳化物B/M复相高强钢具有较高的△Kth值,并且能明显地降低da/dN,其原因在于B/M复相组织高强钢独特的精细组织结构及疲劳裂纹尖端的闭合抗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对3Cr3Mo3W2V钢中的马氏体和3种(B+M)复合组织回火后的高温力学性能,热疲劳性能及断裂韧度进行了研究,讨论了下贝氏体对韧度的影响。试验表明,下贝氏体马氏体复合组织具有较高的二次硬化效应。500℃回火后具有较高的塑性和韧度,但经600℃回火会使下贝氏体的韧度和塑性下降。  相似文献   

16.
朱彬  杨兰  刘勇  张宜生 《金属学报》2022,58(2):155-164
为研究高强度钢热冲压后微观组织(尤其是多相微观组织)的力学性能及本构关系,首先通过控制冲压时的模具温度和保压时间获得包含全马氏体、全贝氏体以及马氏体/贝氏体混合组织的试件.然后利用纳米压痕实验获得不同微观组织的载荷-位移曲线,并采用纳米压痕逆算法进行量纲分析计算出上述微观组织的弹性模量、屈服强度、应变硬化指数等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