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为了更合理地引导永康市域村镇体系空间布局,促进城镇和农村的协调发展,通过对永康市715个农村居民点的现状调查和利用1:10000土地利用现状详图,从地形地貌因素、乡镇经济发展水平、道路交通建设水平和社会服务设施建设水平等方面着手,分析永康市农村居民点的空间分布特征,并提出永康市农村居民点现状空间分布存在的问题,为农居点的布局调整提供现实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土地适宜性评价在推进国土资源优化配置、城乡空间的合理开发中起着基础性作用,是制定合理的土地利用决策的重要前提。以湖北省枝江市为研究对象,基于ArcGIS的数据处理和空间分析统计功能,构建城乡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模型,研究枝江市城乡建设用地适宜性,并将适宜性评价结果划分为5个等级。在此基础上,分别构建研究区城乡建设用地空间格局匹配性研究模型、建设用地开发潜力研究模型和建设用地扩张趋势动态模拟元胞自动机模型,研究城乡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结果与现状空间格局的匹配性、建设用地空间发展潜力和空间扩张趋势。本研究对枝江市城乡建设用地的合理布局和有序开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同时能够为类似市(县、区)的相关研究提供方法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3.
某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适宜性影响因素众多的问题,以岩土工程勘察原始数据等基础资料为基础,对某城市工程地质问题进行分析,将工程地质问题的严重程度作为划分适宜性分区的依据。分析可知,此地区可能出现的工程地质问题为砂土液化、软土震陷、沉降变形、渗透变形、地基稳定、基坑稳定和围岩稳定,采用层次分析法对每个工程地质问题赋权重,最后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绘制适宜性评价分区图,将地下空间开发利用适宜性划分为 4个等级:适宜性好、适宜性较好、适宜性差与适宜性较差。  相似文献   

4.
以湖南省株洲市炎陵县作为研究区域,构建了“三生空间”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物元模型和GIS空间分析从“三生空间”视角对土地利用适宜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炎陵县85%的村镇用地处于适宜状态(包括最适宜、高适宜),但策源乡和垄溪乡土地利用不合理的现象相对突出,其中策源乡生活适宜性较低,垄溪乡生态适宜性较低;炎陵县“三生空间”土地利用适宜性分布存在空间差异,生活、生产适宜性较高的区域主要集中在炎陵县西北部,生态适宜性较高的区域主要集中在炎陵县东北部;影响炎陵县“三生空间”土地利用适宜性的因素具有差异性。其中,中心城区可达性(B1)和交通干线可达性(B2)是影响生活适宜性评价的两个主要因素;耕作收益率(B7)是影响生产适宜性评价的主要因素;影响生产适宜性评价的主要因素是生态不适宜面积(B10)和坡度大于25°的用地比例(B11)。  相似文献   

5.
随着现代城市住宅区邻里交往模式的转变,城市住宅区邻里交往出现交往空间缺乏细部设计、交往空间环境过渡景观化、交往空间盲目开发水景、交往空间对城市空间的封闭、交往空间中青年人参与性弱等问题,进而提出现代城市住宅区交往空间环境设计适宜性营造的观点,并根据此观点提出强化地域适宜性、行为适宜性及识别适宜性三条设计对策,为现代住宅区的邻里交往空间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研究长时段农村居民点用地的动态变化,对推进农村土地整治、优化村镇格局具有基础性的指导作用.基于县域单元,采用综合指标法、地理探测器等分析方法,揭示1995年、2005年和2015年安徽省农村居民点用地的空间密度、变化数量特征及空间分布特征,并分析用地变化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县域尺度上,皖北地区的农村居民点用地净变化率和结构变化率低于皖南地区,存在市区周围农村居民点用地减少的情况.?②在空间特征上,安徽省形成"皖北密集区"和"皖南稀疏区",其中密度最大地区分布在以阜阳市和亳州市为代表的安徽西北部地区.③农村人口、人均粮食产量、农业机械总动力、高程、农村人均收入是影响农村居民点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人均GDP、农林牧渔总产值、城市化率对农村居民点变化的影响较小.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建议通过加强信息技术手段对农村居民点用地进行监测,实现农村土地资源利用的合理化发展.  相似文献   

7.
以桂林市规划中心城区为例,选取了12 个影响岩溶地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地质环境因素( 地貌类型、地下水富水性、地下水位埋深、地下河对地下空间开发的影响程度、土体厚度、土体地基适宜性、岩体结构、岩溶塌陷易发程度、岩溶发育程度、断裂构造、特殊性土发育程度、人类工程活动强度) ,利用地质环境要素通过专家- 层次分析法建立了岩溶地区地下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并通过MapGIS 软件实现可视化。依据预测分区指标计算,将研究区浅层地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适宜性划分为: 适宜性好( Ⅰ) 区的面积为34. 43 km2 ; 较好( Ⅱ) 区412. 34 km2 ; 较差( Ⅲ) 区397. 71 km2 ; 差( Ⅳ) 区35. 52 km2。  相似文献   

8.
为科学辨识土地自然和社会经济属性,综合评定其适建水平、质量高低及其限制状况,立足于损益分析视角以五大连池为例,借助RS与GIS技术,从空间区位、自然地理、社会经济、生态保护4个方面构建17个因子的用地扩低张阻力赋值体系,应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模拟村镇建设用地扩张与生态用地覆盖过程,探讨空间土地利用动态演变的潜在趋势,据此通过损益模型划定镇域空间适建类型,进行土地适宜性评价.结果表明,五大连池镇Ⅰ类(高适宜建设区)、Ⅱ类(较为适宜建设区)、Ⅲ类(较为不适宜建设区)、Ⅳ类(不适宜建设区)用地面积为41.01、138.97、387.85、492.26 km2,分别占镇域面积的3.86%、13.11%、36.59%、46.44%,划分结果可为镇域土地适宜性评价及空间管制规划提供辅助判别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9.
根据南宁市区域地质、岩土性状、地质灾害等研究成果并结合南宁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现状,分析了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的影响因素,运用层次分析法从地质结构、地形地貌、岩土体特征、水文地质条件、地质灾害与环境地质问题等5方面为准则层建立分析模型;在确定各指标因素权重的基础之上,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法,评价地下开发拟建区的地质环境适宜程度.南宁市地下空间开发的地质适宜性可划分为4个等级:最适宜、适宜、次适宜及不适宜,分别占研究区域面积的20%、30%、40%和10%.  相似文献   

10.
以村镇住宅“合家居”为例,针对西南地域及其乡土文化,结合可持续思想,从平面构成、空间组合,形态特征及民居文化的承继等方面,对合家独院住宅作了初步探析,旨在抛砖引玉,为21世纪的村镇住宅设计拓展思路。  相似文献   

11.
寒地村镇居住建筑用地规划设计的相关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气候、地理位置及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使得北方严寒地区村镇居住建筑用地的规划建设应与其他地区有着显著的控制。针对寒地村镇居住建筑用地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许多村镇人均居住建筑用地超过200m^2/人,比国家村镇规划标准人均各项建设用地总和150m^2/人还要多,用地规划布局不合理等,对寒冷地区村镇居住建筑用地的规划设计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提出寒冷地区村镇居住建筑用地规划与建设的原则及对策,包括居住建筑用地的规划设计对策、居住建筑空间环境的设计对策等。  相似文献   

12.
以陕西省为例,从GSM网络性能、TD网络性能、LTE网络性能、WLAN网络性能、四网协同、资源占用等系统出发,构建省域无线网络优化评价指标体系,定量评价2014年陕西省各城市无线网络优化水平和空间差异。结果显示,2014年陕西省10个城市无线网络优化存在显著差异,渭南、延安和西安处于领先地位,形成北部优于南部的无线网优化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13.
为考察土体强度参数空间变异性对评价边坡稳定的影响, 以及使用概率方法评价对边坡稳定的适宜性, 以简易Morgenstern-Price法对土体参数空间变异性条件下的边坡稳定性进行了计算分析.通过Karhunen-Loève法对参数的空间协方差矩阵进行正交分解,并使用拉丁超立方抽样法和Cholesky法对空间场进行优化处理,确定了边坡土体的强度参数空间样本取值,完成了空间随机场的生成;以简易Morgenstern-Price法对参数空间变异边坡进行安全系数求解和破坏概率计算.对生成土体参数的抽样检验发现,拉丁超立方抽样和Cholesky分解共同使用后生成的抽样样本能很好地吻合目标分布.边坡稳定性计算分析显示,在抽样计算所得的边坡失稳收敛概率与Monte Carlo方法非常接近的情况下,抽样随机场能极大地降低模型达到收敛所需的计算次数,表明抽样方法用来计算边坡的失稳概率是可行的.对给定边坡的概率性失稳的研究表明:单独使用安全系数或者失效概率都无法完整地对边坡稳定性作出评价,只有同时使用两者,边坡的安全评价才会更加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以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宁溪镇白鹤岭下村为案例,以2016年宁溪镇土地利用现状图和地形图为数据源,利用GIS的空间分析能力,对研究区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定量分析。对研究区空间分析的研究结果显示:有98.5%的农村居民点主要分布在海拔较低的平缓地带,分布模式主要呈带状和团状;99.5%的居民点分布于水平地区或缓坡地区,较适宜进行农业生产;98.5%的农村居民点分布于阳坡,适宜农业生产及日常生活;由道路缓冲区分析表明研究区内部分居民点距主要公路较远,内部道路不完善,对研究区内住房建设与生产发展产生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5.
湿热地区村镇老年人的热适应行为研究对于村镇住宅的节能优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取广州市花都区炭步镇茶塘村的7户民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测试民居的温湿度情况和调查老年人对热环境的主观评价的调研方法,研究了老年人在测试期间的热适应行为特征,并对老年人的热适应行为个性化差异进行讨论。结果表明,夏季期间,村镇老年人主要通过使用窗户、窗帘、电风扇,以及改变活动空间等热适应行为进行个性化热调节。其中,开/关窗、窗帘和电风扇使用频率的分析结果显示出这些热适应行为与性别无关,但存在显著的年龄差异。开/关电风扇的调节行为对住宅室内空气温度无显著影响,但与室内相对湿度负相关。村镇老年人外出率与室内空气温度正相关,而与相对湿度负相关。村镇老年人主观热感觉对其开窗、开电风扇等热适应行为无主要影响,但对其外出率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分析了东北地区村镇住宅的节能现状,并对我国东北地区村镇住宅在建筑体型、单体空间和围护结构三方面进行了适宜节能技术的探讨,以降低建筑能耗,提高住宅室内热环境舒适度,实现节能、适宜的生活条件.  相似文献   

17.
传统村镇聚落环境中人之行为活动与场所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从人与环境的关系即人建造环境、环境影响人入手,对传统村镇聚落环境中人的行为活动与场所的关系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并就其在现代城市外部空间环境设计中的借鉴意义进行了简述。  相似文献   

18.
该文叙述了隐式空间映射算法的方法,并应用隐式空间映射法优化设计了中心频率为5.5 GHz,通带带宽为800MHz的超宽带微波平行耦合谐振滤波器.滤波器经过3次的迭代达到了设计指标,减少了在精确模型中的仿真次数,与通常电磁仿真软件的参数扫描相比优化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9.
通过将隐式空间映射算法与矩量法结合来实现阵列天线的方向图综合,进而提高阵列参数的优化效率.在优化中,分别采用简单剖分和复杂剖分的矩量法模型作为隐式空间映射的粗糙模型和精细模型.同时,选择馈电幅相作为辅助优化变量,并通过差分进化算法完成参数抽取过程以找出合适的中间变量,实现粗糙模型对精细模型的逼近.分别给出了优化馈电幅值、相位、单元间距的算例,表明采用隐式空间映射算法能够有效地提高优化速度,完成方向图综合.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地震灾害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相当一部分村镇住宅由于没有考虑抗震设计,其遭受的破坏更为严重.随着村镇住宅建造的快速发展,村镇新建房屋的空间越来越大,高度也越来越高.本文针对山东地区某典型新建村镇住宅进行了调查分析,并采用有限元软件对该典型住宅进行抗震性能分析,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意见,为今后该地区的村镇住宅建造提供了相应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