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1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利鹏 《石化技术》2020,(4):303-303,316
地沟油一直存在于中国的餐饮行业,严重危害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地沟油"无论从外观上看,还是根据相关的食品卫生标准去检验,都很难辨别。探寻科学的检验方法,可以说是我们这些检测相关领域的从业人员不可推卸的责任。参考GB/T 22509-2008动植物油脂苯并(a)芘的测定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样品经溶剂溶解,通过固相萃取柱净化,用洗脱试剂洗脱苯并(a)芘,用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检测,根据色谱峰的保留时间定性,外标法定量。我们对样品前处理方法进行优化,使方法更简便,并且可以节省成本和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2.
柴油中多环芳烃含量对颗粒物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沈言谨 《石油商技》2006,24(3):85-87
柴油对排放的主要影响因素主要有硫含量、多环芳烃含量和蒸气压。本主要研究r多环芳烃含量对柴油颗粒物排放的影响。[编按]  相似文献   

3.
这是用紫外光谱法测定润滑油中的苯并-α-芘含量的分析方法.鉴于多环芳烃在波长385nm的紫外区有强烈的吸收,建立了这一新方法.样品不需预先进行色谱分离.紫外吸收系数的校正值可用荧光光谱法测定的苯并-α-芘含量预先绘制的校正曲线上计算而得.  相似文献   

4.
探讨了华北某加油站钻孔样品16种多环芳烃(PAHs)的垂直分布特征。采用比值法确定PAHs来源于柴油泄漏,随着PAHs的扩散、衰减其比值向轻质柴油趋近,荧蒽/芘值恒定。研究发现:钻孔中含有两个高污染带,分布位于砂层上方的毛细带中;在低含量带中,高、低环PAHs和总量间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毒性当量较PAHs总量分布更为集中,峰值位于粉土层中,峰值两侧数值迅速降低,在砂层中变化不明显;菲+蒽和含水率显著相关,荧蒽+芘和粘粒含量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以中国石化行业标准SH/T 0806—2008《中间馏分芳烃含量的测定示差折光检测器液相色谱法》作为车用柴油中多环芳烃含量测定的仲裁方法,但在使用该方法检测某些样品的过程中暴露出一系列问题,包括符合标准要求的不同色谱柱分离顺序不一致、色谱柱系统稳定性差以及单环和双环芳烃交叉严重导致定量困难等。针对这些情况进行了实验验证和理论分析,提出了有效解决方案,通过改进SH/T 0806方法中的SPS(系统性能验证标准溶液)对色谱柱进行分类,并选择合适的色谱柱类型。此方案经过多个实验室对实际样品检测试验的验证,被证明可以增强色谱柱系统的稳定性,并明显改善检测性能,结果满足标准方法对重复性和再现性的精密度要求。而且,这种基于多环芳烃色谱分离原理而提出的改进方案具有良好的普适性,为其他相关色谱方法提供了改善检测性能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以某污染场地多环芳烃污染土壤为原料,考察了热解吸修复温度、时间、土壤粒径等对污染土壤中超标多环芳烃热解吸效率的影响,并对各粒径土壤热解吸数据进行了一级动力学拟合,得到了反应速率常数k。实验结果表明:处理温度越高、时间越长,热解吸效果越好;土壤粒径越小,土壤中的多环芳烃热解吸速率越快。上述结果对热解吸系统的设计具有实际意义,有利于节能降耗和工艺优化。  相似文献   

7.
采用Ni-Mo-W/γ-Al2O3加氢精制催化剂,在中型加氢试验装置上考察了加氢工艺参数对催化裂化柴油中多环芳烃选择性加氢饱和反应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工艺条件对多环芳烃转化为单环芳烃、单环芳烃进一步加氢生成饱和烃的各步反应影响效果不同,在反应温度为330 ℃、氢分压为6.4 MPa、体积空速为1.2 h-1、氢油体积比为800的条件下,多环芳烃饱和率可达80.1%,总芳烃饱和率16.4%,单环芳烃产率42.6%,可实现高的多环芳烃饱和率下单环芳烃的产率最大化。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环烷基减三线馏分油为原料,针对不同工艺下制备的环保橡胶油,通过测定其中PCA与八种特定多环芳烃(PAHs)的含量,分析二者之间的对应关系,得到PCA与八种特定多环芳烃含量大致关系的经验公式,可在操作过程中实现对油品性质的时时监控,避免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费用高、耗时长的弊端。  相似文献   

9.
10.
合成了双水杨醛乙二胺合钴(Co(salen))、双水杨醛-1,2-丙二胺合钴(Co(salproen))、双水杨醛环己二胺合钴(Co(salcyen))和双水杨醛邻苯二胺合钴(Co(salophen))4种Co-席夫碱配合物,并将其用于催化苯甲醇氧化制苯甲醛反应;探讨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Na OH用量及加入方式、配合物用量等因素对氧化反应的影响,优化了反应条件。实验结果表明,不同二胺配合物催化的目标产物苯甲醛的选择性均在90%以上,但催化活性有明显差异;在反应时间4 h、反应温度80℃、Na OH用量25%(x)(分3次加入)、Co(salen)用量6%(x)的条件下,Co(salen)的催化活性最高,苯甲醇转化率达到了71.9%,相应的苯甲醛选择性为98.6%;而Co(salophen)的催化活性仅为22.0%。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O,O′-二(环戊基)二硫代磷酸二乙胺(DEDCDP)在盐酸介质中对碳钢的缓蚀性能,采用电化学方法、失重法和金相显微镜等手段测试了相关参数和图谱。结果表明:在1.0mol/L HCl中DEDCDP对碳钢具有良好的缓蚀性能,DEDCDP为混合型缓蚀剂,作用机理为几何覆盖效应;DEDCDP分子在碳钢表面的吸附过程为自发过程,且吸附规律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方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