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8 毫秒
1.
文章分析了座椅温湿度条件对人体舒适性的影响,阐述了座椅材料的导热性、透湿性和透气性等热舒适性能及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概述了座椅热舒适性的几种评价方法,提出了座椅热舒适性研究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展望。  相似文献   

2.
儿童安全座椅舒适度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吴明  张娟 《包装工程》2017,38(22):60-65
目的探究"大数据"的时代背景下儿童安全座椅健康舒适性评价影响因素,提出安全座椅舒适度评价应考虑的因素。方法通过文献研究和大数据分析安全座椅舒适度各影响因素,采用人体压力分布指标实验,研究不同材质、不同曲面形态的汽车儿童安全座椅坐垫的人体压力分布特征及与安全座椅舒适度的关系。结果舒适度的评价体系应结合基于大数据的主客观评价方法。结论运用大数据分析方法和大数据可视化技术,可突破传统安全座椅舒适性评价方法的局限,安全座椅舒适评价方式将以革新快捷、直观的方式呈现。  相似文献   

3.
公交车驾驶员座椅系统舒适性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首先分析几种乘坐舒适性评价方法,应用PRO/E软件建立了某型公交车驾驶员座椅总成的几何模型,应用ADAMS软件建立了动力学模型,仿真计算了动力学性能参数,采用国标GB4970—78标准,分析了该座椅的舒适性,同时分析了座椅结构参数与舒适性之间的关系,从而为座椅设计提供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在座椅舒适性评价中,皮电反射(Electrodermal Activity,EDA)、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以及瞳孔直径等数据是否与用户主观舒适性存在显著关联关系。方法通过设计实验,自变量为两种不同的座椅,因变量为EDA、HRV、瞳孔直径以及用户对于座椅舒适性的主观评价,使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对实验数据做独立样本t检测等,分析其相关性。结果就坐于两种不同座椅的被试瞳孔直径变化存在差异性显著(方差齐,t_(0.05)(27)=–2.718,p0.05),其皮电反射EDA与心率变异HRV的检测结果为差异性不显著。结论在基于心理生理测量方法的座椅舒适性评价研究中,瞳孔指标相对敏感,且与主观评价相关性强,一定条件下可以使用瞳孔数据协同优化座椅舒适度评价;暂无充分证据支持皮电反射和心率变异性与座椅舒适性存在显著关联。此外,应用眼动追踪等心理生理测量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向指导座椅的改良与设计。  相似文献   

5.
牛晰 《包装工程》2018,39(12):140-144
目的研究一种机载小型民用客机座椅及其舒适性设计。方法通过对现有小型民用客机座椅的现状进行调研,建立小型民用客机座椅舒适性分析模型。结论指出小型民用客机中座椅及其组件的设计除了需要满足相应适航规章的要求与航空座椅人机工程学的要求外,还需在最大限度保证乘客乘坐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从座椅的造型、色彩、结构、材料等内容上,为乘客提供生理及心理两方面的舒适性感受。为此,研究给出了相应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6.
基于感性工学的汽车座椅静态舒适度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汽车座椅静态舒适度评价提供更为完善的主客观评价方法。方法文章基于感性工学,从主观视觉舒适度研究方法结合现有体压分布的客观舒适度测量方法,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按照局部不舒适等级进行测量,分析汽车座椅外观对人感受的影响时,采用语义差分法对乘坐感觉进行量化,并利用统计方法分析得出各感觉对舒适度的影响。结果得出汽车座椅视觉舒适度的设计影响因素;座椅乘坐是否舒适与身体和座椅接触面以及载荷有直接关系。结论感性工学的方法,可适用于对汽车座椅舒适度的静态评价中,结合体压分布实验和身体不适等级测量,可以为企业座椅的设计的改进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7.
呙智强  李淑敏  赵港 《包装工程》2022,43(12):126-135
目的 以全球疫情防控为切入点,重新研究新时代社会背景下的候车室座椅,以协同式、参与式的理念,定性和定量的方式研究各方用户需求,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完成候车室座椅的重新设计。方法 基于社会创新理念,以候车室座椅为基础,协同各方资源与需求,通过实际调研和参考专家意见的方式获取需求数据,结合主观评价层次分析法和客观评价熵值法,对旅客、运营方和生产方的需求指标进行多层次分析,确定指标优先级排序,指导方案设计。结论 通过主客观相结合的最优赋权法,有效避免了层次分析法设计决策主观性过重,从而致使评价结果不令人信服。通过参与式与协同式的社会创新理念,解决新的社会背景下关于私密性、舒适性和设计促进防疫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运用模糊神经网络的汽车座椅舒适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培松  马佳  杨海霞  苏强 《工业工程》2010,13(1):97-100
汽车座椅舒适性受到消费者的高度关注。由于复杂性和主观性等因素的影响,使得汽车座椅舒适度评价成为座椅制造企业和整车企业的一个技术难点。提出一种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座椅舒适度评价模型,应用8个座椅压力分布参数和2个人体参数等对座椅舒适性进行综合评价。实例分析显示:与普通BP网络模型对比,模糊神经网络模型具有更好的预测效果。  相似文献   

9.
应用三维坐姿人体模型可在座椅的设计阶段高效精确地进行座椅几何舒适性分析。参照二维坐姿人体模板拟定三维坐姿人体模型的结构要素,采用基于特征造型的方法构建三维人体模型。采用基于原型模型的参数化建模方法,实现对三维坐姿人体模型的参数化驱动。通过"人—椅"模型的几何匹配,自动精确提取坐姿人体模型的姿态角度,对比人体坐姿标准舒适角度范围,实现座椅舒适性的评价和分析。  相似文献   

10.
钟奇  郭钢  裴学胜  许娜 《包装工程》2018,39(4):155-158
目的提出一种基于改进BP神经网络(PCA-BP)的办公座椅舒适性评估方法。方法对4款不同造型、材质的办公座椅进行臀部及背部Tekscan压力测试,并通过五级Likert量表记录被试的心理舒适值。在多重相关性检验的基础上,利用PCA-BP算法建立办公座椅舒适性的预测模型,并对模型的有效性进行验证。结论模型拟合的均方误差为0.164,预测值和心理值配对样本t检验显著相关,相关系数为0.918。与普通BP算法比较,基于PCA-BP算法的办公座椅舒适性预测效果更佳,为办公座椅舒适性评估提供了更好的评估方法。  相似文献   

11.
轨道车辆座椅舒适度评价方法及研究展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曹志伟  李娟 《包装工程》2017,38(2):21-25
目的探讨评价轨道交通工具中座椅装备舒适度的有效方法,以及提升我国轨道交通工具中座椅舒适度的研究方向。方法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比较分析,综述座椅舒适度的一般分析方法和国内外轨道交通工具中座椅舒适度研究现状;举例体压分布指标在动车组一等座椅形面舒适度评价中的应用方法。结论座椅舒适度评价一般采用主观和客观综合评价的方法,体压分布与主观评价有显著关系。提出了我国轨道车辆座椅舒适度的研究思路,包括形成系统全面的评价体系、应用主观和客观综合评价的研究方法、统一座椅尺寸参数定义,更新标准数据。在轨道交通工具座椅实际研发中,基于体压分布指标的分析可快捷有效地对座椅形面造型舒适度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2.
尚凯  陈哲  常能  彭欣 《包装工程》2021,42(14):206-211
目的 为了解决椅类家具舒适性设计评价过程中主观赋值的模糊性、不确定性及主观与客观结合时的权重比例的分配不合理所造成的评价结果的较大误差,为椅类家具设计提供更为客观且简单易用的评价方法.方法 运用用户体验理论和FFORDANCE理论构建较为科学和全面的椅类家具舒适性设计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权体系排除决策者在赋权中的主观因素并利用VIKOR法最大化群体效用使评估者接受其折衷解,将熵权法和VIKOR法相结合解决椅类家具设计方案的优选问题.结论 通过椅类家具中办公座椅舒适性设计方案的评价过程及结果验证了熵权—VIKOR法能够解决现有设计评价方法主观赋值存在的问题,实现了评价过程的客观化和定量化.  相似文献   

13.
刘键  鲁艺  许泽君  邹锋  韩宇翃 《包装工程》2020,40(22):66-71, 82
目的 基于生物力学原理,评价自动驾驶情景中座椅靠背和座面的多种组合对睡眠舒适度的影响,从而指导智能座舱的设计研发。方法 基于Tekscan的CONFORmat座椅压力分布测量系统,设计了座面角度(15°,25°,35°)和靠背角度(140°,150°,160°)的实验装置,获取了20位被试的客观多维数据与主观评价数据,随后应用人工神经网络构建了舒适度预测模型。结果 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表明,随着座面平移角度的增加,可有效地均衡界面接触压力分布,座椅靠背角度为160°与座面角度35°的组合设计,其压力的加权平均值、总接触面积、界面压力分布指数、适应性等级与其他实验条件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最后应用人工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的精确验证,研究建议将35°的座面角度与160°的椅背应用于智能座舱的睡眠位置。  相似文献   

14.
以相同款式与材料,不同筒径、组织结构和编织方法的12件男式无缝内衣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中号体型青年男子在静态下穿着,测试不同部位的压力大小及进行主观舒适感评价。运用主客观评价、灰色关联和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将所得数据进行分析,确定了衡量男式无缝内衣上体和下体的舒适压力部位,分别为上体的肘部、肩部、胸部,下体的腰部、臀部和小腿部,并建立了预测压力感受数学模型。经验证该模型具有较好的准确性,可为企业在批量生产前预测无缝内衣压力是否达到舒适要求。  相似文献   

15.
针对国内外汽车平顺性评价方法存在较大争议的现状,系统分析各类评价方法的特点、差异和适用范围。首先介绍主观评价方法,其中比较典型的是模糊层次分析法;然后分别介绍吸收功率法、总体乘坐值法、VDI 2057(2002)和ISO 2631(1997)四种客观评价方法;最后引入新近提出的几种主、客观综合评价法,包括汽车综合振动舒适度[Cgv]法、模糊评价法和烦躁率分析法。各类方法都能对汽车平顺性作出评价,但标准各有差异。研究发现,多学科交叉的主、客观综合评价法能较好的实现汽车平顺性评价,是今后研究的重点方向。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跑步机人机界面的可用性评估,提出再设计解决方案,进一步提升产品用户体验。方法首先,采用主客观多维可用性评估方法,对用户与跑步机之间的人机界面进行测量。其中,客观可用性评估采用基于眼动跟踪技术测量的眼动指标(注视点、平均注视时间)以及行为指标(任务完成时间、任务成功率)进行分析;主观可用性评估采用基于用户主观评价的问卷调查方法。其次,结合主客观评价实验结果,提出跑步机人机界面改进建议,并对其进行再设计。结果通过实验结果分析及相应改进建议,设计获得更优的跑步机人机界面。结论构建的主客观多维可用性评估方法适用于跑步机人机界面的评价与改进,并为人机界面设计的测量体系提供理论基础与实践方法。  相似文献   

17.
以重庆大学学生宿舍为研究对象,实地调研安装分体式空调器后学生宿舍冬季室内热环境状况。通过采用现场测试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从主观和客观2方面分析冬季空调房间内的热环境。主要调查某一特定温度及风速下不同位置室内人员的热舒适度,分析问卷调查个体差异产生的原因,通过进一步分析比较数值模拟与实测结果之间存在的偏差,提出改善宿舍热环境建议措施,以提高冬季空调工况下学生宿舍的舒适度。  相似文献   

18.
翟敬梅  苏子晴 《包装工程》2024,45(12):176-182, 232
目的 完善人机接触运动交互中用户的舒适度测量方法,提高机器人作业的智能感知能力。方法 基于机器人按摩作业平台,收集测试者人机接触中皮肤所受的力与变形等作业数据,以及主观触觉感知评价。建立以疼痛感、牵扯感和灼热感为基本维度的三维舒适度感知空间,通过反向传播神经网络建立客观测量数据与人体触觉感知的映射关系;采用支持向量机算法对人体触觉感知进行舒适、不舒适可作业和不舒适需停机分类。结果 实验结果显示,触觉感知预测模型和状态分类模型,能有效实现从作业特征信息到触觉感知再到人机作业状态的整体辨识。结论 该方法对人机交互过程中的作业特征和人体主观触觉感知进行联系和模式识别,为机器人安全、舒适的作业规划和在线控制提供了有效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