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橡胶制品的着色方法主要有表面着色和混料着色两种。表面桌上是将着色剂喷涂到橡胶制品的表面,使橡胶制品着色。该法对静态制品有一定的效果,对动态制品,着色剂易剥落,易掉色。混料着色是目前橡胶着色的主要方法,分溶液法和混炼法两种。其中混炼法又有干粉着色、色浆着色、粒料着色及母炼胶着色等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2.
不锈钢化学着色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前处理,后处理及着色液的浓度,添加物等对不锈钢着色工艺和质量的影响,同时还测试了着色件的耐蚀性,耐耐磨性及加工成型性。  相似文献   

3.
通过摩擦试验、耐腐蚀性等试验,讨论了钛合金阳极氧化着色中电源波形及阳极氧化着色电解液配方对着色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电源波形是钛合金阳极氧化着色过程的关键因素之一,选择脉冲直流电源可以荻得较好的着色膜性能;适当加强钛合金阳极氧化过程中电解液对阳极氧化膜的溶解作用可以提高氧化膜的生成速度和氧化膜的性能。  相似文献   

4.
在LD31挤压铝合金添加稀土元素之后,明显地改善其机械性能、耐蚀性能及表面光学性能,为了进一步提高防护和装饰等性能,我们在硫酸、硫酸亚锡电解液中进行阳极氧化和电解着色,得到了较理想的工艺参数。电解着色工艺为:酸洗→碱腐蚀→出光→氧化→着色→封闭。影响电解着色的主要因素有:电解液的浓度、着色电压、温度、时间、电流密度、极间距、  相似文献   

5.
本文着重介绍了日本浅田太平发明的铝阳极氧化膜电解着色法——浅田法及以此为基础发展起来的着色方法。由于电解着色法较自然发色法成本低、着色范围广、操作简便,耐光性、耐候性等优于染色法,因此,非常适合室外铝建筑材料的着色。同时也可用于仪器仪表面板、表牌、家用电器等铝件的表面装饰性着色。一、铝阳极氧化膜着色法铝阳极氧化膜着色法按着色的方法可分为染色法和金属析出法。 1.染色法染色法为铝阳极氧化膜浸渍在染料溶液  相似文献   

6.
彩色不锈钢既具有耐腐蚀性,又具有装饰性,应用领域广泛。不锈钢着色技术作为新工艺有着广阔的前景。试验利用电解着色方法,在铬酸-硫酸体系下,通过控制影响着色主要因素:时间、温度、电压及占空比,观察着色色膜变化规律,对不锈钢表面快速着色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优选后的最佳工艺参数着色,色膜生长速率快,色膜颜色由浅至深依次瞬态呈现,可获取预期色彩:茶色、紫色、绿色等多种颜色;所获得色膜均匀度一致,粘附性、延展性、重现性好,易于控制;电解着色法工艺简单,易操作,节约成本,可降低着色液温度,缩短着色时间,提高色膜质量。  相似文献   

7.
LD31铝合金建筑型材的电解着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LD31铝合金挤压型材电解着色的工艺及操作、影响着色的因素和质量检验。此工艺获得的着色表面具有仿古色调,并具有较好的耐蚀性能,故适合当今人们的需求即美观又适用之目的。  相似文献   

8.
将设计结构矩阵与着色Petri网结合后,进行了产品设计过程建模与仿真的研究。首先利用设计结构矩阵对产品设计过程进行建模,从产品设计过程特点出发,为支持基本过程逻辑的描述定义了着色Petri网基本网模型结构,将设计结构矩阵映射为着色Petri网,建立了产品设计过程着色Petri网模型。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对设计资源进行有效分配的动态分配模型,通过定量仿真分析,实现了产品开发过程资源冲突的检测及资源的重新分配和调整。桥式起重机小车设计的实例说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汽车刮水器铝合金铆钉的非阳极氧化着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铝合金小零件非阳极氧化着色方法(化学转化法)。试图通过化学着色处理来替代不适于批量铝合金小零件阳极氧化的表面着色方法。研究结果表明,所研制的工艺配方具有节能、操作简单、价廉、适合批量生产且着色膜颜色纯正、一致、重现性好的特点,具有较强的学术研究价值和生产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各种价态阳离子对稀土玻璃光吸收的影响,我们测定了存在铬、锰、铁、钴、铈、镨等不同着色离子时十三种试验玻璃的光谱透过。比较和分析了它们透过曲线的变化规律,讨论了各种氧化物(一价到六价及同族氧化物)对玻璃着色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通过制作符合要求的试块调整探伤灵敏度,用涡流探伤替代着色探伤对淬火磨削轴表面质量进行检测。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铝合金着色的一些传统工艺进行筛选和改进,摸索出了一种经济、简易的镍-铜 混合盐对ZL105铸造铝电争着赭红色的新工艺,用该工艺制得的赭红色膜耐腐蚀性能优异。  相似文献   

13.
铝件黑色处理新工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大量实验研究了一种新型铝及其合金阳极氧化的无机着黑色处理工艺,分析了发黑处理的原理和发黑处理液浓度对膜层性能的影响,并得出了最佳的工艺参数。同时还测试了膜层的抗潮湿,抗腐蚀等性能。  相似文献   

14.
汽车铝合金车身板材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28,自引:2,他引:28  
综述了国内外汽车铝合金2000、5000和6000系车身板的研究进程、应用现状及发展前景,指出了新型Al-Mg-Si基合合金今后汽车车身板研究应用的一个重点,它具有强度和塑性的良好组合,耐蚀性优良,易着色等优点,此外,还列出了汽车铝合金车身板研究应用中存在的成本高和成型性差等问题,提出了我国开发高性能且有特色的汽车铝合金车身板材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决图的邻点可区别全染色问题中一个图的色数算法,基于图的结构研究,采用分析法和数学归纳法,研究了两类特殊图的邻点可区别全染色问题,得到了其邻点可区别全色数。  相似文献   

16.
运用化学置换法和正交试验法测定常温着色液的温度、酸度、成分、含量等参数及其对不同状态及成分的钢铁色膜质量的影响规律,研制出了一种性能优良的钢铁常温古铜色处理液及处理新工艺。  相似文献   

17.
基于多色图理论的产品结构配置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多色集合和多色图理论的概念和方法 ,并应用多色图理论对产品数据管理中的产品结构和配置管理进行了研究。利用多色图的着色原理表示产品树型结构的节点属性 ,标识出配置项 ,建立了基于多色图理论的产品结构及配置模型。按照图论中树图遍历原理提出了基于该模型的产品配置算法 ,并结合实例进行了配置实现过程分析。采用多色图理论的产品配置模型可以全面地表述配置过程 ,使复杂产品的配置管理简单化。  相似文献   

18.
建立了利用小型X荧光仪直接测定玻璃中着色元素Cu含量的X荧光分析方法,克服了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玻璃中着色元素铜时步骤繁琐,耕时长,工作量大的不足,该方法不但简便,快速,而且准确性高,稳定性好,分析误差满足常规化学分析法的误差要求,分析一个样品可以在15分钟内报出结果,并且不需要任何药品,在洛阳玻璃改色过程中已进行了应用,得到了令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溶胶-凝胶法制备三氧化钼电致变色薄膜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艳  马珩  段潜  陈静  戴宁 《光学仪器》2004,26(2):128-131
以钼的异丙醇盐为前驱体,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MoO3电致变色膜。在不同温度下对样品进行热处理。用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对热处理后的薄膜进行表面形貌和微观结构分析,结果显示薄膜在150°C退火为非结晶态,250°C退火部分结晶。对非晶态薄膜的光学性质研究表明,非晶态MoO3薄膜在可见光区具有较好的变色特性,550nm处透过率ΔT为3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