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东濮凹陷庆祖集地区断裂对油气成藏控制作用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庆祖集地区位于东濮凹陷西部斜坡带,发育NNE向、NE向和NW向3组张性正断裂系统,其中自西向东发育的五星集、石家集和长垣3条NNE向东倾基底大断裂系统是该区的主要断裂系统,将庆祖集地区分割成3个NNE向斜列式断阶结构,即Ⅲ台阶、Ⅱ台阶和Ⅰ台阶,Ⅱ台阶和Ⅲ台阶受断层控制,形态变化较大。3组断裂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存在明显差异。通过对主要断裂控制地层发育、沉积体系、烃源岩演化作用的分析,结合油藏发育特征,指出庆祖集地区具NNE向断裂控制不同台阶之间油气富集规模、NE向断裂控制各台阶内部局部构造油气富集程度、小断层控制局部构造内油藏分块性的断裂控油规律,并据此提出庆祖集南部地区为下步有利勘探区带,对地质条件类似地区的勘探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济阳坳陷滩海地区构造演化差异性分区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受郯庐断裂带走滑作用影响,滩海地区不同区带的演化特征具有明显差异。综合地震及海陆资料,对滩海地区断裂体系特征及走滑效应进行分析,利用物理模拟实验总结该区构造样式,建立构造演化差异性分区模式。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发育NW向、NNE向和NE向3个方向优势断裂。NW向断裂为中生代先存断裂,新生代继承性发育并叠接左旋走滑作用;NNE向断裂为右旋走滑,NE向断裂为拉张正断裂,其走滑效应NNE向强于NW向,NW向强于NE向。研究区主要发育走滑断裂弯曲构造样式、走滑断裂释压叠接构造样式、走滑断裂增压叠接构造样式及走滑断裂尾端拉张马尾扇构造样式。滩海地区构造演化差异性从沙三段沉积时期开始,差异性原因与郯庐断裂带左旋转换为右旋的过程有关。将滩海地区划分为3个演化区带,Ⅰ区为继承断陷区,以NW向断裂控制为主;Ⅱ区为相干叠合断陷区,以NW向和NE向断裂相干叠合控制为主;Ⅲ区为走滑断陷区,以NNE向走滑断裂控制为主。  相似文献   

3.
断裂密集带作为斜向伸展作用的标志性产物,是断块油气藏形成与聚集的主要场所。针对歧口凹陷不同走向断裂密集带油气富集差异的问题,通过统计歧口凹陷断裂密集带几何学特征及构造组合样式,结合断裂带形成演化规律,分析不同走向断裂带油气富集差异。结果表明:歧口凹陷主要发育NEE向、EW向及NNE向3种断裂带,其中,NNE向断裂带形成时期最早,断裂的垂向输导能力最弱,油气在深部富集;NEE向断裂带随后形成,断裂对盖层的破坏作用最强,油气在深、浅层均有分布;EW向断裂带形成时期最晚,断裂的垂向输导能力介于前两者之间。研究成果对歧口凹陷及相似的多期裂陷盆地断裂密集带的油气勘探工作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4.
断裂密集带作为斜向伸展作用的标志性产物,是断块油气藏形成与聚集的主要场所。针对歧口凹陷不同走向断裂密集带油气富集差异较大的问题,通过统计密集带几何学特征及构造组合样式,结合断裂带形成演化规律,分析不同走向断裂带油气富集差异。结果表明:歧口凹陷主要发育NEE、EW向及NNE向3种断裂带。其中,NNE向断裂带形成时期最早,断裂的垂向输导能力最弱,油气在深部富集;NEE向断裂带随后形成,断裂对盖层的破坏作用最强,油气在深、浅层均有分布;EW向断裂带形成时期最晚,断裂的垂向输导能力介于前两者之间。研究成果可为歧口凹陷及相似的多期裂陷盆地断裂密集带的油气勘探工作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5.
塔里木盆地古城地区是非常重要的油气勘探领域,近年来虽多口井在古城地区中西部白云岩发育区获得勘探发现,但天然气藏分布规律仍不明确,制约了下一步勘探部署。以区域应力分析为背景,利用近年来采集的高精度三维连片地震资料,通过构造导向滤波、最正曲率地震属性提取分析等三维刻画成果指导断裂精细解释,结合走滑断裂模拟实验,开展古城地区走滑断裂对白云岩气藏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古城地区发育NEE向、NE向、NNE向、NNW向和NW向5个走向的断裂,分别形成于加里东早期、加里东中期、加里东中期—海西早期、印支期和燕山期—喜马拉雅期5个主要活动时期。其中NE向、NNE向两组断裂活动强、数量多,夹角约为40°,组成了空间立体网状断裂体系。由于岩性、岩相和岩溶条件的差别,古城地区中西部白云岩发育区和东部石灰岩发育区,分别发育受构造背景控制的准层状岩性气藏和断溶体独特空间样式的“竖直板状”气藏,需要采取不同的刻画技术、井型等勘探对策,为古城地区效益勘探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渤海西部沙北构造带区域上受北东走向郯庐断裂和北西走向张-蓬断裂的影响,发育渤海最为典型的共轭剪切断裂系统。 通过对沙北地区北东、北西走向断裂特征及其形成演化的系统研究,明确了断裂对地层沉积的控制作用。新生代以来,沙北构造带断裂系统主要表现为 2 期活动:古近纪时期断裂为强拉张、弱走滑活动,断裂控制古近系地层的沉积;新近纪时期断裂为强走滑、弱拉张活动,断裂不控制地层沉积仅起到对构造的复杂化作用。沙北地区断裂对沉积充填及砂体展布的控制主要表现为断崖式、断坡式和断坡横向疏导式等 3 种形式。  相似文献   

7.
基底断裂对松辽南部油气聚集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松辽盆地南部主要发育北东、北西和东西向3组基底断裂,受不同大地构造环境控制,表现为伸展、走滑和挤压多种活动性质.以长岭凹陷、英台四方坨子两个地区为例,分析了基底断裂对盆地区域构造格架、二级构造单元和次级断层形成与展布的控制作用.研究表明:长岭凹陷发育北东向的基底断裂,控制北西向次级断层带的形成;英台四方坨子地区沿嫩江存在一条北北西向的隐伏基底断裂,与北东向的哈拉海等基底断裂共同作用,使次级断层展布方向以南北向为主;北西、南北向次级断层对形成大面积断层岩性油藏有重要控制作用;北西向基底断裂呈右行走滑性质,主要起到调节北东向断裂带延伸方向的作用;北东向断裂带、近南北向的嫩江断裂带附近是下一步岩性油藏勘探的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8.
渤中坳陷断裂构造特征及其对油气的控制   总被引:27,自引:10,他引:17  
系统分析了渤中坳陷断裂构造特征,研究了断裂的形成演化对油气成藏条件的控制作用。渤中坳陷发育4种类型的断裂,即早期伸展断裂、中期走滑伸展断裂、晚期走滑断裂和长期活动断裂。断裂活动主要有3期:①沙三段沉积时期主要形成NNE向、NE向、近EW向伸展断层;②东营组沉积时期叠加了NNE向右旋走滑伸展断层和NW—NWW向左旋走滑伸展断层;③明一段—第四系沉积时期,受郯庐断裂带走滑活动的影响,NNE向断裂再次发生右旋走滑活动。断裂的形成和演化影响烃源岩的分布和热演化程度,形成多种类型的圈闭,为油气垂向运移提供良好的运移通道。发育长期活动断裂的斜坡带和中央凸起附近是油气运聚成藏的有利区域。  相似文献   

9.
北部湾盆地迈陈凹陷东部构造物理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部湾盆地迈陈凹陷断裂系统十分复杂,为了明确其成因机制,在三维地震资料构造解析的基础上,应用砂箱模拟实验,对迈陈凹陷东部断裂系统形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迈陈凹陷东部可划分为上、下2套断裂系统,下部断裂系统是受长流—流沙港期NW-SE向区域拉张应力形成,上部断裂系统是受涠洲期NW-SE向区域拉张及右旋走滑应力形成。并且下部断裂体系受基底先存断裂影响较大,走向、倾向、断层组合都与其保持一致;上部断裂体系受基底断层影响较小,多为新生型断层或继承改造型断层。涠洲期走滑程度的强弱直接影响断裂发育的走向,弱走滑条件下实验结果与实际地质特征吻合度高,并且发育的次级小断层有利构造圈闭的形成,对三维地震构造精细解释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孤北地区孤北斜坡带是一个总体倾向北和北西的洼陷缓斜坡构造单元,主要供油洼陷为渤南一孤北洼陷。在中生代末,燕山运动晚期,以孤西断裂带为代表的北北西向断裂系统和以孤北断裂带为代表的北北东向断裂系统发生了以升降运动为主的强烈活动,该断裂活动一直持续到馆陶末期。受区域应力场的影响,孤北斜坡带主要发育了孤北21、孤北34、孤北35等  相似文献   

11.
松辽盆地北部断裂演化序列与反转构造带形成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立足松辽盆地北部区域地震解释,从分析断裂几何学特征着手,以断裂形成演化过程为主线,系统剖析了盆地演化不同阶段断裂的变形机制,揭示了反转构造带的形成机制及其对油气运聚成藏的指示作用。研究表明,松辽盆地北部断裂演化经历了断陷期的持续伸展变形、拗陷期的持续张扭变形和反转期的连续挤压构造反转变形。盆地晚期构造反转变形是在基底深大断裂、断陷期北西—南东向引张应力场形成的半地堑以及拗陷期近东西向拉张应力场形成的多方位断裂密集带基础上开始演化的。反转期左旋压扭变形场与断陷半地堑、基底深大断裂共同控制了次级背斜带和反转构造带的形成,大庆长垣地区受北北东向断陷半地堑和北北东向基底深大断裂双重影响,反转程度最大,将反转期初始北东向的次级背斜带最终连成北北东向的反转构造带,同时将拗陷期形成的以近南北向为主体的断裂密集带旋转改造成以北西—北北西向为主体的断裂密集带展布格局。  相似文献   

12.
利用野外地表露头、重新处理的地震反射剖面及钻井资料,详细解析并重新认识了巴楚隆起的构造变形特征,提出巴楚地区以往解释的主导构造样式"两断夹一隆"中的具高角度特征的"断层"大多数并不是断裂,而是大型膝褶带,"两断夹一隆"中的"两断"实际是一对共轭膝褶带.同时提出,这种具高角度特征的膝褶带及其褶皱构造是克拉通盆地内在挤压背景下的一种重要变形样式,膏盐层与不连续地层界面的广泛发育以及区域顺层挤压缩短变形是该区形成大型膝褶带的重要地质因素.结合膝褶带的形成机制,分析了它与大型断裂带的区别,并建立了识别地下大型膝褶带的几何形态、地震反射和应力指示等标志.在巴楚隆起形成演化历史研究基础上,探讨了巴楚地区古生界膝褶变形在改善储层和形成圈闭方面的油气地质意义,分析了其油气勘探前景,并指出了寻找大型膝褶型背斜油气藏的有利区带.  相似文献   

13.
张扭性边界大断层上盘的构造分布模式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区域应力场的分析,对华北盆地南部多序次的张扭性边界大断层的形成机制、断裂系统及其扭动方向有了明确的认识。根据张扭性边界大断层往往以弧形断裂形式出现的特点,将区域扭动和应力方向与边界大断层的不同走向段进行了相关分析,提出此类断层存在三个主要应力分布区:即反扭强张区、顺扭减张获平行强扭区。依据上述相关分析结果,建立了张扭性边界大断层上盘的构造分布模式:即张性负向构造一般分布在反扭强张区;扭性负向构  相似文献   

14.
惠民凹陷唐庄地区油气地质条件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三维地震资料,结合临区地质分层,分析了唐庄地区的构造面貌和油气藏规律。该区主要有背斜油气藏、断地愉油气藏及构造-岩性油气藏;沙三段-沙一段,油气藏发育层位和深度由南向北依次更新并抬高;各层位油气藏叠合连片构成复式油气田,综合研究指出,唐庄北部是今后寻找东营组地层不整合油藏的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15.
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断裂变形特征及控藏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家围子断陷为“西断东超”的箕状断陷,伸展断裂和走滑断裂这2种性质断裂对天然气成藏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伸展断裂系统在控盆同时控制有效烃灶分布,近SN向张扭断裂即徐西断裂与NNE向断裂共同控制了沙河子组煤层分布,形成有效烃源灶。走滑断层为火山喷发的通道,徐中断裂和徐东断裂控制营一段和营三段火山分布,与之相交的北北东向断裂有诱导火山喷发作用,交点位置火山规模最大。徐中断裂在泉头组沉积晚期到青山口组沉积早期再次强烈活动,右旋走滑变形使火山岩产生大量裂缝,特别是在断层交点处最发育,形成优质储层。徐东断裂此时无明显活动,优质储层不受裂缝控制。与此同时断裂强烈活动配合沙河子组气源岩大量生排气,成为气源断层,徐中断裂是最主要的气源断裂,由于岩性对接封闭作用,天然气主要分布在气源断裂下盘,因此,天然气围绕倾向变化的徐中断裂两盘呈“正弦曲线”状分布。反转断层和盖层控制天然气富集层位,火山岩顶面的“混岩”盖层品质好,在反转断层不发育区使天然气富集在火山岩储层中。反转断层发育区,易将火山岩中天然气调整到青山口组区域性盖层下的扶杨油层中聚集,调整期为明水组沉积末期。走滑断裂是天然气成藏的主控因素,明水末期没发生强烈反转是保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陈家庄凸起东段北斜坡带的油源主要来自沾化凹陷,烃源岩主要发育在渤南、孤南、富林洼陷的沙四段、沙三段和沙一段,其中沙三段时期为典型的淡—微咸水还原的湖泊沉积环境,烃源岩有机质的母质来源主要以水生浮游动植物为主。烃源岩特征分析及油源对比结果表明,垦68、垦69井的原油主要来自于渤南洼陷的沙三段烃源岩,油气主要通过断层、砂体、不整合面以及由它们组成的复合型运移通道运聚到盆地边缘圈闭成藏。   相似文献   

17.
北部湾盆地乌石凹陷东区构造背景复杂,前人对构造转换带类型、特征、定量刻画及形成机制的相关研究较少。为此,在前人研究基础上,从断裂的发育、演化入手,利用地震资料,采用距离—断距曲线、垂向埋深—断距曲线等定量统计方法,对乌石凹陷东区构造转换带进行识别和分类,总结识别标志及其特征,阐述构造转换带的分布规律、形成机制及与油气藏之间的关系,获得以下认识:①该区构造转换带分为平行型、叠覆型、趋近型、转折端型和共线型等5类。②平行型主控断层级序较高,多以“硬连接”的形式调节、传递位移和形变,剖面上呈复“Y”字型;叠覆型在平面上互相平行,断层级序较低,对构造区带的控制较弱,剖面上表现为背斜形式的“软连接”;趋近型以转换斜坡的形式连接主干断层;共线型主断层中段呈手指状张开,东、西两段倾向相反,剖面上断层相互错动,构成“X”型;转折端型在平面上呈马尾状,调节断层向主控断层弯曲部位收敛,具调节主干断层弯曲程度及断距的作用。③不同类型构造转换带受控于构造背景和边界控制条件,分布位置存在差异。平行型全区分布广泛,叠覆型、趋近型分布于东北部,共线型分布于中北部,转折端型靠近7号断层。④NE向基底断裂奠定了形成构造转换带的基础,在哀牢山—红河断裂带走滑、南海扩张、地幔上涌派生的拉张应力的共同作用下,断层分段生长是构造转换带形成的直接原因。该研究丰富了转换带构造体系,填补了乌石凹陷构造转换带研究的空白,对复杂地质环境下转换带的识别及有利区带的选择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松辽盆地中生代火山岩油气藏特征   总被引:30,自引:2,他引:28  
松辽盆地中生代火山岩油气藏主要形成于晚侏罗-早白垩世火山-沉积序列中。在火山-断陷成盆期,深湖相泥质岩与火山岩呈现垂向或侧向的接触关系,是火山岩油气藏形成的主要因素。火山岩储层岩石类型主要包括熔岩类、火山碎屑岩类。火山岩储层主要发育在溢流相,尤其是溢流相顶底部的气孔带是最为有利的储集相带。火山岩储集空间可分为原生孔隙、次生孔隙和裂缝3种类型。区内火山岩油气藏主要受NNE向和近EW向两组区域大断裂控制,大多分布在区域性断裂活动带、基底隆起或构造带上。  相似文献   

19.
受东邻郯庐断裂的影响,桩海地区发育了渗透性岩体、断层和不整合3种类型有利通道,形成了 3种输导体系组合类型,其中以岩体-断层-不整合输导体系和岩体-断层输导体系为主,而岩体-不整合输 导体系只在长堤潜山带的东坡发育。流体势和输导体系共同控制的有效输导体系在4个不同的运移系统 内体现出不同的油气运移通道组合形式,且分布特征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有效输导体系上的有利圈闭均 是勘探的有利区带。  相似文献   

20.
大兴断裂分段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冀中坳陷大兴断裂具有分段性,且各段特征存在差异。根据大兴断裂展布方向的不同,将其划分为北段(NNE向)、中北段(NE向)、中南段(近EW向)和南段(近NS向) 4段。各分段断层的结构、形态、伴生构造、活动时间及对沉积作用的控制等都存在较明显差异。其中,NE走向段对整个廊固凹陷的构造特征具控制作用。各段的结合部位,构造特征各具特色。大兴断裂作为控制凹陷的边界大断层,在早第三纪相同的拉张应力场作用下,其形成演化具有内在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