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改革电费结算方式,大力推广预购电制 预购电制是从源头上防止客户恶意欠费和逃避电费的最佳方法,客户需用多少电量就预购多少钱的电量。用完了可以继续买,否则自动停电。从而改变客户的缴费意识,从原来的“先用后交”变为“先交后用”。  相似文献   

2.
为了提高客户满意度,实现供电企业与居民用户用电信息双向互动沟通交流,研究了主站后台预付费模式的智能用电管理系统.对系统的架构及工作流程进行设计,对新型预付费集中器功能进行优化,同时将计量自动化系统、营销MIS系统、95598呼叫系统平台、预购电系统有机融合.经过试点应用,该系统可成功将实时电量、电费、剩余电费等信息实时向居民用户展现,对提高客户服务水平以及客户满意度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负荷管理系统的三个新功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负荷管理系统经过近20年的发展,其职能从极具行政色彩的负荷控制逐步向负荷综合管理的方向发展。本文针对负荷管理系统功能拓展过程中所碰到的问题,浅析电费催收、电量远抄和负荷预测有关功能。1 电费催收功能1.1 预购电这种催收功能在国内很多城市中已经实现。有两种基本模式:一种是电量控制,一种是电费控制,现多采用第一种方式。以东北的电量控制为例。首先主台根据营销部门的传票和负荷管理部门所掌握的上月剩余电量数据,向终端下发当月电量。终端通过采集表计电量,不断计算剩余电量。当剩余电量低至告警电量时,发出警告。到达跳…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客户资料的收集、分析,找出电力大客户服务规律,开展对电力大客户的个性化管理,提出以户为单位进行精细化分析的方法,逐户分析各项指标完成情况,制定大客户电量、电费明细表,对电力大客户按不同行业进行分类指导,全面推广预付费电能表,实行预购电制,对部分用电量较大的客户实行分次收费,执行"负荷控制购电"制度,保证电费回收按时结零。  相似文献   

5.
针对张家口供电公司现有的营销系统和电力负荷管理系统的建设现状,在电力负荷管理系统和ECM(Enterprise Customer Management)系统没有定义数据接口的情况下,提出一种基于WEB服务的网页预购电管理系统,同时利用移动通信技术的短信息功能实现了用户用电信息的及时发布.运行结果表明该系统满足负荷管理终端预购管理要求,在提高用电服务质量,方便广大电力用户及时购电的同时扭转了电费回收困难的局面,使得张家口供电公司的电费风险控制能力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6.
<正>销售电价的总水平即全部销售电量的单位平均销售电价。销售电价作为衡量电网企业经营情况的一项重要指标,反映了一个地区电能销售的平均水平,其完成水平的高低最终影响的是企业的销售收益。在购电价格一定情况下,较高的销售电价也意味着更强的盈利能力,因此电网企业高度关注该指标。1影响销售电价的主要因素1.1从电费构成分析从电费构成看,电费主要由电度电费、基本电费、功率因数调整电费3部分构成,每一部分的变化都会直接  相似文献   

7.
1系统概述预付费售电管理系统包括电价、电费、用电业务管理(如业扩、抄表等)和电表信息管理(如电表产权、表库档案等)等。和传统用电收费模式不同,预付费售电用电把电能当作普通商品,用户缴电费方式由供电公司上门抄收变为窗口交易,因而各售电窗口一定是多点大范围联网(远程联网)。作为一个管理严谨的售电系统,其各个功能是由供电公司内部多个部门分工协作完成。计量负责表计资产和维护等业务,财务负责电价、电费和作帐等业务,而营业点(窗口、厅)负责收费、写卡等业务,因而供电公司的售电管理系统应是计算机网络型的分工协…  相似文献   

8.
余敏  周波 《大众用电》2001,(11):23-24
0 前 言 电费是电力企业最重要的经济来源。全面、正确地收取用电客户的电费是电力营销人员的主要任务之一。我们能否依据电力供应与使用的有关法规、条例、规程以及电价政策,准确地计收电费呢?以下就客户的计量装置未安装在产权分界处时的计费问题进行探讨。 湖南省电力公司于1998年8月制定的《电费抄核收工作规程》第三十四条规定“线路资产属于客户而计量点又未设在资产分界处的专线,每月应加计线路损耗电量和需量”。此《规程》执行三年来,对用电计量装置不安装在产权分界处时,一般仅收取了由于线路引起的损耗电量的电费,…  相似文献   

9.
针对目前应用的IC卡预购电系统中传递信息出现的不读卡、信息出错等故障情况,本文设计了利用计量自动化系统低压集抄模块功能对欠费的低压用户进行无卡式预购电的管理方案,由客户端、服务器、集中器、采集器和电能表交互处理数据构成无卡式预购电管理系统,实现远程用电控制、远程抄表、远程监测等功能。该系统的应用缩短了抄表周期,避免了因工作量大而导致的时差电量现象,有利于实时线损计算。该方案有效快速对拖欠电费用户进行跟踪管理,提高电费回收率,使得整个系统应用置于电力公司的控管之下。  相似文献   

10.
1窃电行为的重新界定任何窃电行为,最终都必然表现为不交电费或少交电费。电费=电量×电价。从这个公式来看,达到窃电的目的或实施窃电行为,至少有3种方式:一是窃"电量"从而窃电费;二是窃"电价"从而窃电费;三是直接窃电费。《电力供应与使用条例》第三十一条、  相似文献   

11.
考虑负荷率的峰谷分时电价模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峰谷电价与负荷率电价的配合问题,构建了适合于大、中工商业及其他用户的考虑负荷率的峰谷分时电价模型。首先,对电力系统运行特性及供电成本展开分析,在电力系统最优规划与运行的假设条件下,建立了电力系统及负荷率分档用户的边际容量成本和边际电量成本模型。然后,应用边际成本与两部制定价理论,计及电压等级价差,构建了负荷率分档的峰谷分时电价模型。该定价模型综合反映了用户发、输、配电环节供电成本及其时变特征,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率与公平性。最后,算例验证了该模型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2.
针对地方经济结构变化、企业生命周期缩短后电费回收出现的新情况,江苏省海安县供电公司细化电费回收预警体系,根据用电企业信誉度、用电类别、生产周期等特点,将其分为4类,分别采取不同措施,有效地防止电费回收可能出现的风险,通过不断努力及反复论证和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利用价格杠杆调节北京地区夏季高峰负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北京地区的新电价方案.简要介绍了调整电价结构的必要性和具体内容,调节高峰负荷的预计效果以及各用电单位充分利用价格杠杆调荷节电、减少电费支出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4.
关于基本电费计算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电力营销中执行两部制电价的基本电价可按变压器容量或最大需量进行计算,通过这2种计算方式的对比,认为基本电价按最大需量计算是可行的。这种计算方式可促使用电客户提高负荷率,从而提高发电设备的利用率,绥解供需矜持紧张的压力,又可提高用电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5.
电供暖项目是电力需求侧管理的重要对象,有利于改善大气环境并促进新能源电力消纳,经济性是推广建设电供暖项目的决定性因素。为促进我国电供暖行业的健康发展,构建了临界电价分析模型,通过调研确定了合理的模型边界条件,研究了目录电价结算方式、购销差价不变结算方式下北京市蓄热式电锅炉、集中式空气源热泵、地源(水源)热泵等集中式电供暖项目的经济性。基于计算和分析结果,提出了推广建设电供暖项目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客户服务中心针对北京地区现有电费缴费种类和系统功能进行分析,研究省级集中的集团户缴费最佳方案,实现全面的电子化收费方式,在满足集团客户统一缴纳电费和开具电费发票等各类缴费需求的同时,减轻了地级供电单位的电费服务压力,缩短资金在途时长,加快电费归集速度,取得公司及客户利益双赢的成效。  相似文献   

17.
参考IEC62056—62所描述的费率结构模型,根据国内多功能电能表费率结构的实际应用提出了一个简单通用的费率结构模型,并给出该模型的几种典型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8.
借鉴国外成熟的需求响应模式,在电力需求侧管理城市综合试点工作中,灵活采用分时时段调整、尖峰电价、可中断电价、负荷控制、折让鼓励等经济手段为主的需求响应措施。解决电网系统安全和稳定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基于ARCH模型的电价联动建模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在开展电力零售市场竞争前,销售电价与上网电价的联动机制是在销售侧正确地反映电力市场供需状况和供电成本,规避由于发电竞价而引起上网电价波动给电网企业所带来的市场风险的重要手段。文中通过对电价联动机制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提出一种考虑用户需求响应的电价联动机制与建模的新思路。该联动机制中,电价监管者要在一个电价联动期开始前,向电力5用户公布预期的电价联动水平;在该联动期结束后,根据实际上网电价的波动情况和用电情况,及时制定销售联动电价水平,对于实行电价联动的用户,当期按联动后的电价水平进行结算。同时,该文针对销售电价与上网电价联动存在的风险,采用自回归条件异方差(ARCH)模型对联动期内平均上网电价的波动情况进行数学描述,实现了联动模型的具体建模和对联动水平的预测。最后,采用实例数据对联动模型进行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20.
《The Electricity Journal》2019,32(10):106673
The feed-in tariff (FIT) scheme for small photovoltaic (PV) systems is fast approaching its closure or expiration in many countries. One of the issues after the closure of the FIT will be to determine the selling price of the surplus PV generation, for which valuing the surplus PV generation is essential. This study extracted issues significant to valuing electricity from PV systems by using quantitative content analysis in four states in Australia, where the local economic regulator conventionally estimates the value. Through quantitative content analysis, the region-specific issues relevant to each state were extracted. For example, forecast of wholesale price is the most significant issue in Victoria, where the methodology was not clear and the avoided wholesale cost tends to be overestimated. Similarly, in New South Wales and Queensland, merit order effect was the most significant issue among the stakeholders, where PV installation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other states. Thus, the proposed analysis method can be used to extract the issues relevant to valuing the electricity from PV gener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