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蔡其华 《中国水利》2000,(12):31-31,32,24
要抓住有利时机,利用淠史杭灌区经过4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所积聚的优势和潜力,对灌区进行续建和节水改造,把灌区建设成功能完备、管理先进、良性运行、效益显著的特大型现代化灌区。目前要切实抓好深化投资体制改革,建立以政府为主体的双轨制投资体系;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努力实现现代化管理;推进水价制度改革,建立灌区效益补偿回归机制。  相似文献   

2.
陆继平  叶瑜 《治淮》2002,(2):18-19
本文主要探讨了淠史杭灌区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总体发展思路和建立信息网络的总体原则、目标以及当前建设的任务。  相似文献   

3.
梁灿忠 《治淮》2002,(7):41-42
淠史杭灌区是建国以来新建的三大灌区之一。随着21世纪的到来,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信息技术、办公自动化的迅速普及,给各行各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应该充分认识到,没有科技现代化,就没有灌区现代化,更谈不上实现现代化灌区。现参照先进的都江堰灌  相似文献   

4.
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现代化大型灌区已成为国家农业现代化建设战略要求,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也是引领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举措。通过对淠史杭灌区的管理现状研究,归纳了灌区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灌区现代化管理优化的设想,为大中型灌区现代化管理改革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叶瑜  王大伍 《治淮》2002,(2):29-30
当前,我国水利正面临着从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转变的历史任务。而淠史杭灌区作为我国著名的大型灌区之一,目前,灌区管理仍停留在比较原始粗放的状况,雨情、水情、汛情的采集和水量的调配仍为人工操作,灌溉信息的时效性、调度灵敏性较差,供水效益低下,水浪费较严重,制约着水资源的合理使用、管理水平的提高和综合效益的发挥。随着社会的发展,灌区现有落后的管理方式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不相适应,建设现代化的灌溉优化调度管理系统势在必行。这种系统的建设使水资源管理发生重大变革,也将带来巨大社会经济效益,它代表了灌区现代化建设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淠史杭灌区工程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正在进行,工程条件得到改善,管理体制进一步理顺;但由于灌区水资源总量有限,管理技术相对滞后,限制了灌区效益的发挥,因此,实现信息化管理将成为淠史杭灌区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2002年淠史杭灌区被列入全国信息化建设试点灌区之一,灌区信息化建设正逐步展开。  相似文献   

7.
要抓住有利时机,利用淠史杭灌区经过4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所积聚的优势和潜力,对灌区进行续建和节水改造,把灌区建设成功能完备、管理先进、良性运行、效益显著的特大型现代化灌区。目前要切实抓好深化投资体制改革,建立以政府为主体的双轨制投资体系;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努力实现现代化管理;推进水价制度改革,建立灌区效益补偿回归机制。  相似文献   

8.
灌区信息化是灌区管理重要手段,是灌区现代化的基础。文章简要分析了淠史杭灌区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总结建设经验,阐明灌区信息化发展方向和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9.
王同如 《中国水利》2014,(16):42-43
<正>淠史杭灌区位于安徽省中西部和河南省东南部,1958年动工兴建,1972年基本建成通水,受益范围涉及安徽、河南2个省4个市17个县(区),设计灌溉面积1 198万亩(15亩=1hm2,下同),有效灌溉面积突破1 000万亩,区域人口1 330万人,是新中国兴建的全国最大灌区和全国唯一跨省的特大型灌区。淠史杭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始自1996年,截至2013年年底,淠史杭灌区节水改造累计完成计划投资15.06亿元,实施项目221个,显著提升了灌区服务保障功能,确保了灌区粮食安全、饮水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用水安全。淠史杭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经历了管理体制逐步完善、项目管理逐步规范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淠史杭灌区信息化需求与建设层次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淠史杭灌区是我国3座特大型灌区之一。灌区水资源总量有限,配置调度情况复杂,由于运行管理技术滞后,计量设施不完善,水资源利用效率较低,已不能满足灌区社会发展的需求。启动于2003年的灌区信息化建设是利用信息化技术提高灌区水资源利用效率,解决灌区水资源需求矛盾的重要手段。只有基于灌区管理运行特性的优化配置、调度控制、科学计量等信息化需求,以满足这些需求并按信息化建设规律开展信息化建设,才能真正实现灌区信息化目标。  相似文献   

11.
安徽省淠史杭灌区自建成运行以来,建立形成了一套符合灌区水资源特点、以"统一调度、计划供水、总量控制、综合利用"为主要特征的水资源配置与供水调度体系,取得了明显的灌溉供水和抗旱减灾效益,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灌区粮食稳产、城镇居民生活、生态环境改善等提供了安全可靠的水资源保障。  相似文献   

12.
陆继平 《中国水利》2012,(18):53-54,19
GIS能有机地整合空间信息和非空间信息,通过二维、三维模型等方式展现灌区现状,管理灌区空间属性数据,提供空间数据分析功能,空间专题信息展示功能.从系统建设目标、体系架构、应用系统功能以及空间数据库建设四个方面,介绍了GIS在淠史杭灌区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通过模拟决策成果可增强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能更好地为灌区工作服务.  相似文献   

13.
王伟 《中国水利》2007,(13):55-56
根据淠史杭灌区多年治理滑坡的实践,对灌区滑坡成因进行了分析,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采用削坡减载法、支撑抗滑法、干砌护坡法、导渗排水法、水泥土换填法、应力重塑法等渠道滑坡治理方法。并提出了预防滑坡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安徽省淠史杭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整体不高,近年随着区域城市化进程的加速,非农业用水量出现较大增长,干旱年份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在水资源总量一定的前提下,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建议通过建立用水责任制、省级统筹水源治理、降低农业灌溉定额、持续开展灌区工程配套等措施,从农业用水中节约水量,支撑区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5.
江淮分水岭地区是安徽省旱灾发生最为频繁、程度最为严重、抗旱难度最大的地区之一。为减轻水旱灾害,在国家大力支持下,安徽省在大别山区先后兴建了6座大型水库,建设了举世闻名的淠史杭灌区。淠史杭灌区是新中国成立后新建的全国特大型灌区,目前灌区实灌面积稳定在千万亩左右,并为合肥、六安等城市提供水源,在保障安徽省粮食安全、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为实现淠史杭灌区范围内各行政区域初始水权科学合理的分配,构建了基于公平性、高效性、可持续性和可调控性原则下的初始水权分配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计算各指标权重,通过TOPSIS模型确定各地区水权分配比例及其分配量。结果表明:6个较大权重指标中有3个(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属于水权分配可持续性原则下的指标,说明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可持续性对初始水权分配的贡献最为突出。  相似文献   

17.
18.
淠史杭灌区作为全国三个特大型灌区之一,既是一个水资源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和保护的具体执行对象,又是新的“绿色革命”——生态高效农业的主要依托. 毫无疑问,水资源战略是贯彻灌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主线. 灌区水资源战略研究不仅关系到灌区管理单位的自我生存问题,重要的是关系到灌区受益地区乃至更广泛的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1 背景资料淠史杭灌区位于安徽省中西部大别山余脉丘陵地带,横跨长江、淮河流域,灌区受益面积达 13 130 km2 (其中:土地面积 13133 万 hm2,耕地面积 772 万 hm2,有效灌溉面积已达 57…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分析了因淠史杭灌区粮食种植结构变化导致灌区农业用水形势的变化,以及现状供水条件下应对这一变化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