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受污染水体底泥的处理是一个世界范围内的环境问题,以疏浚为主要技术单元的易地处理处置技术是目前受污染底泥综合整治方案的基本选择之一,而受污染底泥的易地处理处置首先必须解决"受污染疏浚底泥的最终出路"。受污染疏浚底泥的资源化利用技术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一难题。受污染疏浚底泥植物培植土利用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并具有良好前景的一种资源化利用技术。但受污染疏浚底泥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以及生物和环境兼容性等方面都明显有别于一般土壤,因此用其替代一般土壤作为植物培植土进行资源化利用,必须对其技术与环境可行  相似文献   

2.
湖泊内源污染治理中的环保疏浚浅析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莫孝翠  杨开  袁德玉 《人民长江》2003,34(12):47-49
根据污染物的来源,湖泊污染可划分为外源污染和内源污染.环保疏浚是消除内源污染的最实用的方法,尤其对于浅水湖泊.环保疏浚的目的是通过底泥的疏挖去除底泥中所含的污染物,清除污染水体的内源,减少底泥污染物向水体的释放.论述了环保疏浚的方案、特点、在国内外的发展情况,同时也分析了有些湖泊底泥疏浚效果不佳的原因及应采取的措施,最后提出了几点关于我国疏浚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河湖疏浚底泥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河湖众多,底泥污染状况严重,环保疏浚是治理污染河湖的重要措施。随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目标的提出和相关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将河湖疏浚底泥进行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综合利用是今后必然的选择。在对我国河湖底泥污染进行分类的基础上,系统综述了底泥脱水减量化、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和余水处理中各项技术的适用性和优缺点,并总结了不同类型污染底泥的处理处置途径,最后提出了河湖疏浚底泥治理的研究展望及建议。  相似文献   

4.
东钱湖底泥环境特征与疏浚方案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目前以环境和生态治理为目的的底泥疏浚工程中尚无相应的技术标准和规范为指南的情况下,以宁波东钱湖水环境综合整治可行性研究成果为基础,制定了东钱湖底泥环保疏浚方案。详细阐述了该方案涉及的主要内容:底泥污染特性及污染状况分析,疏浚平面范围、疏浚深度及疏浚工程规模的确定,疏浚底泥处置及余水处理等。  相似文献   

5.
针对受污染底泥原位或异位修复技术存在需引入外来材料或长期占用土地和易产生二次污染等问题,提出了将疏浚底泥脱水干化及无害化处理后,烧结成陶粒并回填至原疏浚区域的受污染底泥陶粒化回填技术,并从增强床面稳定性、清晰泥水界面、改变底泥中溶解氧垂向分布和减少底泥污染物释放通量等方面,探讨了该技术修复底泥的潜力。底泥疏浚可直接去除大部分表层污染物,而陶粒制备过程中的高温烧结会降低疏浚底泥的污染程度;陶粒回填后,床面稳定性增加,相同水动力条件下颗粒不易再悬浮,底泥释放通量明显减小,床面溶解氧渗透深度增加。  相似文献   

6.
环保疏浚是清除污染底泥的有效措施。本文在归纳和分析环保疏浚技术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环保疏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并针对武汉南湖环保疏浚工程中的问题提出了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7.
杨晓龙  练新 《水资源保护》2016,32(S1):109-113
介绍了河湖底泥的污染物组成、污染来源、特性及危害,并结合国内外文献系统综述了底泥脱水减量化、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理等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最后提出了湖泊环保疏浚底泥处置技术的研究展望以及建议。  相似文献   

8.
正我国河湖联通、水环境综合治理等战略的实施必然产生大规模的疏浚泥,面向环保疏浚的城市河湖疏浚底泥一站式周转循环处理技术为我国河湖疏浚泥处置开辟一个新的节能、环保处理方法。揭示了负压在疏浚底泥中的传递机理,提出了防堵负压快速固结技术,解决了传统负压处理疏浚底泥经常面临的淤堵问题,通过技术处理,疏浚底泥含水率可以快速降低至液限的  相似文献   

9.
环保疏浚泥浆脱水干化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环保疏浚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污染底泥堆放在底泥堆场,不能快速脱水干化,尤其是在雨水丰富的地区,长时间占用土地资源,增加工程投资.本文在总结分析国内外环保疏浚底泥干化技术的基础上,系统地介绍不同底泥干化技术及其应用现状,并分析存在的问题,探讨了今后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简述水体内源污染的形成机制、影响因素和研究技术.环保疏浚是应用广泛的水体内源污染控制措施.概述环保疏浚的作用、相关技术和评估手段.环保疏浚可对水体指标及水生动植物产生负面作用.选择合适的疏浚厚度、频率和季节可提高环保疏浚效果.综合考虑水体环境并改进水动力学模型、泥沙输移模型和污染物质量平衡模型可揭示底泥污染的释放机制,以制定有效的疏浚策略.  相似文献   

11.
太湖底泥的生态疏浚工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指出:①太湖底泥是湖体水生态系统的基本要素,也是重要的内污染源.②在湖泊外源污染得到一定控制后,以减少内源污染负荷为目的的生态疏浚是控制内源污染效果较为明显的工程措施.③太湖底泥疏浚属水生态整治工程,以最大可能取走污染物、改善水生态环境为控制目标,生态疏浚是局部的薄层精确疏浚.经采用生态调查方法,查明太湖底泥总蓄积量为19亿m3.主要疏浚范围是底泥厚且污染重的重点功能湖区,如梅梁湖、贡湖等.依据太湖底泥的污染特性,疏浚深度以40~50cm为宜,并应为后续生物修复技术介入创造必要的生态环境条件.密闭无扰动抽吸式头部掘进是关键,冬初至春末为最佳施工期.排泥场防渗、尾水处理达标后排放、淤泥安全处置和资源化利用是生态疏浚的环保要求.  相似文献   

12.
环保疏浚系列化技术研究与工程示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太湖五里湖的底泥污染问题,研究了环保疏浚深度确定技术、精确疏浚技术、疏浚过程防扩散技术、堆场余水处理技术、堆场污泥干化技术、堆场污泥资源化利用技术、环保疏浚生态风险评估技术共8项环保疏浚的系列化技术,并介绍了环保疏浚系列化技术在工程实施中的示范过程。  相似文献   

13.
苏华 《江苏水利》2005,(1):34-34,36
在环境保护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重视的今天,环保疏浚应运而生。环保疏浚是水下机械疏浚行业的一个新的分支。其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清除被污染的底泥。清除污染水体的内源.尽可能地减少施工中带来的二次污染。现就我国滇池草海、杭州西湖、无锡太湖五里湖环保生态疏浚的经验,浅谈环保疏浚应抓住的几个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4.
建立苏州河底泥通量数学模型,科学评估苏州河底泥疏浚的水质改善效果;研究底泥污染物控制指标、底泥疏浚深度,开发环保密闭式抓斗,提出污染底泥开挖、运输与处置的组合工艺,研究确定底泥疏浚全过程污染扩散防控技术;创新升级降雨产汇流、泵闸调度与河网蓄排的精细模拟技术,首次揭示苏州河高水位分布规律;推广运用门洞式结构和无挤土弱振动桩基,有效解决交叉建筑物的保护难题;创新设置防汛墙花槽,丰富水岸生态景观。  相似文献   

15.
《人民黄河》2021,(1):103-108
对于不同污染类型底泥,其处理与处置方式存在差异,为使底泥处理与处置更加高效、合理,应对不同污染类型底泥的处理与处置方式进行分类、分区研究。通过对国内外关于高营养盐、重金属、有机物和复合污染等4类污染底泥的处理技术进行总结和梳理,并对工程中常用的原位覆盖、原位生物修复和异位化学修复技术应用效果和应用条件进行分析,提出了对于污染负荷大、污染物种类复杂的区域可采取底泥环保疏浚技术,并在疏浚后配合生态修复工程,建立强大的生态自净系统,其中疏浚淤泥需及时进行合理、安全的处置,对重金属单一污染淤泥采取"清淤干化+稳定化+资源化利用"处置模式,对有机物单一污染淤泥采取"清淤干化+化学氧化+资源化利用"处置模式,对复合污染淤泥采取"清淤干化+化学氧化+稳定化+资源化利用"处置模式;对于污染程度较轻的区域,可采取生态安全性高的原位控制技术,如原位覆盖技术,并辅以水生植被修复,其中辅助的生态修复工程需综合考虑水生动植物生长的水质、基质和外界条件,使其发挥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16.
污染底泥的疏浚和干化处理,是河道、坑塘生态治理的核心。通过分析比较北方地区目前常用河道、坑塘污染底泥清淤方案和处理工艺,为类似河道、坑塘治理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7.
正DB32/T3258—20172017年5月5日,由江苏省水利科教中心、江苏兴水建设工程有限公司起草的《河湖生态疏浚工程施工技术规范》经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规范》对推进生态疏浚在河湖底泥污染治理项目中的广泛应用,提高我省生态疏浚工作水平和治理效果,规范生态疏浚工程施工行为具有重  相似文献   

18.
重污染河道疏浚程度对底泥中总氮释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集正在进行疏浚的河道表层、中层、下层底泥于室内静态条件下进行TN释放试验,研究疏浚程度对具有明显分层现象的河道底泥中的TN释放影响。结果表明:重污染河道底泥的TN释放共分为3个阶段:快速释放阶段,过渡阶段,释放平衡阶段;重污染河道底泥疏浚程度越高,疏浚后底泥TN质量浓度越低,越有利于减少底泥中TN的释放。重污染河道采用水力疏浚仅能去除表层淤泥,底泥TN负荷仍较高。  相似文献   

19.
通过采用底泥清淤疏浚的技术方法,治理山美水库库区水质污染问题,为山美水库水生生态系统的改善和恢复创造了有利条件,并可为后续环保疏浚工程提供有效的示范。  相似文献   

20.
污染河道疏浚底泥对环境的危害及其处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温州市鹿城区戍浦江流域综合整治工程,阐析河道疏浚底泥对环境的影响,并对底泥的处置方式进行探讨,提出相关论点,主要包括受污染底泥对农田耕种的影响、底泥合理的处置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