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IPv6安全脆弱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IPv6作为可控、可信、可扩展的下一代网络核心协议已经从试验阶段走向实际应用。普遍认为IPv6因有IPSec而比IPv4更安全,但IPv6网络在实际部署中往往没有实施IPSec。IPv6协议在没有IPSec时的安全性,特别是过渡时期和IPv6协议自身的安全性问题值得深入研究。主要研究了IPv6在没有IPSec时的安全性。首先对IPv6网络中的攻击和安全问题进行了分类和概述,然后分两部分重点讨论了过渡时期的安全性和IPv6特有的安全性,并给出了一些攻击和漏洞的防护建议。  相似文献   

2.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IPv4地址资源的枯竭,其固有的局限性无法满足网络发展的需求,由IPv4向IPv6的升级过渡成为互联网发展必然趋势。在安全性方面,由于我国大部分企业和学校在IPv4环境下都是通过NAT技术接入互联网,安全性难以得到保障,IPv6协议在网络安全问题上得到改进。IP安全协议(IPSec)对主机上的数据包进行封装,保证了端到端的安全。本文深入分析了IPv6的安全机制,探讨了IPSec、IPV6加密机制、IPV6密钥管理机制等方面的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3.
IPSec与NAT兼容性问题及其解决方案剖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网络的发展促进了新版本的IP协议-IPv6的出现,而IPv6的安全协议IPSec却在推广中与现有网络中普遍应用的NAT技术相冲突.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顺利促进IPv4向IPv6过渡,通过对IPv6和NAT的原理的描述,分析了IPv6和NAT兼容性方向的问题,并就目前常用的两种解决方案,进行对比探讨.  相似文献   

4.
IPv6 因其巨大的地址空间和内嵌的安全机制,已经开始逐步取代 IPv4 成为下一代互联网的标准网络协议。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 IPv6 相比 IPv4 具有的优势,IPv6 自身的安全机制以及 IPv4 向 IPv6 过渡的主要技术。其次重点探讨了 IPv6 网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以及相应的安全对策,主要针对协议过渡技术,IPv6 协议自身,移动 IPv6 存在的隐患,以及 IPv6 对现有安全体系的挑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安全建议。最后对 IPv6 的应用前景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   

5.
IPv6作为下一代网络核心协议已经开始应用。对IPv6网络作了介绍,研究了IPv6网络的安全策略,分析了IPv6网络面临的新的安全问题及过渡时期的安全脆弱性,并给出了一些安全建议。  相似文献   

6.
基于Intel XScale IXP425处理器的嵌入式IPv6防火墙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防火墙对IPv6协议的兼容及对内部网络之间安全的保障问题。本文设计实现了基于Intel Xscale IXP425处理器的嵌入式IPv6防火墙。该防火墙能通过WEB实现远程管理.对IPv6网络包和IPv4网络包均可进行良好的过滤。防火墙能够判断出网络包的协议类型,分别加以处理,实行动态包过滤,并可以解决IPv6分片攻击问题。通过实际设定过滤规则,对防火墙在IPv6和IPv4下的工作情况进行测试,验证了防火墙的准确性和高效性。  相似文献   

7.
为解决防火墙对IPv6协议的兼容及对内部网络之间安全的保障问题。本文设计实现了基于Intel Xscale IXP425处理器的嵌入式IPv6防火墙。该防火墙能通过WEB实现远程管理.对IPv6网络包和IPv4网络包均可进行良好的过滤。防火墙能够判断出网络包的协议类型,分别加以处理,实行动态包过滤,并可以解决IPv6分片攻击问题。通过实际设定过滤规则,对防火墙在IPv6和IPv4下的工作情况进行测试,验证了防火墙的准确性和高效性。  相似文献   

8.
文章阐述了IPv6协议产生的背景、IPv6协议的基本原理和特点;建议利用IPv6协议本身的安全机制提高和增强IP网络安全,提供了IPv6的网络安全解决方案;揭示了IP网络的发展方向;并对我国抓住网络发展的趋势和机遇提出了几点粗浅的设想  相似文献   

9.
IPv6协议把IPSec协议作为必选的协议,保证数据在不安全的网络上进行安全传输,使网络层的安全性得到增强,但是无法有效防止针对协议本身的攻击,因此在以IPv6为基础的下一代因特网中,安全问题依然重要。本文通过讨论IP分片攻击的表现形式、IPv6分片重组机制,给出了IPv6分片重组在Snort的具体实现方案。  相似文献   

10.
基于NAT-PT的分段IPSec隧道建立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顾欢 《软件》2012,(2):136-138
NAT-PT技术解决了IPv4/IPv6之间的通信问题,但是通信过程中的安全却没有得到保证。对基于NAT-PT的IPv4/IPv6网络通信原理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进行了IPSec安全协议的应用实施分析后,提出一种分段的IPSec安全隧道建立技术,实现在NAT-PT特殊网络环境下部署IPSec安全隧道从而保证通信数据的安全。  相似文献   

11.
随着4G网络中IPv6安全机制的引进,网络层的安全性得到增强,同时,IPv6安全机制的应用对4G网络系统安全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其次基于IPv6核心网络下4G网络安全面临威胁和存在安全问题,IP技术的使用为产业带来新业务、新活力,同时为网络带来新的安全隐患。最后提出在IPv6技术是下一代互联网的核心技术下对IPv6技术分析和4G网络防范和对策。  相似文献   

12.
下一代Internet协议IPv6已经成为当今网络发展的热点,安全特性是其主要的优点之一.然而,在IPv6协议及其过渡技术中其实存在着不少安全问题,这些问题需被人们所忽视.本文全面地分析了IPv6协议本身面临的安全威胁,以及在从IPv4到IPv6的各种过渡技术中存在的安全威胁.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了数字校园网络安全的特点和易发生的威胁,并进一步分析了新一代网际协议IPv6的安全机制,说明了IPSec网络安全体系结构的实现原理与服务,阐述了IPv6对解决校园网安全问题的思路及方法。最后设计使用IPv6路由协议建设校园网络,使校园网内用户能够高速通信,达到资源共享。  相似文献   

14.
随着Internet的迅速增长以及IPv4地址空间的逐渐耗尽,IPv6作为Internet协议的下一版本,对IPv4的取代将不可避免的成为必然。但是,由于IPv6引入了一些新的特性以及IPv4向IPv6过渡期的存在,也带来了一些安全上的新的风险和威胁,同时和传统的IPv4网络相比,一些固有的安全问题仍然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因此,研究基于IPv6的下一代网络安全关键技术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正基于IPv6技术对网络安全体系结构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5.
随着Internet的迅速增长以及IPv4地址空间的逐渐耗尽,IPv6作为Internet协议的下一版本,对IPv4的取代将不可避免的成为必然.但是,由于IPv6引入了一些新的特性以及IPv4向IPv6过渡期的存在,也带来了一些安全上的新的风险和威胁,同时和传统的IPv4网络相比,一些固有的安全问题仍然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因此,研究基于IPv6的下一代网络安全关键技术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正基于IPv6技术对网络安全体系结构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6.
IPv6是下一代互联网的核心协议。本文在分析了IPv6网络安全隐患分析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了IPv6的网络安全机制,包括IPsec保护通信机制、时间戳重放保护机制、虚拟专用网机制以及返回路径可达机制等,为IPv6在通信网络中的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IPv6技术是下一代互联网的关键核心技术。通过分析现有网络安全系统的基本原理,针对互联网协议的过渡及存在的缺陷和IPv6网络的特点。概述了几种协议分析在IPv6中的应用,结合这些分析技术构成新的IPv6入侵检测系统框架。  相似文献   

18.
IPv6下的网络攻击和入侵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IPv6有更好的安全特性,但IPv6消除不了网络攻击和入侵。本文分析了IPv6带来的安全增强,IPv6网络中依然存在的安全问题,以及IPv6引入的新的网络攻击和入侵方式,并特别分析了IPv4向IPv6过渡阶段技术带来的网络入侵问题.最后给出了网络管理和配置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朱田  田野  马迪  毛伟 《计算机应用》2013,33(4):926-930
IP地址安全一直是互联网面临的核心问题,在IPv6过渡时期,多种IP地址分配方式,IPv6过渡技术和IP欺骗引起的IP地址不确定性向IP地址资源安全提出了挑战。新兴IPv6家庭网络、小企业网、校园网与传统IPv4网络互联互通的IPv6翻译场景是典型的IPv6过渡场景,然而,传统的IP追溯技术无法直接应用于IPv6翻译场景。基于这种现状,提出一种IP追溯方案来解决IPv6翻译场景下的IP追溯问题,该方案打通了IPv6翻译网关,实现了目的网络对源网络的可知性,进而保证了互联网的IP地址资源安全。  相似文献   

20.
李彦  陈卓  付敏 《计算机应用研究》2012,29(9):3437-3440
网络不断演进会改变底层IPv4/IPv6的基础结构。主要讨论在这样的混合网络环境下部署和应用P2P流媒体的关键问题。提出了采用分层思想设计一个完整的P2P流媒体系统模型,该模型在考虑混合底层网络拓扑环境的情况下同时引入了P2P安全认证的机制,在有效提升流媒体分发效率的同时保证了安全性。仿真结果表明,该模型更能满足未来网络演进过程中混合拓扑环境下P2P应用的需要,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