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旅游公路景观的设计对于地区环境的优化,公路品质的提升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而艺术手法与风景设计的充分融合又能够在现有风景布置的前提下实现地区景观品质的有效提升。因此作为地区独特的建设风景,相关部门应当从艺术设计的角度进行切入,融合景观设计的实际需求。充分的对旅游公路景观设计进行详细的研究,以提升地区旅游公路景观的品质。文章结合实际的工作经验,从艺术创造手法着手,探究留白手法在旅游公路景观设计中的运用,以为地区旅游公路景观设计提供相关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文章主要论述了山区旅游公路的景观设计原则,并依据此原则,以贵州百里杜鹃普底至金坡旅游公路为例分析了山区旅游公路的景观设计的各个要点,为具体的设计工作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4.
关剑锋  刘圆圆 《城市建筑》2013,(24):210-210
中国画区别于西洋画在于“写意”,而景观艺术营造空间的美感也主要取决于意境。本文试图通过对“留白”艺术手法的分析,阐明中国画与中国古典园林的内在联系;提出“留白”艺术对我国当代城市景观设计的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随着中华传统文化的复兴,经典民族设计样式的发掘与推广,世界文化"再东方化"的发展趋势,"汉文化元素"备受重视。在这一背景之下,作为中华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水墨画就成为现代设计师借鉴的对象。"留白"是水墨画空间处理的重要方式之一,本论文从问题的提出,"留白"与中国哲学空间意识的关系阐释,"留白"与"平面构成"的关系阐释,经典平面设计作品的案例分析四方面来探索"留白"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留白”思想在绘画和建筑中的体现为切入点,通过对“留白”的审美建构、空间意境生成逻辑和具体在建筑创作中的应用进行梳理和探讨,试图构建传统与现代的之间的纽带,探索“留白”在当代建筑创作中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该文从分析传统建筑空间中表现出来的"留白"入手,分别从空间限定的弱化、场所功能的复合化、以及路径设置的多重化等角度,来探讨"留白"作为一种空间营造手法在建筑空间环境中的具体表现及对当代建筑设计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8.
董阳 《中国建材科技》2017,26(5):151-152
中国的国画艺术讲究意境,在东方古典艺术中一直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近些年来,随着艺术融合的加剧,国画艺术原理在现代设计中也逐渐得到了运用,而且其发展势头异常迅猛。虽是二维的艺术形式,但是在三维立体空间中也有着许多的应用之处,凸显着独特的魅力。就好比国画中的留白原理,原是营造中国画画面空间感的一种手法,而这种形式正好和现代设计中的少即是多的思想相契合。从而形成了三维室内空间的简约形式风格,给人以直观的空间美感,给室内带来了崭新的感觉,达到了无形有意、无语有声的效果,开辟了现代室内装修设计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9.
本文阐述了城市道路景观环境中过于饱满、紧张的现状,通过“虚实相生”的传统理念,解析了城市道路景观的“留白”艺术。  相似文献   

10.
本文阐述了城市道路景观环境中过于饱满、紧张的现状,通过“虚实相生”的传统理念,解析了城市道路景观的“留白”艺术。  相似文献   

11.
何欣然 《华中建筑》2012,(7):124-126
“留白”是中国传统绘画中一种意境的表达手法,“留白”意境美的产生是一个从空间形态一空间意象一空间意境的复杂过程。该文将其引入滨水景观设计中,以上海世博会后滩公园为例.分析了“留白”的意境美在城市滨水空间中的体现。从而得出“留白”的应用可形成如诗如画的意境,增加城市滨水空间的感染力。  相似文献   

12.
简述了景观设计在旅游规划中的地位及意义,针对景观设计在旅游规划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景观设计在旅游规划中的设计理念与原则,并阐述了景观设计在旅游规划中的运用手法,旨在使景观设计更好地为旅游景区的发展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13.
浅论公路景观设计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青芳  任蓬勃 《山西建筑》2007,33(23):283-284
论述了公路景观设计的涵义及内容,指出公路景观设计应遵循融合和协调性、通视和导向性、统一和变化性及具有良好的视觉效果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对公路景观环境评价的内容及方法进行了阐述,从而使公路景观的整体效果达到最好。  相似文献   

14.
在梳理民族文化、民族旅游、旅游景观设计的概念,特征及民族文化与民族旅游景观设计关系的基础上,通过库图尔其广场景观设计的案例分析,总结出民族文化对于旅游景观设计的重要性及应用民族文化进行旅游景观设计时的方法与注意事项,为创造优秀的旅游景观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钟弘 《市政技术》2014,(3):22-25,27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旅游消费观念的转变,双休节假日郊区游已经成为城市居民的重要休闲度假方式。笔者结合实际工作中的经验和前人所积累的资源,就北京近郊公路工程中的生态景观设计进行归纳分析,提出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16.
李婧 《江西建材》2014,(6):179+182-179,182
现代旅游活动多姿多彩,旅游方式的种类也随之层出不穷。公路自驾游是一种的特殊旅游方式,近年来,随着大批特色旅游风情景观大道投入建设,通过电影、小说,公路文化逐渐在民众心中生根发芽。中国公路旅游时代渐已开启。有别于传统公路单一的交通功能,现今公路还承担着对外窗口的展示作用。而公路景观作为公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也因旅游方式转变而具有了新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刘海宽  申铁军 《四川建材》2022,(9):116-117+120
按照全寿命周期的设计方法,以旅游公路景观系统定义为出发点,以旅游公路景观设计的瓶颈为落脚点,提出山西旅游景观公路设计的新理念,通过太行一号国家风景道公路景观工程设计实例,阐述山西省景观旅游公路设计景观的自然生态性、地域文化性及场地的人性化设计。分析研究表明:山西省旅游景观公路连接国省道干线公路和旅游景区,对利用旧路方案和改线方案进行同深度的技术、经济、社会、环境等综合比较论证,应最大限度地利用原有公路资源。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提出了小城镇旅游形象的塑造中应以哪种方式的景观设计来作为其形象标识这个问题后.通过十堰市羊尾镇景观设计的具体实例解答了这个问题。对于旅游型的小城镇来说,帚观设计的好坏会直接关系到旅游业的发展.因此具有独创性的景观设计才能给小城镇的旅游带来长久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9.
杨磊 《建筑与文化》2016,(1):144-145
景观设计在我国发展已经进入一个新的时期,在近些年火爆的旅游市场带动下,其内涵和应用越来越丰富;同时,景观设计最新理念、技术的应用,也在客观上给旅游带来了深刻的影响。本文从实证角度出发,研究景观设计与旅游的互动关系,梳理景观设计在旅游影响下的新特点,以期为景观设计更好地发展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20.
张依 《山西建筑》2021,(16):156-157
阐释乔治·哈格里夫斯(George Hargreaves)景观设计风景过程主义的内涵,并以天津海河带状公园为例,从项目背景、尊重场地基址、引入自然过程三个方面出发,分析城市公共空间景观项目设计的策略和方法,探讨景观空间的营造.哈格里夫斯提出的风景过程主义,对我国当今公共景观提供了理论的支持和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