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遗产廊道通过遗产的线性串联达到遗产区域化保护的目的,实现自然、经济、文化共同发展。道路交通型遗产廊道是遗产廊道的一种类型,即线性遗产景观沿交通路线分布。莫干山路作为杭州的百年道路,其沿线拥有丰富的工业遗产资源与旅游资源,以此条交通干道为依托,将工业遗产资源与自然景观、游憩环境整体贯穿融合,构建一条特色鲜明、规划有序、保护得当的工业遗产廊道,实现遗产资源的整体保护与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2.
冯君明  李运远 《风景园林》2018,25(12):93-98
遗产廊道作为一种线性文化景观,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面对城市化发展环境,其文化保护与转型发展将成为传承历史文脉、提升片区活力的重要途径,同时也对相关理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以此为研究导向,结合适宜性理论研究提出该方法与遗产廊道保护等工作结合的构想,首先整体分析遗产廊道研究与实践现状,总结其保护与发展需求;其次以大同市新荣区古长城为例进行适宜性分析,并在分析过程中深化遗产资源与环境研究;最后结合适宜性结论与实地探究形成具体保护策略,主要包括遗产修复、廊道保护、区域协调等3方面,最终实现适宜性分析在遗产廊道保护中的实践应用。  相似文献   

3.
大运河工业遗产廊道的保护层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运河(主要是江南运河段)在中国近现代工业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各历史时期工业发展在运河沿线遗留下了丰富的工业遗产.在目前运河工业遗产正面临着严峻的保护与改造的压力下,通过建立"工业遗产廊道"以实现大运河工业遗产的整体保护与利用,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运河工业遗产廊道的保护可以分为区域-城市-历史工业聚集区-相关企业及单位-建构筑物五个层次,并主要从四个层次制定相应的保护与再利用策略.  相似文献   

4.
大运河(主要是江南运河段)在中国近现代工业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各历史时期工业发展在运河沿线遗留下了丰富的工业遗产。在目前运河工业遗产正面临着严峻的保护与改造的压力下,通过建立“工业遗产廊道”以实现大运河工业遗产的整体保护与利用,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本文首先对大运河工业遗产的类型与分布概况,以及遗产的价值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建立大运河工业遗产廊道的基本原理,即运河工业遗产与运河的三种关系:“功能相关”、“空间相关”和“历史相关”。接着对大运河工业遗产廊道的基本范围与层次,以及规划设计的方法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5.
郭浩  马源 《工业建筑》2022,(5):9-15+76
近年来伴随着国家城市化发展不断进步,遗产保护的理念不断加深,工业遗产作为工业化时代的象征和城市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城市更新的主要内容之一。以广东省广州市珠江沿岸的工业遗产为研究对象,剖析其分布特点和内在价值,并针对其现状特征及现存问题,引入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的遗产廊道模式,提出在江河沿岸工业遗产保护利用中,可以通过构建工业遗产利用体系、划分廊道等级、细化内部结构、完善廊道内部空间建设的方式,形成多元化发展保护与利用策略,并加大保护管理力度,加强与城市的良性互动,以期为同类型工业遗产的活化利用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大运河(主要是江南运河段)在中国近现代工业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各历史时期工业发展在运河沿线遗留下了丰富的工业遗产。在目前运河工业遗产正面临着严峻的保护与改造的压力下,通过建立“工业遗产廊道”以实现大运河工业遗产的整体保护与利用,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首先对大运河工业遗产的类型与分布概况,以及遗产的价值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建立大运河工业遗产廊道的基本原理,即运河工业遗产与运河的三种关系:“功能相关”、“空间相关”和“历史相关”。接着对大运河工遗产廊道的基本范围与层次,以及规划设计的方法进行了论述。(上篇见本刊6月上半月号)  相似文献   

7.
苗力  程磊  李冰 《城市建筑》2022,(7):55-59
辽宁省域历史文化遗产资源丰富,且具有明显的轴线型发展特征,以中东铁路辽宁段为轴线,沿线形成多种形态和文化内涵的遗产密集区。本研究从城市历史景观的概念出发,提出“区域历史景观”的研究方法,将铁路沿线各个时期的历史发展进行叠加分析,提取出卫城—附属地的区域发展模式,解释区域历史景观形成的内在动因,以此为基础构建大尺度、综合性遗产廊道,并提出相应保护策略。研究表明,通过构建中东铁路辽宁段遗产廊道,可以整合不同时期和不同类型的历史文化遗产资源,是进行遗产综合研究和系统管理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文章从江苏运河沿线城市历史变迁、运河与城市发展的关系入手,结合京杭大运河江苏段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的现状,从城市文脉的内涵出发,将文化传承的精髓融入到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利用中,从尊重传统文化和历史发展的角度出发,探讨江苏运河沿线工业遗产廊道构建的路径,从而使运河自然生态环境和工业遗产形成了运河城市独具特色的城市风光带。  相似文献   

9.
《规划师》2020,(8)
遗产廊道能增强各个遗产点的连通性和整体性,有效解决线性文化遗产破碎化问题。文章以潇贺古道为研究区,结合区域实际地形、遗产情况,综合运用最小阻力模型、GIS空间分析等方法,依据土地利用类型、高程、坡度阻力值和权重值,构建潇贺古道遗产廊道网络。基于遗产点和廊道空间线性关系特征,确定遗产廊道适宜宽度为2~5 km,将遗产区域划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和边缘区,并提出区域(宏观)—廊道(中观)—遗产点(微观)一体化的空间保护策略。研究结果可为潇贺古道遗产资源整体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数据支持与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0.
李晖  王聪聪  许庆  汪俊志  黄伊琳  刘彦 《园林》2022,(12):19-27
区域生态—文化网络构建有助于生态环境和生态过程完整性的保护,连续并完整的生态系统作为文化遗产资源的基底,对保护遗产廊道区域生态环境及沿线的历史传统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通过适宜性分析方法并运用最小累计模型定量分析研究区空间结构及层次,确定“源”和阻力面,运用GIS的成本加权距离模块,分析其空间的通达性及适宜性,构建生态网络并运用网络分析方法,把廊道网络抽象成节点和廊道连接而成的网络。运用生态学中的斑块—基质—廊道的原理及α、β、γ,三个结构指数对网络进行对比分析,构建优化的生态—文化复合型遗产廊道网络。研究表明:单纯依托物质文化遗产或者选取自然要素而构建的遗产廊道网络会导致连通性不高,或连通性较高但回路较少等网络连通性问题。基于生态—文化廊道网络的评价分析可知,双要素廊道网络优于单个要素的廊道网络,具有网络连线数量较多、连接性较好,节点之间彼此形成了一个较稠密的通道网络等优势,能够促进遗产廊道网络的构建并有利于遗产的保护。有助于实现遗产廊道文化遗产、生态环境的整体保护目标,并为今后类似大型生态—文化网络构建提供理论支撑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国文化遗产所赖以生存 的城乡环境遭到城市化浪潮的冲击,大量建 筑文化遗产面临自身衰败和生态环境破坏的 双重压力。如何在快速发展过程中有效保护 遗产廊道是未来工作的重点。本文结合廊道 适宜性理论,基于国土空间规划视角提出了 结合遗产廊道整体性建设与生态保护的构 想,利用GIS技术进行江门市文化遗产廊道 构建研究:首先通过生态敏感性分析获得研 究区域高中低敏感区的主要分布情况,通过 生态适宜性分析获得研究区域土地开发建 设适宜性分区的主要分布情况;然后对研究 区文化遗产资源进行价值评估与空间分布集聚分析,确定文化遗产廊道的主题与基本空间格局;利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MCR)模拟空间 可达性,得出潜在的文化遗产廊道区域;最后,结合多规合一的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得到最 终的江门市文化遗产廊道保护空间网络。文化遗产廊道与国土空间规划的结合将实现从文化遗 产点到历史文化空间的视角转变,本研究希望对粤港澳大湾区文化遗产廊道的规划与研究提供 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2.
遗产廊道是集休憩、生态与文化保护为一体的区域遗产保护方式,作为我国自2000年以后兴起的区域综合性遗产保护手段能充分发掘自然环境与文化遗产的旅游潜力,基于最小累计阻力模型(MCR)构建的遗产廊道将进一步合理优化区域内文旅资源的保护开发模式。该文以最小累计阻力模型为研究基础,结合ArcGis10.8软件平台,尝试探讨井冈山地区潜在的红色文化遗产廊道构建的可能。研究结果从理论层面对井冈山地区红色文化遗产保护开发的现状工作给予有力支撑,同时为井冈山地区红色文化遗产未来的进一步保护开发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对江西省全域红色文化遗产廊道的构建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基于遗产廊道构建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遗产廊道具有自然和历史文化的特性,其存在的形式和保护手段与城市绿地系统有着必然的联系。针对自然条件优越和历史文化遗产丰富的城市,提出将遗产廊道规划思想引入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工作中,从遗产保护、城市绿地廊道网络体系健全、丰富城市游憩体系等几方面出发思考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新思路。研究以遗产廊道作为城市绿地系统布局的主要因素,探讨基于遗产廊道构建的绿地系统布局模式,并提出遗产廊道中不同类型绿地的一些建设方式,以期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工作思路注入新鲜的血液。  相似文献   

14.
<正>本文以武汉市历史文化名城为对象,研究城市工业遗产资源的分布特征和保护利用重点,提出城市工业遗产资源可持续保护利用的基本原则和主要方法,以及对策和建议。一、工业遗产资源保护利用的对象要求(一)工业遗产资源的基本概念1.工业遗产工业遗产在国际上一般是指“拥有历史的、技术的、社会的、建筑的或者科学的价值的工业文化的遗留物”,而在中国通常是指工业长期发展进程中形成的建成30年以上,具有一定历史、  相似文献   

15.
李沁 《建筑与文化》2011,(8):100-101
滇越铁路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各历史时期的发展在铁路及其沿线遗留下了丰富的线形文化景观遗产。目前滇越铁路面临着严峻的保护与改造的压力,通过建立"遗产廊道"以实现滇越铁路历史文化遗产的整体保护与利用,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本文特别对滇越铁路著名的碧色寨车站的历史文化遗产的类型与分布概况,以及遗产的价值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开发滇越铁路历史文化遗产廊道应遵循的基本原则、相关的理论依据,并对开发构建的方法进行了论述,提出了对于滇越铁路历史文化遗产廊道开发的设想。  相似文献   

16.
遗产廊道是美国针对其大尺度文化景观保护的一种区域化遗产保护战略方法.本文从自然资源保护、历史与文化资源保护、慢行游憩系统完善、解说系统构建、市场与营销策略以及管理体系等六个方面对美国伊利运河国家遗产廊道的保护与管理方法进行了阐述,并对中国大运河的整体化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方法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7.
文化线路以其整体性、连续性、动态性对于遗产资源保护的重要意义已成为共识,多维度、多尺度发展文化线路视野是当前的研究热点.从城市尺度出发,将传统区域尺度的文化线路内涵活化引入老城空间,强化历史遗产保护和现代社会发展的相互促进,总结凝练出整体价值、连接廊道、动态视角三大关联特征,为老城更新改造提供了新的思路.围绕"要素识别...  相似文献   

18.
《华中建筑》2021,39(5)
剑门蜀道是中华民族乃至整个世界重要的自然和文化遗产。该文试图建构剑门蜀道遗产廊道,为剑门蜀道的全局保护与展示进行探索。研究通过对遗产廊道的概念、特点、选择标准等进行解读,结合剑门蜀道的资料分析与调研内容,论证了剑门蜀道遗产廊道建构的可行性,确立了剑门蜀道遗产廊道的概念与范围。之后,对剑门蜀道遗产资源进行调查整理,基于德尔菲法对遗产点的价值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确定遗产点的保护等级,划定保护范围,建立剑门蜀道遗产廊道构建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19.
大运河开凿至今2 500余年,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文明,承载着厚重的遗产资源,是华夏大地的历史瑰宝。但长期以来,在现代城市化发展的冲击下,大运河面临着遗产保护压力巨大、传承利用质量不高、资源环境形势严峻、生态空间挤占严重等困境,遗产价值逐渐被消解。基于遗产廊道理论,以大运河沿线唯一以“古城”概念申遗的城市苏州为例,从大运河遗产空间分布特征及适宜性两方面分别对遗产资源点及城市空间环境展开分析,为大运河遗产保护与规划布局提供重要依据。这对各地进行的遗产保护规划、线性廊道构建、城市风貌建设等内容同样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中东铁路南支线留下了大量的文化遗产资源,但保护形势面临巨大的挑战,快速城市化和经济建设背景下,沿线的铁路遗存在许多重要设施和标志性建筑被拆掉。由于中东铁路工业遗产缺乏整体性的保护研究,本文将结合遗产廊道的概念选取四平段进行保护策略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