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3 毫秒
1.
通过改进长水口机械手结构,采用一种新型浸入式开浇长水口,开浇前进行包盖吹氩、浇注过程中对长水 口、浸入式水口板间进行吹氩保护,避免空气进入钢包注流、中间包冲击区、开浇初期钢水、中间包注流等区域,防 止钢水二次氧化,减少了浇注过程中钢水铝损和钢中[N]质量分数,提高了连铸坯质量。  相似文献   

2.
针对鞍钢股份有限公司炼钢总厂2150 ASP中薄板坯铸机在浇注含Ti超低碳钢时水口堵塞严重的问题,分析了超低碳钢中Ti含量对水口堵塞的影响,通过优化RH工艺、顶渣改质、保护浇铸及提高耐材烘烤温度等措施,铸流换水口的频率由原来的平均1.7次/浇次降低到1.2次/浇次,单支浸入式水口的使用寿命由原来的平均88 min延长到119 min。  相似文献   

3.
铝镇静钢浇铸过程存在的水口结瘤是钢铁企业中普遍存在的难题,结合生产实践中的水口结瘤现象,铝镇静钢水口结瘤按发生位置可分为钢包水口结瘤、塞棒头结瘤、上水口结瘤和浸入式水口结瘤。中等尺寸的夹杂物对水口堵塞影响较大;低拉速也增加水口结瘤的几率;不恰当的钙处理会加剧水口结瘤速度。为防止水口结瘤,需要较高的钢水洁净度、防止浇铸二次氧化,钙处理时要求w(Ca)/w(Al夹杂)≥1.2。采取以上措施后,水口结瘤率平均由20.6%降至4.52%,平均连浇炉数平均由8.2炉提高到10.3炉。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中碳含硫钢浸入式水口结瘤物的物相分析,研究中间包浸入式水口结瘤机理,发现结瘤物主要为CaO·2Al_2O_3 CaO·6Al_2O_3以及少量的镁铝尖晶石混合物。并对精炼过程采用钙处理工艺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确定在钢中m(Ca)/m(Al)=0.13时,且[Ca]/[S]比小于等于0.5条件下,可以保证钢水可浇性。采用精炼过程钙处理工艺、加强连铸保护浇铸、提高浸入式水口烘烤温度等措施后,中碳含硫钢浸入式水口结瘤物厚度由平均10mm减少至4mm。  相似文献   

5.
针对河钢唐钢不锈钢1 580生产线在浇注IF钢时浸入式水口严重絮流的问题,分析了产生水口絮流的影响因素。通过降低IF钢的过程温降,优化RH处理工艺,调整浇注中包温度等措施,RH过程OB平均量降低了105 Nm3,过程OB平均率降低了32.1%,减少了Al2O3生成量,提高了钢水洁净度,改善了钢水的可浇性,单只浸入式水口的平均寿命由原来的67.6 min提高到163.9 min。  相似文献   

6.
美国内陆钢公司第二转炉车间的2号板坯连铸机浇厚235 mm,宽889~1930 mm板坯。铸机最大注速为1.76 m/min,所用钢包容量为195 t,中间包最大容量为33.9 t。以前钢包用长水口为直筒形,在更换钢包时,打开新换钢包水口前,钢包需一直下降到水口头部略高于中间包钢水液面为止。长水口一打开,水口头部就浸入到中间包钢水中,在水口内部形成负压,从而使钢水“倒灌”入水口中,不  相似文献   

7.
苏瑞先 《特殊钢》2011,32(1):27-29
分析了产生冷轧板卷夹渣类缺陷的连铸工序因素。结果表明,150 t转炉-吹氩站-LF-CAS或RH-(900~1 020) mm×210 mm连铸流程生产低碳铝镇静钢时,水口插入深度130~155 mm时热轧板缺陷指数远低于水口插入深度125 mm和160 mm时缺陷指数;浇铸时钢包水口自开和烧氧打开钢中平均总氧含量T[O]分别为15×10-6和25×10-6;通过下渣检验仪控制钢包至中间包的下渣量,热轧夹渣类缺陷指数显著降低。通过控制中间包钢水量,改进中间包水口结构;优化浸入式水口插入深度,提高钢包自开率和下渣检测使用率,采用低钠结晶器保护渣,使热轧板夹渣翘皮指数由原先的3.45降到0.73。  相似文献   

8.
为完成280万t年产量目标,河钢邯钢围绕"单浇次连拉炉数提升"展开了攻关,重点在于耐材浸入式水口的研究.按照浸入式水口渣线部位残厚不能低于7 mm的要求,通过延长浸入式水口的下降时间,减少下降长度,增加有效渣线长度等措施,平均残厚增加到10.57 mm,同时平均连拉炉数达到22.34炉,较之前提高1.9炉,甚至有十几个...  相似文献   

9.
分析某厂中薄板超低碳钢DC04生产工艺表明:Al_2O_3生成质量越大浇铸过程中塞棒杆位涨杆越明显,单支浸入式水口浇铸时间随Al_2O_3平均生成质量的增加而降低,当Al_2O_3平均生成质量超过6kg/t时,浇铸时间低于50min;当Al_2O_3平均生成质量低于3kg/t时,浇铸时间大于200min。提高钢液可浇性的工艺措施为:转炉终点温度大于1 710℃,并控制出钢碳质量分数0.03%~0.05%;控制出钢过程温降,RH到站温度大于1 630℃;控制RH吹氧量小于0.8m3/t。  相似文献   

10.
天凤 《钢铁》2001,(12)
加拿大钢铁公司希尔顿厂炼钢车间年产 2 30万 t连铸坯。生产设备有 3座 BOF转炉 ,2座二次精炼 L MF炉及 2台连铸机。钢包平均容量为 145 t,每座钢包配置有多孔塞用于通氩气搅拌钢水、一个直径 82 mm水口用于把钢包中钢水浇注到中间包。连铸的最终目标是获得 10 0 %钢包自动开浇率及消除钢包水口堵塞。为了提高钢包自动开浇率 ,避免钢包水口堵塞 ,希尔顿厂采取了以下措施 :1水口引流砂由锆石砂改为铬铁矿砂 ;2确认影响钢包自动开浇的操作参数 :出钢→钢包钢水停留时间 ,完成 L MF炉搅拌时间 ,钢包空包时间 ,L MF炉搅拌类型 ;3减少连铸用…  相似文献   

11.
吴永生  喻承欢  邱同榜  李具中 《炼钢》2004,20(6):7-9,20
主要介绍武钢第二炼钢厂在连铸极低碳钢和纯净钢时,为确保减少连铸过程中钢水增碳.开发和应用了低碳钢包砖、大包保护管以及中间包浸入式水口,并取得了良好的使用效果。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低硅铝钢浇次首罐浸入水口出现絮流现象的原因,提出了钢水冶炼和浇注期间的预防措施,包括降低转炉终点氧含量,优化出钢过程钢水的脱氧方式;提高LF炉处理期间顶渣的还原性;合理控制钢水中的Ca含量等。采取上述措施之后,低硅铝钢浇次首罐浸入水口的絮流现象减少近50%。  相似文献   

13.
针对CAS精炼过程中罩外有大量气泡溢出的问题,在相似性原理的基础上建立了CAS钢包的水模型.研究了CAS精炼过程中底吹气量、浸渍罩插入深度和不同底吹位置对钢包混匀时间的影响.实验发现:浸渍罩的中心与底吹气孔的中心同轴时,能有效地防止罩外气泡溢出.对于300 t钢包,底吹方案优化后,底吹位置选在距钢包中心0.3r~0.4r(r为钢包底部半径),精炼时底吹气量为600 L·min-1,排渣时底吹气量选在500 L·min-1左右,浸渍罩浸入深度选为180~225 mm.工业试验表明,优化后的底吹方案有效地解决了罩外气泡溢出的问题,并且提高了LCAK钢液的洁净度和可浇注性.  相似文献   

14.
两炉次无取向硅钢XG800WR(/%:0.003~0.004C、0.71~0.75Si、0.32~0.33Mn、0.004~0.007S、0.016P)的炼钢流程为铁水预处理(KR)-210 t顶底复吹转炉-钢包吹氩-RH脱碳精炼-230 mm×1220 mm板坯连铸。53 t中间包钢水过热度为25~30℃,钢包到中间包采用长水口全程吹氩保护浇铸,中间包至结晶器采用浸入式水口浇铸。结果表明,在RH、中间包、结晶器过程中钢中总氧以及夹杂物数量和尺寸均明显降低;但在钢包到中间包过程T[O]、[N]和钢中夹杂物数量增加,说明长水口浇铸过程存在二次氧化。连铸坯中T[O]、[N]平均他分别为11×10-6和30×10-6,显微夹杂物数量平均为4个/mm~2。铸坯中的显微夹杂物主要为3~5 μm的AIN,同时存在少量的MnS、Al2O3·AIN和Al2O3·MgO·MnS。  相似文献   

15.
济源钢铁公司采用60 t顶底复吹转炉高拉碳操作法,控制转炉终点[C]0.08%~0.20%,出钢过程钢包底吹氩并加铝铁脱氧,LF采用CaO-Al2O3-SiO2高碱度渣精炼,连铸钢水过热度20~30℃,M+F电磁搅拌,全程吹氩保护浇铸,铸坯堆垛缓冷工艺生产150 mm×150 mm GCr15轴承钢铸坯。实践表明,GCr15轴承钢的氧含量为(6.3~11.9)×10-6,平均氧含量为9×10-6,连铸坯的低倍组织良好。  相似文献   

16.
龙钢通过控制精炼过程中精炼炉的到站温度、精炼后钢中氧的含量、合金的加入量,连铸采用全保护浇铸、全水冷却和电磁搅拌,轧钢采用控轧控冷,成功实现了品种钢的生产。指出石灰质量差是影响转炉和精炼炉脱硫率低的主要原因,通过降低钢水过热度、进一步调整电磁搅拌频率可以减少钢中的裂纹、中心疏松。  相似文献   

17.
以天钢120 t LF为原型,在相似原理的基础上,通过水模型试验,研究考察了底吹氩量对出钢过程及吹氩 精炼过程钢液混合效果的影响,对精炼钢包内的渣金卷混行为进行了研究,并考察了不同操作工艺参数(时间、吹 氩量)对钢包内夹杂物去除的影响规律,进而对原工艺的改进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防止浸入式水口堵塞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文芳 《钢铁研究》1997,(1):3-8,30
介绍了一种连铸中包采用浸入式水口和塞棒同时吹气工艺,防止浸出式水口堵塞技术,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这种工艺后,可使15MnHP钢的连铸炉数由原来的4炉提高到6炉。中包-铸坯夹杂去除率提高了10.4%。  相似文献   

19.
郭猛  王晓峰  张越  赵志刚 《鞍钢技术》2014,(1):50-52,62
针对鞍钢股份有限公司炼钢总厂LF工序造渣速度较慢的问题,探讨了LF炉提前造渣技术,即把LF所需渣料大部分前移到转炉出钢工序进行,利用出钢过程的钢水流冲击、底吹氩气搅拌等良好的动力学条件,在钢水罐内提前造高碱度、具备一定脱硫能力的顶渣。采用该技术后,LF处理时间缩短了2-3min,LF升温效率提高了2.1℃/min,连铸坯洁净度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