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复合材料用预浸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3预浸料的质量控制预浸料的一些性能将直接带入复合材料 ,复合材料的性能取决于预浸料的性能。对于热固性树脂预浸料而言 ,在制造过程中 ,运输、储存期间均会发生化学变化。热塑性树脂预浸料在上述情况下虽不发生化学变化 ,但聚合物分子量、分子量分布、纯度、结晶形态等对预浸料和复合材料性能及成型工艺均有很大影响 ,如树脂体系组成的微小变化、工艺过程控制不当或偶然失误 ,都会对复合材料带来无法挽回的损害 ,因此 ,对预浸料必须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国外已形成一整套严密地质量控制程序和方法 ,建立了保证预浸料制备过程各阶段性能的…  相似文献   

2.
复合材料用预浸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预浸料的基本概念预浸料是用树脂基体在严格控制的条件下浸渍连续纤维或织物,制成树脂基体与增强体的组合物,是制造复合材料的中间材料。它的一些性质直接带入复合材料中,是复合材料的基础。复合材料的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预浸料的性能。对于复合材料设计师来说,预浸料是具有一定力学性能的结构单元,可用以进行结构设计。对于复合材料工艺工程师而言,预浸料是制造结构的原料,可直接用以制造各种复合材料构件。预浸料的优劣关系到复合材料的质量。因此,预浸料对复合材料的应用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预浸料从40年代末期开始采用…  相似文献   

3.
预浸料是先进复合材料制品生产过程中的中间材料,它也是复合材料结构的基本单元;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化学性能以及成型工艺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预浸料的物化特性。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复合村料预浸料质量控制研究的新进展,重点介绍了红外光谱、凝胶渗透色谱、高效液相色谱、差示扫描量热法等现代仪器分析技术在碳纤维、玻璃纤维/环氧树脂预浸料质量控制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对自粘性预浸料用高温固化环氧树脂的流变性、凝胶时间、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等进行分析,确定了树脂的固化工艺。采用热熔胶膜法制备玻璃布预浸料;用模压法制备层合板,采用真空袋法制备夹层板;对预浸料和复合材料进行物理性能和力学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预浸料物理性能、复合材料层压板物理和力学性能满足要求,夹层板的粘接强度高,满足应用指标要求,制备夹层结构时预浸料可以直接粘接蜂窝芯材。同时探讨了预浸料树脂质量分数对夹层板滚筒剥离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玻璃布预浸料树脂质量分数的提高滚筒剥离强度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粉末浸渍工艺制得连续玄武岩纤维和不锈钢纤维增强聚苯硫醚预浸料,预浸料的编织物经层压成型制备了聚苯硫醚复合材料,对复合材料的力学和电磁屏蔽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锈钢纤维/聚苯硫醚预浸料与玄武岩纤维/聚苯硫醚预浸料层压所形成的复合材料其力学性能和电磁屏蔽性能均优于铝箔与玄武岩纤维/聚苯硫醚预浸料层压所形成的复合材料;当电磁波频率小于200 MHz时,复合材料的电磁屏蔽效能较高,不锈钢纤维/聚苯硫醚预浸料中不锈钢纤维质量分数(含量)为30%时,复合材料的电磁屏蔽效果达到较高值,当电磁波频率在200~1 500 MHz范围内,材料的屏蔽效能在20~30dB间波动。  相似文献   

6.
采用自制的环氧树脂膜与碳纤维一起热压制备预浸料,并通过正交试验设计改变热压温度、时间和压力这三个工艺参数来探讨制备预浸料时热压工艺参数对预浸效果的影响,制成的预浸料固化成复合材料后测定其力学性能,以此来确定预浸料的最优热压工艺参数。测得制备的预浸料挥发分质量分数为(0.6±0.1)%、树脂质量分数为(55±2)%。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当热压温度为60℃,时间为50 s,压力为1.5 MPa时,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最高。  相似文献   

7.
(续 5)4 预浸料的类型和性能4 1 预浸料的类型随着复合材料研究和开发的不断进步 ,使用领域日渐扩大 ,复合材料构件不同制造工艺、不同工作条件对预浸料也提出了不同要求。为了适应来自多方面的需要 ,新的预浸料不断出现 ,预浸料的类型不断增加。按物理状态分类 ,预浸料分成单向预浸料、单向织物预浸料、织物预浸料 ;按树脂基体不同 ,预浸料分成热固性树脂预浸料和热塑性树脂预浸料 ;按增强材料不同 ,分成碳纤维 (织物 )预浸料、玻璃纤维 (织物 )预浸料、芳纶 (织物 )预浸料 ;根据纤维长度不同 ,分成短纤维 (4 76mm以下 )预浸料、长纤…  相似文献   

8.
连续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综合性能优异,其应用与日俱增。作为热塑性复合材料制造用中间材料,连续纤维增强热塑性预浸料的制备和质量控制技术对于热塑性复合材料的发展来说至关重要。本文详细介绍了熔融浸渍法、溶剂浸渍法和粉末浸渍法三种工艺制备连续纤维增强热塑性预浸料的研究进展,总结了各种制备工艺的优缺点,并对高性能热塑性预浸料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黏性是复合材料预浸料的重要工艺性能之一,国内外一直缺乏预浸料黏性的定量表征方法。本文采用拉剪试验方法定量表征预浸料的黏性,研究了搭接面积、辊压时间、拉伸速度、放置时间等因素对黏性的影响,并进行了预浸料对预浸料、预浸料对不锈钢板的拉剪试验。结果表明:搭接面积和拉伸速度对试验结果影响较大,且预浸料对不锈钢板的试验结果分散性更小;初步确定了定量表征复合材料预浸料黏性的最佳测试参数。  相似文献   

10.
本文根据复合材料低成本制造技术,介绍了预浸料技术的新进展,包括可常温储存的预浸料;低温固化温使用的预浸料;大丝束碳纤维预浸料和快速固化预浸料。  相似文献   

11.
预浸料技术的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复合材料低成本制造技术,介绍了预浸料技术的新进展,包括可常温储存的预浸料;低温固化高温使用的预浸料;大丝束碳纤维预浸料和快速固化预浸料。  相似文献   

12.
预浸料是用树脂预先浸渍,可以储存的纤维增强塑料(FRP)半成品,随时可以用来制造复合材料制品。预浸料有热固性和热塑性预浸料之分。因它们容易使用、性能稳定、空隙率低、模塑过程清洁等诸多优点,预浸料在复合材料工业中日趋普遍,前景甚好。  相似文献   

13.
一种非热压罐成型高性能玻璃布复合材料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3233VB中温固化树脂进行流变性能和DSC分析分析,确定3233VB中温固化树脂的固化工艺;采用热熔法制备一种中温固化环氧玻璃布预浸料-3233VB/EW180B预浸料,通过真空袋法、模压法和热压罐法成型复合材料板,分别进行性能测试和对比。结果表明,3233VB/EW180B玻璃布预浸料适合真空袋法成型复合材料;3233VB树脂具有良好的韧性,夹层结构的抗滚筒剥离强度高,其预浸料可与蜂窝直接共固化;预浸料树脂质量分数相同时滚筒剥离强度随着预浸料层数的增加而提高。  相似文献   

14.
安琪 《上海塑料》2010,(1):36-36
比利时Nanocyl公司日前宣布,它已扩大其应用于高级复合材料的PREGCYL^TM预浸料的产品组合。PREGCYL是一组碳纳米管环氧树脂预浸料,用于航空、汽车、船舶和体育器材的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可提高材料的结构导电性和强度以及耐久性,减轻其质量。  相似文献   

15.
位于美国加州的Tencate先进复合材料公司提供一种高性能热塑性复合材料预浸料,将代替热固性复合材料。这家公司的新型预浸料生产线,可生产商标为CETEX碳纤维/PEEK(聚醚醚酮)以及玻璃纤维/PEEK的热塑性预浸料。据该公司  相似文献   

16.
采用弹性纳米粒子改性3233中温固化阻燃环氧树脂,制备3233/EW250F玻璃纤维布预浸料,并测试树脂、预浸料和复合材料性能.结果表明,弹性纳米粒子不会降低复合材料的玻璃化转变温度,能提高自粘性树脂-3233树脂预浸料的滚筒剥离强度,有利于树脂预浸料的自粘性,树脂具有韧性,抗冲击性能好,其CCF300碳纤维复合材料冲...  相似文献   

17.
正本发明涉及具有厚度薄、热膨胀系数低及热放出高等特性的复合材料的制造方法和通过该制造方法制造的复合材料及利用该复合材料的覆铜板层压板。根据本发明的利用单方向碳纤维预浸料织物的复合材料,利用通过包括如下步骤的方法制造的单方向碳纤维预浸料织物,该方法包括:制造单方向碳纤维预浸料的步骤;将制造的单方向碳纤维预浸料切断成一定宽幅的步骤;将切断成  相似文献   

18.
正1全球预浸料市场值得关注自20世纪后期以来,预浸料对于复合材料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它发掘了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所具有的优势,以高要求、高质量的材料和工艺进入了高性能要求的制品领域。过去的60多年里,预浸料工艺技术和预浸料品种在欧美发达国家得到了快速发展。据有关方面提供的资料,全世界现有预浸料厂商主要有美国赫氏、瑞士固瑞特、美国氰特、美国Axiom、爱尔兰MICAM、美国ACG、英国Amber等以及近年兴起的热塑性预浸料厂商,美国Ploystrand、  相似文献   

19.
环氧树脂/芳纶纤维预浸料的质量控制试验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测定了环氧树脂/芳纶纤维预浸料的固化度(红外法)、不可溶分含量及其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与储存时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固化度、不可溶分含量与储存时间之间在95%的置信条件下呈显著的线性关系。固化度、不可溶分含量可以作为预浸料的质量控制参数,其试验方法可用于预浸料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芳纶预浸料及其与碳纤、玻纤混杂预浸料的研制状况。探讨了不同因素对预浸料及其复合材料的性能影响。叙述该预浸料的性能和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