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姜都 《城市建筑》2012,(10):120-121
本文通过回顾了新中国成立后城市文化建筑的建设发展历程,分析了由政府主导建设的文化建筑在城市中的角色变迁及特点,归纳了当下建设新区、更新旧区背景之下文化建筑的实践形式,阐述了在新经济时代,文化建筑凭借其商业价值和艺术价值奠定了其在城市建设中的特殊地位,并提出各地的文化建筑应保留其各具特色的文化基因以引领富有特色的城市建设之路。  相似文献   

2.
何?川  魏宏杨 《室内设计》2012,93(1):15-18
我国的大型文化建筑已经进入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建设发展时期,建设过程中的一些问题也日渐显现。许多耗资巨大的标志性文化建筑偏离了其本来的城市角色,与城市文化的发展背道而驰。本文通过对其产生原因的分析,希翼为相应的解决途径提供可参考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武汉城市景观文化生态保护建设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笃勤 《华中建筑》2005,23(3):91-93
城市文化生态是形成城市特色的文化要素。历史古迹,优秀建筑,空间形态,环境特色,作为城市文化生态的显现部分,既是城市文化底蕴直观生动的反映,也是市民的情感港湾和精神家园。理应得到珍惜和保护。该文在系统地概括武汉景观文化生态特点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当前武汉城市景观规划建设中的文化生态问题,提出了武汉今后改进城市景观文化生态规划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徐娟娟  田华 《山西建筑》2012,38(12):21-22
阐述了城市文化建设的内涵,针对城市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历史建筑破坏严重,城市面貌趋于同一,城市精神缺乏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以凌源市为例提出了城市文化建设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方其琴 《城市建筑》2014,(17):267-267
近年来,在城市建设过程中,一些历史文化名城和建筑遗迹相继遭到破坏。文章论述了在发展城市建筑的同时,要兼顾历史文化遗迹的保护,使二者和谐发展,这样才能建设出自己的城市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6.
风水文化与泉州建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风水源于古代确立城市的外部环境和人们选择住宅建筑时,对气候、地质、地貌、生态、景观等建筑环境因素综合评判的一种学说。它形成的风水文化对泉州传统建筑影响深远。具体反映在建筑择址和布局中的朝向,中轴线,造门,附属设施及装饰等方面,体现了泉州传统建筑与中华文化之间的密切关系。今天,我们探索风水文化与泉州建筑的关系,对加快泉州城市建设和丰富“泉州学”研究有较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人类创造了文化,文化催生了城市。本文在介绍如何做好城市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的基础上,结合街区规划建设、城市建筑中的文化建设提出一些思考,并得出新地域文化与民俗文化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建筑,是一个民族审美情趣和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城市化建设的过程中,华夏建筑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对建材产品的文化内涵提出了新的要求,研究和开发符合城市文化发展要求的建材产品,必将为城市文化建设增光添彩。1 建筑使地域文化得到张扬  建筑是人类文明的载体,具有很强的地域特色,体现了强烈的民族性和地域性。建筑不仅能满足人们生活的需求,同时也能满足人们的精神寄托,满足人们对美的欣赏追求。城市建筑是一种美学,更是地域文化的体现。  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悠悠五千年的历史,孕育了丰富深厚的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9.
吕伟 《山西建筑》2004,30(16):33-34
介绍了建筑艺术在文化发展过程中的具体表现,以武汉市域市建设为例,就城市建筑体现中国特色、地区特色和民俗特色的表现方法进行了个绍,提出域市建筑与域市文化协调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城市文化建设对城市发展的意义和影响,分析了公园文化建设与城市文化之间的关系,从提高市民素质、提升城市形象、展现历史文化、丰富群众文化活动等方面,论述了莲花山公园在深圳文化建设中的功能体现,有利于城市文化建设的发展,形成城市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11.
说“阙”     
阙是古代建筑群入口的建筑,随着朝代的更迭不断变化。在习近平新时代的城乡建设中,应当在保持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赋予“阙”这种建筑形式新的文化内涵,起到美化城市,提高城市文化品位,重塑古城风貌,画龙点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吕飞  于婷婷 《城市建筑》2012,(8):137-139
近年来,代表城市意识形态的文化基础设施逐渐成为操控城市发展的主引擎。本文通过对文化基础设施的概念、变化规律以及国内建设现状的分析,提出构建城市文化基础设施廊道的理念,并明晰其基本概念与内涵,在详细介绍城市文化基础设施廊道空间形态的基础上,以哈尔滨、大庆、长沙等城市为例,提出文化基础设施廊道的建设方法。  相似文献   

13.
何韶颖 《华中建筑》2007,25(2):86-87
近年来,西欧、北美和澳洲兴起一场深刻的城市革命,即城市复兴运动.英国一些著名学者针对西欧及北美各国文化活动与城市复兴政策的相互关系,提出其研究报告The Art of Regeneration,在城市问题与文化的回应、原有操作方式的局限性、文化活动对城市公众的影响等方面,作出详细的论述.文章通过对该报告主要观点的简介和述评,介绍了城市复兴运动产生的背景、目的和特点,以求为我国的城市复兴与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城市文化环境的营造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张锦秋 《规划师》2005,21(1):73-75
城市建设是一个历史范畴,任何一座城市在营造自己的化环境时,都需要在原有城市又化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使城市形象独具特色。城市化环境的营造应是长期型的建设,而不是突击式的装璜。国内外大量城市建设的实践反复证明了城市的统一性和建筑的协调性是有又化内涵的城市必不可少的品质。  相似文献   

15.
雷娜  李云燕 《室内设计》2013,28(5):66-71
着眼于我国当前城市旧区更新缺乏文化内涵的现状,为传承城市历史文脉,在分析了文化的含义及其在城市旧区表现形式的基础上,总结了文化在城市旧区中的作用机制在于凸显地域文化特色、加深居民认同感、增加文化氛围,提高城市品味。以此为基础,结合嘉陵桥西村的旧区改造案例,提出了城市旧区中的文化策略,即提高认识,深入发掘嘉陵桥西村的文化资源;注重内涵与表现,建立文化的非物质与物质形态的结合;突出文化特色,建立文化表征的旧区更新体系;以人为本,重视城市更新中居民的文化认同。该策略为我国当前的城市旧区改造提供了积极参考。  相似文献   

16.
新时期文化消费场景已经嵌入居民日常生活,在 “公园城市”建设的背景下,文化消费空间与城市公园的关系 值得关注。利用空间计量模型,以成都主城为例,分析文化消 费空间集聚的影响因素,探索各类城市公园在文化消费空间集 聚中的作用。结果表明:商业、交通和公园等因素会对其空间 集聚产生显著影响,其中,城市公园是其空间集聚的重要因 素,不同类型公园的影响程度存在空间分异。在城市北部,处 于城市更新中的社区公园呈现出对文化消费空间的不稳定影 响;在城市南部,新建的综合公园更能吸引文化消费空间。结 果所揭示的文化消费空间与城市公园之间的共生关系是城市建 设趋向多元的表现,反映了人们的文化休闲活动对城市绿地景 观的空间倾向性,对公园城市的规划建设具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7.
当代文化建筑以开放的姿态积极介入城市环境,并不断突破建筑本体功能的限定,越来越多地承载原本属于城市的职能。本文提出,对于当代文化建筑职能的研究应强调建筑对外部环境、城市和社会产生的效用,将外部需求纳入建筑的范畴,从而建立建筑创作中的城市意识。  相似文献   

18.
徐汇滨江区域是上海市城区中唯一一块未大面积开发的滨水区域,西岸201 3建筑与当代艺术双年展以营造与进程作为主题,用文化事件作为地区引爆的热点,探讨以文化为导向的城市区域发展,谋求第三种海派城市发展模式。以建筑与艺术的互动,积极思考城市、环境与人的互动,充分展示未来城市更美好和更具想象力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利用文化重建复兴旧城街区的城市设计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春苑 《华中建筑》2006,24(12):65-68
文化重建是最近旧城改造中城市规划师关注和追求的目标之一可通过发展或强化一个地区或者那里的人们的特性来恢复或者提升城市生活的质量。本文探讨了城市设计是旧城复兴过程中的一个必要环节,着重阐述了城市文化街区的特征,并且总结了以文化重建为目的的城市设计要点,最后分析了四川省都江堰市浦阳镇历史街区改造的实例.建议采用整体城市重建的办法,提高成功机率,通过制定政策使文化策略成为城市管理和城市设计的组织原则之一.  相似文献   

20.
黄勇  黄纳  白晓伟 《建筑师》2020,(3):113-117
城市文化表现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城市广场景观。城市广场景观的塑造对城市历史文脉和地域文化的传承具有重要意义,也是提升城市品位的重要手段。本文以文化语境作为研究切入点探讨城市广场的景观设计问题,通过解析文化景观的概念和三种分类的界定,进而提出三种城市广场景观设计策略——文化记忆、文化进化和文化关联,并结合实践案例进行客观阐述。作为城市景观设计的原型,对具体要素、概念要素和联想要素进行有效的提取和转译是塑造城市广场景观的前提,运用抽象化、形象化和符号化的设计方法是关键环节。上述三种设计策略将有助于应对城市进程中不同地域文化环境条件下的城市广场景观的塑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